第126章 無題

何淑蘭是此次‘女’科中被選中入宮爲官的,並不是容貌特別出衆,而是綜合考慮的結果。.: 。論家世,不顯赫,只能算是個小家碧‘玉’;論學識,與真正的才‘女’也差着一截。

但朱永興便取其中庸,取其溫善的‘性’格。三個嬪妃都不是漢‘女’,宮人也多是三個嬪妃從本族招來,增加漢‘女’入宮,不管是普通的‘侍’‘女’,還是擔任‘女’官,也算是對羣臣有了個‘交’代,讓他們少些呱噪。

顯然,何淑蘭對朱永興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很是不適應。在她想來,皇帝的兒‘女’,怎麼能和平民百姓在一起,招些功勳子弟也是莫大的榮耀了。

朱永興看着她有些愕然的神情,不禁淡淡一笑,呆在深宮大院裡,不知百姓疾苦,不知民間風情,豈不成了那種問出“爲何不吃‘肉’粥”的蠢貨。算了,這丫頭呆的時日尚短,還不瞭解我的想法和思路啊!

“嗯,該安歇了。”朱永興擺了擺手,起身又想起件事情,不忘叮囑道:“通知總理處一聲,若有急報,馬上送來,不得耽擱。還有,兩淮地方的奏摺也要細看,特別是關於桃‘花’汛的。”

做皇帝呢,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如果象法王那樣“哪管死後洪水滔天”,自然可以縱情享樂。但要是有良知,有責任心,自然要勞累,要擔憂,會爲自己的子民幸福而歡欣,或是遭難而痛哭流淚。

朱永興不得不承認,他或許是個仁厚的好皇帝,但卻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他無法漠視自己子民的死亡。不管是爲國捐軀,還是遭災遭難,能少一點便少一點,哪怕使自己的大業延緩那麼一些時間,他也不會強行推進。

其實朱永興也知道,現在這時局‘亂’不了。老百姓只要餓不死,只要天下太平,便是苦些也沒關係。而剛剛中興的大明,官員們又多年輕心盛,當官兒的心正熱,自然不是承平日久後的那般齷齪。

但興也勃焉,亡也忽焉。不趁這個好時候將法律儘量制定細緻,將各種防範措施儘量落實到位,日後敗壞時再治理,面臨的阻力便不會象現在這般輕鬆。

至於勤政,朱永興有時候是熬點夜,卻不是經常,要是和朱八八和崇禎比,那是差遠了。但人主宵旰勤政,本就不是什麼優點,事無鉅細都要親自處理,那是封建帝王不信任旁人的緣故。可偏偏這樣的帝王又自以爲誰也不如他,自以爲什麼都懂,不管是刑名、民政、水利等等問題,好象他一言既出,便能迎刃而解。

在朱永興看來,能否治理好天下,能不能知人善用是最關鍵的。劉邦,不過一無賴流氓,能用漢初三傑,就得了天下!連劉邦也自承“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所以,朱永興不苛求自己在各個方面都要比臣子強,也就能信任臣子,有計劃有節奏地放權,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構建能使政權健康運行,能使吏治保持常清的政治建築上。

只是朱永興這樣想,這樣做,並不意味着別人也會跟他一樣。與之相反,在瀋陽的那位清國之主——康小三,便覺得落到現在這步田地,都是臣子無能,只要他親政,別看他年紀小,卻能扭轉乾坤,重建父祖的輝煌。

……

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遷都於瀋陽,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在此改國號爲“清”,建立滿清國。1644年清世祖福臨,率滿清軍隊攻入關內定都北京後,以盛京爲陪都。

盛京皇宮經過數十年修建,雖然遠不及北京的恢宏壯觀,可也是一座很大的皇宮建築羣。不僅如此,盛京的政治意義更爲重要。舉個例子來說,大明沒了北京,還有南京。而滿清也是一樣,如果連陪都都守不住,那才真的是人無力迴天的印象。

“漢人有言:自古胡人無百年之運,細思五胡‘亂’華到元朝,再到我大清盛而後衰,確是如此情形。我們滿人只有那麼百十萬人,入主中原,那就好比在池塘裡撒一把胡椒麪兒,終究變不成胡椒湯!”康小三清脆的童聲在大殿中回‘蕩’,“如果不能惴惴然如履薄冰,朝乾夕惕以醒自身,定然難以佔穩中原。可看看實際情形,入關不過幾十年,曾經無敵的八旗猛士便被那‘花’‘花’世界消磨成了什麼樣子?要朕說,敗呢,不可怕,勵‘精’圖治,臥薪嚐膽,必有興起之日。議和?那是示弱於敵,令敵更加猖狂,萬不可取。”

鰲拜面無表情地聽着,不發一語,心中卻是鄙視不屑。現在,四大輔政中蘇克薩哈戰歿,索尼病死,遏必隆是看自己臉‘色’行事的,他已經是一家獨大。而藉着此次出關大撤退,他培植的親信更是密佈于軍政兩界。可以說,他現在‘操’握權柄,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是沒有名義的攝政王。

議和,是鰲拜的一個試探,也想借機贏得一些緩衝的時間。撤退到關外的族人和奴才們需要安置吧,軍隊要整頓調動吧,糧草物資要清理移囤吧,總之,在短時間內,滿清已經喪失了戰略攻擊的能力。

鰲拜是清醒的,他已經意識到再度席捲天下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上次之所以成功,也不是八旗兵的勇猛善戰,而是漢人內鬥,最終自己打敗了自己。所以,除非現在的明朝政權再度內訌,不然是絕無機會的。

既然沒有希望再入主中原,那現在維持穩定便是當務之急。不管是議和,還是防禦,只要能與明軍相持下去,‘蒙’古諸部縱然觀望,倒也不會倒戈相向。當然,察哈爾部是比較特殊的一個例外,繼續讓他存在下去,影響是相當惡劣的。可遼西、遼東都有明軍在壓迫,要出兵撲滅察哈爾,來個殺一儆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r

第71章 慘烈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59章 無題第26章 兵臨城下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5章 被誤導了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5章 正妃虛懸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92章 無題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47章 大戰(一)第191章 新氣象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85章 情動第145章 妥協第77章 突破,崩潰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3章 安沛入甕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230章 暗戰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5章 正妃虛懸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99章 接戰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91章 新氣象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章 鬥熊救美第191章 新氣象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85章 無題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24章 海外助力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90章 援助水西第9章 世子殿下?第43章 保寧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51章 戰後佈局第3章 安沛入甕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5章 破城第90章 光復京師第84章 失敗之源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40章 兩隻重拳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66章 無題第142章 川中形勢
第71章 慘烈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59章 無題第26章 兵臨城下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5章 被誤導了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5章 正妃虛懸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92章 無題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47章 大戰(一)第191章 新氣象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85章 情動第145章 妥協第77章 突破,崩潰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3章 安沛入甕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230章 暗戰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5章 正妃虛懸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99章 接戰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91章 新氣象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章 鬥熊救美第191章 新氣象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85章 無題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24章 海外助力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90章 援助水西第9章 世子殿下?第43章 保寧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51章 戰後佈局第3章 安沛入甕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5章 破城第90章 光復京師第84章 失敗之源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40章 兩隻重拳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66章 無題第142章 川中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