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分派,緬使

海浪拍擊在岸礁上,化成千萬碎瓊殘玉。帆影已經消失在遠方,連那小小的一點也看不見。

與鄭家水師的聯合行動告一段落,雙方各有所得,算是雙贏互利的一次成功合作。只是不能再次聯手對清軍的廣東水師展開行動,朱永興還有稍許的遺憾。

南阮與北鄭開始了歷史上的第六次戰爭,雖然南阮反應迅速,用鉅額賠款使明軍暫時收手,但鄭根率領軍隊依然能夠趁阮軍水師新敗,兩棲迂迴突破了其第一道城防,渡過靈江與南阮守將阮有鎰對陣。

南阮集中了殘餘的全部艦船,國主阮福瀕又派其子阮福淳(又名尊室協)率領援軍前往第二道防線,奮力死守。

戰爭形勢開始向北鄭傾斜,但朱永興認爲北鄭要徹底取勝,還不是那麼容易。而南阮和北鄭在明軍收手中立後,都開始尋求另外的援助。南阮水師有葡萄牙戰艦加入,北鄭水師也有荷蘭戰艦奇威(Kievit)、納雪嘉勒(nachtegaels)號助戰。

當然,無論是北鄭還是南阮,即便再有幾艘西夷戰艦,目前的水師力量都不足以與南海艦隊抗衡。朱永興又拉攏了法國人,南海艦隊在北部灣毫無疑問地是第一強的海軍。

但南阮與北鄭向西夷國家求助,來往也愈加密切,還是讓朱永興在心中提高了警惕,決定加強安南佔領區的軍力佈署。有了西夷火槍火炮的援助,南阮北鄭在日後很可能再度形成威脅。朱永興自然要未雨綢繆,提前預防。

好在此次與鄭家水師的聯合行動損失不大。收穫卻頗豐。抓住南阮急於求和的心理,幾十年的朝貢,再加上戰爭賠償,足足勒索了兩百多萬兩銀子。更有繳獲的船隻和火炮,不僅南海艦隊的實力再度增強,一部分火炮還可以拔給陸軍,加快火器化的進程。

一家一半,鄭成功此次也是滿載而歸。還留下了幾十萬兩銀子在海防掛牌購買糧食,收復臺灣的準備工作能夠大大加快。

“十萬拔給宗守義,開發湄公省這麼長時間了,也沒給他多少錢,殊爲不易啊!”

“二十萬拔給工部,擴大兵工廠,火槍火炮的產量還要再提高。”

“三十五萬拔給滇西。五萬爲軍餉,其餘的作爲進取四川之用。”

“滇南、安南、滇東、廣西戰區,還有南海艦隊,各拔五萬兩,以作軍餉。”

“剩下的——”朱永興不由得暗自苦笑了一下,得到的銀子看似不少。東分西分,卻還是緊緊巴巴。

咬了咬牙,朱永興還是毫無保留地把錢全花了出去,“全部購買火槍,讓法國人限期交貨。”

現在戰爭還是主題。加強軍備自然是重中之重。雖然兵工廠已經能夠自制火槍,但生產速度依然達不到朱永興所希望的水平。這筆鉅款砸下去。差不多是五六個團的裝備,明軍的戰力便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

可惜周邊能進行掠奪的國家實在是沒有幾個,而且也不是特別的富有。朱永興想到了印度,想到了英國殖民者從印度各土邦搶掠的鉅額財富,這讓他垂涎欲滴,又無奈之極。

當然,印度是鞭長莫及,而南阮、北鄭、真臘、占城卻還是不無補益的,只是需要些時間,需要些策略。等到明軍再強大一些,等到能夠騰出手來,朱永興是斷然不會放過搶掠別人、壯大自己的機會。

“殿下,諸事已了,該是急速返回的時候了。”易成把朱永興的調派記錄完全,擡起頭提醒着朱永興。

朱永興輕輕點了點頭,倒不是滇省戰事有什麼麻煩,而是緬甸突然派來了使者,儘管剛入滇便被自己派的親信所控制,但這樣的事情卻非得自己趕回去處理。

“不知道緬人要搞什麼名堂?”朱永興很是迷惑地自言自語,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易成張了張嘴,還是把話嚥了回去。陰謀已經奏效,作爲始作俑者,易成已經從情報司的鄭昭仁那裡得到了具體的消息。太子中毒身亡,出了這樣的大事,緬人此來,估計與此有關,或者是作爲一個名義。這件事情的原委,易成和鄭昭仁等已經商議過,並且決定不告訴朱永興。

上位者,最不喜屬下自行其事。而知道得越多,越容易招到忌恨。毒殺太子,雖然是爲朱永興着想,並且是立了大功。但朱永興豈能容下策劃實施這件驚天陰謀的人物,殺人滅口,維護自己的聲譽和清白,或許便是最好的選擇。

便讓這件事情爛在心裡吧,易成堅定了這個想法,便任由朱永興冥思苦想,並不分析建言。

緬人若將永曆及小朝廷禮送入滇,該如何處置?目前明清戰爭的形勢並不明朗,並呈長期化的趨勢,朱永興不得不設想緬甸會做出與歷史上不同的舉動。這樣的話,自己便要與永曆攤牌了吧?是殺,是囚,是逼,是騙?朱永興做着各種設想,卻總覺得準備還不夠充分。

“殿下手握雄兵,位高權重,即便聖駕回歸,也未必敢輕動殿下。”易成也爲朱永興做了幾個應對的計劃,此時他選了一個認爲最穩妥的,“殿下可結好首輔馬吉翔,控制皇上與朝廷官員。”

“馬吉翔?奸佞之徒。”朱永興愣了一下,這個大奸臣,他恨不得殺之而後快,怎麼還要結好他?

“正因是奸佞之徒,方纔可資利用。”易成淡淡一笑,說道:“殿下您想,馬吉翔首鼠兩端,趨炎附勢,最是會看風色。而那些所謂的忠貞之臣,滿腦子都是君臣大義,愚頑不堪。兩相比較,您覺得哪個更能爲殿下所用?待到大勢已定,殿下爲國除奸,豈不是輕而易舉,又能得讚頌美名。”

朱永興臉色變幻,終是聽明白了易成話中的意思。先予之,後取之。先是利用馬吉翔控制永曆和小朝廷,然後再殺之以得英名。一個棋子,自然是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棄。

或許是個辦法,但還有沒有更好的呢?朱永興微微點了點頭,卻並沒有立即肯定易成的建議。(未完待續。。。)

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45章 大包圍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80章 京師大亂第23章 伏擊之地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4章 封賞,臺灣第78章 破路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72章 無題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32章 魚龍白服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72章 無題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38章 突破方向第75章 恬然自樂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37章 李晉王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66章 棄險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8章 雙層爆破第82章 燧發槍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69章 譏諷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83章 棄城之議第59章 無題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72章 無題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30章 無題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70章 開路迂迴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02章 總攻(二)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89章 進退兩難第34章 石屏擾襲第83章 水西之變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73章 小朝會第39章 聖意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1章 杭州,西湖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99章 接戰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8章 緊急商議第61章 縝密分析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40章 結局已定
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45章 大包圍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80章 京師大亂第23章 伏擊之地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4章 封賞,臺灣第78章 破路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72章 無題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32章 魚龍白服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72章 無題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38章 突破方向第75章 恬然自樂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37章 李晉王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66章 棄險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8章 雙層爆破第82章 燧發槍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69章 譏諷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83章 棄城之議第59章 無題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72章 無題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30章 無題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70章 開路迂迴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02章 總攻(二)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89章 進退兩難第34章 石屏擾襲第83章 水西之變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73章 小朝會第39章 聖意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1章 杭州,西湖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99章 接戰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8章 緊急商議第61章 縝密分析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40章 結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