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烽火燎原

當火炮和排槍的殺傷力非常驚人後,世界上便不存在任何一種可能大量裝備的騎兵兵種,並且能衝破數量不居於劣勢的先進步兵的戰線。~~~~如果步兵能得到長時間的嚴格訓練,並且有嚴酷的紀律,能達到很高的射速和堅韌的戰意的話,對於衝擊的騎兵來說,那就是一場災難。

自然,這並不是說騎兵無用,而是相對於武器和戰術的變化,騎兵的用法也要有相應的改進。比如這場濟南城外的大戰,明軍確實擊敗了數量上佔優勢的清軍,但就是因爲缺乏騎兵的追殺,而使擴大戰果的意圖不能夠完全實現。

但勝利是勿庸置疑的,清軍的殘兵敗將逃回了濟南,再無野戰之心。而攻城,對於明軍來說,卻更加不是頭痛的問題。

勝利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但前線指揮官卻比朱永興看得更開,因爲從敵我死傷的比例來看,明軍可謂是大勝。再說,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在朱永興看來,沉痛的感覺在不免的,但國戰的代價卻必須付出。一個新的華夏要重生,要盪滌醜惡,要屹立於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付出。

明朝之亡,在於內部的積弊,在於上至官紳、下至百姓對政府失去了信心,或者說是漠不關心。同樣的,政府也對自己的子民沒有盡到責任和義務,這是一個雙向的關係。

但現在呢,士兵願意征戰,民衆願意支持,因爲他們知道爲何而戰,並知道自己的犧牲和努力不會白費,希望已經或者正在變成現實。在苦難中覺醒和奮起,這句話不說是千真萬確。也差不了多少。

這種覺醒並不只是在南方,在北方也是如此,因爲滿清的橫徵暴斂,因爲飢寒,心懷怨恨的百姓是有渲泄和爆發的理由的。而從滿清入關到現在,由於戰爭的持續。由於滿清的暴虐,跑馬圈地、逃人法、沿海遷界、加徵賦稅……似乎還沒有哪一條惠民之政實施,而更多的則是停留在紙面上,或者說是在歌功頌德的諂媚文字上。

而明軍的強勢,無疑是強力的催化劑,使民衆心中的積鬱和怨恨產生反應,急速膨脹,然後會猛然爆發。明軍越是勝利,滿清越是頹勢。反應的速度越快,爆發的程度越猛。

冠縣“土賊裴守政、馬瑞恆、劉桐相等蜂起,殺官奪衙”;“兗州無賴賊郭爾標倡衆爲亂,諸孽附之,環圍州城”;嘉祥滿家洞宮文彩,傅家樓等地還有馬應試、李文盛、宋二煙、楊鴻升、楊之華、閻清宇等“倡亂迎賊,攻破馮家等堡二十餘處,捕官率領鄉兵俱被殺傷。勢甚緊急,恐該縣被陷………

烽煙處處燃起。不只是在山東,連北直隸都有殺官造反響應王師的義軍。由於滿清調集兵力與明軍在整個戰線上對峙,腹地防衛空虛,使這些義軍能夠殺官奪縣,阻斷交通,給滿清的統治區帶來了極大的混亂。

濟南。山東省會,華東華北的重要樞鈕。無論從政治影響上,還是從地理位置上,都是至關重要的名城要地。

顯然,如果明軍攻克濟南。則佔據了有利的地位,甚至可以直接北上威脅京師;而反過來看,明軍又處於直隸、河南,乃至從江淮後撤的清軍的夾擊之下。

只不過滿清的戰略收縮有些晚了,假“議和”與不甘心使清廷直到明軍在山東發動纔開始撤退江淮的軍隊。而在山東的明軍以迅速的行動對濟南和沂州(臨沂)展開了進攻。既是配合,又是呼應,從而使這兩支明軍陷入夾擊的危險大大降低。

相對而言,正在進行戰略收縮的江淮清軍的處境倒是更加危險。這與當初江南清軍的遭遇很相似,如果被山東明軍切斷了退路,則又是一場漂亮的圍殲戰。

當時的黃河基本被固定在開封,蘭考,商丘、碭山、徐州、宿遷、淮陰一線,即今之明清故道。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江淮清軍退過黃河後,和沂州(臨沂)已經是很短的距離。由沂州(臨沂)到濟南,可以說是明軍堵截清軍的兩把鐵鎖,任何一把都足以使清軍止步難返。

更重要的一點是清軍的戰略收縮是被迫的,他們的身後還有沿運河追擊而來的蕩朔軍和徵朔軍。如果清軍不能在黃河阻擋住追兵的腳步,被南北夾擊將不可避免。或者,清軍可以繞路河南,但也只是儘量拖延了被殲滅的時間,卻無法改變戰局的整體不利。

而在敗退的過程中,重演綠旗兵將紛崩離析的場面將不可避免。即便是比南方綠旗要忠心的北方綠營,也會因爲形勢的惡劣而轉變立場。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並不只是針對異族,從滿清的立場,漢人也是如此。

敗勢並不只限於江淮和山東,首先取得突破的其實是在保寧。高明瞻和王明德的反正投誠,使李定國和劉體純迅速掌握了清軍的動向,派出了以水西彝兵爲主的一個團,翻山越嶺,星夜兼程,奇襲搶佔了葭萌關,堵住了清軍入陝的通路。

隨後,以高明瞻和王明德爲內應,明軍迅速佔領保寧,將護軍統領阿爾津所部六千餘人圍困於保寧和葭萌關之間,並展開猛烈攻擊。清軍大敗,護軍統領阿爾津被活擒,梅勒章京尹得忠、總兵陳光祖等被擊斃,鑲紅旗章京葛師聖僥倖間路逃脫,逃至漢中時“兵支離削弱,才得百人”。

稍事休整後,晉王李定國和鄭王劉體純揮師進逼漢中,這已經是由川入陝的最後一道關口。如果明軍能一舉攻克,則可直達西安,攻掠中原。

西安清軍緊急抽調兵馬趕往漢中增援,但後院起火,又使西安清軍面臨着兩難的局面。

延安營參將夏正志突然宣佈反正歸明,趁着西安將軍調他帶領兵馬南下參戰之機,突襲佔領榆林,隨即引兵南下,會同留守延安的靖遠道王文華一同反清,佔領該城。接着,又有神木縣人高從心率衆起義,襲佔府谷;安塞縣把總張天福造反,殺官奪衙……。

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43章 保寧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63章 攻掠遼東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30章 暗戰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0章 急躁,伏擊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202章 總攻(二)第182章 無題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42章 會晉王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52章 縴夫,規矩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57章 接駕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67章 排除萬難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80章 教士保羅第81章 書院第112章 女考生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95章 無題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72章 無題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94章 思考方法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78章 破路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59章 中華輝煌
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43章 保寧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63章 攻掠遼東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30章 暗戰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0章 急躁,伏擊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202章 總攻(二)第182章 無題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42章 會晉王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52章 縴夫,規矩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57章 接駕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67章 排除萬難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80章 教士保羅第81章 書院第112章 女考生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95章 無題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72章 無題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94章 思考方法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78章 破路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59章 中華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