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奇襲潮州

目前的形勢下,對呂宋的西班人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力有未逮。而臺灣的鄭成功雖有討伐之心,但壯志未酬身先死,也未能付諸行動。

但這並不意味着對西班人沒有其他的手段,不管效果如何,朱永興認爲必須表明態度,警告也好,制裁也罷,絕不能就這麼不聞不問。歷史上正是中央政府的無所作爲,海外華人的忍讓屈服,才讓西夷得寸進尺,打壓屠殺不斷。

…………

夜霧在緩緩升起,隨着幾聲爆炸,耀眼的亮光閃過之後,幾艘戰船從霧中顯現出身軀,沿着韓江逆流而上,直撲潮州。

近了,近了,清軍在巨響過後尚不明究竟,但現在終於發現了水面上的異常,大聲呼喝着。戰鼓聲,報警的號角聲,響成一片。

戰船駛過江面,兩側船舷閃現着一道道火光,炮彈離膛而出,飛向岸上的清軍,砸向岸上的防禦設施。

奇襲是成功的,在忠勇侯陳霸等鄭家將士的引領下,明軍艦隊趁黑夜漲潮之時,順潮流溯入韓江,這是清軍所沒有料到的。而對於硬體的依賴也是清軍未能料到這次奇襲的原因之一:在韓江狹窄處,設有一根重十餘噸的橫江大鐵鏈,有此障礙,清軍認爲敵人難以輕易逾越。縱然不能百分之百地阻擋住敵人,也能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

但顯然,清軍的估計全部落空,明軍艦隊不僅在潮汐風向上佔據有利地位,更以極其迅速的爆破手段炸斷了橫江鐵索,橫衝直撞,一路炮擊,直逼潮州。

在白鴿門水寨僥倖逃生的許龍。已經逃回了潮州,整頓一番後,船隻還有五六十隻,但主力覆滅後,這些小船想出海與明軍作戰,那是想都不用想。所以。沿江做好防範後,這些船隻大多都停在水寨內。

而等到許龍從潮州趕到水寨時,戰局已經完全不可改變。水寨烈焰騰空,爆炸聲不斷,清軍在甲板上擁擠着,躲閃着,眼睜睜看着牛頭馬面在火焰中露出笑臉。

喊殺聲、槍炮聲從水寨中響起,明軍的陸戰部隊已經登陸,正在攻殺着措手不及的清軍。處處的烈火。處處的廝殺聲,徹底打亂了清軍的陣腳。

“完了!”許龍痛苦地咬緊了牙關,沒有了船隻,就如同斬斷了這個老海寇的翅膀,他的精神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白鴿門海戰之後,許龍便意識到明軍的水師與鄭家是不太相同的。船隻在數量上不如鄭家,但火炮量大犀利,在遠海作戰更有優勢。所以。他根本沒有再與明軍水師較量的心思,起碼在他自覺實力恢復之前。他不準備再與明軍水師交鋒。

而他沒有留在廣州,直接回到老巢,便是打着休養恢復的主意。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明軍不僅海戰獲勝,陸上也是不可抵擋。克新會,破廣州。繼續東征,根本沒給他整頓恢復的時間。

海戰敗了,陸戰更沒有信心。想想新會,想想廣州,哪個不比潮州城堅壕深。都被明軍輕鬆攻破。得到明軍繼續東進的消息,許龍幾乎便要帶着人馬去福建投靠耿精忠。直到梅州來信兒,說是閩省援軍已至,要他堅守城池,與梅州成呼應之勢,抵擋明軍。

這樣一來,許龍便不能擅自撤退了。把援軍扔下,人家可是閩省的,背上壞名聲,還怎麼去投靠?因此,許龍雖然並沒有增長多大的信心,但還是硬着頭皮在潮州呆了下來。陸路明軍不斷逼近,這幾天他也是心神不安,忙着加固城防。

沒想到,明軍陸軍尚有一兩天的路程,水師已經是突然殺到,給了他當頭一棒。

“撤兵回城。”許龍見明軍攻勢猛烈,海陸配合的火力很強,他倉促之間又沒帶多少兵將,便很乾脆地縮回城去。

這次明軍水師出動的還真是不少,補充了大量的人員後,這樣的行動也是練兵磨合。行船打仗靠的是聽從號令,協同合作,補充的都是沿海地方的百姓,這水性呢,自然是不必再下苦功夫,但操縱大船,戰鬥廝殺,卻還需要熟練掌握。

忠勇侯陳霸止住了追殺的兵丁,雖然想積極表現,但直追至城下,還是過於魯莽了。被逼無奈投奔南明之後,他便被留任爲南海艦隊副指揮,頂替了擔任長江水師提督的陳上川。儘管職位挺高,陳霸卻很低調、謙虛,誰讓他是半路來投,暫時還算不上岷藩的嫡系呢!而跟隨他的原鄭家兵將,也被打散安插,這應有之意,倒也在情理之中,並沒有使他感到不滿或怨恨。

但在南海艦隊裡時日不多,已經讓陳霸感到了在鄭家時的不同。到底是一支新生的力量,人際關係比較簡單,不象鄭家那樣複雜。而以年輕人爲主的部隊,總是充滿朝氣,充滿着建功立業的渴望。隨着不斷的擴充,以及講武堂軍官的涌入,南海艦隊的戰術觀念和眼界見識,也和鄭家差異很大。

公平,這是陳霸最深的印象。在南海艦隊中有很多象段智英這樣憑着勇敢和戰功而得到提拔擢升的,年齡不大,也沒有什麼背景,完全是自己打拼出來的。越是這樣,越會激起其他人的幹勁兒,對戰鬥充滿着渴望,這樣蓬勃向上的精神狀態讓陳霸感到吃驚。

鄭家有些垂暮了。陳霸深知鄭家的情況,纔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金、廈彈丸之地太久,卻沒有進取大陸的意圖和實際行動。而以漳、泉、潮、惠爲主的鄭家兵將,他們對故土的眷戀也逐漸轉化爲不滿和灰心喪氣。

在收復臺灣前,鄭軍由於沒有廣大而穩固的後方基地,將士們爲了親人的安危,在保衛金、廈時有較高的戰鬥熱情。但當鄭軍要退往臺灣經營,特別是由於清政府實行的遷界、禁海令,海峽兩岸基本隔絕,鄭軍將士對故土親人的眷戀之情更切。

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陳霸認爲自己前來投靠是明智之舉。至於後來者,肯定不會少,但自己卻佔着先到的有利位置。再努力作戰,多立功勞,成爲岷藩嫡系也不是不可能的。(未完待續。。)

第79章 雪中送炭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91章 新氣象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65章 佈署第96章 各有安排第47章 大戰(一)第78章 勝利之因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94章 相疑第68章 正戰穩進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67章 排除萬難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92章 無題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6章 無題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96章 鑑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72章 退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91章 外交,內政第31章 故國風情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80章 京師大亂第83章 水西之變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65章 佈署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26章 初涉殺場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9章 蠱神之誓第33章 無題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38章 反撲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86章 疍家女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51章 死地則戰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77章 突破,崩潰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06章 不負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30章 暗戰第71章 流寇戰術第38章 三師相會
第79章 雪中送炭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91章 新氣象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65章 佈署第96章 各有安排第47章 大戰(一)第78章 勝利之因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94章 相疑第68章 正戰穩進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67章 排除萬難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92章 無題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6章 無題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96章 鑑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72章 退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91章 外交,內政第31章 故國風情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80章 京師大亂第83章 水西之變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65章 佈署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26章 初涉殺場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9章 蠱神之誓第33章 無題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38章 反撲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86章 疍家女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51章 死地則戰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77章 突破,崩潰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06章 不負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30章 暗戰第71章 流寇戰術第38章 三師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