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頓悟

歐陽倫很有錢,最主要的賺錢手段是靠走私販賣大量茶葉,一年能賺幾萬兩真金白銀,而茶葉是朝廷明令禁止的戰略物資,依靠茶葉可以間接控制西北番族並換取馬匹,朱元璋對此極爲重視,下旨一經查出不管是誰皆立斬不赦。

徐灝自從張麟被處死之後就秘密安排人手暗查,手裡捏着歐陽倫的罪證,若不是歐陽倫沒有再出手對付他,早就命人檢舉揭發了,也是顧慮到朱元璋,不想令馬皇后的女兒成爲寡婦。

自從如意軒一起吃了一次酒後,歐陽倫就把仇恨昇華爲公子哥之間的意氣之爭,就好似當年的曹大公子一樣。徐灝多少能感覺出來,但沒有撤回人手爲了以防萬一。

乾清宮內,徐灝發覺朱元璋精神異常旺盛,可是整個人已經瘦得皮包骨頭,兩眼充滿血絲,背部微微佝僂哪怕是帝王努力直起了腰板。

朱元璋見到多日未見的徐灝顯得很興奮,說道:“朕最近忙着編寫完善大誥,以爲萬世之法。這還是你在山東的法子給了朕啓發,這大誥不是秀才文,不能是官員寫也不能是官吏寫,得由朕以白話讓百姓人人都能讀得懂,如此再有貪官墨吏貪贓枉法,百姓自會帶着大誥去告發。”

徐灝心裡暗歎,大誥分爲六個版本,把洪武年間最有典型的案子詳細寫在裡面,上至皇族下至黎民皆有其對應,遇事照着書上所寫去做就行了,如果事出緊急什麼的,百姓可以把官員抓起來押着進京。

完全沒有滿清所謂民告官如子殺父,先打五十大板,勝訴也得流徙兩千裡。

洪武朝大誥就像紅寶書一樣家家都有,朱元璋爲了百姓可謂是苦心孤詣,刻意下旨犯了法的人家只要收藏了大誥,罪減一等。因此幾年間大誥就普及到天下各地,人手必備。

可是史上對貪官最最嚴刑苛法也阻止不了前仆後繼者,最爲百姓着想的明大誥隨着朱元璋故世後很快被棄之高閣,百姓繼續任人魚肉,哪怕洪武朝清官佔據了整個明朝的三分之二。

徐灝有些灰心,他總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會和朱元璋一樣,最終徒勞無功。

帝王一片苦心沒有被臣民所理解。反而導致朝野上上下下的一致怨恨,就連受益最大的太子朱標父子倆和天下百姓都很不滿,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徐灝嘴裡發苦,真想大聲告訴帝王你死後管他洪水滔滔?你可知等你駕崩後,大誥就像是廁紙一樣被天下百姓棄之如蔽?沒等到了清朝,遍佈各地的大誥就已殘缺不全近乎絕跡。

可是看到帝王禪精竭慮已經油盡燈枯的虛弱模樣。徐灝很受感動,就讓老人家帶着心滿意足而去吧。

徐灝勉強笑道:“陛下聖明。”

“不用你來奉承。”朱元璋顫顫巍巍的怒道:“如果你和他們一樣,乾脆永遠別來見朕了,朕要的是你說實話。”

徐灝幽幽說道:“貪腐得常抓不懈,只有堅持堅持再堅持永遠不能鬆懈,不然春風吹又生殺了一批又冒出來一批,無法根除。而陛下既然已選皇太孫爲皇儲。吏治必轉嚴爲寬,改處以重刑爲以儒家之道仁義道德來教化百姓,惡名都被陛下承擔,皇太孫一經昭告天下仁義爲本,自然頃刻間四海歸心,皇位穩如泰山矣。”

“不錯。”朱元璋滿足的長呼一口氣,心說到底徐灝能夠體會出自己多年來良苦用心,可謂是知己了。

朱元璋笑道:“朕勵精圖治三十餘年。以法家治國不惜得罪所有人,就是爲了要讓允炆日後登基後能夠順利推行德政,再現盛世。不過朕親手製定的祖制不可更改,朕也信不過那些表面道貌岸然實則虛僞貪婪的文人,所以朕要兒子們各自鎮守一方,一旦允炆被人讒言從而有了過錯,那時天下諸王當羣起反對。”

徐灝心裡苦笑。皇權豈容他人制約?您能想到朱允炆會爲了皇權亟不可待,要把你親手賦予各地藩王的權勢全部奪走嘛?朱棣會打着你親手製定的祖制,以清君側的名義推翻了朱允炆嘛?能想到朱棣登基之後也出手把諸王權利盡數削去嘛?您更不會想到日後朱家子弟就好似豬狗一樣被圈養,繁衍了數百萬朱家人每年會浪費掉一年賦稅的一半嘛?

三十年的勵精圖治苦心經營。到頭來還是無法避免一家王朝只有二三百年時間的輪迴宿命。

可是明知如此,該做的事還是要做,誰也不會因將來必死而不去努力奮鬥不去爭名鬥利不去相互廝殺,人類天性中就帶着欲-望野心,帶着開拓心和進取心,帶着征服一切或追求舒適生活的美好願望,總之帶着各種各樣的憧憬和希望,這就是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夠持續前進的原因,就和宇宙萬物必然有生有滅的過程一樣,命運賦予了人類或許獨一無二的思想,同時也賦予了自我毀滅的基因。

此刻的徐灝立地頓悟了,思緒豁然開朗!從此不再糾結於知道歷史未來的悲涼感,也不再糾纏於民族大義國家興亡裡,既然不想出家冷眼看盡這世間潮起潮落,那就混跡紅塵無所顧忌的走完這一生吧,不管如何最終都是一個死字。

要麼生而爲梟雄,死亦爲鬼雄,要麼做個平凡之人,大概當狗熊的機率最大。

想通了的徐灝頭腦清醒,突然間福至心靈,正色說道:“臣當盡心盡力輔佐皇太孫,立誓終身維護陛下生怕之夙願,爲我大明鞠躬盡瘁,若違此誓天誅地滅。”

心中升起殺機的朱元璋立時欣慰笑道:“好!希望你能記住今日對朕的承諾,也希望朕沒看錯人。只要你能對允炆忠心耿耿,朕保你一生榮華富貴。朕可斷言你徐灝必當成爲國之棟樑,青史留名。”

如此心懷鬼胎的徐灝和同樣心懷鬼胎的帝王相視微笑,君臣相得老少相宜,其實心裡壓根就不信對方一個字,呸!糊弄鬼呢?

朱元璋高興的道:“把你家老太君儘快接回來,一家人也早日團聚。嗯,如何用你自有允炆去仔細斟酌,朕就不越俎代庖了,不過朕豈能虧待於你?聽聞你父親善於處理瑣事,那就去光祿寺做個典薄,你娘封爲六品誥命安人。”

“光祿寺?那不就是管着吃喝拉撒和祭祀的內務府嘛?哦謝主隆恩,我爹他也算是人盡其才了。”徐灝笑道。

夜晚返回家中的徐灝親筆修書一封,第二天一早光明正大的吩咐李秋把書信打官府驛站送往北平。信中實話實說,告知燕王陛下賞父親官職打算接全家人回來云云,至於朱棣幾時放人那就不歸徐灝管了。

徐灝對改換門庭一事毫不擔心,先不說和朱棣多年來的曖昧,彼此關係穩固的很,帝王也是好意不假。問題是他有心賣身投靠,也得人家朱允炆願意收留才行。

而且徐灝的心態已經起了很大變化,不再執着於世俗名利和民族未來,如今身上沒有官職給了他大隱隱於市的方便,可以靜心下來好好思索一些事。

毫無疑問姚廣孝的失蹤意味着歷史已然發生了改變,這令徐灝驚醒過來,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每一步都得走的格外小心謹慎。

太陽照常升起,不提蟄伏的徐灝默默準備着帝王駕崩的那一日到來,抓緊時間和各方打好交道。

蕭家村裡在蕭家老太太的牽頭之下,因有徐灝隱在幕後,各家鄉紳富戶顧忌之餘,遂同意拿出糧食來接濟鄉親們。

蕭家徐家首先帶頭很是慷慨的各拿出五千石糧食,這有了表率,自然有錢人不好意思出手太吝嗇了,開倉放糧,一舉籌集到了兩萬石米麪等五穀。

糧食得統籌精心管理,災荒時比金銀更珍貴,絲毫不能馬虎大意。五百人的護衛隊順利成立保護糧食外,帶着刀槍棍棒分派人手到處巡視。

徐灝覺得不保險,又採取人海戰術發動人民羣衆來設立崗哨,把蕭家村周圍打造成了抗日根據地,牆壁上大刷標語,什麼衆志成城同舟共濟,血脈與共保衛家園,不仁不義天人共憤,出賣鄉親人人誅之,一家遭賊全村玩命等等諸如此類不三不四的口號。

結果有了精神上的激勵和活下去的口糧鼓舞人心,蕭家村和臨近三個村子人心穩定,自發踊躍守衛,沒有一家遷徙外頭的,也沒有餓死一人。

往後一直到了秋天,遍天下缺糧即使京城也是如此,人們爲了果腹什麼都顧不得了,鋌而走險聚衆亡命,打家劫舍鼠竊狗偷之事層出不窮,官府忙的焦頭爛額效果有限,各地哪個村鎮沒有人餓死?惟獨蕭家村這裡風平浪靜。

村裡莊上有了飯吃誰會去做賊?真真是一家有事衆家護衛,外面人敢來偷竊打搶的,不拘人數多少,馬上合莊的老婆漢子就如豺狗陣一般叫罵着嚴防死守,孩子跑去召喚護衛隊前來支援,幾次裡應外合打的數十人一夥的賊人抱頭鼠竄,蕭家村一時間名聲大噪,遠近皆知這裡不好惹。

因此連帶影響了金陵無數村莊,里長鄉紳等聽聞蕭家村人心堅固,紛紛前來打聽,無不佩服蕭家村所費者小,所獲者大,當即回去有樣學樣。

很快其他村鎮漸漸受到傳染跟風,竟然使得金陵餓死之民遠遠低於各地,蕭家老夫人經此一事成了萬家生佛的活菩薩。()

第62章 中醫的偉大第934章 女人心第1005章 家祭第308章 香菱姐妹第727章 沒有多餘第252章 燕歸第1140章 請求第1287章 老爺第1242章 敬業第582章 明鏡高懸第20章 新人第315章 血戰真定第922章 徐家之戰第53章 回第137章 報復第1298章 同歸於盡第330章 理事第450章 準備削藩第501章 做客第1228章 梨花淡谷第768章 遺老遺少第231章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第1271章 愛豆第1276章 祈福天津,願好人一生平安第300章 靖難之役起第203章 田地和嫁妝第916章 英軍VS法軍第338章 忠君忠國第451章 做賊第1226章 一走了之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1035章 梅花雖好,不如荷露第614章 情絲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1210章 美人計第158章 上任第655章 算命第181章 分道揚鑣第824章 梨雪軒聽戲第967章 兩個版本第198章 訂親第490章 安王妃第78章 鐵漢第1298章 同歸於盡第435章 底線第677章 要什麼錢第1114章 楊家兄弟第215章 東方哥倫布第765章 考古學第771章 大花娘第1216章 混戰第677章 要什麼錢第357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366章 綠哥第720章 假舉人第722章 三叔三嬸第405章 結拜第522章 生不逢時第1120章 迷廊曲曲第632章 遊船第694章 放棄第396章 禍從天降第186章 昔日宰相家第351章 急轉直下第886章 除害第759章 民主愚昧第221章 大明公主們第581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589章 解狂士第100章 冷汗第414章 韭菜第757章 通惠河第1108章 送禮第1065章 碧悠悠山谷行令第472章 難堪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492章 隔壁第638章 太監第678章 結賬第963章 恭祝萬事如意第581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996章 醫患糾紛第98章 酸梅湯第525章 距離第672章 對曲第955章 哲學第482章 遷都第635章 得隴望蜀第488章 荔枝兒第1145章 失寵第1131章 議論第1185章 習俗第356章 刺刀第1036章 照雪照梅花?第1084章 風波第1123章 豬隊友第715章 我不聽第1155章 不落俗套第455章 後悔
第62章 中醫的偉大第934章 女人心第1005章 家祭第308章 香菱姐妹第727章 沒有多餘第252章 燕歸第1140章 請求第1287章 老爺第1242章 敬業第582章 明鏡高懸第20章 新人第315章 血戰真定第922章 徐家之戰第53章 回第137章 報復第1298章 同歸於盡第330章 理事第450章 準備削藩第501章 做客第1228章 梨花淡谷第768章 遺老遺少第231章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第1271章 愛豆第1276章 祈福天津,願好人一生平安第300章 靖難之役起第203章 田地和嫁妝第916章 英軍VS法軍第338章 忠君忠國第451章 做賊第1226章 一走了之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1035章 梅花雖好,不如荷露第614章 情絲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1210章 美人計第158章 上任第655章 算命第181章 分道揚鑣第824章 梨雪軒聽戲第967章 兩個版本第198章 訂親第490章 安王妃第78章 鐵漢第1298章 同歸於盡第435章 底線第677章 要什麼錢第1114章 楊家兄弟第215章 東方哥倫布第765章 考古學第771章 大花娘第1216章 混戰第677章 要什麼錢第357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366章 綠哥第720章 假舉人第722章 三叔三嬸第405章 結拜第522章 生不逢時第1120章 迷廊曲曲第632章 遊船第694章 放棄第396章 禍從天降第186章 昔日宰相家第351章 急轉直下第886章 除害第759章 民主愚昧第221章 大明公主們第581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589章 解狂士第100章 冷汗第414章 韭菜第757章 通惠河第1108章 送禮第1065章 碧悠悠山谷行令第472章 難堪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492章 隔壁第638章 太監第678章 結賬第963章 恭祝萬事如意第581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996章 醫患糾紛第98章 酸梅湯第525章 距離第672章 對曲第955章 哲學第482章 遷都第635章 得隴望蜀第488章 荔枝兒第1145章 失寵第1131章 議論第1185章 習俗第356章 刺刀第1036章 照雪照梅花?第1084章 風波第1123章 豬隊友第715章 我不聽第1155章 不落俗套第455章 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