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第212章 李淵:我不要臉,我要利益。

天幕上,晉陽宮內。

“始畢可汗啓。”

“當今隋國喪亂,蒼生困窮,若不救濟,終爲上天所責。”

“我今大舉義兵,欲安定天下,遠迎君上還都,恢復與突厥和親,一如開皇之時。

“如始畢可汗能與我一同出兵南下,希望不要侵害百姓,金錢玉帛,皆爲可汗所有。”

“如因路途遙遠不能南下,只願和親,也可坐享厚財,一切抉擇皆憑可汗心意。”

李淵唸了一遍自己寫的手書,隨即笑呵呵的看向殿內衆人。

“怎麼樣?可以吧?”

殿內衆人面有鬱色,但也都點點頭。

“行,那就給始畢送去吧。”

此時,一位大臣出列拱手道:

“唐公,啓字過於謙卑,不如多給些財物,把啓改爲書。”

李淵一邊折迭好書信一邊笑道:

“肇仁啊,這事你就不懂了。”

“古人云:‘屈於一人之下,伸於萬人之上!’。”

“況且啓字又不值錢,你連錢都捨得多給,還捨不得這一個字嗎?”

隨後將書信交到大臣裡,臉色莊重道:

“馬邑的劉武周、朔方的樑師都、蒲城的郭子和都已經歸附突厥。”

“如今我們要揮師長安,萬一突厥人趁勢進犯太原,我們就陷腹背受敵、進退失據了。”

“所以,暫時向突厥人低頭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

拿着書信,劉文靜點點頭。

大殿內一陣無言。

就在李淵想讓衆人散去時,一道英氣十足的聲音響起。

“阿耶,始畢狼子野心不會輕易滿足。”

“若是其出兵理由是阿耶稱臣,阿耶該如何應對?”

衆人看向出言的少年。

一身淡黃圓領袍,頭戴一頂金冠。

一雙丹鳳眼銳氣十足的掃視了一眼殿內衆人。

李淵想了想,開口道:

“世民有何計策?”

英氣少年鳳目一挑,朗聲道:

“廢皇帝而立代王。”

“興義兵以檄郡縣。”

“改旗幟以示突厥。”

“如此則師出有名,以輯夷夏!”

李淵笑了。

“不愧是我兒。”

英氣少年笑而不語。

殿內衆臣神色不明。

畫面一轉。

一支掛着紅白色旗幟的大軍,浩浩蕩蕩的從晉陽出發。

……

【當時突厥雄踞塞外,北方羣雄多恃爲外援,李淵也於舉兵後不久,派劉文靜出使突厥,稱臣於始畢可汗,以結盟好。】

【突厥本想立李淵爲帝,但李淵不從。】

【隨後突厥大臣康鞘利奉始畢可汗之命來到了太原,帶來李淵借的一千匹戰馬。】

【公元617年七月初四,李淵打“志在尊隋”旗號,宣佈尊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爲帝。】

【命四子李元吉留守晉陽,自己與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甲士三萬人西行。】

……

大漢,

劉邦看了看天上的疆域圖,

確實,對於在晉陽之地起兵的李淵來說。

北方的突厥人就是他背後的一個巨大威脅。

除了暫時向突厥人低頭,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除非他不想爭霸天下。

而且能不佔虛名以現實的考慮出發……

劉邦不由得拿他跟楊廣對比了一下。

能屈能伸纔是大丈夫啊。

“娥姁,你覺不覺得天上那小子很有頭腦?”

“他知道胡騎進入中國對百姓是一大禍患。”

“所以只借一千戰馬而不借突厥士兵。”

“其用意不在於兵。”

劉邦眼裡閃過一道精光。

“而是在於防止身處馬邑的劉武周爲患邊境。”

“這小子,一不稱臣,二不稱帝,三不拿兵。”

“就是在借突厥的名頭虛張聲勢!”

“而且,還什麼給突厥財富!這就是慷他人之慨,後面他都不會兌現這個承諾!”

劉邦看着李淵的操作,聞到一絲同類的氣息。

呂雉冷冷的瞥了一眼有些興奮的劉邦,冷言道:

“伱又感同身受了?”

剎那間,劉邦的臉不由得一僵。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的聞到了一絲聰慧的政治氣息。

他看了一眼天上的那個英氣少年。

這小孩似乎不是輕易之輩啊?

馬邑、朔方、蒲城三地都已經歸附突厥。

只要太原之地再拿下,那北部邊境的軍事重鎮就都向突厥豁然洞開了。

一旦舉兵南下,那就是一路暢通無阻如入無人之境。

這樣的大好局勢突厥不會放過,所以他一定會讓李淵稱臣。

可是一旦對突厥稱臣那就徹底成了反隋,會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

而尊隋就大不相同了。

這樣既能順應天意人心,還能搶佔大義,挾天子以令諸侯。

爲造反披上合法性。

其次,有了這層合法性,就能堂而皇之地傳檄天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締結一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佳的結果。

而更改突厥旗幟則是以此向突厥示好,爭取軍事上的支持。

但又沒有真正的向突厥稱臣。

劉徹品了品其中奧妙。

雖然是個險招,但進可攻退可守。

這小子的眼界不低啊。

是個好兒子。

劉徹摸着下巴。

“就是不知道帶兵打仗怎麼樣。”

“有這等大局觀,不當個元帥可惜了。”

……

天幕上,

西河

一身盔甲的李淵坐在城門口,面前擺着一張桌子。

手拿紙筆看着眼前滿臉興奮的青年,開口道:

“你叫什麼名字?”

“王二郎。”

“會什麼?”

“會木工!”

李淵在紙上寫寫畫畫後,拿着印璽一蓋。

隨後遞給眼前的青年。

“以後你就是工部員外郎了!好了,下一個!”

王二郎捧着那張紙,腳步都虛浮了。

嘴裡唸叨着:

“這就當官了?咱這就當官了?”

“我是官了!哈哈哈哈我當官了!” ……

【七月初八,李淵抵達西河郡。】

【一到西河,李淵馬上就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收拾人心。】

【他一邊慰勞百姓,一邊給老百姓大舉封官。】

【據史書載,他在這天總共封了一千多個官。】

【首先給當地所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封了散官,亦即有官稱無官權的榮譽官職。】

【然後又不辭辛勞的給所有蜂擁而來的青年才俊一一封官。】

【他在城門口親自面試,一邊詢問對方有什麼能力,一邊大筆一揮,就在一張紙上寫下與他能力相應的官職名稱,然後這個人就算當官了。】

【反正,只要不是弱智或啞巴能隨口說出有什麼才幹,就能獲得相應的官職。】

【一天下來,小小的西河城就有了一千多個大大小小的官員。】

【因爲此時李淵還尊隋朝爲正朔,所以理所當然的,他封的都是隋朝的官。】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嗤笑一聲。

“拐着彎說朕奸詐是吧?”

“那些東西既不是朕的,又不是百姓的。”

“朕又爲何不能做一個闊綽的施主?”

李淵喝了口酒。

被人譽爲慷慨可是十分有利的……

慷他人之慨只會增添名聲,而不會對名聲造成損毀。

何樂而不爲?

難道學項羽那種小家子氣嗎?

朕行走天下靠的就是兩字。

大方!

隋朝廷就是太吝嗇官爵。

再者說,用官位收拾人心不比用刀槍更好?

……

大唐,

“哈哈哈哈!大父真狡詐!”

小李治拍着桌子笑得樂不可支。

李世民抱着小兕子,臉上也浮現一抹笑容。

用一千多張字條就收買了西河全城的心,此舉真是高明之極!

說白了,這是慷他人之慨,那一千張官令說得難聽點無非就是一千張白紙!

就算這樣也有很多帝王做不到這點。

“商湯、周武消滅了夏桀、紂王后,就獲得了夏、商的全部財產和土地。”

“他們將這些封賞給有功的子弟和功臣,舉國上下無不悅服。”

“用所得的錢財賞賜功臣,天下臣民皆擁護與愛戴。”

“歸根到底,就是善於利用不屬於自己東西的做法。”

小李治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看李世民。

“這就是大父交給阿耶的東西嗎?”

李世民愣了一下。

“不……這是阿耶從大父身上學到的東西。”

……

【七月十四日,李淵率軍進駐賈胡堡。】

【時逢大雨,軍隊不得前進,軍糧也感匱乏。】

【李淵命人回太原押運一個月的糧草過來。在等待雨停的這些日子,他也沒歇着。】

【當時天下的割據勢力以瓦崗軍李密的勢力最大,李淵想要安穩攻打關中之地就必須要穩住正要跟洛陽過不去的李密。】

【然後,不愧廟號帶個“高”字的李淵再次開始了忽悠大法。】

……

天幕上的疆域圖標註出關中各方勢力。

在賈胡堡南面五十多裡處是重兵據守的霍邑。

在霍邑後面,則是黃河東岸的河東郡,與霍邑遙相呼應。

畫面拉遠,

關中之地只有從北面而來的李軍與據守關中的隋軍。

而關東之地黃河以南則是氣勢正盛的李密。

身處賈胡堡的『李淵』看了看可以橫插一腳『李密』

隨後一道書信送到『李密』身邊。

而『李密』也回了一道書信。

賈胡堡,

李淵看着李密的回信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隨後將信給左右傳送一遍。

“執子嬰於咸陽,殺商辛於牧野。”

“李密這是自比爲周武王啊。”

“諸位。”

李淵收斂笑意掃視衆人,肅穆道:

“我等正待全力進取關中,如果與其決裂,則憑白樹敵。”

“不如態度謙卑點,讓其更驕傲一點。”

“幫我們把守虎牢的關隘、拖住東都的軍隊,讓我們專心西征。”

“等平定了關中,據守險要,養精蓄銳,觀鷸蚌相爭,收漁人之利。”

“到時候再一決勝負,諸位意下如何。”

底下衆人相視一笑。

“稟大將軍之意。”

李淵聞言一笑,開口道:

“彥弘啊。”

正在奮筆疾書的溫大雅一愣,擡頭看向李淵。

“這裡就你有紙筆,寫一封書信吧。”

李淵想了想,開口述道: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

“當今爲牧,非子而誰?”

“老夫年逾知命,願不及此。”

“欣戴大弟,攀鱗附翼。”

“惟冀君早膺圖籙,安定萬民!”

“君乃宗盟之主,功成之日,願籍見你我同宗之分,復封老夫於唐,斯榮足矣。”

長言落罷,

殿內衆人看向一臉自豪之色的李淵。

俱都心生欽佩。

……

【李淵致書於李密,備加推許,因此李密專意與洛陽方面的隋軍對抗,而不阻撓他的西進。】

……

大漢·文帝時期

“鴻雁往返、筆墨往來之間。”

“一個潛在的勁敵就這樣化敵爲友了。”

劉恆望着天幕對身邊的劉啓道:

“老子云: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你看其低下謙卑,但到手的都是實在東西。”

“有人往往將顏面看得很重,但你要記住。”

劉恆直視着劉啓的雙眼,認真道:

“予之的東西往往是廉價的,譬如阿諛奉承和空口之諾。”

“但取之的東西則往往價值巨大,甚至無價。”

“譬如人心與天下。”

……

【後顧之憂解決了,但雨一直在下。】

【軍營中的糧草快告罄了,太原的補給卻遲遲沒有到。】

【而此時,一道傳聞飄進李淵耳朵裡。】

【突厥人和劉武周聯合了,正準備進攻太原。】

113.第109章 天下英雄你和我,赤壁夷陵兩把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第38章 南園遺愛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785章 咸豐功績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27章 帝國雙璧!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584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44章 新始祖王莽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40章 問題扎堆的出現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明天中午恢復正常更新。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352章 雍熙北伐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27章 帝國雙璧!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715章 乾隆皇帝裡的天才
113.第109章 天下英雄你和我,赤壁夷陵兩把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第38章 南園遺愛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785章 咸豐功績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27章 帝國雙璧!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584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44章 新始祖王莽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40章 問題扎堆的出現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明天中午恢復正常更新。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352章 雍熙北伐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27章 帝國雙璧!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715章 乾隆皇帝裡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