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

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

大漢,

臨華殿外,

“襄陽、漢水、江陵……江陵在這!”

劉邦在鋪開的山川圖上尋找着江陵。

身旁一左一右的母子倆探頭看着劉邦手指指着的地方。

“這個地方……的確是個兵家必爭之地。”

“向東可以順江而下,攻略江東。向西可以溯江而上,進取益州。”

“嗯……玄德這小子現在的確只有聯合江東共抗曹操這一條路了。”

一旁的呂雉沉思一會兒,開口道:

“問題是,這江東孫權有沒有力抗曹操之心。”

“二十萬大軍南下,還佔了江陵之地。”

“這江東怎麼看也養不出二十萬大軍,就算是有十萬大軍,恐怕也不是曹軍的對手,至於劉備的那一萬水軍……”

聽明呂雉的未完之意。

劉邦輕點着江東之地。

“娥姁,行軍打仗從來不是隻看兵力多少的。”

“不然項籍也不會在鉅鹿破章邯。”

“乃公也不會在彭城輸給項籍。”

呂雉瞥了他一眼,

項籍項籍,三句話離不開項籍!

劉邦只是看了看地圖上的襄陽與江陵。

又看着天幕上的那封信,

信中,曹操的自負和驕矜之色,志在必得與勝券在握之態,以及對江東的輕蔑和恐嚇之意,皆躍然紙上。

劉邦淡淡說道:

“曹操來的太急了。”

“此時的他應該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荊州。如此,孫權自會不戰而敗。”

“佔據三分之二天下的曹操,耗也耗死江東之地了。”

“除非江東有天命在身,以一州之地就能北伐曹操。”

“不然,曹操就是穩贏的。”

“但他既然着急東進,情況就不好說了。”

“乃公當初在彭城手握五十多萬大軍,也是同樣志得意滿。”

“然後項羽就用三萬楚軍給了乃公一次教訓!”

“乃公觀之,這曹操怕是也得不着好。”

……

天幕上繼續播放着

江東·柴桑

坐在下首首位,綸巾羽扇的諸葛亮看着坐在上首的俊朗少年。

用言辭測試着對方的態度。

“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於江東,劉豫州駐軍於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

看着不置可否的少年英主,諸葛亮微微一笑,輕搖羽扇道:

“如今,曹操兵鋒過處,所向披靡,攻破荊州,威震四海。”

“正所謂英雄無用武之地,故劉豫州南撤至此,希望將軍量力加以安排,妥善考慮對策。”

“若將軍能率江東吳越之衆與曹操抗衡,不如儘早與其斷交。”

諸葛亮看着眼前的少年將軍,向北略一拱手。

“若無此能力,何不按兵束甲,向曹操北面稱臣。”

“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態危急,卻無決斷,恐怕大禍會隨時降臨啊!”

面對諸葛亮先聲奪人的一幕,坐在上首的少年將軍正襟危坐,淡然一笑:

“若城如閣下所言,劉豫州何不乾脆向曹操北面稱臣?”

諸葛亮聽得對方的這一詰問,慷慨朗聲道:

“田橫,齊國一壯士,但就算高祖得到天下,他也堅守節義,不肯屈膝稱臣。”

“何況劉豫州乃漢室貴胄,英雄才略舉世無雙,天下士人對其仰慕,如萬水東流回歸大海!”

“若大事不成,此乃天意!豈能屈居於曹操之下?”

此言一出,年少的君主勃然變色,怒聲道:

“我舉江東六郡之地,十萬精銳之衆,豈會受曹操的擺佈!” 隨之話鋒一轉。

“雖然劉豫州有勇氣對抗曹操,但新近戰敗,你們又如何應對此等危局呢?”

事談到此,諸葛亮也誠懇道:

“劉豫州雖然敗於長阪,但收攏的軍士加上關羽將軍的水軍,足有精銳一萬。”

“此外,江夏劉琦的部衆也有不下萬人。”

“曹操雖人多勢衆,但勞師遠征,人馬疲敝。”“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此乃劣勢。”

“此外,荊州上下歸附曹操,乃形勢所迫,並非心服。”

“今,將軍若能命一上將統領精兵數萬,與劉豫州同心協力,必然可以擊敗曹軍。”

“曹操若敗,則只能北還。”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望將軍明斷。”

……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上的諸葛亮,一臉怪異。

明明是被曹操打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不得不向對方求救。

但又擺出了一種不卑不亢的姿態。

沒有絲毫求人救命的意思,沒有一絲弱勢者慣有的媚態與可憐相。

甚至還毫不掩飾的諷刺了對方一次。

這架勢,不是去求人的。

就是去指點江山的!

你這儒生怎麼一股子縱橫家的味兒啊?!

……

【孫權,字仲謀。】

【公元182年,生於徐州下邳,自幼文武雙全。其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於東漢末年羣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

【公元200年,其兄孫策遇刺,臨終前命張昭、周瑜輔佐孫權。隨後孫權上書交好曹操,被漢廷任爲討虜將軍、會稽太守。】

【在張昭、周瑜等人的傾心輔佐下,孫權招賢納士,分部諸將,鎮撫山越,開始統領江東。】

【公元208年,諸葛亮去往江東尋求聯盟,當時,曹操的勸降信已至江東,主和派以張昭爲首,認爲曹操託名漢相,挾天子徵四方,若是抵抗於理不合。】

【並且曹軍佔據長江,如果水路俱下,江東無天險可守,沒有能力抵抗,於是紛紛勸孫權投降。】

……

天幕上,

周瑜看着殿內的主和派,朗聲陳述着曹軍的弱點。

“曹操此行實爲送死!爲何要降?”

“請將軍與諸君聽我試言之!”

“其一,北方至今並未全部平定,馬超、韓遂等人盤踞關中,爲曹操後患。”

“其二,曹軍捨棄鞍馬,改乘戰船,與我習於水戰的吳越爭鋒,此乃自不量力。”

“其三,此時正值嚴冬,千里冰封,馬無草料,曹操驅使軍隊跋山涉水,水土不服,必生疾疫。”

“此皆用兵之大患!曹操卻貿然行之!”

“將軍生擒曹操,就在此戰。”

“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住夏口,保爲將軍破之!”

……

【經過前天諸葛亮、昨天魯肅,今天周瑜的三連分析,孫權心意堅決,當衆拔劍切下桌角說:“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

【當夜周瑜進一步分析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自中原而來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的荊州新兵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隨後孫權以周瑜和程普爲左右都督,魯肅爲贊軍校尉,幫助籌劃,率領黃蓋、韓當、呂蒙、淩統、甘寧、周泰、呂範等及三萬兵沿江而上,與劉備共同抗曹。】

……

{真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啊……}

{曹昂:老爹你還好意思說。}

{孫權根本沒有投降選項,他和劉琮不一樣。}

{劉表單騎入荊州,靠平衡關係和聯姻士族維持了統治,和當地士族算是相安無事。}

{但孫堅孫策可是一路殺出來的地盤!當地盼着孫家死的士族可不是一個兩個!}

{他要是投了,就必然是身死族滅的下場。魯肅不提醒他,他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

{想要孫權命的從來不是曹老闆,而是江東之前被孫家壓得很慘的士族。}

{當年孫策殺江東士族時,可不止有四大家族,還有很多北歸的士族如王朗、華歆等,尤其這二位在曹操那裡混的還挺好,孫權要是投降了,早晚是個死。}

{一個點滿權謀的人,他可太知道自己能不能投和什麼時候投了。}

官渡之戰時的袁紹與赤壁之戰裡的曹操到底誰更蠢?

反正我覺得袁紹犯的錯誤,曹操一個不落地也全都犯了。

(本章完)

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17章 漢惠帝劉盈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88章 平夏城七千降三萬!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234.第228章 天策上將!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242.今晚八點無更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687章 福臨:向“吾父”發起叛逆!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218.第212章 李淵:我不要臉,我要利益。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上)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748章 道光皇帝109.卡文了,等零點更新吧。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765章 《南京條約》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643章 睢州人袁可立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
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17章 漢惠帝劉盈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88章 平夏城七千降三萬!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234.第228章 天策上將!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242.今晚八點無更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687章 福臨:向“吾父”發起叛逆!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218.第212章 李淵:我不要臉,我要利益。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上)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748章 道光皇帝109.卡文了,等零點更新吧。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765章 《南京條約》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643章 睢州人袁可立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