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捋須望天道:

“朱棣遷都北京時,不知有沒有想到本爲銳意進取的燕境,卻成了皇帝隨時提心吊膽的險境。”

李泌毫不留情的反詰道:

“不知怎麼地,臣偏偏就想起了國都六陷天子九逃這事兒。”

李隆基手一緊,鬍子都被揪下來幾根。

他心裡氣的要死,但又不敢反駁。

只能獨自生着悶氣。

沒事,長源也是爲了朕好。

他就像一面鏡子,時時在提醒自己哪裡不對……

李隆基此時突然對太宗皇帝的“鏡說”有了深刻感悟。

……

大宋。

趙匡胤看得心裡堵的慌。

捶了捶心口。

大明被胡騎突臉也有三次了,卻聳立不倒。

大宋官家被突臉一次就國破家亡……

……

大明。

朱元璋苦中作樂。

“還好,咱大明沒有在第一次北京被圍時就被帶走……”

然後就又想到了于謙。

一時,樂也沒了,只剩下了更苦。

……

【天聰汗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

【大明天啓七年,後金天聰元年(1627)五月】

【皇太極親自率兵西進,渡了大淩河與小淩河,進攻錦州。】

【明朝守將趙率教守得極好。皇太極不能將錦州攻下。】

【遼東巡撫袁崇煥在寧遠選了四千名精兵,交給尤世祿與祖大壽,準備繞出金軍之後,切斷他的糧道。但是皇太極丟下錦州,直取寧遠。】

【袁崇煥上了城牆督戰,把軍隊紮營在城牆下面城壕之後,用火器迎擊金軍。】

【同時,叫滿桂、尤世祿、祖大壽等人在城外的曠地之上與金軍肉搏。】

【金軍攻了七天,死傷極多,皇太極藉口天氣太熱,下令退兵。】

【消息傳到北京,朝廷慶祝了一番,稱這次戰役爲“寧錦之捷”。】

【崇禎元年(1628)四月,崇禎帝升袁崇煥爲“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天津登萊軍務”。】

……

天幕上。

雲臺。

袁崇煥一揚袍袖,揖下拜見皇帝。

朱由檢看着袁崇煥,開門見山道:

“建部跳梁,已有十年,封疆淪陷,遼民塗炭。朕不務虛,袁愛卿,將你的平遼方略一一道來吧。”

“臣陋知淺見,已繕好奏本。”

袁崇煥說着,從袖子裡取出奏本。一旁的宦官接過,規整着放到案上。

朱由檢一邊翻看一邊問道:

“卿以爲何日可復遼東?”

袁崇煥拱手行禮道:

“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於萬里之外,臣敢不竭忠盡職。”

“倘皇上能給臣便宜行事之權,五年外患可平,全遼可復!”

朱由檢猛得擡頭!

“五年?”

“五年!”

袁崇煥斬釘截鐵的回覆着。

……

【七月十四日,袁崇煥與平臺對奏向崇禎帝當面陳述辦理遼事的方略:“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爲正着,戰爲奇着,和爲旁着。”】

【提出五年時間,恢復遼東。】

【同時提出五項具體請求,戶部糧餉、工部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言官輿論,特別是兵械與糧餉方面,要給予支持、配合。】

【崇禎帝答應了上述請求。】

【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受命後帶着尚方寶劍,乘騎出關。】

……

{五年平遼,好大喜功。}

{這件事袁崇煥態度應當是認真且醞釀很久的。}

{崇禎元年四月初三日他受命爲兵部尚書兼督師薊遼,到七月十四日“平臺奏對”,中間九十八天,三個多月的時間。想得最多的是“復遼”的問題。}

{而袁崇煥在受召後,扶病兼程,疏陳方略。初七行至阜城,看到邸報中崇禎帝對自己奏疏的批示。}

{五年復遼應是他對當時形勢的分析與判斷。}

{正如後來袁崇煥在殺毛文龍奏疏中所說:“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誅文龍者誅臣。”}

{至於後來五年復遼的事實成爲泡影,說什麼空話大話,有點事後諸葛亮者以失敗來推論當初的意味。}

{畢竟在當時袁崇煥的奏疏裡對彼與己的分析是。}

{對己,一是皇帝英睿,因爲對他超乎尋常地信任。}

{二是內閣成員爲東林官員,七卿也都是東林黨人。}

{三是自任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

{然後就是戶部供應糧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遴選官員。兵部作戰協調,言官不亂彈劾這五事。}

{最後是自己的兵略有寧遠、寧錦兩次大捷的經驗。}

{而對後金的分析則是,一是老汗努爾哈赤敗在自己手下。}

{二是後金汗位交替,內部不穩。}

{三是皇太極在寧錦也曾敗在自己手下。}

{四是遼民對後金普遍不滿與反抗。}

……

曹魏。

劉備拿起一旁的執壺給曹操添上水,嘴角帶笑道:

“魏王,幾勝幾負論您最有心得。”

“看這言論有理否。”

曹操斜睨着這大耳賊。

但依然接過茶盞,抿了一口。

隨後按捺不住道:

“如果他是按照這種對比方式來斷定自己五年平遼。”

“那隻能說他最後平不了不是沒有緣由的。”

“除了那遼人自足有些道理,其餘一塌糊塗!”

“說的都是些什麼東西?”

“吹噓自己戰績嗎?”

“要是他這麼算官渡之戰我也不用打了,直接投了算了。”

劉備看了看天幕裡的說辭,斷然道:

“但他應該就是如此想的。”

曹操將茶盞一放,無奈道:

“這人是名猛將,但督戰一地還是不夠。”

“以自我爲中心,最後只能是惹禍上身。”

……

【話分兩頭,我們再看回後金這邊。】

【寧錦之戰後,後金境內開始發生饑荒,皇太極將對外政策改爲議和。】

【崇禎二年(1629年)正月,皇太極派鄭信和任大良攜帶自己的親筆信去寧遠見袁崇煥。】

【要求明朝正式把金國汗的地位列在其他臣子之上,承認遼東的土地屬於金國,毀掉遼西的設防城堡,每年送金國鉅額歲幣。】

【當時的大明根本沒有議和的政治氛圍,誰談議和就是死路一條。】

【袁崇煥雖已升爲薊遼督師,卻根本無權對皇太極言和。】

【但不知出於什麼想法,他依然以邊帥的身份跟皇太極達成私下裡的議和。】

【袁崇煥則反要求道:金國酌量退還所佔的遼東土地與所擄的遼東人民,撤回金國在朝鮮境內的兵,保證以後不再侵入朝鮮。】

【六月初五,以十二罪斬皮島總兵毛文龍,隨後節制東江。】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愣了一下。

“毛文龍……跟袁可立打配合的那個?”

朱高熾點了點頭。

“那他殺毛文龍幹嘛?這是有功之臣啊?”

一旁的徐皇后幽幽道:

“有功之臣……殺得還少嗎?”

朱棣被噎住了。

他看了看天幕,估計是不會說了。

所以他閉上了眼睛。

……

『明成祖:朱由檢,那袁崇煥爲什麼殺毛文龍?』

『他在東江當個釘子牽制女真不好嗎?』

……

大明·崇禎時期

朱由檢看着永樂爺的問話,撓了撓頭。

扭身去找當年的那份奏疏了。

片刻後,他拿着《薊遼督師袁崇煥題本》發着呆。

“不行啊,不能發言啊!”

……

【七月初十日,皇太極派任大良攜書再次前往寧遠以回覆袁崇煥的回信。】

【先是駁斥了袁崇煥讓他歸還遼東一說,接着指責袁崇煥從中作梗,不讓他的信使直接抵達京城面見崇禎皇帝,從而導致明金之間一戰再戰。】

【隨後便是秣兵歷馬準備攻打大明。】

【大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1629)十月初二日,後金天聰汗皇太極以蒙古喀喇沁部騎兵爲嚮導,親率八旗大軍,避開袁崇煥防守的關寧錦防線,繞道蒙古地區,突襲明長城薊鎮防區的脆弱隘口——喜峰口破牆入塞,進攻北京。】

……

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769章 道光功績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751章 茶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426章 宋朝特色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569章 大明的錢去哪了?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146.第142章 祖逖!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432章 成吉思汗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第732章 文字獄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
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769章 道光功績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751章 茶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426章 宋朝特色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569章 大明的錢去哪了?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146.第142章 祖逖!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432章 成吉思汗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第732章 文字獄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