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

{順治……南明……南明一連串出三個皇帝在江南,企圖阻止清朝前進。可惜爛蘋果堆裡不可能挑出好蘋果來,全是十足的酒肉皇帝,不能成功。}

{說起來,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捕回雲南,沿路百姓見了無不流涕哭泣,連滿洲八旗將士也有人認朱由榔是真天子,想擁戴他起兵謀復。}

{啊這……真的假的?}

……

大漢。

“這東西,就當真的聽吧。”

劉邦啃了一口手裡的烤肉,鼓着腮幫子嘟囔着:

“就乃公看啊,反正從一開始女真人是沒有想到會把明朝消滅的,更沒有想到會成爲中原的主人。”

“但最後能遷都北京,向南方進軍,像暴風吹散一堆落葉,所向無敵,也是有原因的。” WWW✿ тт kдn✿ C〇

“明朝的軍隊腐敗已極,漢民也疲憊已極。”

“統治階層的變化已不能刺激強烈的反應。”

“在百姓眼睛中,什麼滿洲八旗、明朝官軍、地方軍、義軍,都是一丘之貉。”

“再加上對明朝和朱姓皇帝的厭惡,除了少數士大夫鄉紳之外,沒有幾個人肯認真地爲它犧牲的。”

“外力是一部分,卻不是主要原因。”

劉邦扔掉手裡骨頭,惆悵道:

“任何事物,不管多麼強大。”

“最後一定是先自內部消亡,然後才順應外力變化。”

“秦朝如此,項羽如此,大漢亦如此。”

呂雉輕哼了一聲。

關鍵點還是在項羽兩字吧!

男人!

……

天幕上。

在城門口,無數男子被官兵驅趕到剃頭匠那裡。

束巾被解開,頭髮散亂而下。

剃頭匠將手裡的剃刀過了一下涼水,開始對眼前之人剃髮。

先把頭頂四周的頭髮剃光,只留下頭頂當中的一撮,然後結成辮子。

……

【制度建設:剃髮令。】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深吸一口氣,緩緩閉上眼睛。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損傷,孝之始也。”

氣憤嗎?

當然。

然後呢?

無能爲力。

劉徹真的無能爲力。

有時候他覺得與其給他延年益壽,不如也給他像是李世民、朱元璋那般通往之能。

畢竟有些事情他太看不過去了。

但事實是,不能。

他只能忍着,忍着接受。

哪怕再痛苦。

……

【女真人以前建立過金朝,統治過中國北部,不過119年被打垮了。】

【四百多年後,在東北遺留的這一支女真,曾被蒙古人打得倒退回漁獵文明,在苦寒之地重新蠻化過,又新加入了其他民族,成分已經有點複雜,不過他們還是認自己是女真族,後改名叫滿族。】

【這次重新統治中國,他們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並大量接受漢人文官的建議,強化了統治技巧和手段。】

【而統治技巧的第一件事,就是強制剃髮易服,就是要漢人全部穿滿族的衣服,換滿族的髮式,清朝漢人便從此脫了自己的服飾,穿了滿人服裝。】

【清初時,滿人爲了作戰方便,留“金錢鼠尾”髮型。】

【常看到的“陰陽頭”是後期髮型。】

【而漢人向來以服飾之美、禮儀之大爲榮,強制剃髮易服引起了漢人不滿。全國各處反抗,尤以江蘇江陰人最爲激烈。清軍便圍攻江陰三個月,城破後屠城三日,“滿城殺盡,然後封刀”。】

……

{嗚嗚嗚嗚!在這裡看到江陰了!}

{江陰精神“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

{民性剛這個我聽爸爸的大學朋友說過,這位叔叔的朋友有一個是江陰鎮上的,朋友的祖上大約就是當年被屠城時,整個鎮上唯一的倖存者。}

{他們那個鎮的人反抗的特別厲害,沒有武器,就拿家用的工具,反正沒有任何人投降,最後死的就剩他祖上一個人了。}

{據他說,江陰人看不起無錫人,可能也這個原因,就是江陰人決不投降,這一點上無錫做的沒有江陰好。不過這也是他聽別人說的。}

{……你踏馬是不想過了,什麼逼話都敢往外說了。}

……

大唐。

李世民皺着眉頭,忍了又忍。

最後忍無可忍拍案怒聲道:

“說就說了!”

“敢做還不敢讓人說了嗎?!”

“朕的宣武門也在那豎着呢!”

“說!”

長孫皇后則扯着他的衣袖,輕聲道:

“那話也有幾分道理,不能因爲個人的作爲而籠統到一縣之地。”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若真以點而帶面,那歷朝歷代都有叛國之人,如此籠蓋,豈不是整個天下整個歷史全都是兩面三刀之輩?”

李世民奇怪的看着長孫皇后。

“觀音婢什麼時候喜歡看楊朱之學了?”

長孫皇后白了他一眼。

“什麼楊朱之學,只是推心置腹罷了。”

李世民點點頭,嘆口氣道:

“觀音婢言之有理。”

“怎能因一人之爲而鄙一縣之地。”

“因一人而鄙一縣,自會因一縣而鄙一郡。”

“因一縣而鄙一郡,也會因一郡而鄙一國。”

“如此代之,天下盡是鄙夷之人。”

“自視甚高,不可圖也。”

“不可圖也,則敗壞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觀音婢,吾師也。”

……

{查了一下江陰屠城三日,因爲“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江陰百姓在典史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等人的領導下,進行了轟轟烈烈地反清鬥爭。}

{當時,閻應元只是江陰一名退休的典史,但在江陰百姓共同推舉下率領十餘萬起義民衆對抗二十四萬清軍鐵騎。}

{江陰百姓憑藉着極其頑強的戰鬥意志,硬是抵擋住了二十四萬清軍和兩百餘門大炮的攻擊,長達八十一天之久。}

{雖有十餘萬義民,但其畢竟不是正規部隊,而且其中還有很多老幼婦孺,戰鬥力並不強。加上也沒有優良的武器裝備和守城器械,因此在堅守八十一天之後,江陰城就被清軍攻破了。}

{清軍攻城期間,曾多次勸江陰百姓出城投降,並且承諾一定會保全他們性命和家園,但江陰人民個個寧死不降,願意以死報國。}

{當時,江陰城中有一位無名女子,在城破之時提筆寫下一首氣勢磅礴的詩:

露胔白骨滿疆場,萬里孤忠未肯降。

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破城之時,閻應元憤然在城門上寫下: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寫完之後,又繼續提刀上馬,向清軍殺去。英勇就義。}

{陳明遇在關閉衙門後,便持刀與清軍肉搏,身負重傷的他,緊握鋼刀僵立在牆壁上,始終沒有倒下。}

{馮厚敦則身着公服,在明倫堂自縊而亡,他的妻子和姐姐也相繼投井而死。}

{清軍入城後,開始對城中百姓展開大規模的屠殺,然而儘管如此,江陰人民依舊寧死不降,誓死抗爭到最後一人。}

{經過長達八十一天的艱苦鏖戰,江陰百姓以付出九萬餘條人命的代價,擊斃清軍七萬五千餘人,其中包括三名王爺,十八名大將。}

{“江陰八十一日”後,城中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原本城中的十多萬人,最後只剩下老弱五十三人。}

{清史專家紀連海老師就說過:

“我認爲像江陰八十一日這樣的故事滲透了我們的思想和理念,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些人(江陰百姓)纔是民族的脊樑。”}

{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也被世人稱之爲是“江陰抗清三公”}

……

大明·永樂時期

坤寧宮。

朱棣一邊嘆氣,一邊給徐皇后擦着眼淚。

“你說你,咱都沒哭你哭什麼?”

徐皇后拿着手帕擤了擤鼻涕,沒好氣道:

“本宮感情豐富行不行啊!”

“你說說,就崇禎那東西,哪裡值得這些人如此付出!”

朱棣又嘆了口氣。

“不是說了嗎,爲了民族。”

徐皇后擡眼看向朱棣,帶着鼻音道:

“什麼是民族?”

朱棣眨了眨眼。

是啊,啥是民族?

“就……就可能是華夷這種吧。”

徐皇后眉頭略皺。

“那隋文帝還不是漢人呢。”

朱棣看了看她。

行,她這是緩過來勁兒了。

“你說,過了幾百年後,是不是女真也是漢族了。”

朱棣正皮裡陽秋,聞言一下就愣住了。

徐皇后看着愣住的朱棣,也嘆了口氣。

“算了,繼續看吧。”

徐皇后擡頭看着天幕。

那位什麼專家的話語就已經透露出很多東西了。

她不理解,但也只能接受不理解。

畢竟真要追尋過去,這天下每一家每一戶,都是仇人。

可要是不追尋,那些人又豈不是白死了?

徐皇后算不清這筆賬。

誰也算不清。

只能向前看。

……

【統治穩定後,滿人對滿漢實行兩套統治方式。】

【滿人擁有大量旗地,滿人軍隊漢人不得任職,有八旗子弟駐軍的城市,漢人商販不得進入,繁華城市的中心建滿城,漢人不得學習滿語等。】

【但滿人對漢人權貴做出讓步,搞所謂的“滿漢一體”,以方便其統治。】

【滿洲貴族尊儒崇文,祭孔子、修孔廟,開科取士,還積極學習漢族典籍,努力學漢語。】

……

{士大夫獲取榮華富貴的另一個代價,是絕對無條件服從滿人統治。}

{從順治到乾隆,表面和善的清朝皇帝只要一看到漢人文字裡有模棱兩可對滿人統治不滿的地方,就殺氣畢露,動不動殺人全家。}

{寫《明史輯略》的莊廷龍,因爲用了南明年號,全家七十人被判刑,十八人被活活凌遲。}

{乾隆修《四庫全書》,銷燬對清朝不利的書籍一百七十餘種、一萬三千六百餘卷,無數明代檔案被徹底銷燬,殘餘部分被大量篡改,給明史研究帶來歷史性災難。}

{朝廷軟硬兼施,有功名的漢人,要麼享受榮華富貴,共治天下,要麼懷疑滿人統治,分分鐘被殺全家。}

{一直奉行對漢族士大夫富貴一大片、打擊一小片的策略。}

{順治時文字獄共六起,康熙時十起,雍正時二十五起,乾隆時一百三十五起,幾任皇帝在收拾漢人士大夫這件事上“後浪超前浪”}

{所以,發現沒有,明朝皇帝還是殺這幫人殺的輕了,敢編排清朝皇帝的史籍沒有幾個。}

{有選擇的篩選,明清史書怎麼信,又能信多少?}

……

大清·乾隆時期

老皇帝的臉色發黑。

天上這東西,是在狠狠的扒清朝麪皮!

“哼。”

只是氣了一陣,乾隆又平心靜氣的看起了天幕。

還是那句話。

翻不了天的。

因爲最高的反制手段一直掌握在皇室手裡。

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機械和蒸汽機。

西歐的那些基本情況,自順治爺開始就門清了。

但這些強大的生產力不能進入中國。

因爲一旦漢人學會了這些技藝,滿人的統治就要受到威脅。

技術與知識。

就是最高的反制手段。

……

【順治十五年(1658),順治皇帝調整官制,使滿漢官職品級劃一。】

【內閣四相,滿漢各佔二人,六部十二個尚書也各佔一半。】

【雖然軍權、最高政令還是牢牢掌握在滿人手裡。但最爲親信的官員大部分都是漢人。】

【順治改變了從前滿清對漢官的歧視,在宮廷之中提高了漢官的地位,進一步使得對立的兩個民族逐漸融合起來。】

……

北齊·文宣時期

高洋右身側躺在李祖娥身上,看着天幕。

“你好割裂啊。”

精神飽滿的他一眼看出清朝皇帝的糾結。

又想用漢人官員,因爲數量大。

不敢真的用他們,因爲數量大。

“一口吃成個胖子,開始不消化了。”

李祖娥給他清着耳道,又細聲細語道:

“那他們該怎麼辦呢?”

高洋懶懶散散道:

“還能怎麼辦,一路走到黑唄。”

“只要剃頭令還在,以少制多的根本就不會變。”

“清朝的路很清晰了。”

“要麼一直壓制龐大的漢民,要麼融入龐大的漢民。”

“壓制漢民總會有觸底反彈的一天。”

“融入龐大的漢民,滿清貴族不會同意。”

“清朝體制跟明朝體制有一點完全相同,那就是有權對地方政府頒發命令的只有一個人,就是高高地坐在寶塔尖上的皇帝。”

“到最後,還是看皇帝如何抉擇。”

“但不管最後選了哪條路。”

高洋的臉在李祖娥的腿上蹭了蹭。

“清朝最後都會以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自居。”

“不如此,下場就是蒙元那種深拒閉固。”

……

【順治親政之後開始整頓吏治。】

【規定每三年對各地大小官吏進行考察,來全面衡量官員的情況,被稱爲“京查”和“大計”。】

【這種方法效果很好,被之後的皇帝沿用,併成爲清朝考察、任免官吏的重要制度。】

【而爲了防止出現宦官擾亂朝政的事情,順治效仿明太祖,在順治十二年(1655)六月的時候,命令工部立十三衙門鐵牌,來防止宦官和官員勾結。】

【評價A級·得四分】

……

{嗯,對。明朝的宦官組織有四十二個機構。}

{順治入關後一度沉迷於這種奢侈的享受,然後把四十二個機構改組爲十三個機構,稱爲“十三衙門”}

{但宦官的權力幾乎跟明朝時代同樣膨脹,所以不久就發生宦官巨頭司禮太監吳良輔,跟漢人宰相劉正宗稱兄道弟,買官賣爵的現象。}

{直接讓那些滿洲貴族大開眼界,還是中原玩的花呀!}

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253.第245章 天可汗!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680章 清軍入關。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52章 劉秀:什麼叫傲天啊!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426章 宋朝特色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354章 劉徹:這人想來是瘋了。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578章 應州大捷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
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253.第245章 天可汗!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680章 清軍入關。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52章 劉秀:什麼叫傲天啊!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426章 宋朝特色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354章 劉徹:這人想來是瘋了。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578章 應州大捷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