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大秦。

從小到大鍛煉出的敏銳直覺告訴嬴政哪裡似乎不對。

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對。

下一任皇帝可能會做出一些逆天的荒唐大事。

但多逆、多大,他摸不準。

“算了……”

嬴政突然嘆口氣。

“再荒唐還能亡國不成。”

“有胡亥在那……楊廣都荒唐不過他!”

……

大漢。

劉邦突然幸災樂禍不起來了。

“這司馬牛說的對。”

“天幕這個獎勵明顯針對的就是下一任天子。”

“這是明晃晃告訴哲宗,斬草除根啊!”

呂雉的薄脣抿成一條線。

“而且這個皇帝還很能活。”

“說不得是另一個李隆基。”

摸着細心保養的黑鬚,劉邦眼睛微眯。

“又一個李隆基?不像。”

“看這意思……倒是像第二個胡亥!”

呂雉驚得雙目圓睜。

“亡國?!”

劉邦看着天幕不說話。

只是神色帶着幾分凝重。

說是第二個胡亥,但他覺得這個皇帝造成的後果可能比胡亥還重要。

實在天幕過於針對這個即位皇帝了。

“你們啊……總能讓乃公大吃一驚……”

……

炎漢·光武帝時期

“阿父,你說這皇帝是做了什麼事?”

劉莊起了好奇。

這針對性未免太強了!

從神宗到哲宗,這就差指名道姓了!

“難道是又變法了?然後像王莽一樣弄的天下大亂?”

劉秀捻着須尾想了想。

就宋朝皇帝這代代不消停的模樣。

還真不好說!

……

季漢。

三雄對視一眼。

“孟德,你怎麼看?”

劉備先發制人。

曹操眼角一擡,朗聲道:

“他若不是蠢貨,只需蕭規曹隨就能穩定宋朝,所以其中必有蹊蹺!”

“仲謀,你怎麼看?”

孫權斜睨着曹操,冷笑道:

“我與曹兄意見相符。”

……

大唐。

李世民端正身子,雙手搭在兩側的軟枕上。

對身旁的長孫皇后道:

“觀音婢,我看這大宋要來個不下隋煬帝與李隆基的人物了。”

長孫皇后驚歎道:

“不知這皇帝究竟是幹了什麼。”

“這可真是叫遭了天怒了。”

李世民嘴上不說,心裡好奇的緊。

什麼樣的離譜皇帝沒見過?

但最離譜的楊廣與李隆基也沒這種提前扼殺的待遇。

無非就是天下大亂後亡國。

還能如何?

……

大宋·徽宗時期

文德殿裡一片壓抑。

趙佶目含怒火,倚着龍椅一言不發。

殿內大臣同樣心中納悶。

這滿朝上下沒一個蠢人。

看到那道獎勵頓時明白這就是在針對現今的官家。

但問題是……官家荒唐是荒唐了些。

可也不至於如此針對!

莫不是未來發生了什麼?

遼國西夏已平,金國俯首稱臣。

外族已無大患,唯有國內這叛亂起伏不定。

但也都平定了。

還能有什麼大亂?

……

天幕上。

皇城各宮門已撤去了大紅宮燈,全部換上了貼有一個大大的黑色“奠”字的白紗燈。

垂拱殿內燈火如炬。

一臉哀慼的婦人坐在龍椅旁邊的煖凳上。

一言不發的看着臺下站着的羣臣。

羣臣束手而立,默默垂淚。

哭了好一陣,婦人止住了哭聲,開口道:

“各位閣老大臣,現在不是哭的時候。”

“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嗣,也無遺詔。”

“古云:國不可一日無君。”

“現在需要立即在神宗諸皇子中擇賢繼立,以慰安中外。”

“大家有什麼意見都說說吧!”

羣臣看向章惇。

章惇拭去眼角淚水,走出班列。

大聲道:

“簡王趙似爲大行皇帝胞弟,深得重用。”

“依禮律論,當立簡王趙似……”

“禮律?哪的禮律?”

太后打斷了他的話,厲聲道:

“本宮身爲神宗皇帝皇后、當今太后。”

“老身無子,其他諸子皆爲庶出!”

“自古庶出無高低之分,怎能說簡王就比其他諸王優先!”

話一出口,殿內陷入無聲寂靜。

章惇沉默一瞬,繼續道:

“既無法區分嫡庶,就以長幼來論,按論應是申王趙佖繼承大統。”

“然申王有目疾無法理政,臣愚鈍。”

“請太后聖裁。”

太后站起身,望着着章惇好一會兒。

斬釘截鐵道:

“依本宮看,應立端王趙佶爲帝!”

“況且先帝曾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

一聽這話,章惇渾身一僵,猛得擡頭亢聲道:

“太后!廟堂內外皆知!”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放肆!”

章惇話還未說完,一直默不作聲的曾布突然大聲喝道:

“章惇!你身爲臣子,如何敢出言忤逆皇太后?不知居心何在!”

說着,曾布就站出班列,跪倒在太后面前,繼續道:

“章惇並不曾與衆商量,臣以爲太后聖諭極爲允當。”

“一切聽太后處置!”

另一名大臣蔡卞亦跪倒在地:

“我等謹遵太后聖旨。”

曾布這麼一跪,其他諸臣也都紛紛跪地。

齊聲山呼萬歲!

章惇一看,大勢已去。

不再爭執,跪地聽命。

太后喜上眉梢,大聲道:

“快去文德殿請五王,命端王即位,諸王觀禮!”

片刻後。

一名小侍人慌慌張張的自後門而進。

跪在太后腳下顫聲道:

“回…回稟太后……諸王已至……”

“唯……端王…端王請假出去了……”

太后驚得眼睛大睜。

底下的章惇緩緩閉上雙眼。

太后瞥了一眼殿下衆臣。

羣臣俯首不語。

“召端王趙佶即刻入宮!”

……

【宋哲宗病危且沒有子嗣。】

【而神宗共有十四子,健在的五子依次是申王趙佖、端王趙佶、莘王趙俁、簡王趙似、睦王趙偲。】

【五王成爲嗣君人選。】

【宰相章惇主張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其次當立年歲最長的申王趙佖。】

【向太后認爲趙似年幼,趙佖眼瞎,主張立瑞王趙佶。】

【章惇認爲趙佶輕佻,不適合當皇帝。】

【曾布喝止章惇,支持向太后,向太后也強調先帝遺言就是讓端王即位。】

【公元1100年正月十二日,端王趙佶繼位,他就是宋徽宗】

……

{章惇:一句話,教你進入《奸臣傳》!}

{因爲章惇是奸臣,所以趙佶是明君。古人價值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兩千年帝制中,趙佶是能夠跟胡亥楊廣等人爭奪昏君第一寶座的強而有勁選手!}

{不管其餘人第幾,這位絕不會掉出前三!}

{就影響性,他跟胡亥楊廣無差。就惡劣性,他壓楊廣一頭,跟開創大一統第一位昏君的胡亥持平。}

{但綜合而來,還是宋徽宗“破壞性”大,畢竟胡亥還能有點鍋讓趙高分擔,這位可是大權在握啊!}

{我選他爲昏君寶座第一名!他實至名歸!}

{向太后啊!你瞎啊!你聽聽章惇的心聲吧!}

……

大宋。

沉默……

無盡的沉默。

趙匡胤覺得眼前發黑。

腳下一軟跌坐在地上。

一旁趴着的趙匡義也在裝死。

力壓楊廣?胡亥?!

“詔太醫來。”

慢慢緩過勁兒來。

趙匡胤啞着嗓子道。

“讓他們把救急的藥都備好。”

……

大明·永樂時期

朱瞻基想不通,向太后怎麼就這麼中意端王。

“她看中他什麼了?”

朱棣搖晃着躺椅,有一搭沒一搭的扇着扇子。

“趙佶生母早死,選擇他沒有人與自己爭奪後宮權力。”

“並且外戚沒有深厚背景,皇子不受外戚的影響。”

“同時,他是由向向太后撫養成人的,有一定的母子感情。”

朱棣微微坐直身體,將身旁放涼的茶水一飲而盡,又躺回去。

“她也不知道未來趙佶是那般模樣。”

“向太后對朝政大事不感興趣。”

“垂簾聽政的那七個月一道朝政策令都沒下,一直是在處理後宮事務。”

“而趙佶這人……初期也的確……”

“有幾分賢君之像……就是他變得比唐玄宗快多了。”

“只能說不管是理法還是人情,那是向太后選趙佶都是最佳選擇。”

……

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780章 天京事變!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742章 乾隆:讓你們看看什麼是黃金家族!漢唐雄風!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357章 開始一直捱打的宋朝。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354章 劉徹:這人想來是瘋了。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明天中午恢復正常更新。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745章 “儒家聖君”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第606章 隆慶中興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235.第229章 金刀之讖!劉氏主吉!劉黑闥: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
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780章 天京事變!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742章 乾隆:讓你們看看什麼是黃金家族!漢唐雄風!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357章 開始一直捱打的宋朝。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354章 劉徹:這人想來是瘋了。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明天中午恢復正常更新。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745章 “儒家聖君”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第606章 隆慶中興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235.第229章 金刀之讖!劉氏主吉!劉黑闥: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