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

{棍子打得爽,後人火葬場。}

{這一頓棍子你要說他們自找的也對,你說他們堅持心中想法也可以。}

{但不管怎麼說,臉皮是徹底撕碎了。}

{臉皮撕碎如何,皇帝依然是君父!(狗頭)}

……

大唐·高宗時期

“儒家的傳統講求的是忠君之道,要求以道高於君和從道不從君作爲臣子的行爲準繩。”

李治翻着手中的《孟子》自顧自的說着。

“他們以不怕死的精神,把直言敢諫、冒死強諫作爲匡正君失的最佳選擇。”

“而作爲官員中負有言責的一個特殊羣體,言官理所當然地肩負着以道事君的使命。”

王皇后聽得不耐煩,直接打斷道:

“天子,你把放我出來想必不是就要說這些廢話的吧?”

李治頓了頓,捻了捻手中的紙張,呢喃着:

“廢話?”

“你是真的蠢到令朕厭惡至極。”

王皇后猛的站起身。

“李治!我還是皇后!”

李治頭也不擡,繼續道:

“你知道嗎。”

“有言責的文官羣體並非鐵板一塊。”

“隨着皇帝不由分說打擊言官的力度加大,隨着一個個正直的言官在棍棒與血腥中倒下,那些逃過劫難的言官難免會削減政治熱情而趨向緘默善變。”

李治擡眼看着臉色有些變化的王皇后,繼續道:

“他們中的很多人,會由最初的一根筋開始變得阿諛逢迎。”

“直言極諫的言官喪命受刑,趨炎附勢者分到的卻是糖果。”

“兩下比較,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趨利避害。”

“你看……”

李治將書卷合上,輕聲道:

“沒有什麼是真的鐵板一塊。”

“皇后。”

“你們想做直言卻受刑的言官。”

“還是享盡榮華的趨炎附勢之徒?”

王皇后看着笑得溫柔的李治,不由後退兩步。

“你……你……”

李治漸漸收起笑意,平靜道:

“回去好好想想,仔細想想。”

“送皇后回宮。”

隨身的宦官來到王皇后身邊,輕聲道:

“娘娘,請回宮吧。”

王皇后深深的看了李治一眼,轉身離開。

李治看着她的背影,面如止水。

……

【左順門之變後,朱厚熜就將父親的神主從安陸州遷到京城,安放在觀德殿。】

【他給父親興獻帝的尊號爲“皇考恭穆獻皇帝”,先前的“本生”兩個字已被悄悄抹去。】

【爲徹底平息反對之聲,朱厚熜下令罷黜、逮捕衆多文官。】

【與此同時,將張璁、桂萼、席書、霍韜、方獻夫召入京中任職。】

【那些早已退休,甚至不在人間的元老,也未能逃脫厄運。楊廷和及其後的三任內閣總理大臣和他們當年的支持者,都被削去官職和榮譽。】

【朝堂之上,行走的都是奉君若父的聽話之人。】

……

曹魏。

“你可知左順門之變意味着什麼?”

曹操捋須問向身邊的小曹叡。

小曹叡直接道:

“意味着朱厚熜取得了統嗣之爭的最終勝利,還建立了明代僅次於太祖太宗的君權。”

一旁的劉備與孫權則上上下下的打量這小玩意兒。

“該說不說,孟德的後代確實有幾分俊才。”

劉備看着立馬就能分析出本質的孩童,由衷感嘆着。

藉由統嗣之爭,朱厚熜迫使幾乎所有的重臣表態並將反對者全部趕出朝廷,只留下支持自己的大臣。

雖然其中不乏投機取巧者,但這不影響他藉由統嗣之爭表明了自己的帝位來源於自己無可更改的血緣關係,而非過繼關係。

藉此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對君權的控制,將孝宗武宗的外戚徹底閒置。

諸葛亮微微嘆息:

“生子當如孫仲謀啊……”

百無聊賴的孫權:?

我還在這呢!

曹操用眼角瞥着身邊三人。

強壓住嘴角的笑意。

咱們三人是分不出勝負,但在後代這方面,孤勝了一籌!

大勝!

……

【公元1527年,嘉靖六年。】

【朱厚熜開館纂修《大禮全書》,後正式定名《明倫大典》】

【此典修補禮儀漏洞,梳理大禮議前因後果,予以定論。】

【次年六月,此書修成,朱厚熜加封張璁、霍韜等人,追奪楊廷和、毛澄、蔣冕、毛紀、林俊、喬宇、汪俊、夏良勝等人封賞官職。】

【九月,令改稱孝宗敬皇帝爲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爲皇伯母。】

【集議時,滿堂稱是。】

……

{廷杖打爛了文臣的屁股,也擊碎了他們的癡念,以及他們持守的儒家教條。}

{我感覺最初嘉靖挑起“大禮議”,只是抱着很實際的目的,爲親生父母撈取帝后地位,以及維護自己的尊嚴。}

{但隨着事情的深入,他開始超越這目的。}

{通過“大禮議”,他將禮教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而他也因此成爲禮教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人物。}

{如果說早期嘉靖與楊廷和之間是政治鬥爭,那麼到後來性質完全變了,已經變成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

{他不再只是爲父母爭名分、爲自己正地位,而是向不合理的禮教、祖制發起挑戰,創造新的祖制。}

{“不但創行於今日,實欲垂法於萬世,以明人倫,正紀綱”}

{大禮議之後,更正郊祭,郊祭改易甫畢,又重修孔廟祀典。搞定孔廟祀典,轉而釐正太廟廟制,國家禮制盡被他囊而括之,改而革之。}

{他是想當第二個朱元璋。}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望着天幕,眼神深邃。

“新的時代,開啓了。”

劉啓習慣了自家阿父雲山霧罩的說話方式了。

劉啓不問,劉恆不說。

他只是靜靜的看着天幕。

過去,權力角逐是在門閥、藩鎮、宮闈這種層面展開。

用武力、殺戮、幽禁、廢立之類手段解決。

而在大禮議中,權力角逐卻是在意識層面上展開。

通過一種抽象的理論甚至幾個語詞的爭奪來解決。

皇帝已經被儒家拉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之中了。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看着天幕裡的說辭一陣無言。

“就是有沒有那麼一種可能。”

“這種破事它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別的朝代?”

李泌捋須感嘆着:

“這就是因爲禮法不明啊。”

“哪朝哪代會爲着這樣一件虛頭巴腦的事,傾朝相爭,君臣反目,搞到性命交關的地步?”

“漢成帝以定陶王爲太子之事,波瀾不興,平穩過渡。”

“宋英宗故事倒很是熱鬧,朝臣名儒也分做兩派。”

“不過比較一下,卻又與大禮議大不同來。”

“前者熱鬧歸熱鬧,皇帝的處境卻並不艱難,英宗並未費太多周折,就把事情敲定。”

“朱厚熜卻截然不同。”

李泌看向皇帝,鄭重道:

“自他從安陸啓程前來就皇帝位,到取得以興獻王爲皇考的勝利,耗時整三年。”

“其間的起起伏伏、委曲求全、柳暗花明之狀,天幕都一言難盡。”

“這說明,君權的空間已經受到極大的擠壓。”

“他面對的,實際是同一種力量。”

“名義上君權是至高無上的,但“禮制”卻掌握在士大夫手中。”

“他們通過對意識形態的控制取得比皇帝更高的話語權。”

“朱厚熜不得不爭。”

……

【大禮議之後,懵懂的少年皇帝迅速脫胎換骨爲老辣的政治家,並最終使成爲明朝最懂得控制權力的皇帝之一。】

【尤其是對於文官集團的控制,更是達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地步。】

【而消除一切掣肘,大權在握的少年英主,也正式開始“革除一切弊政”,欲使“天下翕然稱治”!】

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9章 斷電了250.稿丟了,盡力趕。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736章 閉關鎖國?閉關鎖漢!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第28章 封狼居胥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28章 封狼居胥第28章 封狼居胥第495章 慈鳳墜臥紫山下再無柔音喚重八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113.第109章 天下英雄你和我,赤壁夷陵兩把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454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第556章 成化犁廷!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452章 南宋滅亡。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第712章 設軍機處斬掉相權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第732章 文字獄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218.第212章 李淵:我不要臉,我要利益。253.第245章 天可汗!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
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9章 斷電了250.稿丟了,盡力趕。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736章 閉關鎖國?閉關鎖漢!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第28章 封狼居胥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28章 封狼居胥第28章 封狼居胥第495章 慈鳳墜臥紫山下再無柔音喚重八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113.第109章 天下英雄你和我,赤壁夷陵兩把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454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第556章 成化犁廷!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452章 南宋滅亡。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第712章 設軍機處斬掉相權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第732章 文字獄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218.第212章 李淵:我不要臉,我要利益。253.第245章 天可汗!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