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

天幕上,

天矇矇亮。

建康宮,

已經燒盡的燭臺上浮起屢屢青煙。

而正在批覆奏章的身影卻完全不知外面晞光已現。

勤奮的身影每天都是五更時分秉燭起身。

然後坐在宮殿內批覆公文。

酷暑嚴冬,四季流轉。

不變的是那身影。

哪怕手上凍得裂出一道道血口也毫不在乎,依然批覆着公文奏章。

……

【梁武帝稱帝之後,政績非常顯著。】

【公元502年,先是下令“減損浮費”,“御府中署,量宜罷省”,又命公開焚燬東昏侯的“淫奢異服六十二種”】

【又吸取南齊滅亡的教訓,勤於政務,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牀,批改奏疏,在冬天因爲不捨得燒炭把手凍裂了也不耽誤他勤政。】

【而生活節儉的程度,在古代帝王中也極爲少見,“一冠三載,一被二年”】

【衣服也不是華美的絲綢,而是百姓穿的普通麻布。】

【皇宮內一切用具全部從簡,沒有豪華宮室,嬪妃也個個穿着樸素,爲了節省布料,都不穿曳地長裙。】

【每天只吃一頓飯,所吃的食物簡單清淡,都是蔬菜,沒有魚肉。】

……

漢光武帝

看着天幕裡勤奮節儉的身影,一句話突然浮現於劉秀腦海中。

“儉過漢文,勤如王莽。”

……

炎漢·順帝時期

劉肇略有有幾分羞愧之意。

本還自豪於自己夜半勤政,但不成想這梁武帝居然還如此節儉。

一頂帽子戴三年,一牀被子蓋兩年,穿的衣服也是寒酸破舊。

劉肇不由看了看自己的衣服,都是頂級的綾羅綢緞裁製而成,而且穿兩次就會脫下來丟掉。

“不行,從今日起,宮中上下要以節儉爲主!”

“至於每天一頓飯就算了吧。”

“奇怪,每天一頓飯未免也太傷身體了。”

“他還如此勤政,怎麼天幕還說他活得許久?”

劉肇有些想不明白。

自己可是早亡了!

……

東魏,

玉璧城下,

騎在戰馬上的高歡看了眼天幕,感嘆一句:

“江東吳翁,專事衣冠禮樂。”

“不愧是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爲正朔所在。”

此時一道令兵跑來,單膝跪地,拱手稟告:

“丞相!已到玉璧城二十里外!”

高歡回過神,詢問道:

“守城者爲何人?”

“旗號王,乃侍中王思政。”

沉思片刻,隨即高聲道:

“取筆墨來!”

……

【公元503年,以尚書令王亮、侍中王瑩、尚書僕射沈約、吏部尚書範雲等,參議斷定,修成《樑律》】

【分遣使者,巡視各郡,監視地方官吏,對於清廉的官員,予以提拔。】

【公元504年,下令“廣闢良疇,公私畎畝,務盡地利,若欲附農而良種有乏,亦加貸恤”。】

【對於流亡他鄉的農民,允許他們回鄉,恢復原有的田宅。】

【在賦稅方面,也多次減免租調或“三調”。】

【公元505年,爲了選拔人才和保證公平加,梁武帝拋棄了魏晉以來存在的中正制,在全國各地設置州望、郡宗、鄉豪,專門負責發掘蒐羅賢能人才,並及時推薦給朝廷。】

【同時設置五經博士,設立招收寒門弟子的五經館,“修飾國學,增廣生員”。】

【並且下詔:“其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策實之後,選官可量加敘錄,雖復牛監羊肆,寒品後門,並隨才試吏,勿有遺隔。”】

【重新制定文武百官等級,將官員等級定爲九品,後又改爲十八班,增設官職,用來吸納安排士族和寒門中的各類人才。】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摸着鬍子若有所思。

這裡的關鍵不在於五經博士,而在於他已經徹底拋棄了門第。

看着那道詔書,劉徹瞬間抓重內容核心。

不問出身,只要通曉一種儒家經典並學而不倦者,經策實後就可錄用爲官。

即使是牛倌羊販、寒門賤民,都可以根據才幹大小試用爲吏。

只要有才,不分貴賤!

這個制度可以啊。

眼中精光一閃!

好制度,拿來吧!

……

東晉·明帝時期

正在記錄種種制度的司馬紹突然一愣。

中正制這就被廢了?

就這麼容易?

那些門閥會同意?

司馬紹看着天幕,發現盲點。

“通經入仕?”

……

大明·永樂時期

“官員升遷提拔以及人才的選拔問題歷來關乎朝政穩定。”

大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朱棣端着金邊玉盞吹了吹茶杯中的熱氣,抿了一口對朱瞻基淡淡道:

“知道九品中正製爲什麼會出現嗎?”

一旁站立的朱瞻基恭敬道:

“爺爺,孫兒知道。”

“九品中正製得以實行的最大原因,在於漢末察舉制的失靈。”

“魏武帝擁有稱霸天下的雄心,更是求賢若渴,但已經腐敗的察舉制無法滿足他的需求。”

“在這種條件下,魏武帝頒佈“求賢令”,尋找能替他安定天下的人才。”

“但當時士族的影響力極大,唯纔是舉的求賢令無疑損害了士族的利益,於是兼顧門第與才能的九品中正制應運而生。”

朱棣放下玉盞,看了一眼朱瞻基。

“行,文史學的不錯。”

“曹魏以及西晉前期,九品中正制的定品都以行狀爲主,家世爲輔,更注重士人的才華。”

“且通過中正官的設置,可以將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選官權收歸朝廷,加強皇權。”

“可以說在當時是一種很符合實際,也很不錯的制度。”

“但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在於中正,而中正的選擇權逐漸被世家大族所把控。”

“到了東晉,就形成一種不問才能,只看門第的定品取向。”

朱棣看着天幕,神色莫名地悠悠道:

“官吏的後代永遠當官吏,農民的子孫永遠做農民,工匠的兒子繼續世代當工匠。”

“你再有才,頂多也就是個有才的種田能手,有才的雕刻匠人,有才的織布能手。”

“即使你苦苦奮鬥十年,也沒機會跟膏腴門第的孩子坐在一起喝酒品茶。”

朱瞻基靜靜聽着。

朱棣抽離了自己的情緒,轉而讚歎道:

“但這種現象在梁武帝朝發生了急劇變化。”

“隨着梁武帝重才華輕門第的制度普及推廣,再加上後期侯景之亂的發生,南方士族受到了重大摧殘。”

“而到隋朝再度大一統時,寒門、高族,兩種勢力彼消此長,逐漸融合,漸趨平等,再沒有天塹之別。”

“當然了,不少高門大姓直到唐初時仍然堅持自己的高傲,但此時的形勢已是連強弩之末都算不上了。”

“而唐朝以後,什麼士族啊、寒門呀、大姓,門閥,這些詞彙統統成爲過眼雲煙。”

“梁武帝在這方面是有貢獻的,他的思維和眼光早已超越同時代的大多數人。”

“雖然依然鬥不過那些世家,但也可稱是一代明主。”

朱棣捋了捋白鬚:

“就是跟唐玄宗一個毛病。”

“活得太久。”

……

【因梁武帝即位之初在天監年間,勵精圖治,國勢蒸蒸日上,所以史稱‘天監之治’。】

一天一頓飯又不注重食物的均衡營養,卻健健康康活到了耄耋之年。

蕭衍也是創造了一個奇蹟。

 

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75.第73章 亮有一言,請諸位靜聽。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664章 孫承宗滿門忠烈!但沒有諡號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601章 大明貨幣加大明宗藩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250.稿丟了,盡力趕。第687章 福臨:向“吾父”發起叛逆!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242.今晚八點無更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753章 虎門銷煙!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第428章 御天下之要術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第777章 湘軍!湘軍!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250.稿丟了,盡力趕。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667章 鬆錦之戰。131.第127章 孫權:我死的挺突然啊!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495章 慈鳳墜臥紫山下再無柔音喚重八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
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75.第73章 亮有一言,請諸位靜聽。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664章 孫承宗滿門忠烈!但沒有諡號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601章 大明貨幣加大明宗藩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250.稿丟了,盡力趕。第687章 福臨:向“吾父”發起叛逆!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242.今晚八點無更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753章 虎門銷煙!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第428章 御天下之要術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第777章 湘軍!湘軍!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250.稿丟了,盡力趕。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667章 鬆錦之戰。131.第127章 孫權:我死的挺突然啊!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495章 慈鳳墜臥紫山下再無柔音喚重八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