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

孟昶端坐車上,障幔拉起,看着抹淚的子民,聽着兩邊的哭聲,只覺得心裡堵得慌。

當了十四年皇帝,現在突然要成爲亡國之君,換成誰都得心裡難受。

好在現在城頭站滿了周軍,各處交通要道也都有周軍巡視。蜀人雖哭,但也沒有什麼過激的舉動,一行人就這麼平平安安地出了南城門。

南門之外是嚴陣以待的周軍軍陣,大軍統帥、荊南大都督、秦王趙元昌就在軍中。

出了城門之後,孟昶自然不能再在車上了。

拎起綢布包,被宦官扶着下了車,站到門前空地上。

等他站好,諸臣按照之前的官職依次站在他身後,蜀都城中的其他大小官員也都一個個從城門內走出,站到自己的位子上。

按道理,孟昶獻降,皇室中人也該一齊到場。不過他的三個弟弟最大也才二十一歲,兒子們更是在十歲以下,在不確定周國態度的情況下,他實在是不忍心將他們置於危險之下。

昨晚確定要降之後,就讓三個弟弟帶着老母妻子尋了一處民宅住下。臨行前一再囑託:若是降了之後,自己還能爲座上賓,那麼就能出來;若是自己淪爲階下囚,就悄悄找個地方做個富家翁。

諸臣站定,鼓樂齊作。

直到這時,周軍軍陣才動了起來。

一早挑選出來兩隊騎兵自軍陣兩翼奔出,這數百騎快速衝到距孟昶十餘步之處才勒馬立住,一時間嘶鳴陣陣。

戰馬直到距離孟昶四五步才完全停下,帶起的風吹起他鬢角的散發,使其不得不眯起眼睛。

眼前這些高大的騎兵,彷彿前一刻才從戰場上殺人歸來,之前的高速衝擊,加上剛剛停下時的令行禁止,讓包括孟昶在內的蜀國君臣面色煞白。

這就是示之以威了。

領頭馬軍校尉見了眼前衆人的表現,心知自己的任務圓滿完成,自矜一笑,舉手一揮,當先撥馬向一旁行去。

身後諸騎立刻兩兩相對、分列兩旁,起到一個標兵的作用。

騎兵站定之後,軍陣之中鼓聲響起,中軍緩緩前移。

咚!咚!咚!

這一聲聲鼓點,隨着周軍的移動,彷彿敲在孟昶心上。只見其臉色越來越難看,在二月的暖風下,鬢角額頭甚至開始滲出汗珠。

終於,半柱香之後,中軍離孟昶不到五十步。

鼓樂停息,軍陣分開,身着赤黃兩色交雜甲冑的趙元昌撥馬而出,親衛蔣樹跟在他身後兩三步。一時間只有細碎的馬蹄聲和旗纛翻飛的聲音響起。

只見其面容肅穆,緩緩來到距孟昶十步處,居高臨下看着跟他差不多大的孟昶,眼中神采莫名。

在他目光的逼視下,孟昶低頭躲避,隨即反應過來,深吸一口氣,咬牙解開綢布包。

只見布包內乃是一枚兩寸見方的玉璽,正是蜀國的傳國璽!

別誤會,這不是秦始皇刻的那一枚,而是孟知祥建國之後自己找人刻的,代表蜀國傳承。

孟昶高舉玉璽,低着頭向前走了三步,緩緩拜倒在地。

在他身後託着戶籍名冊的李昊和手捧地圖的石頵一同拜倒,再之後衆臣民也紛紛拜倒在地。

頓了一陣,孟昶終於朗聲道:“臣生自並門,長於蜀土,幸以先臣之基構,得從幼歲以纂承......”

這是李昊連夜寫好的降表。

趙元昌一動不動地聽着孟昶大聲背誦。

“......山河郡縣,半入於提封。將卒倉儲,盡歸於圖籍。但念臣中外骨肉二百餘人,高堂有親,七十非遠,弱齡侍奉,只在庭闈......竊念劉禪有安樂之封,叔寶有長城之號,皆因歸款,蓋獲全生......見今保全府庫,巡遏軍城,不使毀傷,將期臨照。臣昶謹率文武見任官望闕上表歸命。”

誦讀完最後一句,以孟昶爲首,蜀國君臣再次拜下。

此時,趙元昌才翻身下馬,接過孟昶手中玉璽,沉聲道:“孤將告君之言於陛下。”

這意思就是說:我答應你投降了,你的請求我會告訴皇帝的。

孟昶再次拜下道:“謝秦王。”

趙元昌連忙將手中玉璽交給身後的蔣樹,伸手扶起孟昶:“孟公快快請起!”

將孟昶扶起來之後,他露出溫和的笑容道:“孟公明曉大義,獻土投降,想來官家必不吝王公之爵、萬金之祿,你我二人到時同殿爲臣,我卻受不得你這一拜。”

見其這番做派,孟昶、李昊等人皆是鬆了口氣。

孟昶也擠出一絲笑容道:“秦王客氣了。”

“哈哈!”趙元昌暢快一笑,拍了拍孟昶的胳膊,“還當收拾行裝,早日覲見陛下才好受賞封爵啊!”

聽了這話,孟昶心頭一跳,面色變苦,這就是急着要把他送到汴京去了。

只是降都降了,有此一事也是常理,故而只是輕輕點頭道:“但憑秦王安排便是。”

趙元昌點點頭,掃了一眼後方諸臣,突然道:“孟公可暫歸宮中收拾行裝,今日午後便出發罷。”

說着,他看向後方衆人道:“諸位賢臣也一併隨孟公至汴京覲見如何?”

雖是問句,但卻不容反駁,諸臣嘴中發苦,但也只好應下。

“季青,你安排人護送諸位賢臣歸家收拾行裝。”

“是!”蔣樹應下,轉身就支使一騎兵去通知秦王親衛。

而趙元昌,則拉起孟昶的胳膊笑道:“某便隨孟公一遊蜀都!”

言罷,令騎兵讓出一匹馬,扶孟昶上馬,他自己也自翻身上馬,兩人並騎前行。

諸蜀臣連忙讓開一條道路。

周軍騎兵在前開道,步軍持械擎旗加快腳步跟在後方。

這倒不是趙元昌心血來潮,而是藉此機會在蜀都百姓面前誇耀武力,以震懾庶民。

景瑞四年戊申二月乙卯二十五乙巳,蜀後主孟昶獻民獻疆土,奉璽投降,周荊南大都督、秦王趙元昌受降。是日,周軍入蜀都,後蜀亡。

當天下午,蜀國君臣在周軍的護送下乘船出蜀。

與此同時,還沒趕到羅江的李繼勳撥馬來到路邊,皺眉看向剛從巴西方向迎到此處的三名騎兵:“何事如此着急?”

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
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