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

心中有底,陶際華沒有馬上訊問洪成敏,而是先分別審訊包括路崢嶸在內的七人。

看起來最難審的路崢嶸,由陶際華親自負責。

這一次在一旁記錄的是他的徒弟高忠臣。

畢竟他已經五十多了,再幹幾年,就沒辦法事事親爲了。

審訊地點是一個特別整理出來房間。

空空蕩蕩,只有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和一個圓凳。

圓凳是特別製作的上小下大的圓臺狀木凳,比椅子要矮一點。

桌椅則是普普通通的桌椅,桌子上還鋪了一層布垂下來擋住視線。

再就是背靠椅子的牆上,掛着兩排大字: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除此之外,再無餘物。

陶際華師徒坐到椅子上沒多久,路崢嶸就被請了過來。

路崢嶸進門時還是面色平淡,進門後明顯愣了一下,之後放慢腳步,走到桌前坐到凳子上。

陶際華首先開口:“這是正式訊問,如果你在我問到之前主動交待,將會被受到寬待;如果通過各種手段阻礙、對抗調查,判決時會適當從嚴從重。”

路崢嶸聞言,臉上擠出笑容:“在下定知無不言。只是還請司丞仔細調查,在下雖處卑位,可也不能被污犯事。”

“我只負責調查事實。”

陶際華面無表情。

他只負責調查事實,真相是什麼,交給上面人來做決定。

不管路崢嶸有沒有理解話中內涵,陶際華直接開問:“姓名?”

……

足足半個時辰,不管是旁敲側擊,還是單刀直入,路崢嶸口風絲毫不露。

但長時間的審訊,說話的始終是面無表情的陶際華,他身邊那個記錄的令史一聲不吭,如果不是手腕在動,說他是個人偶都有人信!

路崢嶸漸漸有些不耐煩。

尤其是陶際華再次訊問一個早已給出過答案的問題時,更叫路崢嶸焦躁不已。

“陶司丞!”路崢嶸沒有回答問題,而是面色不虞地反問,“司丞若是欲治某之罪,直言便是,何必如此徒耗工夫?”

陶際華只是重複一遍剛纔的問題。

路崢嶸終於忍不住了,蹭得一下站起來。

他正要說話,心中積攢的怒火卻被一陣敲門聲打斷了。

“司丞,屬下有事稟告。“

陶際華臉上表情終於有了變化,他朝路崢嶸,然後一邊起身門口走,一邊道:“稍等。給路先生倒水。”

帶上門,陶際華沒有走遠,就站在門口:“怎麼?”

“招了。”那名大理史有些振奮,“車伕已經招了,當時路崢嶸不在,是一個陌生人頂替了他,老鄧和老吳正在分別畫像。”

“確定之後把畫像送來。”

陶際華神情愈加輕鬆,吩咐一聲重新進門。

坐到椅子上,陶際華翻了翻記錄,指示徒弟把路崢嶸的水杯收走,之後纔開口詢問早已問過數遍的問題。

當路崢嶸再次表現出不耐煩時,陶際華突然問了一個關鍵問題:“代替你跟着洪成敏的是誰?”

路崢嶸整個人悚然一驚,臉上的不耐煩盡數褪去,強自鎮定道:“什麼代替?我一直跟在御史身邊,哪有什麼代替我的人?”

陶際華笑了笑,他低頭看着手上的記錄,緩緩道:“正月下,路崢嶸離開長沙,另有一名三四十的中年男子出現在洪成敏身邊,對外以路先生稱之。”

路崢嶸眉頭直跳。

就在此時,之前那個大理史再次敲門進來:“司丞,結果出來了。”

陶際華接過下屬遞來的紙張,仔細瞅了瞅,看向路崢嶸,笑着補充道:“正月二十一,路崢嶸離開長沙。”

接着,他示意下屬把畫像拿給路崢嶸看:“這個人是誰?”

只一眼,路崢嶸臉色煞白,冷汗直冒。

……

江南西道監察御史下屬牽扯進襲殺參知政事案!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城。

和消息一塊抵達京城的,還有江南西道監察御史的請罪表。

緊接着,十數名官員開始彈劾御史大夫董成林,似乎他下屬的下屬犯了事,全都是他董成林手把手教出來的一般。

董成林也是強硬,硬頂着絲毫不妥協。

也就是這些出來彈劾他的官員難找到不妥之處,否則他沒準會安排手下御史一個個彈劾。

董成林看得很清楚,當今朝廷,作主的是首相陳佑,首相想讓他留下,除非天子撕破臉鬧到要麼宰相自殺要麼廢黜天子的地步,否則就沒人能讓他走。

相反,首相想讓他離開,除了天子下場,也沒人能讓他留下。

現在看來天子老老實實等着大婚,沒有什麼別的動作,那麼就看首相的想法了。

彈劾御史大夫的風波逐漸蔓延。

在董成林的主持下,御史臺這些年得罪了太多人,之前有董成林鎮壓羣小,沒人敢說什麼,現在眼看着董成林要出事,一個個被御史得罪過的官員開始站出來彈劾那些露出把柄的御史。

御史們沒有光捱打,膽敢挑釁御史,只要有一點點不乾淨,御史都會把他揪出來!

相比於普通官員束手束腳只能彈劾那些確有不法事的御史,御史臺的御史們能夠以“風聞某事,奏請調查”的名義對付那些有嫌疑的官員。

這期間,首相陳佑對此一言不發,倒是集賢相胡承約說了幾句“好官難得,御史奏事當謹慎”之類的話。

敏感的人大概能猜到,首相可能希望更換御史大夫了。

三月初,興國五年科舉開始。

在有心人的煽動下,普通官員對御史臺的怨念終於波及到大理、治安、肅政等法司。

御史大夫董成林終於坐不住,前往政事堂求見首相。

“陳中令欲亂國乎?”

進門之後,董成林直接拋出一句誅心之問。

陳佑安坐如故,雙手交叉搭在桌面上,看着董成林,反問道:“董大夫何以有此問?”

正常臣子聽到這個問題,不論是真心還是假意,大都要帶着驚慌和委屈的反問以及解釋。

像陳佑這樣平靜的,要麼是真的忠臣,要麼是有恃無恐。

董成林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陳佑。

他頓了頓,肅容道:“天下萬民,在乎一心,中令且慎思之。”

緊接着,他長揖道:“竊國之基必不長遠,背恩之徒亦不可久。某乃匹夫,未可容亂臣賊子禍亂朝綱!”

言畢,他不等陳佑開口,自顧自轉身離去。

陳佑靠在椅背上,眉頭微皺。

他不是第一次被董成林指着鼻子罵亂臣賊子了,但董成林從沒像這次一般罵完就走不聽解釋。

仔細想了想,他拉動鈴鐺:“去把魏相公請來。”

……

或許是陳佑多慮了,董成林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動作。

罵完陳佑的第二天,董成林連上五道奏疏,把兩府宰相和這段時間攻擊法司的官員罵了個遍。

於是,在都堂議事中,定下董成林外放刺史的安排。

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
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