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

“爹爹,你看這事......”

亭子裡,一老一少坐在石墩子上對弈,老人是何璨的老父親,少年是何璨次子。

何璨站在一旁看了沒多久,就忍不住開口了。

“急甚麼,等這一局下完再說。”

何有良不急不緩,落下一子。

何璨雙手來回握了幾次,看看老父親,又看看兒子,終於嘆息一聲:“我到外面去等着。”

自從孟蜀滅亡之後,他能感覺到父親是越來越沉穩了,頗有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派。

只可惜他學不來,不止一次被父親呵斥急躁。

而他那個兒子,名爲何德彥,說是次子,但因爲長子早夭,實際上是兄弟姐妹中最大的一個。

何德彥早慧,喜歡圍棋,從八九歲開始就跟何有良對弈,到現在已經是棋逢對手輸贏各半了。

有這麼一個兒子,何璨心裡驕傲的同時,又感覺有些壓力。

這亭子建在一個小山坡頂,不遠處就是連成片的農田。

何璨站在坡上,看着隨風起伏的稻苗,原本有些焦躁的心也漸漸平靜下來,思緒自然而然地轉到政務上去。

別看這次試行農具典租的兩個縣都沒有何家的土地,但操作得當的話,也能分到一些好處。

不要好處是不可能的,別人都要好處,你不要好處,難道是憋在心裡想搞一個大新聞?

問題在於拿多少,最重要的是陳使君的底線是多少。

腦子裡想着各種事情,時間過得飛快。

“爹爹,翁翁叫你過去。”

兒子的聲音驚醒何璨,回頭一看,次子德彥站在身後,而老父何有良還坐在亭子裡收拾棋子。

朝兒子點點頭,快步走到桌前:“爹你歇着,我來收拾。”

何有良很自然地罷手,看着何璨低頭彎腰將黑白子分裝到木盒中,突然開口詢問:“你是怎麼想的?”

何璨聞言頓了一下,之後頭也不擡,一邊收拾棋子一邊道:“總不能真的分文不取,只是不知道使君是怎麼想的,無論如何,不能讓那些人吃得太難看。”

說着,他停了一下,彷彿是解釋一般:“之前使君找老農士子宣講也好,要開新書院也好,大傢伙都沒攔着,現在這事也該分潤一些好處了。”

“十多年前,這錦官府裡,最大的是王家。”何有良沒有說眼前的事情,反而說起了老黃曆,“後來是李、趙、張、高等輪流居首,那個時候咱們何家僥倖同朝臣攀上關係,才能在新都縣發展起來。”

這些事都是何璨從小經歷的,他不知道父親現在突然說這些是什麼意思。

“咱們家原本只是在新都縣,如今郫縣,甚至錦官城內都有產業,你可知道咱們家現在需要什麼?錢銀,還是其它東西?”

“咔嗒!”

關上木盒的蓋子,何璨考慮了好一會兒才道:“需要關係。”

何有良對何璨的回答不置可否,而是繼續說:“如今都說咱們何家是錦官府第一,但是仔細想想就知道,不說當年的王家了,就是李趙張高等家,當初都比咱們家這個第一穩當。”

說到這裡,何有良猛地拍了一下石桌:“陳使君手裡面可是抓着兵權的,如今聖人在此,使君求穩,若是聖人歸京,又當如何?吃虧是福啊大哥!”

最後一句話,說得是意味深長。

何璨仔細思量一陣,終於點頭道:“兒子明白了,一定跟那些人詳陳利弊,辦好此事。”

“那也沒必要。”何有良的轉折有些快,“沒有惡人,哪能突顯出好人?人陳使君是朝堂高官,咱們何家只是邊鄙小民,犯不着爲了他得罪鄉里鄉親的。”

何璨嘴角直抽抽:“那......”

何有良長嘆一聲:“你是府衙的人,就算能管到縣裡,還能管到鄉里不成?”

“哦,哦!”何璨恍然大悟,連連點頭。

這邊是父親教訓兒子,換到範家則是兒子勸誡父親。

在範昌祐苦口婆心的勸誡下,範紹溫終於答應閉門讀書,不見那些請託之人。

就在書院定址動工的那一天,何璨將靈池、廣都兩縣的縣丞請到士曹,一再強調士曹在農具典租上要公平公正,要讓所有需要的農戶都能租到農具。

緊接着又說因爲士曹人員較少,還要分出人手巡視監督,所以需要縣衙幫忙分擔大部分的典租份額。

這話裡的意思就是,士曹負責的這一部分你們都別想了,縣衙負責的那一部分可以分着吃,但是不能太過火。

不論是農事宣講院,還是新書院,陳佑都只是保持關注,沒有插手太多。

他現在除了對着各地傳來的消息分析,就是巡察府兵、正兵操練。

東川利州兩地的消息越來越多,而且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首先是東川,昌州知州事藉口做壽大肆斂財,民怨甚大。

本來民怨啥的,如果不能組織起來也沒啥用。但這一次,有一夥盜賊劫了知州事的金銀財寶,偏偏還拿出一些來分給了城裡居民。

也不知道知州事從哪聽到的消息,派州兵挨家挨戶收繳。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可想而知昌州城被禍害成什麼樣子。

然後,死人了,有民有兵。在之後,城中生亂,賊人入城。

這個知州事之前也是當兵的,倒也硬氣,硬是帶着散亂的州兵打退賊兵、平定民亂。

嗯,在奏章上又是一個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的好官。

再是利州,巴州有一軍由於糧餉不足譁變了。這就是前幾天發生的事情,通過武德司的渠道迅速送過來的,也不知道現在解決了沒有。

這是鬧得比較大的例子,東川也好,利州也好,甚至陳佑所在的西川,各種賊人亂民都出現了不少。

好在西川各軍都陸續傳回消息,離得比較近的幾個軍或是已經抵達錦官府,或是正在趕來的路上,讓陳佑多了不少安全感。

只不過諸軍齊聚。糧餉和治安,是兩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糧餉還好,錦官城位於水邊,交通方便,可以從其它地方調度,就是錢銀花的比較多,稅收壓力大。

但治安,就有些不太好管了。

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
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