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

“將明倒是好手段。”

趙普笑呵呵地給兩個酒盞斟滿酒,坐下的時候感嘆一聲。

陳佑輕笑搖頭:“全是無染相公所爲,某隻不過是奔前跑後罷了。”

他這話說出,趙普只是笑而不語。

陳佑明白,趙普這是急了。

有劉熙古和盧億在,趙普沒辦法像以前那樣輕鬆寫意地針對陳佑手裡的人才,要做成一件事,必須要付出點代價。

本想着法司改制,能趁機送些人情或者交換一些好處,誰成想治安寺他不能插手,大理寺被王、馬兩位相公劃定。

偏偏陳佑還成功地把手伸進了大理寺,也不怪趙普以爲是陳佑在後面攪風攪雨。

喝酒吃菜,一連三杯酒下肚,趙普才滿臉感慨地開口:“到你我的位置上,將明你也明白,人吶,有時候是身不由己。”

這話陳佑十分贊同,點頭附和道:“的確是,你不想走,後面也有人推着你不得不走。”

兩人碰杯一飲而盡,好似都有了些醉意,可其中幾分真幾分假,誰都不知。

只聽得趙普繼續道:“我倆相交微末,當初將明你曾捨命與我共搏富貴,我也曾冒險助你除去敵手,如此情義,何人能比?”

陳佑臉上浮現出回憶的神色,接過話頭:“猶記得太祖末年,你我二人受先帝之命潛回京城,當時真是通力配合豁出命去,方纔有如今的生活。”

頓了頓,他曬然而笑:“則平你我想知多年,有話就直接說了吧,作甚彎彎繞繞好不爽利!”

聽了他這話,趙普放下酒盞,臉上感慨盡消,對上他的目光,平靜開口:“也是,不說虛的了。前陣子我對你多有爲難,其中緣由想來你也清楚。”

“在其位謀其政,身處此間,不得不如此。”陳佑微微搖頭,既是表示對趙普的理解,也是在說自己現在給趙普使絆子實屬正常。

趙普顯然明白這一點,臉色沒有絲毫變化:“你我之間,只有公事,沒有私怨。”

有了這樣的共識,就有了合作的基礎,不存在說因爲之前敵對,現在就不能相互配合的情況。

陳佑點頭,默然舉杯。

酒水下肚,趙普沒有吃菜,而是前傾着身子,壓低聲音道:“張歡投了溫美才,文伯相公那裡,恐怕有些阻礙。”

“呵呵。”陳佑眼底盡是嘲諷,“此等人物,阻了文伯相公變革,怕是蹦躂不了多久。”

似是見陳佑明瞭,趙普輕鬆一笑,坐直身體吃了口菜,然後才道:“三司可不僅僅是一個三司使的事情,關心的人不少。”

陳佑停下筷子,話語間帶着些鄭重:“怎麼,溫美才對三司改制有意見?之前文伯相公宣佈的時候怎麼不見他提?”

“人是會變得嘛!”

趙普也放下筷子,十分認真地看着陳佑,緩緩道:“似溫美才這般一心只有私利的人,實在不該留在中樞。”

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沒想到先提出來的會是趙普。

陳佑默不作聲同趙普對視良久,然後道:“還要看文伯相公作何說法,或許溫美才只是一時糊塗,是吧。”

趙普頷首:“確實要看王平章怎麼說。”

說完這句,兩人默契舉杯。

當天晚上,陳佑尋到王樸府上。

在客廳坐下,揭開茶盞抿了一小口,陳佑率先開口:“佑星月來訪,實是有要事想同相公商議。”

王樸面目微動,正色道:“將明且講。”

陳佑稍稍沉吟後開口道:“眼下相公只爲兩件事忙碌,一是法司,一是三司,佑所言無誤否?”

“的確如此。”

法司涉及刑部、大理寺,以及準備籌建的治安寺;三司涉及鹽鐵、稅賦、戶部錢糧等等。兩件事牽扯麪極大,法司改制涉及到京城兵力分配,三司改制涉及錢糧稅銀,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藉助改制,王樸也能貫徹自己的意志,鞏固地位權勢。

只是哪怕作爲首相只需統籌局面,同時推進兩個系統的事情,也耗費了王樸大量的精力,不然也就沒有陳佑趙普這些人的事情了。

其實王樸也可以充分放權給底下人,只負責指出方向和驗收結果。可這樣的話,底下人會把政策執行成什麼樣子,就只有天知道了。

經常會出現,一項項政策單獨拿出來那都是利國利民的好方略,組合到一起就變成勞民傷財的法子。

王樸從小吏幕僚做到首相,對此自然知曉,故而在當前只是抓住兩點,其餘暫且不管。

陳佑卻不這麼看,他認爲眼下還有一件事比較重要。

“相公以爲,法司、三司的改制,諸府軍州會如何應對?”

他語氣淡然地問出這個問題,隨即又補充道:“或者說,那些手握重兵的節度刺史,可能放下手中權力麼。”

沉默一陣,王樸從容對曰:“有賴先帝之功,天下兵馬大半聚於京師,誰人敢反?誰人能反!”

陳佑立刻道:“若是一地節鎮數年不便,則如何?若是中樞生亂,則又如何?”

停頓一下,陳佑沉聲道:“佑以爲,如今之重,非是兩處改制,乃是中樞穩定。中樞定,則各節鎮不敢不服從調令;中樞定,則改制可穩步推行。”

他這話一出,王樸登時反應過來。

“將明你這話。”王樸看着陳佑,眼中帶着探究,“是話裡有話啊。”

陳佑絲毫不虛地同王樸對視:“相公當知,天下定於兵馬。然先帝已去,官家年幼,天下兵馬以何人爲主,全在於中樞如何。”

“怎麼,有侍衛親軍司和殿前司還不夠麼?”

王樸面帶淺笑看着陳佑,說出來的話卻有些冰冷。

陳佑立刻回道:“佑能掌握侍衛親軍,非是武功威望壓服全軍,而是有兩府在身後支撐。如若相公和長山公不支持我,恐怕我是一個軍漢都指使不動。”

這話說完,兩人目光相交,靜默良久。

許久之後,王樸垂下眼皮:“汝之所慮,吾知矣。”

停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措辭,然後道:“政事堂這條船,不能漏,也不會漏。”

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
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