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

好在潘美本就沒有依靠騎兵攻堅的想法,他的來這麼早的目的就是防止戴延康逃走。

離得遠遠地就有一撥一撥的騎兵拐進岔道,朝王宮各門而去。潘美早就知道宋王宮不大,一千騎兵使用得當的話,憑藉快速支援的優勢,倒也能攔住王宮內外進出。

更何況潘美不需要阻攔太久,後方步軍很快就會跟上來。

端坐在馬背上,潘美不時根據各處傳回來的消息調整自己的命令。

之前爲了防止戴延康逃跑,身先士卒來得有些急切,現在看人堵住了,就可以好整以暇地調度兵馬,以求萬無一失。

戴延康被叫醒的時候有些迷迷瞪瞪,聽到是周軍入城嚇出了一身冷汗,這才真正清醒過來。

只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戴延康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一時之間竟然沒反應過來,腦子裡亂哄哄地,尤其是得知城內很多反叛之人打着戴和裕的旗號時,更是讓他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決定。

生死存亡之際,應該做的是立刻行動起來,而不是在這裡思前想後懊悔懷疑。好在他身邊也有忠心之人,禁軍都指揮使畢慶之眼見着城中生亂而戴延康遲遲沒有發出命令,直接帶着數名親信跑來查看情況。

戴延康只是一時迷了心竅,被人一提醒立馬就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連忙調集王宮內部的兵馬準備朝王宮外的禁軍大營奔去。

至於魏彥昌所說的直接通過南門撤離出城,做是肯定要做,但必須在他戴延康把禁軍握在手裡之後再去做。

丟了那些兵,他這個江南國主就什麼都不是。要麼帶着兵馬撤出南昌,要麼就在城內降了周國,戴延康沒有第二個選擇。

只是他在那裡自我懷疑耽擱了一段時間,等百餘親信聚集時,宮外已經響起了陣陣馬蹄聲。

“官家!”得到宮牆處傳來的消息,畢慶之立刻看向戴延康。

“強衝出去!”戴延康的決斷力又回來了。

“是!”

畢慶之高聲應下,他已經把平時佩戴的長劍扔下,換上了慣常使用的熟銅大錘,看上去着實威猛無儔。

來到宮牆下,探明牆外只是一些騎兵,暫時無法強攻後,戴延康立刻命令一干護衛王宮的兵馬向他集中。

這一段宮牆上很快就多了不少守軍,沒有等一切安排妥當,看人手差不多可以一用,戴延康便沉聲下令:“動手吧。”

畢慶之手持雙錘站在宮門前面,高喝一聲:“開門!”

宮門大開,只見門外百餘騎兵遠遠地圍着,手持利刃似乎躍躍欲試。

畢慶之估算了一下距離,周軍騎兵所在位置正好是牆頭弓箭射程之外,而且還預留了一段提速的距離。從騎兵所在到宮牆底下,差不多可以把馬速提到最高。

他做了個深呼吸,猛然舉起右錘:“衝!”

話音未落,當先朝外衝去。

見城內動了,城外騎兵也沒猶豫,若是叫宋兵衝到眼前,騎兵的優勢就會變成劣勢。故而哪怕是前進會受到牆頭弓弩的威脅,這些騎兵也不得不拍馬向前衝去。

戴延康爲了能順利抵達城內的禁軍大營而調動王宮守軍自然瞞不過一直盯着王宮的潘美,只是戴延康着實謹慎,沒有等人到齊,估摸着夠用便果斷髮動。

這一下便打了一個時間差,等潘美終於判斷出王宮宋軍調動目的地時,宋國主闖門的消息也傳了過來。

這時候就顯現出騎兵的好處了,因爲調動支援速度快,哪怕擔心這是戴延康的聲東擊西之計,潘美也沒有耽擱,安排好十數人留守警戒便立即帶着親隨騎兵朝王宮西門而去。

待他趕到時,戰場已經從宮門口轉移到六七十丈外的巷子裡了。

此時一名渾身浴血,手持雙錘的男子站在巷子中,從宮門口一直到他身邊,鮮血、人屍馬屍一直延伸過去。

似是發覺無人敢近身,那男子轉身朝西邊走去。他這一動,包圍在巷子另一頭的周軍竟然毫無膽色地向後退。

原本和諧的場面這麼一亂,看得入神的潘美回過神來,馬鞭指着那男子道:“此是何人?”

身邊無人能答。

就在這時,負責這一片的都頭一路小跑過來:“將軍!戴延康朝西邊軍營逃去,我已安排人馬追趕攔截!”

潘美微微點頭,一個猛士怎麼也比不過一個藩王重要。

見弓弩已經調了過來,潘美就準備離開去追戴延康。

這個浴血猛士正是畢慶之,他是爲了給戴延康殿後而留在這裡的。他到現在也不知殺了多少人,只知道自己已經脫力了。

眼看着周兵前方出現弓弩手,畢慶之知道自己活不成了。

站定原地稍事休息,看弓弩是已經準備射擊,他突然舉起右錘,高呼一聲:“當先者江夏畢慶之也!”

一邊喊着,一邊邁着沉重的腳步朝西邊守軍衝去。

“放!”

一聲令下,箭枝劃破長空的聲音響起。

畢慶之最終沒能來到周軍面前,他倒在了前進的路上。

被震動的潘美駐馬立在原地呆了許久,之後喟然長嘆道:“可惜了一個好漢,厚葬吧。”

言罷,立刻揮鞭朝西邊追去。

南城,皇甫楠帶着石守信穿過城門洞走進城內。

“皇甫都監,咱們就在這邊等着麼?”

聽到石守信的問話,皇甫楠微微搖頭:“若是一直守着城門什麼事都不幹,咱們也就只能得一個苦勞。”

石守信正要繼續說話,突然跑來一位信使:“皇甫都監!石將軍!宋王戴延康已經逃出王宮,很可能會收攏城內禁軍衝擊城門!潘將軍請你二位做好準備!”

乍聽這消息,皇甫楠同石守信對視一眼,皇甫楠意味深長地笑了笑:“看來這是上天都不願意我們辛苦一場只得了個苦勞。”

很顯然,只要抓住戴延康,他們兩個就這功勞就定了。

石守信點點頭:“除了守城的兵馬,其它全都派出去搜查,都監以爲如何?”

“甚好!”皇甫楠十分滿意。

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
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