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

這話問出,王樸沉默了。

不是他無話可說,而是在這種事情上,只能用陽謀,堂堂正正的來。

要知道國內有數十藩鎮,外面還有強敵虎視眈眈。

中樞若是行陰謀,即便一時能除去一二隱患,也必定會逼反其餘本就心中不安分的人。說不得最後會全國大亂,甚至引入外敵!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便是如此了。

歷史上後漢就是被隱帝劉承祐這麼玩沒了的。

這時候的王樸自然不可能知道這件事,但也明白這個道理。

問題就在於,堂堂正正的陽謀,說到最後都得是真刀真槍的比一番,真理永遠在武力投射範圍之內。

王樸不能保證自己提出的一些法子不會激反某些節度使,也不能保證朝廷軍隊一定能順利平叛,因此只能沉默。

只是官家出言詢問,必須給出一個答案。

一番思慮,王樸緩緩道:“方鎮之所恃,無非兩點,一爲錢糧,一爲兵將。”

趙元昌只是點頭不語。

這都是老生常談了,別說藩鎮,就是一國,所能依仗的也不過就是“錢糧足、兵將精”罷了。

“若需削藩,則需制其錢糧、削其兵將。先帝令各州稅賦上輸國庫,便是制錢糧;如今官家抽調外軍建殿前司,便是削兵將,正合其計。”

這話有拍馬屁的嫌疑,但趙元昌也只是面色稍動,繼續凝神聽下去。

果然,王樸開始轉折了!

“只是,如今有數州攔截稅收,不聽調令,難保不會有人依樣學樣。”

趙元昌面色凝重,點頭沉聲道:“文伯先生所言的確可慮,只是一來此等軍州皆在邊疆,一旦動兵,則損耗巨大,路上也會耽擱,平白給了賊人準備時間;二來如今蜀地正亂,也不適合再起戰事。”

“此等難處,臣亦知之。”

王樸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道:“此中難處,臣亦知之。故而現如今當整訓親軍,以備來時撫遠伐近。”

抿了抿嘴脣,接着說:“臣嘗觀輿圖,現今之重地,一爲河北,一爲關西。河北之地如臂使指,雖有北敵爲害,卻無需憂慮將帥不諧。關西之地則不然,節度方鎮之數遠甚於關東,然中樞居於汴京,軍勢難抵關西。”

說着,他頓了頓,深吸一口氣之後鄭重道:“由此,臣請遷都河南府!”

遷都!

這兩個字如同驚雷,讓趙元昌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停息了一瞬間。

確實,翻開地圖就能看到,現如今周國境內,人煙稠密之處基本上就是沿着河渭一路東去,貫穿關西與河北。

在這一條線上,京兆府、河南府、大名府,三府近乎將此線等分爲四段,河南府洛陽城正好就是中點所在。

汴京就在河南府和大名府中間,當初趙鴻運之所以定都汴京,無非是其勢力主要在開封。而且當時太原未下,定都汴京能對河北兵事做出及時反應。

至於說漕運、經濟,那得等拿下江南之後纔會成爲影響因素,真要說起來,洛陽在這方面甚至比汴京條件好。

《宋史·列傳三十三》中侯贇一條就記載:先是,朝廷歲仰關中谷麥以給用,贇掌其事歷三十年,國用無闕。

現在太原已經拿下,北燕背後有契丹牽制,再加上鎮壓關西藩鎮的考量,若真要選的話,洛陽的確比開封合適。

問題在於,遷都洛陽之後,河北兵馬必然要有更大的自主權,該如何避免河北重又出現強力藩鎮?

好一會兒,他才緩過神來,緩緩吐氣:“遷都啊!”

趙元昌目光幽幽:“此事,且先放下。”

王樸也知道,遷都這種事不是說出來就能辦好的,因此頷首應下。

殿內靜了一陣,趙元昌這纔想起自己一開始的目的,索性就直接開口了:“若是將帥可入政事堂,先生以爲可行否?”

王樸一愣,隨即低頭仔細考量。

趙元昌眼中含着期待地看着王樸。

他即位五個多月了,政令下了不少,但卻沒有一國策性質的政令,如果這件事能成功,那將是他即位以來的第一道國策,是足以傳之後世的祖宗成法!

不管是誰,都會想留下一些流傳千秋的事蹟,趙元昌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過了多久,王樸終於擡起頭來:“陛下。”

話音未落,趙元昌肅容端坐,這既是對王樸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皇帝身份的尊重。

“臣斗膽試言,將帥主政,利弊皆有。利者在於安撫將帥,中樞掌控諸軍州更爲嚴密;弊者在於將帥攜軍勢而來,焉知其不會藉手下軍兵擅權亂政?”

趙元昌聽了,原本就嚴肅的面容更加凝重。

若是陳佑在此,就能明白,這涉及到“黨指揮槍”,還是“槍指揮黨”的問題。

現在亂世還沒結束,王樸這樣的文人對這個問題尤爲敏感。

當然了,之前馮道三人只將注意力放在權力分配上,不代表他們沒想到這一點,而是對自己,對朝堂中樞有信心。

畢竟侍衛親軍戰力不俗,現在又有馬青組建殿前司,理論上能夠鎮壓絕大多數動亂。

因此只是擔心武將爭權,而沒考慮武將亂政的可能性。

而王樸身處樞密院,接觸的多了,自然就多了些警惕。

真要說起來,還是毛同志說得好: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槍被指揮也好,槍指揮政權也好,兩者並非二元對立,而是一而二、二而一,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

你一箇中央政權,沒有強力兵馬,誰還認你是中央?

反過來,你也有兵,我也有兵,你要是沒有一箇中央的名分,我爲什麼要聽你的?

拿到現在來,朝堂中樞有大義名分,手裡也有親軍強兵,不說掌控全國,至少能穩定局面。

王樸擔心的是,一旦外藩入京主政,外有兵馬,內有名位,不說造反吧,就算是任人唯親、打壓異己,敢不敢將此人撤職查辦?辦了之後會不會導致地方不穩?不穩了有沒有能力迅速解決?

誰知道這些將領入京之後會不會按照官場規矩來?

王樸覺得,這件事一定要仔細權衡。

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
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