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

“富平縣內因有雨金堡,故而只境內幾座險山之中有零散盜匪,且這些盜匪止於山周,等閒不會走遠。”

劉河十分平靜地訴說着自己得到的信息:“雨金堡目前是富平張家所有,因富平令是張家族長胞弟,在富平令庇佑之下張家有大約四百壯僕家丁。”

現如今,手底下有四百兵員,基本上就是一個指揮的名額。由此可見,雨金堡在富平縣是多麼強勢。

“這次安參軍遇襲是在富平縣西南的懷德故城邊,此處正好在西北羣山和東南雨金城之間。”

陳佑仔細聽完。

劉河說得這些,看似沒有傾向,實際上所要表達的內容已經很明顯了。

西北山裡面的盜匪平常不離開山周太遠,縣裡勢力最大的雨金堡有族人出任縣令,可以說是富平縣名副其實的主人。這兩個地方,如果沒有外力促成,是不可能會無端襲殺府兵的。

只不過這個外力不好找。

富平後唐時曾被劃爲耀州,晉末被永興軍控制着,析分永興軍時直接就劃到了京兆府來。耀州一直想把富平要回去,有理由對京兆府動些小手段。

除了外部因素,京兆府裡還有一個嫌疑比較大的高啓。至於有沒有其他人,還得查。

考慮一陣,陳佑開口:“我不限定時間,你讓人去查,這件事後面究竟站着誰,又是誰下的手。”

“是。”劉河點頭應下。

“我會叫呂雲帆也去查,你看着點別叫他鬧出事來。”

“明白。”

這是陳佑給呂雲帆的第二次機會,也可能是最後一次機會。

劉河跟在陳佑身邊四五年了,雖然陳佑現在同四年前有所不同,但一些行事手段短時間內無法改變。

很顯然,如果這一次呂雲帆依然表現不佳,他將再也得不到仕途上的幫助。運氣不好的話,要麼在七八品蹉跎一輩子,要麼早早看開,重新做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

劉河很快退去。

雖然他只是陳佑手下負責情報的幾個人之一,但他要做的事情可不僅僅是收集情報,有些涉及到情報工作的商行實際決策人正是他——當然他只負責大方向的選擇,具體經營有專人負責。

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秘書省靈臺郎郭思奏,日食卜爲小咎,兵事不靖。詔以黃世俊爲關西宣撫使,王彥川爲副使,宣撫關西諸軍。知大名府事康自觀權守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劉承澤兼判三司使。

大名府是之前試點的五個州府之一,大名知府升入中樞給其他人三地帶來了希望。京兆府就別提了,府尹被罷免,少尹貶出京,就是一個反面例子。

丁亥,特進、樞密使閻俊臣請辭,詔不許。如是再三,閻俊臣加開府儀同三司,罷樞密使。接任樞密使的是王樸,而接王樸位置的是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周敬思。

原先一個王樸還不算什麼,哪怕陳佑也只是一個特例,但從周敬思開始,即位三年的趙元昌終於能夠用自己一手提拔的新人來汰換中樞重臣了。

藉着閻俊臣罷相,多個職事調整的契機,趙元昌提拔了很多新人。

這些原先同中樞重臣沒多少關係的文官武將驟然而起,打亂了朝堂上漸漸成型的小團體,至少半年之內朝廷中樞不會出現兩派相爭的情況,最多就是幾個人之間的爭執。

而半年之後,有句話怎麼說,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這朝廷也是一樣,新提拔上來的這些人,要麼抱團成爲所謂的“皇黨”,要麼同原先的重臣們拉關係投入其門下,最後還是會出現派系之爭。

這一次的朝堂風波,陳佑就彷彿不知道一般,老老實實守着京兆府的一畝三分地,各類人事安排一概不發一言,只是還像以前在錦官府一般,隔一段時間就上書說一說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

在此期間,吳竹林抵達長安接掌兵曹,在崔翰的幫助下花了半個月籠絡住五百多人,加上安嶽文的兩百親信,總共七百多人。

於是,原本準備讓安嶽文立威的盜賊給了吳竹林。

鄠縣雞頭山,二百餘府兵散佈在一處山坳中。

雞頭山位於鄠縣縣城東南三十里處,後趙宗室石生被當時還是丞相石虎擊敗後,逃至雞頭山被追兵殺死。

當然了,吳竹林是不知道這一條史料的,他只知道,陳使君對他這次剿匪非常看重。

爲了防止有人通風報信,府兵這七百餘人是進了鄠縣靠近雞頭山之後才知道目標的。這還不止,因爲不知道鄠縣是否有人同盜匪勾結,所以在宣佈目標之前,安嶽文帶着一百多人去尋求鄠縣協助剿滅牛首山盜匪。

牛首山在縣城南邊,若是縣衙有人勾結雞頭山盜匪,安嶽文的行動正可麻痹其人。

吳竹林召集兩個都頭,就站在一棵大樹底下再次確認進攻計劃。

按照計劃,近六百府兵分成四個部分。其中一百餘人繞到賊寨側翼潛伏,兩百人守住各個路口以防有人通風報信,之後崔翰帶二十多人入賊寨勸降。若是能勸下來當然是好,如果勸不下來最後刀兵相見,則通知吳竹林這兩百餘人和側翼的那一百多人一齊強攻。

近四百府兵,即便這個賊寨是長安周圍聲勢最大的一處,也只能束手就擒。

如果這樣還有太大損失甚至失敗的話,陳佑在京兆府就別想安穩了。政治上做得再好,也得有武力來支撐。

就像國家一樣,武力強盛無人能敵,你就是人類希望文明燈塔。哪怕你是原始的奴隸社會,文人們也能給你吹成“從古至今始終如一,這是歷史選擇的最正確的道路”。

不過,吳竹林依然不知道這個道理,他只知道,這一次要是不能成功剿滅盜匪,身負陳使君厚望的他唯有以死謝罪。

吳竹林估算了一下時間,已經過了未時,崔翰上山有兩刻鐘了。

從此處到賊寨,行走速度稍稍快一些的話,只需要不到一刻鐘,也就是說崔翰同賊首談了有至少有一刻鐘。

然而到現在山上還沒有動靜傳來,他等得有些心焦。

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
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