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狼羣

與歷史上很多後起的海軍強國一樣,中國在海軍建設初期,非常重視潛艇,並且一直保持着這個習慣。

到二零三零年,中國海軍擁有各類潛艇三十六艘,僅次於美國海軍。

雖然與美國海軍相比,中國海軍潛艇兵力建設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沒有實現全面核動力化,在三十六艘潛艇中,有八艘是常規動力潛艇,但是跟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相比,中國海軍的水下艦隊都足夠強大。

二十四艘攻擊核潛艇,分別是六艘戰略核潛艇與十八艘攻擊核潛艇。

自從第二艘098型在二零二九年取代了最後一艘094型之後,中國海軍的戰略核力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現役的六艘戰略核潛艇中艘爲096型、兩艘爲098型。隨着後兩艘098型在二零三五年之前服役,戰略核潛艇數量將達到“華盛頓條約”的上限,此後將由新一代核潛艇陸續替換所有096型與098型。

從本質上講,096型與098型沒有太大區別。

096型搭載的是jl-3型潛射彈道導彈,能攜帶六枚分導式核彈頭,最大射程爲一萬二千公里。部署在渤海灣的話,能夠覆蓋美國本土的百分之九十,對除了邁阿密等少數幾座大城市之外的所有大中城市構成威脅。與之相比,098型的最大改進之處就是爲jl-3b擴大了導彈發射筒的直徑,增加了導彈艙段的長度,排水量增加了大約五百噸。jl-3b是jl-3的改進型號,通過調整固體燃料配方、增大導彈直徑,在不減少有效載荷的情況下,最大射程提高到了一萬五千公里。如此一來,098型只需要部署在南海北部海域,就能打擊美國本土的所有大中城市。

正是如此,096型全部部署在北海艦隊,098型則全部部署在南海艦隊。

因爲096型主要在渤海與黃海北部海域活動,能夠得到岸基反潛力量掩護,所以中國海軍只在南海艦隊部署了兩艘攻擊核潛艇,專門掩護098型攻擊核潛艇,其餘十六艘攻擊核潛艇均用於執行戰術任務。

這十六艘攻擊核潛艇中,八艘固定分配給除“黃帝”號之外的四支航母戰鬥羣。

顯然,在航母戰鬥羣的反潛兵力配置上,中國海軍的標準超過了美國海軍,主要就是航母戰鬥羣缺乏有效的反潛手段。

剩下的八艘攻擊核潛艇,則按照作戰需要進行分配。

正常情況下,這些核潛艇都在西太平洋與東印度洋活動,負責監視潛在敵對國的潛艇與戰艦。如果有需要,還將前出到更爲遙遠的海域,執行自由獵殺任務。比如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爲了淡水資源發生爭議的時候,中國海軍就派遣兩艘攻擊核潛艇遠赴太平洋,一艘前往夏威夷羣島,一艘到達美國西海岸,專門負責監視進出港口的美軍艦艇,特別是出港巡邏的戰略核潛艇。

在艦隊作戰的時候,這些潛艇是當之無愧的急先鋒。

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中,中國海軍出動了六艘攻擊核潛艇,兩艘率先進入印度洋,成爲監視印度艦隊的主要力量。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這兩艘攻擊核潛艇還渾水摸魚,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戰果。

在戰術使用中,攻擊核潛艇是一支絕對不能忽視的力量。

當然,與第一次印度洋戰爭時期相比,中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二零三零年,最後一艘093型退役,十八艘攻擊核潛艇中,八艘是095型、八艘是097型,兩艘是“渭河”級(從097型與098型之後,中國海軍不再使用數字編號,而是以每級核潛艇的首艇爲級別名稱,按照二零三三年制定的命名規範,攻擊核潛艇以黃河、長江等主要河流的支流命名)。

095型與097型沒什麼好說的,關鍵是“渭河”級。

在“渭河”級之前,中國海軍攻擊核潛艇的性能一直不如美國海軍,即便是097型也只達到了“弗吉尼亞”級的水準,比起後來的“弗吉尼亞”級改進型、以及在二零二八年正式服役的“拉斯維加斯”級,仍然有不的差距。到二零三零年,美國海軍擁有十八艘“弗吉尼亞”級改進型,還在建造三艘“拉斯維加斯”級。如果不能儘快設計出一種性能超羣的攻擊核潛艇,最快到二零三五年,中國海軍就將在水下戰場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甚至無法應對美國海軍的威脅。

“渭河”級應運而生。

與同時期建造的大型水面戰艦一樣,“渭河”級也應用了模塊化技術,可以通過搭載不同的功能模塊適應不同的作戰任務。只是與水面戰艦相比,潛艇的功能模塊、特別是武器模塊沒有那麼豐富。

絕大部分時候,潛艇的主要任務就是反潛,特別是對中國海軍來說。

因此,“渭河”級把重點放在了反潛作戰上,標準任務就是反潛,在性能上則高度強調了靜音性能與最大安靜航行速度。爲此,“渭河”級採用了很多新技術,徹底擺脫了097型的設計理念。

在動力系統上,前兩艘“渭河”級仍然採用自然循環壓水堆。雖然從建造進度來看,第二批四艘也有可能採用自然循環壓水堆,但是從第三批開始,將採用可控聚變反應堆,而且在第一批與第二批進行中期改進時,也將換上採用聚變反應堆的動力模塊,完全實現“聚變動力化”。

與裂變反應堆相比,聚變反應堆的優勢非常明顯。

除了功率可以做得更大之外,聚變反應堆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勢,即噪聲水平並不是線性變化。根據已經掌握的測試數據,聚變反應堆在輸出功率達到百分之八十的時候,噪聲也不會明顯增

如此一來,核潛艇的最大安靜航速將大幅度提高。

要知道,在採用自然循環壓水堆的情況下,最高航速爲三十五節的攻擊核潛艇,最大安靜航速絕對不會超過二十節。如果採用功率更大的聚變反應堆,除了最高航速能夠輕而易舉的突破四十節、甚至四十五節之外,還能把最大安靜航速提高到三十節以上,使潛艇能以安靜航速全程伴隨航母作戰。

當然,降噪不止在動力系統上做文章。

“渭河”級是繼“拉斯維加斯”級之後,第二種採用了主動降噪措施的潛艇。

所謂的“主動降噪措施”,不是指設法降低潛艇發出的噪聲,而是通過一些設備,以相位干擾法消除潛艇發出的噪聲。具體的做法就是,在潛艇的艇體上部署數千個“反相噪聲干擾器”,由潛艇上的中央計算機控制,通過發出振幅相同、相位相反的聲波,綜合潛艇發出的噪聲。

此舉,能把潛艇的流體噪聲強度降低百分之九十以上。

用同樣的辦法,還能把潛艇推進系統產生的空泡噪聲強度降低百分之八十。

從實戰角度出發,這就意味着在同等情況下,被敵艇發現的距離至少能縮短百分之六十以上,而本艇被動聲納的探測距離能提高一點五倍。結合其他先進技術,比如最新式的側舷聲納陣,等於使本艇的作戰能力相對提高十倍以上。

在潛艇戰中,這絕對是一個大到無法彌補的差距。

“渭河”號服役不久,海軍就進行了一次模擬對抗演習艘097級用了四十八時都沒能找到潛伏的“渭河”號,而“渭河”號在出手後四個時內,就“幹掉”了四艘097型,證明了自身的先進性。

也正是如此,海軍才決定大批量建造“渭河”級。

只是,前兩艘“渭河”級都用來取代已經落後的093型。因爲海軍正在擴大攻擊核潛艇陣容,所以095型將服役到二零四五年。也就是說,“渭河”級不會取代095型,而是用來充實陣容。

按照牧浩洋掌握的資料,第二批的前兩艘肯定能在二零三五年之前服役。

如果戰爭需求比較緊迫,另外兩艘也有能力在二零三五年之前服役。到時候,中國海軍將有二十二艘攻擊核潛艇。

只要聚變反應堆研製成功,“渭河”級的建造數量很有可能超過二十艘。

這絕對不是一個數目。

要知道,在“渭河”級之前,097型與095型各建造了八艘,093型只建造了四艘,而091型名義上建造了四艘,實際上只有一艘具備作戰能力。如果“渭河”級建造二十艘,將成爲中國海軍第一種批量大建造的攻擊核潛艇。

必須承認,與美國海軍相比,中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數量仍然嚴重不足。

只是,跟周邊國家相比,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絕對強大。別的不說,日本海軍只有二十四艘aip常規潛艇。在西太平洋地區,除了中國、美國與俄羅斯,沒有第四個國家擁有攻擊核潛艇。

毫無疑問,攻擊核潛艇是中國海軍真正的王牌。

在戰爭中,誰也無法知道,這些潛艇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

如果考慮到攻擊核潛艇的對地打擊能力,這支力量更加具有威脅性。對日本這樣的島嶼國家來說,甚至是戰略威脅。

只是,中國與日本的全面戰爭,制海只是第一步。

要想取得真正的勝利,就必須打上日本本土。

走到這一步,唱主角的不是海軍,而是陸戰隊。。。

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0章 共同體第163章 第一站第41章 標杆第45章 補欠賬第6章 點火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章 棄武從文第60章 精銳之師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9章 十萬火急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93章 兩頭作戰第192章 選擇權第3章 把握機會第14章 首相之死第51章 再接再厲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58章 潛艇伏擊第28章 一觸即發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7章 又見熟人第7章 又見熟人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16章 敗不餒第5章 泰山北斗第259章 遺贈第20章 惹是生非第26章 逐步推進第35章 後方部署第61章 意外因素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6章 點火第64章 退與不退第76章 水下力量第90章 一網打盡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39章 積極備戰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63章 不可避免第71章 新理論第118章 和解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47章 前哨第69章 登門求教第30章 全面對抗第9章 備戰第13章 全權顧問第72章 對峙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9章 新戰線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202章 衝刺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67章 預見性第87章 接敵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62章 戰術反擊第7章 實幹階段第72章 傾其所有第58章 死撐第9章 血染橫濱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3章 金狗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126章 內訌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94章 技術軍官第38章 狼羣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30章 周旋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71章 拼盡全力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98章 戰略轟炸第48章 針鋒相對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6章 準備第9章 備戰第51章 精密計劃第54章 生於憂患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50章 關鍵技術第49章 首輪空戰
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0章 共同體第163章 第一站第41章 標杆第45章 補欠賬第6章 點火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章 棄武從文第60章 精銳之師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9章 十萬火急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93章 兩頭作戰第192章 選擇權第3章 把握機會第14章 首相之死第51章 再接再厲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58章 潛艇伏擊第28章 一觸即發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7章 又見熟人第7章 又見熟人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16章 敗不餒第5章 泰山北斗第259章 遺贈第20章 惹是生非第26章 逐步推進第35章 後方部署第61章 意外因素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6章 點火第64章 退與不退第76章 水下力量第90章 一網打盡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39章 積極備戰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63章 不可避免第71章 新理論第118章 和解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47章 前哨第69章 登門求教第30章 全面對抗第9章 備戰第13章 全權顧問第72章 對峙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9章 新戰線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202章 衝刺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67章 預見性第87章 接敵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62章 戰術反擊第7章 實幹階段第72章 傾其所有第58章 死撐第9章 血染橫濱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3章 金狗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126章 內訌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94章 技術軍官第38章 狼羣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30章 周旋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71章 拼盡全力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98章 戰略轟炸第48章 針鋒相對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6章 準備第9章 備戰第51章 精密計劃第54章 生於憂患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50章 關鍵技術第49章 首輪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