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癱瘓的左翼

第七裝甲旅前後判若雲泥的表現,着實讓人驚訝。

當然,這並不只是第七裝甲旅的原因。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第七裝甲旅能夠在準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一舉突破敘軍防線,主要得益於突襲。

雖然在當天下午,敘軍就接二連三的收到了關於第七裝甲旅的消息,知道第七裝甲旅正在貝卡谷地裡向北突擊。期間,敘軍還動用遠程炮兵,對以軍進行了炮擊,只是沒有取得任何效果。但是到了傍晚,第七裝甲旅出現的時候,敘軍指揮官竟然認爲,以軍如此小心謹慎的打法,肯定不會立即發動進攻,而會等到天黑之後,甚至會等到第一八八裝甲旅跟上來之後纔會發動攻擊。

結果就是,以軍在前沿集結的時候,敘軍竟然沒有任何反應。

僅僅兩個小時,第七裝甲旅的先頭部隊就撕開了敘軍防線,而且把突破口擴大到了五公里以上,並且在霍姆斯湖南面渡過了霍姆斯河,在東岸建立了橋頭堡。可惜的是,第七裝甲旅的主力還沒趕到,以軍沒能及時擴大縱深,也沒能對南面方向上的敘軍進行包圍,甚至沒辦法繼續前進。

七點半,蔣博文決定發起反擊。

在敘軍遭到攻擊後,蔣博文就給已經到達霍姆斯的突擊集羣下達了命令,讓他們立即趕往前線,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發起反擊。

蔣博文決定發起反擊的時候,兩支突擊集羣已經趕到。

戰鬥隨即打響,而且地面戰平臺再次顯現出了遠超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性’能。

當時,兩支突擊集羣從行軍轉變爲突擊隊列,只‘花’了十五分鐘,沒有停下來調整,隨即就開始反擊。

對以軍來說,這幾乎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要知道,裝甲部隊在進攻之前,肯定得停下來調整。至少以軍在進攻之前,就得‘花’上半個小時來調整隊列。

八點半不到,渡過霍姆斯河的以軍先頭部隊被全殲。

戰鬥幾乎是一面倒的,以軍甚至沒有時間展開,突擊集羣就殺到了跟前,然後像清掃戰場一樣,消滅了以軍的裝甲力量。

這時候,第七裝甲旅的主力部隊已經推進到了霍姆斯河西岸。

緊接着出現的一幕,幾乎讓以軍官兵的士氣歸零。

在掃‘蕩’了以軍在霍姆斯河東岸的橋頭堡之後,突擊集羣的數十輛反裝甲平臺與數十輛多用途平臺沒做任何準備,直接衝進了霍姆斯河。等到以軍反應過來的時候,這些作戰平臺已經駛上了霍姆斯河西岸。

也就是說,這些作戰平臺直接潛渡了霍姆斯河

根據第十三集團軍的作戰記錄,當時指揮作戰的王震威少校找到一名敘軍軍官,只詢問了一下霍姆斯河的水深情況,以及哪處河段水流較爲緩慢,隨即命令部隊潛渡霍姆斯河,根本沒有半點遲疑。

事實上,這也是全電動作戰平臺的優勢之一。

因爲用燃料電池驅動,不需要空氣,所以在潛渡河流之前,駕乘人員只需要關閉所有艙‘門’。如果是以往的主戰坦克,即便有潛渡能力,也要在渡河之前在炮塔頂部安裝一根長長的通氣管,並且在排氣口加裝增壓裝置。‘性’能最好的主戰坦克,也需要十五分鐘才能完成這些準備工作。

所幸的是,霍姆斯河本來就很淺,而且水流平緩。

對以軍來說,這絕對是一場噩夢。

當時,以軍根本沒想到中國軍隊的坦克戰車能夠直接潛渡霍姆斯河,因此沒有立即展開形成戰鬥隊列。根據一名被俘的第七裝甲旅參謀‘交’代,在發現中國軍隊到達後,第七裝甲旅的指揮官還認爲可以利用中國軍隊強渡霍姆斯河的機會加以痛擊,並且據此首先部署了野戰炮兵。

毫無疑問,這場戰鬥沒有任何懸念。

十點不到,第七裝甲旅就被擊潰了,連軍旗都被俘獲,旅部也在戰鬥中被突擊集羣全部殲滅。

即便從八點算起,第七裝甲旅也只戰鬥了兩個小時。

僅僅兩個小時,這支以軍王牌裝甲部隊就成了歷史。

在這場戰鬥中,兩支突擊集羣只損失了五輛反裝甲平臺與三輛多用途平臺,而且都可以修復,傷亡官兵不到三十人。第七裝甲旅除了不到四百人逃走之外,其餘五千二百餘名官兵要麼陣亡、要麼被俘,其中近六百名官兵失蹤,大部分都是在先頭部隊被擊潰,撤退的時候掉入霍姆斯河淹死的。

雖然,這場戰鬥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已經足夠讓以軍膽戰心驚了。

當天晚上,緊隨第七裝甲旅的第一八八裝甲旅沒有發動進攻,而是在貝卡谷地北口開始構築防線。

因爲敘軍防線已被擊潰,所以突擊集羣也沒有繼續發動進攻。

不管怎麼說,奇襲只能打一次,多了就不管用了。

更重要的是,兩支突擊集羣的總兵力還不到兩千,而第一八八裝甲旅有五千多,後面的四個以軍旅有兩萬多人。真要孤軍深入,就算突擊集羣再能打,地面戰平臺再先進,也是寡不敵衆。

當然,這也與蔣博文的命令有關。

突擊集羣的任務只是幫助敘軍守住防線,阻止以軍突擊霍姆斯,而不是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發起進攻。

以當時的情況,進攻條件也不大成熟。

原因很簡單:支援這兩支突擊集羣的後勤工作還沒到位,比如地面戰平臺就要撤到霍姆斯補充電能。

事實上,這一局面對接下來的戰鬥產生了嚴重影響。

現在,回過頭來看,就能發現第七裝甲旅在南黎巴嫩耽擱的六個小時有多麼寶貴了。如果沒有耽擱這六個小時,以軍能在十六日上午十一點左右到達,而敘軍在這個時候根本沒有構築防線。也就是說,第七裝甲旅能夠在毫無阻擋的情況下通過霍姆斯河,在東面廣闊的荒漠裡作戰。如果讓第七裝甲旅在霍姆斯河東岸展開,就算第十三集團軍的兩個突擊集羣能夠及時趕到,也很難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因爲以軍有足夠的預備隊,特別是跟在第七裝甲旅身後的第一八八裝甲旅,所以以軍至少能夠在霍姆斯河東岸站穩腳跟,而鑑於敘利亞軍隊的表現,蔣博文將不得不動用留守大馬士革的最後的預備隊,而且沒有足夠的把握在霍姆斯擊潰以軍。

至於接下來還會產生什麼影響,那就很難預料了。

問題是,以軍在霍姆斯河的慘敗,並沒對巴拉姆的進攻計劃產生影響。

嚴格說來,在第七裝甲旅遭受慘敗之前,情勢一片大好,所以巴拉姆在下午六點下達了主攻命令。

根據以軍的作戰記錄,在八點左右,巴拉姆曾經打算停止進攻,並且安排參謀給前線部隊下達命令,但是在命令發出去之前,也就是八點剛過,以軍先頭部隊就渡過了不設防的約旦河。

到這一步,是否停止進攻已經不重要了。

隨後,巴拉姆撤消了停止進攻的命令,仍然讓部隊按計劃行動。由此表明,巴拉姆至少還有一點政治覺悟,知道以軍越過約旦河,等於把約旦拖下水,就算約旦不因此參戰,中國也能借以保護中立國的名義進軍約旦。

也就是說,就算以軍不打過去,中國軍隊也會打過來。

顯然,對以軍來說,最佳選擇肯定是進攻。

以軍在約旦境內的行動非常順利,十點不到,以軍先頭部隊,即第一步兵旅的突擊部隊就控制了傑拉什,然後沿着公路線向北推進,在十一點抵達賴姆薩。因爲約旦軍隊幾乎沒有抵抗,所以以軍只分出了一小股軍隊向西掃‘蕩’約旦河東岸地區,主力部隊則從賴姆薩向東推進,在凌晨之前控制了馬弗拉克。這裡,離約敘邊境線不到二十公里,而且正好在敘軍防線的左側。

單純從軍事上講,以軍這輪進攻沒有什麼好稱道的地方。

不是以軍打得好,而是約旦軍隊沒有抵抗。準確的說,約旦根本沒有在安曼以北地區設防。當時,在以軍推進沿途,總共只有不到一個旅的約旦軍隊,全都是步兵,而且分散在各處城鎮。

事實上,約旦本身就是一個“不設防國家”。

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約旦開始奉行絕對中立政策,並且是中東地區唯一削減了國防力量的國家。約旦的基本政策就是以中立換取和平,不願意得罪任何一方,也不對任何一方構成威脅。

可惜的是,約旦的中立政策沒有得到好報。

因爲以軍在約旦境內的行動非常迅速,而且沒有爆發‘激’烈戰鬥,約旦也沒有出現大規模動‘亂’,所以蔣博文當時並不清楚約旦境內的情況。直到十七日凌晨,收到由虞世輝從大馬士革發來的消息,他才知道以軍已經入侵約旦。所幸的是,到這個時候,以軍還沒有越過約敘邊境。

事實上,如此快速的推進,也超過了以軍的預料。

當時,巴拉姆甚至認爲要到十七日上午,第一步兵旅才能到達約敘邊境,因此訂在十七日上午發動總攻。

結果是,第一步兵旅提前八個小時完成了任務

不可思議的是,第一步兵旅竟然就此停了下來,沒有繼續向北推進。

不然的話,蔣博文首先受到的肯定不是經虞世輝轉送的外‘交’消息,而是敘軍前沿防禦部隊的戰報。

第85章 矛盾爆發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9章 做徹底第38章 戰役目的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09章 未來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91章 戰略突擊第87章 積極爭取第45章 無用之舉第44章 防空火網第23章 敵後營救第36章 負擔第110章 退卻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58章 新班子第87章 積極爭取第56章 抽身第26章 轉折點第39章 餘輝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3章 演習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69章 亂戰第135章 導火索第50章 重創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43章 各有所謀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31章 政治變更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48章 災難第19章 核戰爭第253章 謀略家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37章 刺刀見紅第27章 地面戰爭第35章 孤注一擲第50章 大漠揚威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28章 出人意料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83章 科學寶藏第45章 突然遭遇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4章 戰爭狂人第70章 內部矛盾第39章 餘輝第53章 再次攻擊第69章 休假第192章 選擇權第9章 備戰第86章 戰術偵察第75章 主戰場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83章 第一步第5章 鐵娘子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49章 場外因素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6章 理由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70章 忙裡偷閒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66章 分工合作第39章 戰禍
第85章 矛盾爆發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9章 做徹底第38章 戰役目的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09章 未來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91章 戰略突擊第87章 積極爭取第45章 無用之舉第44章 防空火網第23章 敵後營救第36章 負擔第110章 退卻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58章 新班子第87章 積極爭取第56章 抽身第26章 轉折點第39章 餘輝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3章 演習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69章 亂戰第135章 導火索第50章 重創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43章 各有所謀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31章 政治變更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48章 災難第19章 核戰爭第253章 謀略家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37章 刺刀見紅第27章 地面戰爭第35章 孤注一擲第50章 大漠揚威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28章 出人意料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83章 科學寶藏第45章 突然遭遇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4章 戰爭狂人第70章 內部矛盾第39章 餘輝第53章 再次攻擊第69章 休假第192章 選擇權第9章 備戰第86章 戰術偵察第75章 主戰場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83章 第一步第5章 鐵娘子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49章 場外因素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6章 理由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70章 忙裡偷閒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66章 分工合作第39章 戰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