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一站

登陸旺烏努島是整個所羅門羣島戰役中,打得最爲輕鬆的一仗。

除了前期上島偵察的特種部隊,最先登上旺烏努島的是第一陸戰師的空中突擊營,在踏上地面後,陸戰隊官兵才發現,這座島嶼上恐怕已經沒有還能抵抗的敵人了,因爲旺烏努島根本就沒有堅固設防的基礎。

這是一座由泥沙構成的島嶼

隨後,陸戰隊就證明了這一猜測:守衛旺烏努島的四千名美軍中,只有不到一千人堅持到了登陸戰打響的一刻。

在十一月十四日的火力打擊中,就有一千多名美軍官兵被炸死。

接下來幾天,因爲氣象條件不理想,陸戰隊遲遲沒有上岸,火力打擊也就沒有中斷,又有一千多名美軍陣亡。

結果就是,活下來的一千來名美軍也全部帶傷。

中午不到,在上島的陸戰隊還不到五千人的時候,殘餘美軍就投降了。

這些美軍能活下來,主要是進行火力打擊的時候,艦隊遺忘了位於島嶼東南角的一處根本沒有防守價值的沙灘,而美軍恰巧在這裡構築了地下防禦工事,並且在戰鬥開始後變成了傷員收容所。

後來,這些美軍傷員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當天,所有重傷員都被送上了停在新喬治亞海峽裡的醫療船。爲了與戰艦區分,這艘醫療船漆成了顯眼的白色,而且懸掛着醫療船的旗幟,艦體四周與飛行甲板上都有非常醒目的紅十字標記。爲了避免被敵人的潛艇攻擊,醫療船上還有一套高頻聲納,用摩爾斯密碼不斷拍發身份信號。

整個大戰期間,美軍都沒有攻擊中國海軍的醫療船,中國海軍也格外留情。

可以說,這也是這場殘酷戰爭中,比較有人性的一點。從原因上看,雙方都知道對方的醫療船也在收容受傷的戰俘,攻擊對方的醫療船,就等於把那些浴血奮戰之後不幸成爲戰俘的同胞送到海底。

事實上,在太平洋戰爭中,中國陸戰隊給予美軍戰俘的待遇非常不錯。

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結果。與其他戰場相比,太平洋戰場算得上比較文明,主要也與海軍的傳統有關。此外,美軍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或多或少給了同樣勇敢的中國海軍與陸戰隊官兵很大的好感。還有一個較爲特殊的原因,即除了個別戰場,大部分時候,美軍都很理智,很少出現用“光榮彈”的情況。絕大部分情況下,受傷的美軍都會放棄抵抗,平靜的接受被俘的事實。

戰後,很多人在分析太平洋戰爭時,認爲交戰雙方都很文明,與交戰雙方主要是“職業軍人”有很大關係。首先,海軍官兵就全都是職業軍人,因爲海軍官兵需要專業技能,也就得接受專業培訓,只有職業軍人才能具備必要的專業素養。其次,中國陸戰隊在大戰初期的擴充速度並不快,而且在整個大戰中的規模也不是很大,主要招募的是退役軍人,後期招募的新兵也都接受了至少一年的培訓。另外一面,美國海軍就不用多說了,而美國陸戰隊的職業素質也不是很差。

正是這種“職業性”,使雙方軍人表現得都比較理智。

相反,在陸地戰場上,情況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不說其他國家的陸軍,連中國陸軍都算不上職業軍隊,因爲在大戰第一年,中國陸軍的兵力就擴張了十倍,除掉緊急招募的退役軍人,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是新兵,而且主要是義務兵。

事實上,中國陸軍的職業化程度還是整個大戰中,參戰國中最高的了。

在二零五三年底,俄羅斯陸軍中,超過百分之九十五是義務兵,美軍中的這個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就連以色列國防軍都超過了百分之六十,至於伊朗這樣的國家,更是接近百分之百。

不可否認,義務兵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各國陸軍中的絕對主力。

問題是,與職業軍人相比,義務兵差的不僅僅是作戰能力,還有對戰爭的認識,以及對待戰爭的方式方法。

可以說,在積極自願服役的義務兵中,絕大部分是民族主義者,或者說是懷着對敵人的仇恨加入軍隊。特別是在一些國力相對較弱、國民素質較低的國家,民族仇恨幾乎就是鼓勵平民參軍的唯一手段。

所幸的是,在兩個主要交戰國,這個現象還不是很普遍。

這也就解釋了,在整個大戰期間,爲什麼中美軍人都比較理智,而俄羅斯、伊朗這樣的國家表現得比較極端。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十八日白天,登上旺烏努島的陸戰隊官兵超過了三萬人,比預定只投送一個陸戰師多出了百分之五十。

沒什麼好奇怪的,既然美軍沒有抵抗,就能加快兵力投送速度。

只是,到了傍晚,氣象條件變得較爲惡劣,不得不暫時停止登陸行動,只由傾斜旋轉翼飛機向島上運送工程設備與工程物資。

按照司馬文正制訂的登陸計劃,在兩個陸戰師上島後,將修建一條簡易碼頭,以便讓那些無法進入淺水區的大型運輸船卸下貨物,特別是遠程炮兵、防空系統與包括大批炮彈在內的作戰物資。

當天晚上,美軍發動了第一次反擊。

擔任攻擊任務的,正是被弗倫奇寄予厚望的第35艦隊。

近三十艘小型艦艇衝入了登陸場,製造了一場中國陸戰隊在開戰之後,損失最爲慘重的大災難。

可以說,這天晚上,是陸戰隊最爲黑暗的一夜。

在美軍發起反擊時,陸戰隊根本沒有進行準備,當時在登陸場附近,只有由四艘反潛戰艦組成的護衛力量。雖然這四艘戰艦上都有艦炮,但是都是普通艦炮,不是威力巨大的電磁炮。

面對如同狼羣般的導彈艇羣,四艘戰艦根本無力招架。

更要命的是,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都呆在所羅門羣島北面,沒有進入狹窄海域,也就無法及時掩護登陸艦隊。

至於護航航母與火力支援艦,全部在新喬治亞海峽裡面,離登陸場有一百公里。

也就是說,在中國艦隊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掩護登陸艦隊了。

不到兩個小時,十三艘大型登陸戰艦、二十四艘運輸船被導彈、或者是火炮擊中,其中三艘登陸艦與七艘運輸船在天亮前就沉沒了,還有四艘登陸艦與八艘運輸船擱淺,另外的戰艦也在天亮後撤離了登陸場。

當時,連司馬文正所在的“臺灣島”號兩棲攻擊艦都差點被導彈擊中。

緊要關頭,如果不是附近的一艘綜合登陸艦上的速射炮及時開火,擊落了那枚剛剛從導彈艇上發射的反艦導彈,恐怕司馬文正就要去見龍王爺了。

這場混戰,讓登陸艦隊遭受了極爲慘重的損失。

當然,美軍也付出了代價,七艘導彈艇與六艘水翼艇被擊沉,還有三艘導彈艇與五艘水翼艇在受損後被俘,只有兩艘導彈艇與五艘水翼艇逃脫,並且均在十九日凌晨,被追上去的戰鬥機擊沉。

美軍第35艦隊用全軍覆沒的自我犧牲,幾乎改變了歷史。

要知道,如果“臺灣島”號被擊沉,中國陸戰隊很有可能終止登陸行動。事實上,這場襲擊,直接導致登陸行動多花了一週,因爲在被擊沉的七艘運輸船中,有三艘裝載着修建軍事設施所必須的大型工程設備,以及大約十五萬噸沒有辦法替代的工程物資。隨後,中國海軍由出動了一支運輸船隊,才把設備與物資送到旺烏努島,而這已經是一週之後了,相當於整個作戰行動被迫延遲了一週。

顯然,這已經改變了歷史。

要知道,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這一週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美軍的夜間反擊,也打醒了兩位艦隊指揮官。

十九日下午,第二艦隊進入新喬治亞海峽,並且派遣六艘配備了大口徑電磁炮的反潛戰艦南下進入珊瑚海。雖然在此後的戰鬥中,第二艦隊爲此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是僅僅在兩天之後,第二艦隊就成功瓦解了美軍的另外一次反擊,即由第34艦隊的導彈艇部隊發動的夜間偷襲。

在這場戰鬥中,登陸艦隊沒有一艘艦船受損,第二艦隊也只有一艘反潛戰艦被進行自殺式攻擊的美軍導彈艇撞傷,而美軍的十二艘導彈艇,無一例外的被反潛戰艦的大口徑電磁炮擊沉。

對付排水量只有幾百噸的導彈艇,一枚大口徑電磁炮炮彈就足夠了。

不可否認,美軍的反擊取得了一些效果,只是沒能擋住中國陸戰隊。

到十一月二十二日,陸戰隊的工程部隊在旺烏努島西北角搭起了桑葚碼頭,數十艘運輸船開始卸貨。

兩天後,桑葚碼頭達到了五條,一次可供十艘貨輪卸貨,或者供五艘兩棲戰艦停靠。

後來,陸戰隊還向這裡派遣了兩艘大型船塢船,對一些在戰鬥中受了輕微損傷的戰艦進行戰地搶修。

顯然,這個臨時性的錨泊地不僅僅是爲陸戰隊準備的。

對於隨後進軍珊瑚海的艦隊來說,這裡還是離戰場最近的海軍基地,旺烏努島也成了海軍艦隊官兵進行臨時休整的地點。

到此,美軍就算是白癡,也應該知道,中國陸戰隊不會急於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

,!

第34章 盟友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4章 首相之死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94章 託管第35章 聲東擊西第283章 第一步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49章 場外因素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87章 警鐘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55章 積極外交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3章 敵後營救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41章 反擊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84章 強攻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66章 入朝方略第87章 積極爭取第120章 多面手第21章 決戰開始第81章 防空攔截第67章 錯失良機第45章 深海猛龍第6章 戰略籬笆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75章 犯糊塗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46章 大戰略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89章 一枚導彈第9章 新冷戰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48章 針鋒相對第54章 自亂陣腳第95章 迎難而上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96章 高調第6章 愈演愈烈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6章 中東戰爭第47章 唯一選擇第77章 太有主見第39章 機會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0章 進攻意識第85章 突擊開始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7章 不測風雲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46章 全速北上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39章 積極備戰第79章 立場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43章 根源第28章 出人意料第65章 再次見面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5章 風頭正勁第41章 孤注一擲第40章 此消彼漲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297章 警戒圈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273章 共同化第11章 不怕死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7章 直覺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37章 犧牲品第61章 防空作戰第83章 空中遭遇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200章 我行我素
第34章 盟友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4章 首相之死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94章 託管第35章 聲東擊西第283章 第一步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49章 場外因素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87章 警鐘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55章 積極外交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3章 敵後營救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41章 反擊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84章 強攻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66章 入朝方略第87章 積極爭取第120章 多面手第21章 決戰開始第81章 防空攔截第67章 錯失良機第45章 深海猛龍第6章 戰略籬笆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75章 犯糊塗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46章 大戰略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89章 一枚導彈第9章 新冷戰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48章 針鋒相對第54章 自亂陣腳第95章 迎難而上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96章 高調第6章 愈演愈烈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6章 中東戰爭第47章 唯一選擇第77章 太有主見第39章 機會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0章 進攻意識第85章 突擊開始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7章 不測風雲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46章 全速北上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39章 積極備戰第79章 立場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43章 根源第28章 出人意料第65章 再次見面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5章 風頭正勁第41章 孤注一擲第40章 此消彼漲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297章 警戒圈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273章 共同化第11章 不怕死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7章 直覺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37章 犧牲品第61章 防空作戰第83章 空中遭遇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200章 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