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一站

登陸旺烏努島是整個所羅門羣島戰役中,打得最爲輕鬆的一仗。

除了前期上島偵察的特種部隊,最先登上旺烏努島的是第一陸戰師的空中突擊營,在踏上地面後,陸戰隊官兵才發現,這座島嶼上恐怕已經沒有還能抵抗的敵人了,因爲旺烏努島根本就沒有堅固設防的基礎。

這是一座由泥沙構成的島嶼

隨後,陸戰隊就證明了這一猜測:守衛旺烏努島的四千名美軍中,只有不到一千人堅持到了登陸戰打響的一刻。

在十一月十四日的火力打擊中,就有一千多名美軍官兵被炸死。

接下來幾天,因爲氣象條件不理想,陸戰隊遲遲沒有上岸,火力打擊也就沒有中斷,又有一千多名美軍陣亡。

結果就是,活下來的一千來名美軍也全部帶傷。

中午不到,在上島的陸戰隊還不到五千人的時候,殘餘美軍就投降了。

這些美軍能活下來,主要是進行火力打擊的時候,艦隊遺忘了位於島嶼東南角的一處根本沒有防守價值的沙灘,而美軍恰巧在這裡構築了地下防禦工事,並且在戰鬥開始後變成了傷員收容所。

後來,這些美軍傷員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當天,所有重傷員都被送上了停在新喬治亞海峽裡的醫療船。爲了與戰艦區分,這艘醫療船漆成了顯眼的白色,而且懸掛着醫療船的旗幟,艦體四周與飛行甲板上都有非常醒目的紅十字標記。爲了避免被敵人的潛艇攻擊,醫療船上還有一套高頻聲納,用摩爾斯密碼不斷拍發身份信號。

整個大戰期間,美軍都沒有攻擊中國海軍的醫療船,中國海軍也格外留情。

可以說,這也是這場殘酷戰爭中,比較有人性的一點。從原因上看,雙方都知道對方的醫療船也在收容受傷的戰俘,攻擊對方的醫療船,就等於把那些浴血奮戰之後不幸成爲戰俘的同胞送到海底。

事實上,在太平洋戰爭中,中國陸戰隊給予美軍戰俘的待遇非常不錯。

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結果。與其他戰場相比,太平洋戰場算得上比較文明,主要也與海軍的傳統有關。此外,美軍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或多或少給了同樣勇敢的中國海軍與陸戰隊官兵很大的好感。還有一個較爲特殊的原因,即除了個別戰場,大部分時候,美軍都很理智,很少出現用“光榮彈”的情況。絕大部分情況下,受傷的美軍都會放棄抵抗,平靜的接受被俘的事實。

戰後,很多人在分析太平洋戰爭時,認爲交戰雙方都很文明,與交戰雙方主要是“職業軍人”有很大關係。首先,海軍官兵就全都是職業軍人,因爲海軍官兵需要專業技能,也就得接受專業培訓,只有職業軍人才能具備必要的專業素養。其次,中國陸戰隊在大戰初期的擴充速度並不快,而且在整個大戰中的規模也不是很大,主要招募的是退役軍人,後期招募的新兵也都接受了至少一年的培訓。另外一面,美國海軍就不用多說了,而美國陸戰隊的職業素質也不是很差。

正是這種“職業性”,使雙方軍人表現得都比較理智。

相反,在陸地戰場上,情況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不說其他國家的陸軍,連中國陸軍都算不上職業軍隊,因爲在大戰第一年,中國陸軍的兵力就擴張了十倍,除掉緊急招募的退役軍人,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是新兵,而且主要是義務兵。

事實上,中國陸軍的職業化程度還是整個大戰中,參戰國中最高的了。

在二零五三年底,俄羅斯陸軍中,超過百分之九十五是義務兵,美軍中的這個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就連以色列國防軍都超過了百分之六十,至於伊朗這樣的國家,更是接近百分之百。

不可否認,義務兵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各國陸軍中的絕對主力。

問題是,與職業軍人相比,義務兵差的不僅僅是作戰能力,還有對戰爭的認識,以及對待戰爭的方式方法。

可以說,在積極自願服役的義務兵中,絕大部分是民族主義者,或者說是懷着對敵人的仇恨加入軍隊。特別是在一些國力相對較弱、國民素質較低的國家,民族仇恨幾乎就是鼓勵平民參軍的唯一手段。

所幸的是,在兩個主要交戰國,這個現象還不是很普遍。

這也就解釋了,在整個大戰期間,爲什麼中美軍人都比較理智,而俄羅斯、伊朗這樣的國家表現得比較極端。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十八日白天,登上旺烏努島的陸戰隊官兵超過了三萬人,比預定只投送一個陸戰師多出了百分之五十。

沒什麼好奇怪的,既然美軍沒有抵抗,就能加快兵力投送速度。

只是,到了傍晚,氣象條件變得較爲惡劣,不得不暫時停止登陸行動,只由傾斜旋轉翼飛機向島上運送工程設備與工程物資。

按照司馬文正制訂的登陸計劃,在兩個陸戰師上島後,將修建一條簡易碼頭,以便讓那些無法進入淺水區的大型運輸船卸下貨物,特別是遠程炮兵、防空系統與包括大批炮彈在內的作戰物資。

當天晚上,美軍發動了第一次反擊。

擔任攻擊任務的,正是被弗倫奇寄予厚望的第35艦隊。

近三十艘小型艦艇衝入了登陸場,製造了一場中國陸戰隊在開戰之後,損失最爲慘重的大災難。

可以說,這天晚上,是陸戰隊最爲黑暗的一夜。

在美軍發起反擊時,陸戰隊根本沒有進行準備,當時在登陸場附近,只有由四艘反潛戰艦組成的護衛力量。雖然這四艘戰艦上都有艦炮,但是都是普通艦炮,不是威力巨大的電磁炮。

面對如同狼羣般的導彈艇羣,四艘戰艦根本無力招架。

更要命的是,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都呆在所羅門羣島北面,沒有進入狹窄海域,也就無法及時掩護登陸艦隊。

至於護航航母與火力支援艦,全部在新喬治亞海峽裡面,離登陸場有一百公里。

也就是說,在中國艦隊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掩護登陸艦隊了。

不到兩個小時,十三艘大型登陸戰艦、二十四艘運輸船被導彈、或者是火炮擊中,其中三艘登陸艦與七艘運輸船在天亮前就沉沒了,還有四艘登陸艦與八艘運輸船擱淺,另外的戰艦也在天亮後撤離了登陸場。

當時,連司馬文正所在的“臺灣島”號兩棲攻擊艦都差點被導彈擊中。

緊要關頭,如果不是附近的一艘綜合登陸艦上的速射炮及時開火,擊落了那枚剛剛從導彈艇上發射的反艦導彈,恐怕司馬文正就要去見龍王爺了。

這場混戰,讓登陸艦隊遭受了極爲慘重的損失。

當然,美軍也付出了代價,七艘導彈艇與六艘水翼艇被擊沉,還有三艘導彈艇與五艘水翼艇在受損後被俘,只有兩艘導彈艇與五艘水翼艇逃脫,並且均在十九日凌晨,被追上去的戰鬥機擊沉。

美軍第35艦隊用全軍覆沒的自我犧牲,幾乎改變了歷史。

要知道,如果“臺灣島”號被擊沉,中國陸戰隊很有可能終止登陸行動。事實上,這場襲擊,直接導致登陸行動多花了一週,因爲在被擊沉的七艘運輸船中,有三艘裝載着修建軍事設施所必須的大型工程設備,以及大約十五萬噸沒有辦法替代的工程物資。隨後,中國海軍由出動了一支運輸船隊,才把設備與物資送到旺烏努島,而這已經是一週之後了,相當於整個作戰行動被迫延遲了一週。

顯然,這已經改變了歷史。

要知道,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這一週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美軍的夜間反擊,也打醒了兩位艦隊指揮官。

十九日下午,第二艦隊進入新喬治亞海峽,並且派遣六艘配備了大口徑電磁炮的反潛戰艦南下進入珊瑚海。雖然在此後的戰鬥中,第二艦隊爲此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是僅僅在兩天之後,第二艦隊就成功瓦解了美軍的另外一次反擊,即由第34艦隊的導彈艇部隊發動的夜間偷襲。

在這場戰鬥中,登陸艦隊沒有一艘艦船受損,第二艦隊也只有一艘反潛戰艦被進行自殺式攻擊的美軍導彈艇撞傷,而美軍的十二艘導彈艇,無一例外的被反潛戰艦的大口徑電磁炮擊沉。

對付排水量只有幾百噸的導彈艇,一枚大口徑電磁炮炮彈就足夠了。

不可否認,美軍的反擊取得了一些效果,只是沒能擋住中國陸戰隊。

到十一月二十二日,陸戰隊的工程部隊在旺烏努島西北角搭起了桑葚碼頭,數十艘運輸船開始卸貨。

兩天後,桑葚碼頭達到了五條,一次可供十艘貨輪卸貨,或者供五艘兩棲戰艦停靠。

後來,陸戰隊還向這裡派遣了兩艘大型船塢船,對一些在戰鬥中受了輕微損傷的戰艦進行戰地搶修。

顯然,這個臨時性的錨泊地不僅僅是爲陸戰隊準備的。

對於隨後進軍珊瑚海的艦隊來說,這裡還是離戰場最近的海軍基地,旺烏努島也成了海軍艦隊官兵進行臨時休整的地點。

到此,美軍就算是白癡,也應該知道,中國陸戰隊不會急於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

,!

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36章 破例第80章 援助第8章 膽識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5章 最終辯論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1章 不怕死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46章 決策點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86章 全面競賽第2章 唯一選擇第117章 高姿態第14章 戰爭前奏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53章 軍事部署第7章 不測風雲第60章 精銳之師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1章 取經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69章 亂戰第68章 南海戰略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68章 南海戰略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12章 和平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3章 把握機會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2章 登陸作戰第7章 突然襲擊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5章 強攻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44章 歷史使命第38章 猛攻第77章 針鋒相對第27章 商船立功第61章 唯一方案第8章 倒計時第46章 登島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15章 遭遇第86章 全力以赴第45章 阻止戰爭第74章 爭取時間第85章 重拳出擊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20章 剋制第9章 新冷戰第17章 地區戰爭第65章 門檻第1章 收假第46章 大戰略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5章 強攻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26章 戰略空運第4章 艦隊出港第73章 關鍵裝備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5章 虧本買賣第314章 大重建第41章 瘋狂準備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20章 別無選擇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56章 窗戶紙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4章 昏了頭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7章 證據第3章 戰前會議第27章 利誘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44章 艦炮怒吼
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36章 破例第80章 援助第8章 膽識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5章 最終辯論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1章 不怕死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46章 決策點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86章 全面競賽第2章 唯一選擇第117章 高姿態第14章 戰爭前奏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53章 軍事部署第7章 不測風雲第60章 精銳之師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1章 取經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69章 亂戰第68章 南海戰略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68章 南海戰略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12章 和平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3章 把握機會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2章 登陸作戰第7章 突然襲擊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5章 強攻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44章 歷史使命第38章 猛攻第77章 針鋒相對第27章 商船立功第61章 唯一方案第8章 倒計時第46章 登島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15章 遭遇第86章 全力以赴第45章 阻止戰爭第74章 爭取時間第85章 重拳出擊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20章 剋制第9章 新冷戰第17章 地區戰爭第65章 門檻第1章 收假第46章 大戰略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5章 強攻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26章 戰略空運第4章 艦隊出港第73章 關鍵裝備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5章 虧本買賣第314章 大重建第41章 瘋狂準備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20章 別無選擇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56章 窗戶紙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4章 昏了頭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7章 證據第3章 戰前會議第27章 利誘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44章 艦炮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