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首輪空戰

潛艇戰,具有很大的隱秘性,也具有很大的獨立性。

確定“海蛇”號發現了偷襲東海艦隊的日本潛艇,而且已經與日本潛艇交火後,騰耀輝讓周渝生調整了反潛作戰行動,派遣更多的反潛直升機去協助“海蛇”號,並且從艦隊裡調遣了一艘攻擊核潛艇。

接下來,騰耀輝就把重點放在了對空作戰上。

五點不到,雙方的戰鬥機在釣魚島東面大約五十公里處首次交火。

這個地點不是雙方戰鬥機所在的位置,而是雙方戰鬥機的中線位置。

率先對陣的是海航的J-11C與空中自衛隊的F-15J機羣。

這場空戰,沒有任何懸念。

雖然F-15J機羣也得到了預警機的支持,但是沒有艦隊掩護,E-767沒有前出,而是留在了沖繩附近,離戰場四百多公里,僅能勉強探測到J-11C機羣。在J-11C機羣后方,之前在舟山羣島東面活動的KJ-2000已經轉移了巡邏區域,到達東海艦隊後方一百公里處,離釣魚島不到兩百公里。

這意味着,KJ-2000可以準確掌握F-15J機羣的行蹤,E-767卻無法跟蹤分散後的J-11C機羣。

細微的差別,決定了空戰的勝敗。

利用KJ-2000提供的戰場信息,打頭陣的四架J-11C率先向一百二十公里外的F-15J機羣發射了PL-12D中程空對空導彈。

此時,導彈的差距也對空戰結果產生了影響。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PL-12被證明是一種性能先進的中程空對空導彈,與AIM-120C相差無幾,可是在AIM-120D面前,仍然差了一截,主要就是採用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工作時間太短,使得導彈的動力射程僅有六十公里,比AIM-120D短了很大一截,使志願軍的戰鬥機很難搶先開火。

戰後,中國空軍與海軍聯合投資研製採用衝壓發動機的PL-12D。

嚴格說來,PL-12D是一種全新的導彈,在氣動佈局上也與PL-12有明顯區別,比如使用了類似於R-77的柵格式尾翼。因爲PL-12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名聲大噪,很多國家都慕名而來,比如巴基斯坦在採購J-20的時候,就點名要同步採購PL-12,所以爲了打開更多的海外市場,PL-12D沿用了編號,以PL-12的全面改進型面世。這種營銷策略,在外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PL-12D在二零一六年裝備中隊之後就打開了海外市場,在兩年內就外銷了上千枚。

與PL-12相比,PL-12D的最大改進就是動力射程增加到了一百二十公里。

當然,要把PL-12D的性能完全發揮出來,還需要足夠先進的火控雷達。比如在迎頭攻擊的時候,PL-12D的理論最大射程超過一百五十公里,所以需要能夠鎖定一百五十公里外的火控雷達作支持。

在海航,J-11C是第一種具備鎖定一百五十公里目標的制空戰鬥機。

相對而言,F-15J使用的中程空對空導彈就沒有這麼明顯的射程優勢了。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前,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主要中程空對空導彈是AA-4,即日本利用AIM-7F“麻雀”的技術,自行研製的一種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最大動力射程還不到三十公里。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中,日本大受刺激,決定自行研製新一代空對空導彈,而且明確提出,性能要超過AIM-120D。只是研製新式導彈的難度非常大,即便加大投入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收到成果。

二零一七年底,日本在採購F-22A的時候,同時引進了一批AIM-120。

有趣的是,這批導彈有兩種型號,一種是用在F-22A上的AIM-120D,另外一種則是正在被美軍淘汰的AIM-120C。

日本這麼做,無非是價格問題。

必須承認,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AIM-120D的性能也得到了證明,戰後與PL-12一併成爲最熱銷的中程空對空導彈,價格自然是水漲船高。在訂單應接不暇的情況下,雷錫恩公司沒有理由賤賣。

結果就是,AIM-120D的外銷價格由戰前的五百五十萬美元漲到了一千二百萬美元。

這個價格,超過了很多國家的承受能力。

當時,即便是財大氣粗的沙特,在簽署了四十八架F-22A的採購訂單之後,也僅僅購買了三百枚AIM-120D。

日本首批採購了六十架F-22A,作爲訂單的附加部分,只購買了一千枚AIM-120D。

這個數量,勉強夠六十架F-22A進行三次大規模空戰。

爲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以及替換性能落後的AA-4,日本不得不把目光轉向更加廉價的AIM-120C。

要知道,AIM-120C的單價只有四百萬美元。

結果就是,在購買了一千枚AIM-120D的同時,日本還以二百五十萬美元的單價從美軍手裡購買了兩千枚二手AIM-120C。

不可否認,這些導彈非常昂貴。

三千枚導彈就價值一百七十億美元。

只是,比起同樣水漲船高的戰鬥機來說,導彈還是非常便宜。要知道,一架F-22A就頂得上三十枚AIM-120D了,而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平均消耗十八枚導彈擊落一架F-22A。

當然,日本採購的AIM-120C沒有用在F-22A上,而是用在F-15J上。

也就是說,與J-11C對陣的F-15J使用的是性能已顯落後的AIM-120C,而其最大動力射程僅僅只有六十公里。

即便按照理論計算,在迎頭攻擊時,AIM-120C的最大射程也不會超過八十公里。

結果就是,在四架J-11C發射了導彈之後,十二架F-15J還在逼近目標,爭取獲得發射導彈的時機。

顯然,中國海航的戰鬥機不會給日本戰鬥機機會。

發射完導彈之後,四架J-11C掉轉航向,開始加速規避。

日本戰鬥機有兩個選擇,一是加速跟上去,畢竟F-15C的加速能力很不錯,能在五十六秒內把速度由零點九馬赫加速到一點五馬赫,而J-11C在拋掉副油箱之前,加速性能不會超過F-15J。

另外一個選擇,就是轉向返航,不與中國戰鬥機糾纏。

當時,日本戰鬥機做出的正是第二種選擇。

畢竟,中國戰鬥機沒有越過東海中線,也沒有飛到釣魚島上空。更重要的是,東海艦隊就在釣魚島西北方向上,如果追擊中國戰鬥機,很有可能進入東海艦隊的防空網,遭到遠程防空導彈攻擊。

只是,日本飛行員的選擇並沒改變空戰結果。

在F-15J轉向規避的時候,從兩翼包抄的八架J-11C已經到達,而且正在加速爬升。

爲了避免被E-767發現,這兩批J-11C在進入戰場前就降到超低空,拋掉副油箱後,以一點二馬赫的極限速度從兩翼包抄日本戰鬥機。只是PL-12D的最大射高差只有一萬米,而且在高度差太大的情況下,機動性能會嚴重降低,所以在發射導彈前,J-11C得儘量提升飛行高度。

結果就是,在發射導彈前,從左側包抄的四架J-11C被E-767發現了。

此時,雙方的距離不是一百二十公里,而是八十公里左右。

日本飛行員收到預警機發來的戰場信息後,立即調整戰術,轉向迎戰來自西北方向上的中國戰鬥機。

雖然還是遠了一點,但是在這個距離上,至少可以進行導彈互射。

可惜的是,日本戰鬥機還沒鎖定J-11C機羣,導彈告警機就響了起來,突前的J-11C發射的PL-12D到達了。

緊接着,從左側包抄的四架J-11C進行了補充攻擊。

雖然擺脫已經達到極限動力射程的PL-12D不是什麼難事,日本飛行員早就在演習與訓練中從美國同行那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即在規避中程空對空導彈的時候,要儘量利用戰鬥機的垂直機動性能,以大範圍的垂直機動來消耗導彈的殘餘動能,最終通過快速爬升來擺脫導彈。

日本飛行員正是這麼做的。

在PL-12D進入自導攻擊階段後,十二架F-15J立即拋掉副油箱,然後以最大的速度向海面俯衝,隨後轉爲快速爬升。

這套戰術能夠規避第一批PL-12D,卻無法避開一分鐘後到達的第二批PL-12D。

更重要的是,在快速爬升的時候,F-15J已經損失了幾乎全部速度,即便通過俯衝能夠把勢能轉化爲動能,加快飛行速度,但是等於迎頭飛向從下方逼近的導彈,從而失去再次爬升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F-22A也很難逃脫。

五點零八分,第一架F-15J被PL-12D擊落。接下來的三十秒內,又有十架F-15J被接踵而至的導彈擊落。

最終,只有一架F-15J利用僚機的掩護,避開了兩枚PL-12D。

準確的說,是僚機幫其擋住了射來的導彈。

因爲F-15J根本沒有獲得反擊機會,所以J-11C機羣毫髮無損。

更重要的是,在這輪空戰中,從右翼包抄的四架J-11C在爬升之前,F-15J機羣就遭到了來自左翼包抄機羣的攻擊,所以沒有按計劃爬升到五千米高度,也就沒有參與剛剛結束的空戰。

完成了空戰任務的八架J-11C沒有滯留在戰場上,而是立即轉向返航。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爲這八架J-11C各攜帶了六枚PL-12D,在攻擊F-15J機羣的時候耗光了彈藥。

用剩下的兩枚PL-11,顯然不足以參加後面的空戰。

首輪交戰,日本空中自衛隊大敗虧輸,但是沒有挫敗日本飛行員的鬥志,因爲在日本空中自衛隊中,F-15J是即將被淘汰的戰鬥機,真正的主力是F-22A。只要F-22A還在天空中飛行,日本空中自衛隊就有戰鬥的資本。

對海航來說也是如此,要想奪取制空權,就得幹掉F-22A機羣。

第204章 小人物第5章 是戰是和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3章 演習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80章 情況有變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6章 點火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47章 搶先攻擊第38章 戰役目的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66章 真假英雄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65章 全面行動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159章 盟軍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0章 另有其人第24章 昏了頭第16章 中東戰爭第70章 內部矛盾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3章 周密計劃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05章 突襲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32章 分兵攔截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59章 盟軍第40章 援助戰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17章 高姿態第6章 定論第59章 再接再厲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41章 順藤摸瓜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31章 政治變更第42章 第五代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40章 積極主動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236章 消耗戰第224章 內耗第116章 敗不餒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7章 突然襲擊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60章 振作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20章 多面手第22章 出師有名第49章 場外因素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45章 面面俱到第9章 以退爲進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6章 逐步推進第30章 虎口逃生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18章 總則第202章 衝刺第32章 金融戰爭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4章 勇敢面對第34章 盟友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76章 自知之明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72章 對峙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1章 慘敗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4章 掃帚星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54章 準備反擊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
第204章 小人物第5章 是戰是和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3章 演習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80章 情況有變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6章 點火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47章 搶先攻擊第38章 戰役目的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66章 真假英雄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65章 全面行動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159章 盟軍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0章 另有其人第24章 昏了頭第16章 中東戰爭第70章 內部矛盾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3章 周密計劃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05章 突襲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32章 分兵攔截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59章 盟軍第40章 援助戰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17章 高姿態第6章 定論第59章 再接再厲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41章 順藤摸瓜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31章 政治變更第42章 第五代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40章 積極主動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236章 消耗戰第224章 內耗第116章 敗不餒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7章 突然襲擊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60章 振作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20章 多面手第22章 出師有名第49章 場外因素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45章 面面俱到第9章 以退爲進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6章 逐步推進第30章 虎口逃生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18章 總則第202章 衝刺第32章 金融戰爭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4章 勇敢面對第34章 盟友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76章 自知之明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72章 對峙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1章 慘敗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4章 掃帚星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54章 準備反擊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