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實幹階段

(?)

七月二十三日,文廷貴飛赴夏威夷。

第二天,在美國國務卿帕克斯與二十多個國家大使的見證下,文廷貴與喜田多一郎正式簽署了《中國與日本停止東海爭端軍事衝突全面協議》,正式宣佈永久性停火。隨後傅秀波與日本明裕天皇在該協議上簽字,標誌着中日雙方正式放棄軍事行動,將在已有的基礎上通過談判解決紛爭。

當然,這不是戰爭爆發前的基礎。

按照協議約定,中國將收回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雙方對東海專屬經濟區提出的主權要求將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在爭議海域內,雙方享有同等的捕撈權,並且由雙方漁業機構商討決定捕撈限額。

最重要的是,中國放棄了賠款等要求。

只是,誰都知道,這只是一份停戰協議,並不意味着戰爭已經結束。

雖然雙方都承諾通過談判解決紛爭,但是沒有保證談判不會破裂。此外,美國也以停戰談判組織國的身份,出面承諾維護東海的和平與穩定,可是美國不可能公平公正,和平也就不會長久。

當天,就有新聞媒體發表評論,認爲這與其說是一份停戰協議,還不如說就此吹響了中日全面軍備競賽的號角。

簽署協議後,文廷貴當天就離開了夏威夷。

喜田多一郎沒有返回東京,而是與帕克斯進行了秘密會晤,隨後與美國簽署了一份涉及到數百億軍事訂單的軍火合同。

雖然直到離任前,喜田多一郎才公佈了這份合同,但是從七月底開始,美國就在爲日本提供重建軍事力量的武器裝備。

文廷貴也沒有回國,而是順道訪問了一些“友好國家”。 щшш✿тTk ān✿¢O

名爲順道,實際上繞了地球一圈。他出訪的第一站是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然後去了阿根廷與智利,到南非、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北蘇丹與埃及轉了一圈之後,又去了歐洲,先後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奧地利與波蘭進行了國事訪問,飛到莫斯科之後又與俄羅斯總統進行了單獨會晤,然後經伊朗、沙特與巴基斯坦回國。在此期間,易援朝還對泰國、緬甸與東帝汶進行了國事訪問。

如此密集的外交行動,主要就是爲了收穫戰爭果實。

在委內瑞拉,文廷貴拿到了一份總價值一百二十億美元的軍火訂單。在比勒陀利亞,他與南非總統簽署了數份意義重大的經貿合同,其中包括與南非共同開發一種面向國際市場的輕型戰鬥機。到了歐洲,文廷貴與法德意等國首腦商討了中歐長遠合作的問題,承諾積極推動中歐貿易與民間往來。在莫斯科,文廷貴則拿軍事技術換到了大批資源,雙方均承諾在未來十年之內,將雙邊貿易額提高到五千億美元。在伊朗與巴基斯坦,更是獲得了金額極爲可觀的軍火合同,巴基斯坦還主動提出增加在中巴軍事項目上的投資。在沙特,文廷貴打開了這個由美國長期霸佔的軍火市場,不但與沙特國王進行了面對面的會晤,還用軍火換來了油田開採權。

事實上,文廷貴最大的收穫就在伊朗與沙特。

在德黑蘭,文廷貴通過幫助伊朗完善國防工業,得到了最爲重要的回報,即伊朗接受人民幣爲石油與天然氣的結算貨幣。說得簡單一點,中國從伊朗採購石油與天然氣,將不再支付歐元。更重要的是,支付給伊朗的人民幣,最終將通過幫助伊朗進行國家現代化建設而流回中國。

在利雅得,文廷貴也取得了相似的外交成果。

不同的是,沙特是把人民幣作爲外匯儲備,用來從中國採購商品,並沒有與中國簽署建設方面的合同。

半年後,傅秀波在訪問加拉加斯的時候,與委內瑞拉簽署了類似的協議。

這些直接與大宗商品掛鉤的金融協議,可以看成是中美對抗的另外一種方式。

要知道,在此之前,只有伊朗把歐元當成石油與天然氣貿易的結算貨幣,其他歐佩克成員國均以美元進行結算。

更重要的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通過與石油掛鉤,美元才保住了霸權地位。

如果與石油脫離關係,作爲美聯儲開出的白條,美元的真實面貌將無處可藏,在國際金融領域的霸權地位必然遭到動搖。

金融鬥爭也是戰爭,慘烈程度絲毫不亞於軍事衝突。

當然,這場戰爭更加漫長。

八月中旬,文廷貴回到北京時,黃峙博已經向傅秀波提交了軍事科技發展報告,明確了具體問題。

牧浩洋負責海軍事務,也就負責起草與海軍有關的科研項目。

按照牧浩洋提出的科研發展規劃,通信、信息獲取手段、指揮網絡與電磁對抗能力最爲重要。

顯然,這不僅僅是海軍的問題,也是陸軍、空軍與二炮的問題。

在具體層面上,海軍最需要重點發展的就是遠洋兵力投送能力,即能在遠離本土的地方作戰。

涉及到具體問題,做主的就不是牧浩洋了。

七月底,騰耀輝調回總參謀部,負責海軍發展。

雖然還不是海軍司令,但是要不了幾個月,他將出任海軍司令,而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履行海軍司令的職責。

毫無疑問,騰耀輝把重點放在了艦隊上。

最初的時候,牧浩洋並不贊成這麼做,因爲在六月底的演習中,已經證明艦隊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此外,東海衝突也證明,在惡劣電磁環境下,艦隊極易遭到空中打擊。

問題是,沒有任何一種海上力量的兵力投送能力超過了以航母爲核心的艦隊。

在海洋戰場上,攻防兼備的航母戰鬥羣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制海力量。雖然其他兵種對航母構成了嚴重威脅,比如性能先進的潛艇、以及規模龐大的岸基航空兵,但是這些兵種只能破壞由航母控制的制海權,無法從根本上奪得制海權,更不可能在沒有航母支援的情況下守住制海權與利用制海權。

如果要在遠離本土的地方作戰,航母戰鬥羣將是不二之選。

因爲航母只是艦載航空兵的作戰平臺,所以發展航母遠遠不夠,還要同步提高艦載航空兵、護航戰艦、信息指揮系統的作戰能力,完善航母戰鬥羣的作戰效能,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航母的戰鬥力。

鑑於航母漫長的建造週期,在海軍建設中,牧浩洋既強調了建造新航母的重要性,也強調了利用現有裝備的重要性。

所謂的現役裝備,就是從烏克蘭購買,後經全面改裝的“黃帝”號。

最初,中國宣稱“黃帝”號是一艘以科研、訓練爲主的航母。事實上,“黃帝”號也確實沒有參加過實戰。

東海衝突爆發前,“黃帝”號剛剛完成整裝訓練。

雖然騰耀輝提出過讓“黃帝”號參戰,但是被黃峙博拒絕了。一是東海戰場狹小,沒有給航母的活動空間。從長江口到九州島南端,東海的最大寬度還不到一千二百公里,在岸基戰鬥機的作戰範圍之內,航母即便在長江口活動,也容易遭到打擊。二是艦載航空兵的主力戰鬥機是由j-11發展而來的j-15,而且沒有像j-11c那樣更換電子設備與發動機,戰鬥力遠遠比不上j-11c,四十多架的機羣規模也很難滿足大規模空中作戰。三是“黃帝”號在編制上隸屬於中央,由總參謀部代爲指揮,並不屬於任何艦隊,而且從未與東海艦隊進行過協同作戰訓練。

隨後的高強度戰鬥證明了黃峙博的判斷。

相對而言,在廣闊的南海,“黃帝”號更有意義,因此在七月初,黃峙博已經向傅秀波提出,把“黃帝”號派往南海艦隊,並且充當艦隊旗艦。只是傅秀波還沒批准,主要是“黃帝”號的戰鬥力非常有限。

原因無二,“黃帝”號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的生存能力非常差。

在六月底的演習中,即在模擬演習階段,牧浩洋指揮的“藍軍”成功偷襲了“黃帝”號航母戰鬥羣。

導致“黃帝”號電磁對抗能力差的原因只有一個:大型航母的特殊結構。

因爲採用開放式機庫,又有衆多垂直通道,所以“黃帝”號很難像其他航母那樣,進行全面改造,安裝完備的電磁對抗系統。

可惜的是,短期內,中國造不出能夠替代“黃帝”號的大型航母。

即便能夠造出來,“黃帝”號在全面改裝後的服役時間也不到十年,遠沒有達到改造時訂下的三十年的最低標準。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也應該對“黃帝”號進行第二次現代化改造,延長服役期。

問題是,大規模改造的花費非常高,耗時也不會太短。

如果需要進行船臺作業,還會佔用建造大型航母的平臺。

八月一日,黃峙博批准了由騰耀輝提交的報告,決定對“黃帝”號進行第二次現代化改造,只是明確要求海軍拿出完整的改造方案,並且由總參謀部安排相關人員,海軍只負責提出改造要求。

一週後,騰耀輝提交了完整的改造方案。

黃峙博也兌現了諾言,安排牧浩洋前往大連造船廠,與廠方就改造的具體工作進行全面協商。

讓牧浩洋沒有想到的是,黃峙博親自送他去機場。

第63章 全力以赴第6章 點火第14章 鬼子出動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5章 是戰是和第96章 瞞天過海第6章 點火第40章 此消彼漲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74章 戰爭狂人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20章 混戰第43章 傳奇人物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0章 裝甲主力第302章 覺醒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97章 戰略分歧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32章 金融戰爭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01章 反擊第56章 快馬加鞭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80章 轉變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0章 保持沉默第30章 緊急攔截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12章 開戰第1章 收假第15章 風頭正勁第79章 海灣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37章 遠洋護衛第35章 聲東擊西第87章 人挪活第314章 大重建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80章 轉變第16章 強渡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85章 矛盾爆發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16章 陰差陽錯第53章 繼續打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90章 突發奇想第35章 後方部署第30章 全面對抗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8章 戰爭推手第74章 爭取時間第37章 再接再厲第76章 水下力量第86章 戰術偵察第28章 一觸即發第71章 新理論第64章 退與不退第46章 海軍新銳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39章 餘輝第3章 戰前會議第7章 機關算盡第99章 進退兩難第4章 戰爭危機第306章 第一步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99章 妥協第156章 難題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67章 預見性第248章 災難第49章 首輪空戰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33章 引流疏導
第63章 全力以赴第6章 點火第14章 鬼子出動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5章 是戰是和第96章 瞞天過海第6章 點火第40章 此消彼漲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74章 戰爭狂人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20章 混戰第43章 傳奇人物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0章 裝甲主力第302章 覺醒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97章 戰略分歧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32章 金融戰爭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01章 反擊第56章 快馬加鞭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80章 轉變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0章 保持沉默第30章 緊急攔截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12章 開戰第1章 收假第15章 風頭正勁第79章 海灣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37章 遠洋護衛第35章 聲東擊西第87章 人挪活第314章 大重建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80章 轉變第16章 強渡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85章 矛盾爆發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16章 陰差陽錯第53章 繼續打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90章 突發奇想第35章 後方部署第30章 全面對抗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8章 戰爭推手第74章 爭取時間第37章 再接再厲第76章 水下力量第86章 戰術偵察第28章 一觸即發第71章 新理論第64章 退與不退第46章 海軍新銳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39章 餘輝第3章 戰前會議第7章 機關算盡第99章 進退兩難第4章 戰爭危機第306章 第一步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99章 妥協第156章 難題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67章 預見性第248章 災難第49章 首輪空戰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33章 引流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