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首相之死

七月八日與九日,特遣艦隊再次轟炸了日本本土。

爲了增強威脅效果,牧浩洋不但讓楊禹方出動了更多的戰鬥機,還重點轟炸了東京灣裡的橫須賀海軍基地。在九日夜間的轟炸中,八架25還飛到了東京上空,向日本防衛省辦公大樓投下了十六枚n確制導。

雖然沒有炸死日本防衛大臣,但是對日本領導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直接結果就是,日本空軍在九日夜間對特遣艦隊動了一次根本沒有意義的反擊。在這次戰鬥中,一架32戰鬥機取得了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第一個空戰戰果,擊落了一架日本空軍的偵察機。

這場戰鬥,也讓海軍飛行員看到了一線希望。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艦隊仍然呆在戰場外面,三天內動的五次空襲,也僅僅是隔靴搔癢。看着空軍的同行接二連三的收穫戰果,其中排名第一的王牌飛行員已經在十一天裡擊落了七架日本戰鬥機,海軍飛行員不急纔是怪事。別的不說,在這幾天裡,牧浩洋就收到了幾百封請戰。

問題是,牧浩洋等待的時機還沒到來。

打了十一天,高下已見。

之前,那寫好日本的國家紛紛認識到,日本戰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日本還沒有戰敗,是中國沒有使出全力。

別的不說,在前十一天的戰鬥中,中國空軍只動用了百分之七十的作戰飛機。

更重要的是,按照中國空軍公佈的戰報,在十一天的戰鬥裡,參戰飛機的平均日出動量還不到兩架次。正常情況下,這些戰鬥機的日出動量應該在兩架次以上。如果部署在中國東北與朝鮮,日出動量應該在三架次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空軍使出全力,能將打擊規模提高一倍以上。

與之相比,日本空軍已是疲於奔命。

失去了制空權,日本離戰敗也就不遠了。

此外,海洋戰場上的形勢對日本也不大有利。

雖然中國海軍還沒有出兵印度洋,日本海軍掌握着局部優勢,但是在戰略封鎖上,中國海軍的優勢非常明顯。

別的不說,中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就能完全切斷日本的海上航線。

七日夜間的伏擊戰足以說明問題,一艘攻擊核潛艇就幹掉了一支船隊,在十五分鐘之內擊沉了八艘大型貨輪。如果中國海軍把半數攻擊核潛艇用於執行戰略封鎖任務,日本將徹底與世隔絕。

遭到戰略封鎖,日本的結局就不僅僅是戰敗。

按照幾家美國新聞媒體的報道,只要封鎖持續半年以上,日本就將鬧饑荒,持續一年以上,日本就將爆動1n。如果中國願意,完全有能力通過封鎖徹底打垮日本,不用在此之前動地面戰爭。如果與戰略轟炸配合,比如擴大轟炸範圍,重點打擊工業設施,日本根本堅持不了一年。

正是如此,七月十日,美國次出面調停。

當天上午,美國總統主動給黎平寇打了電話,表示願意出面規勸日本當局,讓日本完全放棄核計劃,無條件開放所有設施供中國覈查,而中國應該更加理智,儘快結束已經對世界和平與穩定造成了嚴重影響的軍事行動。

黎平寇的答覆非常簡單:這場戰爭已經與核問題沒有直接關係了。

這麼說,也不是沒有道理。

雖然名義上,中日戰爭由日本核問題引,但是在日本兩次擴大戰規模,特別是在未經警告的情況下襲擊中國船隻,已經構成了新的戰爭理由,即日本已經在戰爭中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

這個理由,足以讓中國在徹底擊敗日本之前拒絕停戰。

黎平寇說得也很直接:如果美國處在中國的位置上,比如在針對某個試圖秘密製造核武器的國家動戰爭時,美國商船的自由航行權受到威脅,美國會不會因爲該國在覈問題上做出讓步而結束戰爭

顯然,答案非常簡單。

爲了給美國總統面子,黎平寇沒有把話說絕,而是提出,只要日本在放棄核武器之後肯接受中國的全面與長期的監督,中國就答應結束軍事行動,而所謂的“全面與長期監督”必須獲得有力保證。

對政治家來說,黎平寇的意思非常明確,即戰爭結束後,中國將向日本派遣軍隊。

這個條件,別說日本,連美國都無法接受。

如果中國對日本進行軍事佔領,就能控制日本,把日本納入以中國爲核心的東亞經濟共同體。

對美國來說,與其把日本拱手讓給中國,還不如讓中國把日本炸成廢墟。

也許,日本最終仍然會被中國佔領,但是總能讓中國付出更大的代價,而且變成廢墟的日本在未來幾十年之內,都不可能揮重大作用,而且中國還得出錢出力,幫助日本渡過戰後難關。

正是如此,美國的第一次調停行動以失敗告終。

似乎爲了表明決心,黎平寇在當天簽署了一份元令,讓空軍把戰略轟炸範圍擴大到軍事工業領域。

當然,即便不在七月十日簽署這道命令,黎平寇也會在幾天後做出同樣的決定。

七月十一日,對日戰略轟炸升級。

當天上午,中國空軍出動四十架h2,對大阪附近的軍事工業區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轟炸。

隨後,特遣艦隊也加入了轟炸行列。

按照牧浩洋的任務分派,艦隊主要打擊日本的造船工業設施,特別是造船廠與具有軍事價值的大型港口。

這一天,最重大的事情與戰爭無關。

根據日本當局公佈的消息,日本相在去大阪視察的時候,車隊行駛到離大阪約八十公里時遭到轟炸,相、以及隨行的數名官員與十多名安保人員遇害身亡,隨後趕往事地點的救援隊伍再次遭到轟炸,導致數十人傷亡。

牧浩洋收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事後兩個小時了。

“已經確認了,確實是空軍乾的。”馬明濤直接去了司令官住艙。“當時,四架22在大阪附近巡邏,預警機現了車隊之後,立即分派了任務,兩架22率先投彈,隨後另外兩架轟炸了救援隊伍。”

“投彈之前,知道是日本先車隊嗎”

馬明濤搖了搖頭,說道:“只能確定,車隊裡有日本6軍的裝甲車。”

牧浩洋的眉頭跳了幾下,有點不大明白的看着馬明濤。

“顯然,這不是一起意外事件。”

“什麼意思”

“開戰之後,日本相一直在幾處戰略防禦基地活動,平均每兩天轉移一次,以前都沒有軍車隨行。”

“也就是說,不能排除有人想讓相完蛋的可能n”

馬明濤點了點頭,說道:“相有單獨的安保人員,而且從安全上講,完全沒有必要安排軍車護送。”

“那麼,是誰要讓相完蛋呢”

馬明濤搖了搖頭,說道:“我給老李打了電話,但是他也不大清楚。不過老李說了,誰住進相府,誰就是罪魁禍。”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想到了其他問題。

“當然,這絕對是一個變數。”馬明濤掏出香菸,說道,“從各方面講,日本相的表現不算差,特別是在戰爭問題上,一直非常強硬。現在有人讓他完蛋,表明他的立場仍然不夠堅強。”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另外一方讓他死呢”

“另外一方”

“有主戰的,也就有主和的。”

馬明濤一愣,笑着說道:“二十年前有這種可能,現在肯定沒有。別的不說,接替者絕對不可能是主和份子。”

“也就是說,肯定是由主戰派上臺。”

“絕對如此,而且是一個更加強硬的,說不定有軍方背景的政治家。”

“誰最有可能”

“中島康次。”

“誰”

“中島俊夫的兒子,前6上自衛隊上將,現在是日本政界強硬派的領軍人物,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

“與他老子一樣”

“差不多吧,而且他繼承了中島俊夫的選區。”

牧浩洋長出口氣,說道:“看樣子,日本不但沒有打算向我們投降,還很有可能借此擴大戰爭規模。”

“老李也是這麼說的。”

牧浩洋看了馬明濤一眼,說道:“你的看法呢”

馬明濤笑了笑,說道:“只要中島康次上臺,日本肯定會更加積極主動,而我們也將因此獲得更加充足的理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不是壞事,至少我們不用再畏畏尾,能夠放手作爲了。”

牧浩洋笑着搖了搖頭,沒有急着表態。

雖然牧浩洋也有同樣的看法,即只要日本再次擴大戰爭規模,中國就有更多的理由加強軍事打擊力度,但是情況肯定沒有這麼簡單,因爲這是一次早有預謀的行動,策劃者絕對不會讓相之死變得毫無價值。

如果僅僅爲了奪取政權的話,根本沒有必要nn死相。

那麼,幕後的本因是什麼呢

牧浩洋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黎平寇也在考慮這個問題,而且看得更透徹。

事後不久,黎平寇就把李明陽叫到元府,當面詢問了情報頭頭,並且讓李明陽提高警惕。

隨後,黎平寇在元府召開緊急會議。

死掉一個相不算什麼,關鍵是產生的後繼影響。

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2章 關鍵時刻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3章 把握機會第126章 內訌第97章 長遠考慮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9章 備戰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297章 警戒圈第94章 技術軍官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2章 備用計劃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51章 整軍備戰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55章 兩手準備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32章 臨界點第2章 厚積薄發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39章 戰禍第20章 剋制第43章 薄弱環節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19章 火線第59章 起始點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29章 本質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1章 極限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257章 切入點第13章 狙殺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20章 剋制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5章 宣傳戰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38章 勞動力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章 極限第64章 三管齊下第70章 外交戰場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7章 經貿競爭第65章 完勝之途第56章 快馬加鞭第64章 直接證據第6章 軍事化第64章 千鈞一髮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27章 戰略目的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2章 措手不及第60章 圍剿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33章 再次出擊第83章 試探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44章 防空火網第84章 守株待兔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62章 弄巧成拙第6章 點火第1章 關鍵人物
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2章 關鍵時刻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3章 把握機會第126章 內訌第97章 長遠考慮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9章 備戰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297章 警戒圈第94章 技術軍官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2章 備用計劃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51章 整軍備戰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55章 兩手準備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32章 臨界點第2章 厚積薄發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39章 戰禍第20章 剋制第43章 薄弱環節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19章 火線第59章 起始點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29章 本質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1章 極限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257章 切入點第13章 狙殺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20章 剋制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5章 宣傳戰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38章 勞動力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章 極限第64章 三管齊下第70章 外交戰場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7章 經貿競爭第65章 完勝之途第56章 快馬加鞭第64章 直接證據第6章 軍事化第64章 千鈞一髮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27章 戰略目的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2章 措手不及第60章 圍剿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33章 再次出擊第83章 試探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44章 防空火網第84章 守株待兔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62章 弄巧成拙第6章 點火第1章 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