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殺向印度洋

七月十五日夜間,在通信恢復之後,牧浩洋對艦隊的作戰行動做了重新部署。

與他原先制訂的計劃一樣,第二艦隊遠征印度洋,第一艦隊留守西太平洋。在給楊禹方安排任務的時候,牧浩洋強調了一點,在第二艦隊返回之前,除非掌握了主動權,不然儘量避免與聯合艦隊決戰。

夜間十點不到,空軍發來了最新情報。

聯合艦隊仍然在本州島東部海域徘徊,沒有南下的意圖,很有可能前往某處港灣,修復受損的電子設備。印度洋方向上,日本艦隊沒有返回孟加拉灣,仍然在安達曼-尼科巴羣島以南活動。因爲無法在海上修復受損的電子設備,所以日本艦隊肯定會前往印度港口,只是去維沙卡帕特南的可能‘性’非常低。

隨後,騰耀輝也發來了一條消息。

巴基斯坦已經陳兵印巴邊境,中國的軍事部署也已完成,杜小蕾外長將在七月十六日緊急訪問印度,要求印度關閉所有租借給日本的軍事基地,不再爲日本提供軍事援助,不然將視爲協助日本作戰。

說得直接一些,中國將以此對印度進行軍事打擊。

騰耀輝說得非常肯定,在中巴的聯合軍事壓力下,印度肯定會妥協,只是會在此之前索要一些好處。

這下,牧浩洋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了。

日本印度洋艦隊已成無家可歸的喪家犬,如果無法修復電子設備,甚至沒有能力跟中國艦隊作戰。

夜間十一點不到,第二艦隊率先轉向。

大概十五分鐘之後,第一艦隊也轉向了。

雖然第一艦隊將留在西太平洋上,但是按照牧浩洋的安排,第一將隊將不再參與轟炸行動,而是向南規避五百公里。不是第一艦隊沒有這個能力,至少在夜間還能出動戰鬥機,執行轟炸任務。也不是擔心遭到聯合艦隊突襲,在解決電子設備的問題之前,聯合艦隊不具備作戰能力。主要就是,在粒子風暴影響下,艦隊損失的作戰力量無法得到補充,因此得保存艦隊實力。

因爲大部分主力戰艦都是核動力,所以兩支艦隊的航速均在三十節左右。

理論上,所有核動力戰艦的最高航速都能超過三十三節,部分能達到三十五節,但是護衛艦的最高速度只有三十三節,快速戰鬥支援艦隻能達到二十八節,所以得把航速控制在三十節以內,護衛艦才能在每兩天補充一次燃油的情況下,跟上航母與其他戰艦。此外,晝間需要啓動強電磁屏蔽系統,將消耗大量電能,讓“崑崙山”級與“臺灣”級以外戰艦的航速都無法超過三十節。

這個速度,已經夠快了。

七月十六日,天亮後不久,第一艦隊再次轉向,與第二艦隊分離。

爲了降低動力系統的工作負荷,牧浩洋讓艦隊在白天把速度降到了二十七節,並且讓護衛艦進行了第一次燃油補給。

第一艦隊沒有前往巴士海峽,而是直接從菲律賓東面南下。

如果前往巴士海峽,就得進入南海,然後從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或者龍目海峽進入印度洋。已經有情報表明,日本在這三處海峽部署了潛艇,而且在幾天前,發現了到達巽他海峽附近的印度洋艦隊。粒子風暴癱瘓了日本戰艦上的電子設備,卻沒有對日本潛艇造成嚴重影響。

不管怎麼說,牧浩洋暫時不想暴‘露’行蹤。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爲,比如周渝生就覺得沒有必要多此一舉。

聯合艦隊已經喪失戰鬥力,肯定不會主動尋找第一艦隊決戰,甚至得向北規避。在修復電子設備之前,聯合艦隊基本上沒有威脅。也就是說,就算第二艦隊暴‘露’了行蹤,也不會造成多大危害。

這個判斷確實沒有錯,只是忽略了另外一個問題。

日本海軍肯定會盡最大努力讓聯合艦隊恢復戰鬥力,甚至有可能向美國求援,比如讓聯合艦隊前往某座美國軍港進行維修。如此一來,聯合艦隊很有可能在三到五天之後恢復作戰能力。如果第二艦隊在此期間暴‘露’行蹤,準確的說是暴‘露’了戰術意圖,日本印度洋艦隊就會採取規避戰術,儘可能的拖延時間。不能一舉消滅日本印度洋艦隊,第一艦隊就得在西太平洋上面對聯合艦隊。

如此看來,隱蔽行蹤仍然至關重要。

從菲律賓東部海域南下,第一艦隊將經馬魯古海峽,進入班達海,然後從西南羣島進入帝汶海,繞過努沙登加拉羣島,避開受到日本潛艇監視的龍目海峽與巽他海峽,出其不意的出現在印度洋上。

如果日本印度洋艦隊仍然在蘇‘門’答臘島南面活動,戰鬥將在一個夜晚結束。

當然,肯定存在其他可能,比如日本印度洋艦隊正在趕往某座印度港口,而且是印度西部港口。

顯然,這也不是什麼問題。

即便無法在白天出動偵察機,也能夠在晚上出動偵察機。日本印度洋艦隊的最高航速在三十節左右,白天十四個小時,最多隻能航行四百二十海里,也就是七百八十公里,而艦載偵察機的搜索半徑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如果出動艦載預警機,對大型海面戰艦的搜索範圍將超過兩千公里。

也就是說,即便只在夜間出動偵察機,也能逮住日本印度洋艦隊。

更重要的是,只要日本印度洋艦隊進入印度港口,就會暴‘露’行蹤,第二艦隊也就能有的放矢。

除非印度鐵了心的跟日本站在一條戰壕裡,不然就不會爲日本印度洋艦隊提供庇護。

在收到騰耀輝發來的消息後,牧浩洋還考慮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如果印度沒有頂住中巴軍事壓力,在外‘交’上做出讓步,日本印度洋艦隊就不會前往印度港口,因爲很有可能在進港後被印度扣押。即便印度不把日本戰艦‘交’給中國處理,日本印度洋艦隊也別想出港。

當然,這不是壞事。

日本在印度洋上沒有別的軍事基地,也沒有其他友好國家,因此日本印度洋艦隊根本沒有地方修復受損的電子設備。雖然日本戰艦都具備對抗電磁戰的能力,但是戰鬥力肯定會大幅度縮水。

嚴重一點的話,很有可能喪失了航空作戰能力。

只要日本印度洋艦隊還在海上活動,第二艦隊就能全速追擊。如果在夜間追上,將由航空兵解決戰鬥。如果在白天追上,則出動巡洋艦與驅逐艦,用大口徑艦炮與重型反艦導彈幹掉日本印度洋艦隊。

可以說,主動權都在牧浩洋手上。

在談到這些戰術安排的時候,周渝生提出了另外一種可能,即在粒子風暴發生後,日本印度洋艦隊啓程返回本土。

顯然,絕對無法排除這種可能‘性’。

只是,日本印度洋艦隊要想返回本土,要麼走南海,要麼繞過菲律賓羣島。

南海是中國海軍的後院,而且在中國岸基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內,除非日本印度洋艦隊指揮官的腦子進了水,不然肯定不會自尋死路。

那麼,就只有可能繞過菲律賓羣島。

這樣一來,就正好在第二艦隊的航線上。

按照牧浩洋的分析,如果日本印度洋艦隊在十四日上午返航,航速在三十節左右,那麼在十六日夜間,雙方將在馬魯古海峽北面遭遇。如果日本印度洋艦隊沒有及時返航,或者航速沒有達到三十節,那麼將在十七日凌晨在馬魯古海峽南面遭遇。如果到十七日傍晚,第二艦隊進入班達海後,仍然沒有遭遇,就能證明日本印度洋艦隊沒有返航,或者沿其他航線返回本土。

綜合這些分析,七月十六日與十七日是第一個關鍵點。

十六日上午,牧浩洋下達了第一道作戰命令。

馬魯古海峽屬於印度尼西亞,扣除十二海里的領海之後,國際水道的最寬處不到一百公里,最窄處只有五十公里。在如此狹窄的水道內,艦載航空兵很難發揮作用。如果風向不太有利,艦載戰鬥機甚至無法正常起飛。

爲此,牧浩洋決定效仿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中,龍目海峽海戰的伏擊戰術。

只是,這次沒有潛艇做前進偵察力量。

下午,兩艘驅逐艦脫離編隊,加速到三十三節,向馬魯古海峽衝刺。

後面,四艘巡洋艦與六艘驅逐艦組成了炮戰編隊,航母與護衛艦、快速戰鬥支援艦則留在最後方。

天黑後不久,前出的兩艘驅逐艦各出動了兩架無人偵察直升機。

粒子風暴的影響非常大,即便在赤道地區,天空中仍然有較爲明顯的亮光,特別是在落日方向上。

只是,黑暗很快就籠罩了大海。

牧浩洋去軍官餐廳吃了晚飯,纔來到艦隊作戰指揮中心。

負責指揮夜間炮戰的是“重慶”號的艦長卓譽銘上校,他也是四名巡洋艦艦長中,經驗最豐富的一個。第一次印度洋戰爭期間,他就是遠征艦隊裡的驅逐艦艦長,參加過龍目海峽海戰。

單純從服役經歷來看,他是艦隊裡最有資格的艦隊軍官。

要知道,牧浩洋與周渝生都不是真正的艦隊軍官。如果不是“重慶”號編在“黃河”號航母戰鬥羣內,第二艦隊又需要一名有經驗的艦隊軍官,卓譽銘早就調任了,至少也會去某艘“臺灣”級巡洋艦上當艦長。

讓他指揮戰鬥,牧浩洋覺得沒有必要擔心什麼。

第39章 積極備戰第202章 衝刺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12章 開戰第25章 光明磊落第39章 機會第70章 內部矛盾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2章 前途未卜第23章 敵後營救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7章 山窮水盡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18章 雙輸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6章 軍事化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36章 破例第70章 重擊落空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5章 宣戰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6章 戰略籬笆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6章 錯失先機第16章 巢臼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48章 災難第126章 內訌第22章 誰輸誰贏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30章 誰更瘋狂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48章 全身而退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7章 緊急出動第4章 艦隊出港第38章 打工皇帝第40章 積極主動第47章 第一槍第45章 阻止戰爭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3章 狙殺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63章 一箭三雕第56章 抽身第16章 馬蜂窩第31章 事態惡化第4章 科技競賽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127章 改進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2章 順手拈來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23章 敵後營救第40章 自作主張第46章 登島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6章 中東戰爭第46章 海軍新銳第45章 面面俱到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4章 科技競賽第175章 三板斧第37章 抽絲剝繭第24章 變數第73章 沉默是金第48章 反潛戰
第39章 積極備戰第202章 衝刺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12章 開戰第25章 光明磊落第39章 機會第70章 內部矛盾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2章 前途未卜第23章 敵後營救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7章 山窮水盡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18章 雙輸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6章 軍事化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36章 破例第70章 重擊落空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5章 宣戰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6章 戰略籬笆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6章 錯失先機第16章 巢臼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48章 災難第126章 內訌第22章 誰輸誰贏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30章 誰更瘋狂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48章 全身而退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7章 緊急出動第4章 艦隊出港第38章 打工皇帝第40章 積極主動第47章 第一槍第45章 阻止戰爭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3章 狙殺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63章 一箭三雕第56章 抽身第16章 馬蜂窩第31章 事態惡化第4章 科技競賽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127章 改進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2章 順手拈來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23章 敵後營救第40章 自作主張第46章 登島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6章 中東戰爭第46章 海軍新銳第45章 面面俱到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4章 科技競賽第175章 三板斧第37章 抽絲剝繭第24章 變數第73章 沉默是金第48章 反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