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殺賊!保家!

“咳……咳咳”

顏良下意識地捂住嘴巴,沒把那口熱湯給噴到面前的蘿莉身上,卻把自己給嗆得不輕。

他睜大了眼睛,像個怪蜀黍一般仔細盯着面前的小女子看了半天,然後發現他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對面前的女子絲毫印象都無,更不記得自己有這麼大小的一個外甥女。

而且,顏良想着今天這特麼不是說好的百裡挑一非誠勿擾劇情麼,怎麼來了個叫表舅的,而且還臉蛋紅紅,用那種害羞帶怯的眼神看着你,這是要演哪一齣?禁斷不倫?

就在顏良呆愣住的時候,亭榭內的女主人,顏良的嫂嫂劉氏說話了。

“三叔,這是舍弟之女,七彎八繞的倒也該喚你一聲表舅呢!”

顏良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是哥哥的老婆的弟弟的女兒,還真是七彎八繞的關係,心下不由暗暗吐了口氣。

顏良的神情恢復了正常,不過亭榭內其餘家的婦人紛紛對劉氏面露鄙夷之色,想着這女人也太狠了,居然連侄女都祭出來。

“三郎啊,我是鄰坊李功曹家的,去歲你還來過我家飲宴,這是小女玲兒。”

“顏府君,我是城南周縣尉家的,昨個兒方與你飲過酒,這是小女丹蔻。”

“顏將軍,我是昔陽亭羅郡丞家的,我家夫君最是仰慕將軍,這是小女嫩娘和青兮。”

“…………”

有了前幾人做榜樣,那些夫人們忙不迭地和顏良套着近乎,更熱情地介紹着自己家的女郎。

顏良對此哭笑不得,這種場面讓他產生了一種錯覺,像是來到了某大型娛樂會所,有現場選妃的既視感。

饒是他臉皮再厚,再久經考驗,也架不住一羣女人嘰嘰喳喳地在耳邊說個不停。

在亭中如猴子般被觀賞了許久,顏良終於忍耐不住,說道:“嫂嫂,各位夫人,良突然想起還有一樁緊要軍務需得馬上處置,這便先行告辭了。”

說完話,顏良也不待人迴應,直接站起身就跑,好似被火燒了屁股一般。

顏良那慌慌張張的樣子倒是引起了一衆婦人的咯咯直笑,有個說道:“看不出來,威風凜凜的討逆將軍還會害羞呢!”

嫂子劉氏道:“可不是,我家小叔子雖說可名震河朔,不過爲人本分得很。”

帶魏家小娘子前來的婦人道:“乖女,你三姐故去得早,你姐夫煞是孤單,你可要多去照顧照顧你姐夫。”

帶趙家小娘子前來的婦人也不甘落後地道:“乖女,你表兄最是孝順,你也要多往你姨母那邊走動走動。”

“…………”

婦人之間的勾心鬥角顏良已經無心理會,因爲他剛從亭榭裡倉惶逃回老宅中,便看到留在城外軍營中的隗冉來了。

“進武,你怎麼來了?”

隗冉躬身道:“回稟將軍,左司馬遣人來報,黑山賊劫掠靈壽,破一亭一鄉,亭卒、百姓死傷四十餘人,石臼亭亭長爲賊匪所殺。”

顏良一聽之下眉毛豎起,大罵道:“媽的!老子還沒到常山,這幫狗孃養的就搞事情,這是要給我下馬威麼?”

隗冉雖然有些聽不太明白顏良說什麼,但從語氣來看也知道顏良十分生氣,他候在一旁待顏良罵完歇氣時,才問道:“將軍,當如何回覆左司馬?”

顏良氣歸氣,但也知道鞭長莫及,這事也急不來,便道:“讓張休武安心休歇,待我去常山後再作處置。”

“諾!”

隗冉正要告辭離去,顏良叫住他道:“進武,你回去後命各部人馬收拾一下行裝,明日用罷朝食便啓程出發。”

“諾!”

顏良剛被一羣女人弄得頭昏腦漲,又收到了令人十分不愉快的消息,只覺心中氣悶,想要回院中歇息片刻。

不料他剛剛來到院門口,卻看到母親的貼身侍女已經候在那裡,見他回來就上前道:“三郎,主母請你過去。”

顏良撫了撫額頭,嘆道:“哎~頭前帶路吧!”

與顏良暗自頭疼相反,來到母親趙氏屋裡時趙氏的心情正佳,看到顏良來到,笑眯眯地問道:“兒啊!可見過了衆家女郎?可有中意的麼?與阿母說說,阿母給你去說和說和。”

被母親一提,顏良又想起了亭榭裡那些鶯鶯燕燕,大都是沒長開的小女子,而且十分違和地塗抹着與年紀極不相符的胭脂水粉,就好像長相尋常還刻意打扮的土氣村姑,與顏良的審美完全不搭。

但顏良也不能實話實說,只應道:“回稟母親大人,亭榭裡擠滿了人,把兒的眼都看花了,哪裡能看得清。”

“呵呵,也不怪你,我原本想要讓劉氏把相熟的五六家女郎喚來,沒曾想這一來就來了近十家,許是你昨天在城中延請縣中父老,把那些人家全都招來了。我兒如今名頭大了,這幾日來往的人可把咱家的門檻都踩爛咯!”

看着老母親如此樂呵,顏良雖然有些不忍,但還是說道:“稟告母親大人,兒方纔得到屬下來報,黑山賊劫掠靈壽,破一亭一鄉,死傷四十餘人,一亭長爲賊所殺。兒已經吩咐屬下士卒,明日便啓程入常山。”

趙氏終究心慈,聽說又鬧匪患,嘆道:“哎~!這天殺的黑山賊,造孽喲!你說啥?明日便要啓程?那今日之事怎麼處置。”

顏良見沒含混過去,只得說道:“這,公事爲先,私事只能先放一放了。”

趙氏卻斷然拒絕道:“不行!公事要辦,這私事也不能落下。我看你先妻的從妹便不錯,或者我家老十一的次女,都是知根知底的女娃兒,要不你就選一個吧!”

顏良見母親要強行拉郎配,連忙使出緩兵之計,說道:“阿母,常山離家近,待兒先去處置一下國中事務,尋機再回家解決私事也來得及。”

趙氏略有點疑惑地看向顏良,說道:“此話當真?你可莫要砌詞糊弄我。”

顏良連忙重重點頭道:“自是當真,兒如今也是堂堂兩千石了,自是要尋一個門當戶對的女郎,先前在鄴城也有人向兒提起過此意,兒都並未應下,只覺此事還當與阿母仔細商量,故而先回來拜見阿母。”

趙氏聽這麼一說,也覺着有些道理,自家兒郎若是能尋上一個高門大族的女郎自是更好,想着想着便覺着縣裡的幾戶人家都稍顯低微了些,最高不過是一個郡丞之女,便說道:“我兒的話也有幾分道理,前些時候倒是鄰縣有些人家前來詢問,好似有些個大門大戶的女郎,阿母且爲你再多多留意着。若是再有人向你薦來合適的女郎,你也莫要一口回絕,且仔細看看再說”

見母親終於鬆口,顏良順勢說道:“兒會上心的,自要找一個讓阿母滿意的女郎纔好。”

“嗯嗯,這纔是我的好兒郎,你去常山討賊,務必要小心,閒暇之時多回家看看。”

“兒郎遵命。”

好不容易對付過去母親的催逼,出得院外的顏良感覺渾身出了一身熱汗,簡直比戰陣廝殺要來得辛苦。

三步並作兩步回到自己院中,剛想喚使女燒水沐浴,卻發現梅娘站在屋內說道:“夫君出去跑馬辛苦了,妾已經備好了熱水,容妾服侍夫君沐浴吧!”

顏良不由一陣感動,摟過梅娘香了一口,說道:“還是梅娘貼心。”

在沐浴的時候,顏良原本以爲梅娘會問起他去亭榭中面會衆家女郎的事情,卻不料梅娘竟隻字不提,只是說着些鄉里趣事逗顏良開懷。

ωwш▲ тTkan▲ ¢ ○

顏良心裡舒坦的同時,也意識到梅娘這是故意爲之。

畢竟梅娘只是使女出身,如果不出意外是輪不到扶正爲正室,而以顏良如今的身份地位,勢必要娶一個合乎自己身份的女郎爲妻。

若是梅娘一意耍小性子從中作梗,勢必會惹得顏良和顏母等人不喜,讓人說她不知禮數,貪圖不該她得到的名分。

顏良對梅孃的知情識趣十分滿意,拉着她的手道:“常山國中鬧匪患,我明日就帶兵西進常山。”

梅娘一聽這話,手一抖道:“啊!這麼快便要去了麼?”

顏良輕拍她的玉臂,安撫道:“你且在家好好照看絮兒,代我在阿母面前多儘儘孝。等我在常山站住了腳,局勢安穩之後,再把你與絮兒接去。”

得了顏良的允諾,梅娘微微一笑,應道:“妾自會遵夫君之命。”

因爲知道顏良明日便要啓程出發,是夜裡梅娘更是小意侍奉,正所謂:“玉爐冰簟鴛鴦錦,粉融香汗流山枕。簾外轆轤聲,斂眉含笑驚。柳陰煙漠漠,低鬢蟬釵落。須作一生拼,盡君今日歡。”

——☆——☆——☆——

建安五年閏十月初九,常山國真定城,雪。

真定城在東漢雖然並不是常山國的治所所在,但因爲此處乃是諸侯王的封邑,故而城郭宏大,人口密集,極爲繁盛。

自漢惠帝七年,封第三子劉不疑於真定,以常山爲國,經歷了新莽之亂,再到光武中興漢明帝封皇子劉昺爲常山王,中間幾經波折,國除又國復,及至此時常山國已經延續了近四百年的國祚。

常山王府經歷了十餘世諸侯王的修繕,稱得上美輪美奐,但如今的王府卻顯得有些凋敝破敗,冷清清的幾無人氣,只偶有幾個負責灑掃的宮人在府中出沒。

這倒並不是說常山王出去遊山玩水了,而是如今常山國王位虛懸已久。

中平七年,大賢良師鉅鹿人張角號召太平道起事,冀州作爲張角的大本營,而常山國又離開鉅鹿很近,故而黃巾匪患波及到了常山國中。

當時的常山王劉暠唯恐匪患波及自身,竟然棄國而走。

雖然劉暠耍了個小聰明保全了性命,但朝廷在討平了黃巾之後,卻不忘記秋後算賬,以劉暠沒盡到諸侯守國土爲名廢黜其爲庶人。

其後朝廷一直處於戰亂狀態,既沒有新立常山王,也沒有廢除常山國,所以才造成了有常山國而無常山王的尷尬情形。

雖然真定沒了常山王,但真定乃是名城大邑,絲毫不影響此地的繁華景象,比之常山國真正的治所元氏更勝三分。

而就在此刻,真定城中數以千計的百姓們都自發地走出了家門,來到了城中東西向的主幹道之上,百姓們並非是去趕集也並非是要出城,而是紛紛站在道路的兩旁,面向東方翹首以盼。

真定的東門洞開,隨着城外一陣鼓聲由遠及近,一支人馬來到了門前,靠近城門口的百姓們紛紛探頭探腦地往城門外看去。

當先的人馬俱是騎兵,人人皆騎得來自北方的高頭大馬,身上披着精良的鎖子甲,頭上並沒有戴鐵胄,而是戴着鶡冠,皮冠兩側的彩色尾羽極爲靈動,隨着馬上騎士的前進一顫一顫。

騎士們的武器有兩種,前一半皆持着長戟,後一半皆持着騎槍,而背上也負着騎弓和騎弩。

騎兵們在一員將領的率領仔細下來到門前,隨着將領身後將旗往後一揚,鼓聲頓息,騎兵們也紛紛駐足停步。

而常山縣內的官吏並縣三老連忙迎了上去,來到那員將領面前躬身行禮。

那員大將乾淨利落的翻身下馬,一一扶起前來相迎的官員,略作寒暄之後,便命官員撤下。

那員大將重新騎上戰馬,然後令旗往前一指,鼓聲重新響起,身後的騎兵也跟在將領身後踏入了真定東門。

在遠處看時還只覺得騎兵煞是威風,但真個當騎兵從自己面前經過時,卻讓道路兩旁的百姓更爲震撼。

騎兵所騎乘的戰馬都是六尺五寸以上的良馬,再加上坐在高橋馬鞍的騎士,與他們手中高高舉起的武器和旌旗,陡然生出一股雄壯的氣勢,讓圍觀的百姓都覺着自己平白矮了一頭。

而這一批騎兵只是一個開始,在雄壯的騎兵隊伍後,接着更爲壯觀的步卒方陣。

步卒們的武器更爲多樣,走在最前的是刀盾兵方陣,刀盾兵們左手持盾右手執刀,那明晃晃的一排排環刀反射着刺眼的寒光。

跟隨其後的弓弩手方陣,無論是弓手還是弩手,都手持弓弩,每走上十步,就虛擡起弓弩作瞄準發射狀。

再後邊的則是戟士與長矛手,這兩個方陣的士卒都把武器斜向前方舉起,好似一聲令下就會立刻進入戰鬥狀態一般。

無論是刀盾兵、弓弩手、戟士、長矛手,俱都是甲冑俱全,服裝精良,邁着整齊穩定的步伐向前行動,自然而然顯現出一股驍悍的氣勢,讓沿途的百姓們看得肅然起敬。

當騎兵與步卒大部分都進入城中之時,隊伍中的鼓聲突然激昂起來,隨着重重的幾下鼓點,每一個隊伍的爲首將校齊聲喊道:“殺賊!”

數千士卒也齊聲應道:“殺賊!”

將校們又喊道:“保家!”

士卒們繼續應道:“保家!”

“殺賊!保家!”

“殺賊!保家!”

那震天般響亮的吼聲充斥了整個真定城中,令闔城百姓俱都心動神搖,莫可名狀!

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234章 王女劉綾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386章 虎尾寨第399章 殺光常山兵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430章 來戰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463章 帥醒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52章 罪在先鋒第89章 “從心”所欲第569章 將裝慫進行到底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69章 張遼的抉擇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521章 泉州的價值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476章 拖延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457章 鴻門宴?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339章 杜令君第56章 速追曹賊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6章 施之以恩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275章 六禮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565章 誇誇羣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192章 莽一波第339章 杜令君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375章 催戰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80章 城內紛擾事第466章 相爲情顛倒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480章 分酒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161章 夜劫曹營第155章 冤乎哉?不冤也!第358章 變故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269章 唱賣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547章 回家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489章 狂熱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595章 臘日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426章 北路軍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572章 黑山賊復辟第42章 誤中副車第441章 一路向西
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234章 王女劉綾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386章 虎尾寨第399章 殺光常山兵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430章 來戰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463章 帥醒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52章 罪在先鋒第89章 “從心”所欲第569章 將裝慫進行到底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69章 張遼的抉擇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521章 泉州的價值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476章 拖延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457章 鴻門宴?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339章 杜令君第56章 速追曹賊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6章 施之以恩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275章 六禮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565章 誇誇羣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192章 莽一波第339章 杜令君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375章 催戰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80章 城內紛擾事第466章 相爲情顛倒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480章 分酒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161章 夜劫曹營第155章 冤乎哉?不冤也!第358章 變故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269章 唱賣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547章 回家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489章 狂熱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595章 臘日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426章 北路軍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572章 黑山賊復辟第42章 誤中副車第441章 一路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