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在三國這段歷史裡,算得上是名將輩出,可出衆的人物就那些個,幾乎每一個都能報出名頭。
曹老闆手下有“五子良將”和諸曹、夏侯,加上貼身二護衛典韋、許褚,此外還有朱靈、張繡、李典等將,至於龐德如今還在馬超麾下。
不過張郃卻被自己在官渡攔了下來,這五子棋湊不成了,難不成以後叫“四子良將”?
老曹家能打的現在都與自己處於敵對狀態,好感度接近於零那種,且沒啥有名的還沒出現,估計沒機會截胡。
孫十萬手下的將才裡“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等人比較有名。
程普、黃蓋、韓當是孫堅時的老臣。
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操是孫策在世時提拔的將領。
淩統是凌操的兒子。
徐盛、潘璋則在孫權手裡得到重用。
貌似只有小將丁奉還沒出現,據說是從屬於甘寧等將手下,顏良也記不太清丁奉是哪裡人,便也沒什麼想法。
劉老闆手下的五虎大將裡,關、張、趙已經跟在劉備身邊。
顏良只恨沒早穿越個幾年,不然常山趙子龍還有他劉備什麼事情。
黃漢升目前在劉表手下,和劉表的大侄子劉磐一起,經常去老孫家邊境搞搞事情,估計是沒辦法截胡。
馬孟起的老爹馬騰現在在崤山以西威風得很,和韓遂正結爲異性兄弟,在關中一大羣零散軍閥裡屬於個頭最大的倆個。
所以目前馬超絕對沒可能截胡,但馬超手下的大將龐德倒是可以想想辦法。
據說馬騰之後會受司隸校尉鍾繇等人忽悠,助曹老闆進攻幷州,龐德也在馬超手下成行,還斬了鍾繇的外甥郭援。
不過如今形勢已經改易,不知道幷州還打不打得起來,若是打起來,屆時自己或可以去會一會鼎鼎大名的白馬將軍,想辦法截個胡。
不過這事兒還不到時候,卻是急不得。
顏良此刻惦記上的卻並不是以上諸將,而是蜀漢手下第六員大將魏延魏文長是也。
之前玩三國志的時候,看到魏延的統帥、武力、智力都算不上有多突出,不過統帥、武力都在90上下,智力也有70+,絕對算是良將。
竊以爲,魏延在劉備時期以及諸葛亮時期的表現大爲亮眼,能被劉備看中擔任漢中太守,守護北邊門戶,又在北伐之中屢屢建功,得封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封侯,暗恥公司對他的數據設定絕對低估了。
魏延此人唯一的毛病便是政治覺悟差了一點,脾氣暴躁,情商不行。
顏良掐指一算,如今劉備還沒落魄到去投靠劉表,魏文長估計還在南陽老家瞎混呢,趁此良機還不趕緊截個胡。
且就算劉備在劉表手下討了口飯吃,寄居新野,魏延已經投入劉備麾下。
如今劉備手下關羽、張飛素來驕橫,趙雲、陳到倆貼身近衛,肯定輪不到魏延啥事兒,自己就算是要挖個角也不難。
唯一一點比較麻煩的是,南陽距離不近,且中間還擱着曹老闆的地盤。
空想無益,顏良如今求才若渴,好不容易想到一個可以截胡的大將,立刻便行動了起來。
他召來田燦問道:“伯然,曩昔我冀州與劉鎮南打交道都有些誰人?從何處通行?”
田燦答道:“此去荊州路途遙遠,曩昔袁公所遣使者多爲小吏乎,位高不過韓範、樑岐之輩爾。彼時司兗各地通暢,多由河南途徑潁川入南陽。”
韓範、樑岐都是袁紹幕下的二流人物,可見袁大將軍對劉表也並不怎麼重視,不過顏良琢磨現在走河南——潁川路線肯定不行,那邊如今可防備森嚴,要從雒陽、許昌附近通行何其難也。
顏良問道:“汝在鄴城時,可曾聽聞近來與劉鎮南有書信使者往來?”
田燦道:“去歲官渡之戰,袁公遣使求助,劉鎮南許之而不至,袁公心中不無怨懟之念,這些時日來卻與荊州並無來往。”
顏良以手指搓着頜下的鬍鬚琢磨這搭袁紹使者的便車看來是搭不成了,還得自己想辦法纔是。
田燦爲人精明,察言觀色之下便知道顏良對荊州之事上了心,問道:“明府可是欲要與荊州交通?”
顏良道:“我聽聞天下喪亂之後,中原士人多避地荊州,南陽殊多佳士,故有意遣人招致。”
田燦也從辛毗處聽聞府中如今緊缺良才,但對於顏良要從荊州招攬士人也十分訝異,心想這也太遙遠了吧!
不過田燦仔細一琢磨,猜測顏良這麼說估計是要遮掩真正的目的,畢竟顏良只是常山國相,若是跳過袁紹與劉表來往,那是大犯忌諱之事,假借招攬人才的目的,實際上與劉表交通也說得過去。
顏良見田燦沉默不語,卻不知他心中腦洞大開,說道:“若如今要去往南陽,卻有何通途麼?”
田燦心想果然是要派人去荊州,他略一思忖便答道:“如今曹逆與我爲敵,阻絕道路,要前往荊州必然要繞到而行。下吏以爲可行之路有兩條,一者取道青州南下,過徐州,經揚州轉去荊州,二者取道幷州沿汾水而下,經過馮翊、京兆諸地,走上雒道,出武關入南陽。”
顏良尋思走青州、徐州、揚州這條路不靠譜,且不提整個徐州,小半個青州如今在曹操手裡,揚州孫權與劉表、曹操都不對付,邊境排查肯定很嚴。
而另外一條道走幷州、司隸入荊州,路途較近,且一路上馮翊、京兆等地雖然名義上聽從朝廷的命令,實際上十餘股軍頭林立,曹操也掌控不了。
只要成功進入上雒道,出了武關就是南陽,顯然大有可爲。
心裡有了主意後,顏良說道:“伯然,我要遣人走一趟南陽,你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田燦心想出使他處不正是自己的強項麼,這剛想毛遂自薦,但仔細一琢磨,府君這回去聯絡劉鎮南也不知道有什麼意圖,需不需要自己避嫌。
這心裡念頭一多,難免反應就慢了些,慢吞吞答道:“按說下吏去最爲合適,不知……”
顏良卻直接擺擺手道:“此等小事,自然毋須伯然親往,最近郡中事務繁多,我又要去一趟上黨,你還當隨在我身邊爲好。”
顏良這麼一說,田燦越發以爲是要他避嫌,腦海裡轉了幾轉便想到了一個人,說道:“下吏以爲,顏公利口才便給,或爲合適人選。”
田燦此人的長處便是自來熟,遇上誰人都會閒扯上幾句,又頗會識人,顏益與韓高才來元氏不久,他就與二人打過了交道。
韓高爲人本分話不多,但顏益卻與田燦是差不多的性子,都活躍得很,二人雖剛剛遇見卻很是投契,很有相見恨晚之感。
田燦心想顏益是府君的族弟,當能得府君新任,便不怕有什麼事情需要避忌,所以就向顏良推薦。
顏良雖也知道顏益爲人靈敏,長於交往,不過鑑於他初來乍到倒還沒想讓他擔當重任。
不過此時由田燦提及,他問道:“顏益?他纔可堪任?”
田燦答道:“出使小事爾,以公利之才,綽綽有餘。若府君不放心,再遣一沉着穩重之人輔弼可也。”
顏良想了想,反正也不是什麼大事,不妨讓顏益試試。
若是一次不行就再派人去,兩次不行就三次,劉玄德還三顧茅廬,我徵辟個魏延應當沒那麼難吧!
話說,既然都派人去南陽了,要不要真個去隆中碰碰運氣?
說不定還真能拐了諸葛孔明回來,那豈不是賺大發了。
而且聽說在南陽避亂的士人多得很,就算沒拐回孔明這條大魚,撈些小魚小蝦回來也不錯啊!
這麼一想,顏良就更覺得興奮,這南陽還真得去,趕早不趕晚吶!
顏良說道:“嗯!既如此,便讓公利試試。我過幾天便要親自去一趟上黨延請張子明來主持六山學院,屆時你與公利都與我同往,正好讓他取道司隸去南陽。”
田燦答道:“末吏明白。”
顏良道:“你這兩天且去見下崔季珪、公孫文理、滿泱陽,彼三人前時方從幷州歸來,且瞭解一下上黨人物,看看可否延攬一些回來。”
“對了,公孫君的病如何了?你且關矚樊醫盡心醫治,若公孫君能夠痊癒,我定會重重酬謝。”
“還有那仲長公理,可還在郡中?若是還在,可邀其與我同行。”
顏良一連串吩咐下去,田燦一一應下。
顏良只覺得身邊事情繁多,事事都需要自己關心,這穿個越都這麼累的嗎?
待田燦離去後不久,甄宓又邁着小碎步從屏風後轉了出來,手裡還提着一個食盒。
甄宓來到顏良案前,從食盒裡取出一碗燉梨子,說道:“這燉梨最是潤肺消火,是我剛向梅姐姐學的,夫君且嘗一嘗。”
甄宓說完就用顧盼有神的大眼睛盯着顏良看,似乎十分渴望嘉獎。
顏良一手接過燉梨,一手摟住甄宓的纖腰,說道:“一看就知道美味,我覺着啊,這燉梨的人兒比燉梨還能消火呢!”
被顏良一調笑,甄宓羞道:“夫君整日價就知道胡言亂語,不理你了。”
顏良哈哈大笑道:“我句句赤誠,哪裡有胡言亂語,不信你摸摸我的心。”
顏良在元氏停留了數日,處置了一些積壓的公務,然後帶着一些隨員出了元氏,往西北邊井陘而去。
爲了表示對張子明的禮敬,顏良決定親自前往延請。
但上黨歸屬幷州,顏良並不想驚動幷州刺史高幹,所以這次出行的真實目的屬於只有極少數人知曉,對外只宣稱國相巡查各縣。
且因爲如今冀並之間的大片黑山山脈裡有黑山賊盤踞,爲了少生事端,他的行藏也得仔細保密。
顏良先來到了元氏北邊的石邑縣,這裡駐紮着顏枚率領的石邑營兩千人。
在攻打房山王當部時,經過顏枚精心訓練過山地作戰的部衆表現優異,所以在那之後進一步擴編,如今兩個曲都幾乎滿員。
如今這石邑營的兩千部衆其他不敢說,論起山地作戰絕對冠絕常山諸營。
顏良這回要穿過黑山,爲了保證安全,除了手下四百短兵護衛,還特意從石邑營裡挑了兩屯四百健卒隨行。
在石邑營的營盤裡,顏良檢閱慰問了石邑營的將士,發現石邑營常年鑽在山地裡訓練雖然辛苦,但將士們的士氣十分高昂,顯然顏枚帶兵很得其法。
這一營將士大都是從各部曲中抽掉善於登山,或者曾經居住在山地的士卒組建,其中有不少是跟隨顏良多年的老卒。
這些老卒如今大都在最新的士卒評定之中升爲了下士、中士,乃至於上士,成爲了部曲中的基層骨幹。
顏良在看到曾經在他短兵屯待過的一個老卒時,問道:“你們營整天鑽在山裡苦練,辛苦嗎?士卒們可有什麼怨言?”
那老卒名叫孟條,爲人比較老實,因爲積功升爲上士,任職隊率,手下管着五十個人,算是快要摸到中級軍官的門檻。
孟條答道:“回稟將軍,若說不苦那也不能夠,士卒們一開始也有些怨言,抱怨營督操練得太狠了。”
“不過大家看營督親自帶着兄弟們出操,普通小卒揹着負重爬兩個時辰的山,營督也揹着負重爬倆時辰,兄弟們早晚吃什麼,營督也吃什麼,兄弟們睡什麼樣的帳篷,營督也睡什麼樣的帳篷。”
“連營督都不叫苦,兄弟們漸漸也不敢言苦了。”
“營督知道大家操練辛苦,還帶着兄弟們打野味改善伙食,有了病痛還安排醫者醫治,大家就更敬佩營督了。”
“而且吧,這登山攀爬雖然辛苦,但練上了一個月之後,便也不覺得苦了,我孟條如今每天不爬上十里八里山路,都覺得不自在,大傢伙說是不是?”
孟條說起顏枚帶兵的細節時,旁邊的士卒們都點頭符合,當聽到他玩笑似的問話時,都高聲應是,有些更是哈哈大笑起來,連顏良也被士卒們的歡快情緒所感染。
顏良心道自家侄兒真是長進了啊,知道與士卒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看來老顏家也是能出麒麟兒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