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

位於鳳翔城後方河西軍炮營內的空地上擺放着一尊尊的玄武炮,數量已經滿足李嗣業提出的一百多門,只是最後方的兩排,直徑和長短都要比玄武炮袖珍一些,車輪看上去也很輕便。

李嗣業在馬上皺起眉頭,擡起鞭子指着問道:“這怎麼回事兒?”

燕小四站在他面前叉手稟報:“鑄炮耗費銅鐵太多,趙道長已經儘量去搜尋,只是工期太緊,所以纔將這二十多門炮縮水,並稱之爲小玄武。但大夫請放心,小四已經試驗過了,這炮射程與玄武不差多少,只是威力減弱了一些。”

在臨戰的這個節骨眼上,出現了不大不小的失誤,但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應該寬容和鼓勵,而不是苛責。

“既是如此,小玄武也可,它重量較輕,可以搭配在空心陣中使用。走,跟我去戴主薄處看看軍需乾糧準備得如何。”

在李嗣業率軍南下之時,河西北庭安西三軍的糧草就全部由戴望與米查幹來負責,他們將修建在涼州,酒泉,張掖等地的糧草發動民力轉運至蘭州,又從蘭州轉運至鳳翔,保障了十幾萬人的吃飯問題。

這場收復長安的戰役他們同樣不敢掉以輕心,雖然鳳翔距長安不過幾百里,但要充分考慮戰役隨時陷入僵持,所以他們以每人限定十五日量爲準,向三軍各營各團各旅各隊的火長們下發糧食,並指導他們製作成炒麪和壓縮餅乾。

米查幹又花大價錢在蘭州一帶買了大量羊羣,命人屠宰掉用鹽醃製成肉條,以改善軍隊的食品單一問題。

……

十一月初,皇帝李亨登上了鳳翔城的西城樓準備犒軍,雙目雄視着站在下方的軍隊陣列,河西軍所部,北庭軍所部,郭子儀的朔方軍。哎?安西軍的人數好像不夠多,是路途遙遠一部分沒來得及趕到麼?

他做爲臨危受命的皇帝,在這大唐社稷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刻,他認爲有必要向全體兵卒講話,以激勵他們的士氣。

但李亨還從未做過這種事情,大場面的演講也是需要一些歷練的。臨上場前他在心裡安慰自己,城門外站七八萬士兵,自己的聲音頂多能讓靠近城樓的部分人聽到,與朝臣數量差不多,不用太過緊張。

等他從城樓議事廳推門而出,站在女牆前看着站在下方縱橫結陣的上萬士卒,李嗣業卻突然在他面前放了一個帶着喇叭嘴的東西。

李亨頓覺詫異:“這是什麼東西?”

“啓稟陛下,這是臣特命人做的擴音喇叭,陛下講話可以對準這個口喊出去,保證大多數的將士們都能聽得見。”

李亨的臉已經有些發白,神情不悅地看了他一眼,才挺起並不算髮福的肚子高聲說:“我大唐的將士們!胡賊安祿山謀反悖逆,殺害我大唐百姓,致使神州動亂,山河動盪!朕需要你們,大唐需要你們!收復長安,收復洛陽,平叛誅逆,振興社稷!”

皇帝剛剛停下講話,李嗣業便帶頭高呼道:“大唐萬歲,吾皇萬歲!”

城頭下的士卒們跟着李大夫的聲音高聲呼喊,同時舉起了手中的長槍或橫刀刺向了頭頂的天空:“大唐萬歲,吾皇萬歲!”

李亨雄姿勃發,親自走下城樓去視察軍隊,李嗣業跟在他的身後,來到了燕小四的玄武跑營面前。回頭對李嗣業說道:“聽說你趕製了一種比牀弩更強的利器,叫人給朕演示一下,看看強在哪裡?”

李嗣業回頭喊:“小四,親自給陛下裝炮演示一下。”

燕小四立刻指揮衆人將一門炮推出營來,命令兵卒們裝藥、填彈、安裝引信,他親自舉起火把點燃了捻子,並回頭提醒皇帝:“陛下請捂住耳朵。”

李亨嗯了一聲,但身爲九五之尊自然不能做出這麼不雅的舉動,只挺起肚子說道:“你只管點炮就是。”

燕小四點燃了捻子,守在炮左右的士卒捂住了耳朵,皇帝下意識退了半步。當炮口震盪起雷霆噴吐火焰時,震得李亨一個趔趄差點摔倒,李嗣業連忙上前攙扶住。

炮彈在遠處炸響,空地捲起翻滾的白煙,因爲沒有破壞實物的參照,皇帝在心底對這顆炮彈的定義就是威懾大於威力。

他故作淡定地擡手道:“果然是如雷霆之聲,也有雷霆之威,不錯。”

君臣二人繼續揹負雙手在軍營中穿行,李亨回頭問他:“犒軍已畢,不知何時開拔出動?”

“臣還要問問天下兵馬大元帥廣平王,以他定的時間爲準。”

不料李亨直接將他給戳穿:“此戰不是你從頭到尾策劃的嗎?李豫不過是被你推到檯面前應名而已。”

李嗣業連忙叉手說道:“哪裡只是應名這麼簡單,參戰的郭子儀、王思禮、還有寧遠國與葛邏祿葉護都需要更高身份的廣平王殿下才能指揮。而且廣平王殿下擔當主帥,將士們更加明確他們爲誰而戰,有皇子親自坐鎮指揮,他們的士氣才能旺盛,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力量去打擊叛軍。”

李亨疑惑地問了一句:“將士們真是這麼想的?”

“沒錯,陛下。”李嗣業點了點頭:“我們準備七天後進行誓師祭天,然後進軍長安,那是一個黃道吉日。”

“好,朕相信你能夠擊敗叛軍。”

……

封常清帶領着八千名士兵行進在乾縣一帶,從高地錯落的原上穿行,爲了不使行蹤暴露,他們夜出晝伏,打着火把連夜行進。

叛軍勢力如今最近所波及的地方北不過富平,南不過武關,西不過武功,實際上軍隊駐紮也僅僅維持在這幾個縣城內,封常清大膽地縮小了行進的弧線,同時派兵士扮作商旅去探路,但凡能從敵人眼皮子底下撲過去,就絕對不繞路,最近的時候他們距離高陵縣城只有七八里,夜間行進的時候甚至能夠看到城頭上的火光。

李崇豹牽馬跟在封常清身後,遇到不懂的問題就不恥下問:“阿爺既然要克復長安,爲何要先奪下潼關?”

“遇到這種問題你就要仔細想一想,叛軍是從潼關進來的,將來退走的第一選擇當然也是潼關。我們奪下潼關以後以逸待勞,等待叛軍往這裡撤逃堵住他們,等待追擊的軍隊在關前將他們全部消滅。”

“但是離開關中的道路並不只這一條,萬一他們南下武關南陽,或者再向北從黃河蒲津渡過河東,我們舉動豈不是白費?”

封常清回過頭來笑道:“不排除這樣的可能,但無論過河東,還是下南陽意味着繞遠途涉險境。東去潼關纔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只不過他們在潼關受阻後,定然會選擇別的通路。但你父親不願意分散兵力削弱主力,勢必要在擊敗敵軍後才進行分兵。所以我們只要將潼關順利拿下,並且保證消息不外泄,叛軍就會在潼關受阻後如喪家之犬四處亂竄,介時再往武關或蒲津渡阻擋也不遲。”

“原來是這樣,”李崇豹恭恭敬敬地給封常清行了一禮:“多謝封伯伯指點。”

“你小子何需如此,你阿爺讓你跟着我,就是想讓你跟着我學習打仗,以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多思多想,多看,多問。行軍作戰前期準備很重要,包括糧草運輸、用人和勘察地形,要做到事無鉅細,洞察毫髮,如果你們做到將山川河流走向,甚至是每一個河口的寬度都瞭如指掌,對自己和敵人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才心中有底。”

“小子記下了。”李崇豹在心中細細琢磨,把封常清講的每一句話都牢牢記住,每到一處新的地形,都要在腦海裡想象出兩支軍隊在此處遭遇,會如何對壘廝殺,己方怎樣才能利用地形的優勢。

當他們進入華陰縣境內後,封常清的行軍便異常謹慎了,走的皆是難以通行的險要小道,或者直接挨着黃河行進,最終在潼關三十里外的風翼原駐足。

封常清站在原上,身後跟着兩名偏將和李崇豹,他指着遠處折彎的黃河說道:“那裡再往下便是風陵渡,風陵渡對面便是潼關。我們所站立的便是秦嶺和黃河即將形成夾角的地方,關中驛從華陰縣出,來到我們腳下的驛道就是最佳的伏擊地點。”

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六百三十五章 楊宅荒唐酗酒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
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六百三十五章 楊宅荒唐酗酒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