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

龐嶽雖不學無術,但在京兆府中打磨多時也成了人精,頓時心領神會,上前一步叉手問道:“屬下去北庭,右相可有什麼吩咐?”

“龐嶽,”李林甫嘆了口氣:“你一無才具,二無學識,委身於京兆府多年是否覺得委屈?”

“不敢不敢,卑職自知有幾斤幾兩,怎敢要求右相徇私提拔。”

“你倒還有幾分自知之明,不過這次派你前往北庭擔任李嗣業的節度判官,不需要你做什麼,只需要把他平素的言行給記下來,每隔一段時日寄送回長安。還有,給我查實在了,李嗣業學識如何,是不是似你這般略通文墨?最好能給我搞到他的親筆來往書信,若是能從中找到避諱字,那就是大不敬之罪,等於又揪住了一條小辮子。”

好陰險啊,不過這言傳身教都是學問,他多多留意學一點兒,以後收拾仇家的時候用得着。

龐嶽在心中默默謹記,發誓定要幹好這個差,這一趟若能得到右相信任,以後升官發財的機會多的是。

“卑職記下了,一定盡心做好右相的耳目。”

“不必太過用力!這李嗣業不是傻子,你一過去他就能看出你是我派去的內線。去了之後做個閒人,不要對北庭事務指手畫腳,等他們放鬆警惕後,你也只需無意留意即可。人這種東西,藏得再好時間長了也會露破綻。”

“喏!”

“下去吧!”

龐嶽在案几前取了公文,叉手告退後喜滋滋地離開右相府。

話說龐嶽回到家中後,收拾行裝準備上任。但想到北庭之地苦寒,這一去也不知道要幾年,但實在放心不下家中的美貌小妾,怕她離別後耐不住寂寞。苦思無策之際一咬牙,決定把小妾也帶着去北庭。

正妻娘子知道後不甘罷休,痛罵龐嶽“帶着你那小騷蹄子到外地快活去,把我們一家大小連同孩兒都不顧了!”龐嶽爭辯不過娘子,無奈之際,只好決定拖家帶口全部帶到北庭。

這事他沒敢讓李林甫知道,若是右相知道,非氣得跳腳不可。叫你去北庭當內線還要拖家帶口,你是怕李嗣業抓不住你的軟肋嗎?哥奴終究還是百密一疏,沒有叮囑到位。

龐嶽已經帶着吏部的公文挾帶着家小去北庭上任了,庫班尼卻還鑽在長安西市的邸店裡。他在等米查乾和岑參的消息,只要把岑參說通,他就能陪伴其一同上路。

岑參也在租住的地方等得焦急,不是說事情用不了幾日就能辦完嗎?等了半個月卻沒有任何音訊,這讓他如何耐受得住。他也不好意思去問米查幹,只好就那麼耐心地耗着,每日仍然去東宮內率點卯。

庫班尼最先等耐不住了,因爲隨身的盤纏已經花盡,留在長安西市上百般美好只能過眼,想要嘗滋味就得花錢,所以痛定思痛後,還是要趕緊去催。

米查幹被庫班尼催促之後,連忙去找他買通的吏部主事,才得知公文早就發出去了。只是發往東宮的調令不知爲何沒有音訊,有可能是吏部有人在眼紅扯皮,米查幹又增補了一些錢,把事情給圓滿解決。

龐嶽出發後的半個月,庫班尼才夥同着岑參離開長安,出塞前往北庭。

兩人行李輕省,快馬輕舟速度自然遠勝龐嶽拖家帶口。但是文人墨客都有一個毛病,就是每到一處都要詠懷古蹟留下筆墨,這樣走走停停也耽擱了不少時間,所以等到達北庭境內之後,岑參兩人竟然和龐嶽一家半道相遇結伴而行了。

龐嶽雖然學識有限,卻喜歡結交文人才子,與岑參一見如故,兩人騎在馬上攀談起來。

“岑先生可是仗劍遠遊,尋古蹟採風?”

岑參笑道:“憑弔懷古只是捎帶,此番來北庭乃是宦遊。”

“哦?”龐嶽大喜:“某也是來北庭任職的?不知你所任的是什麼官?”

“岑參要去庭州擔任節度使李中丞麾下的的行軍掌書記。”

“哈,這可真是巧了!龐某也是去擔任節度使李中丞麾下的節度判官。”

岑參叉手見禮道:“那麼岑參就先行見過龐判官了。”

龐嶽哈哈大笑:“不必客氣,大家都是同僚,何必要分個你高我低。”

岑參還在心中琢磨,以爲這龐嶽也和自己一樣,是被李嗣業用書信從長安請過來的。但反觀此人的言行舉止,不似有才學的樣子。不過他這人比較沉穩內斂,絕不輕易表達未認定的猜測。

龐判官也心中疑惑,這岑參二人騎着快馬,沒有攜帶家眷,能和他在北庭遇上定然是後發先至。他在右相府的時候沒聽說有別人同調往任職啊?難道右相李林甫做了兩手準備,分別派他和岑參前往北庭?

龐嶽爲人開放健談,有了問題就要旁敲側擊地問清楚,不然晚上容易睡不着覺。

“岑兄,聽聞這位李嗣業中丞是新官上任,不知你是如何獲得這北庭的門路的?”

怎麼獲得?這問題真敏感,他總不能告訴對方,李中丞早就聽說我的名聲,也特別器重我,特地派人去長安請我來北庭任職。更不能告訴他向吏部使了一些銀錢才轉調過來。”

岑參只好含糊地說道:“岑某能來北庭,全賴朝廷的任命。”

龐嶽心說廢話,我也是朝廷任命的。他又問道:“岑書記臨行前,可否受到上官的託付?”

岑參轉念一想,哪有什麼上官的託付,只不過是李嗣業派了一個商賈前來接洽,他稍稍端了一下姿態,便欣然應同了。當然這話也不能說出去。

他又以假話開口應付:“臨行之前,上官叮囑我要隨遇而安,做個閒人,切莫自作主張,多做多錯。”

這話和李林甫的那番交代又何其相似,簡直跟他差不多的口吻,這下龐嶽有五成相信,岑參和自己一樣,是李林甫派到李嗣業身邊的又一條暗線,

“你的上官與我的上官倒是蠻像的,等我們到了庭州後就是一家人,希望兄能夠與我相互提攜。”

“自然自然。”

天寶六載五月底,北庭節度判官龐嶽和北庭節度行軍掌書記結伴進入庭州城,兩人一同進入內城郭的北庭節度使府邸。

李嗣業盤膝坐在豹堂屏風前,面前的案几擺放着吏部公文信件,他拆開傳遞來的公文,把吏部的任命文書仔細看了一遍,才擡起眼角乜了龐嶽一眼。

本以爲只是個送信的,想不到竟然還是給自己安排的節度判官,李林甫果然疑心深重,還派了個人來監視自己。

他又擡頭打量着岑參,一時竟有些眼熱,這可是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的岑參,如今卻在自己的手底下當幕僚,虛榮心進一步得到了滿足。

雖然對他們兩個有着截然不同的好惡,李嗣業並未在臉上表現出來,對兩人持一樣的態度談笑溫言接待,聲稱“來了庭州別見外,就把這裡當做自己家,我馬上就派人給你們安排收拾住處,先安住下來再說。”

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龜茲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三百五十章 陷陣
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龜茲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三百五十章 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