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

李嗣業幾乎沒有察覺到,大婚日期已經逐漸逼近了,他的時間在忙碌中度過,平日所住的內院書房也改爲了婚房,被下人們裝飾得滿堂錦繡。

從鎮使府的大門口到內堂這一段,鋪上了紅色氈子,每隔一段豎起杆子,掛起紅色燈籠。

東廂房和竈房之間臨時搭起大棚,一字排開鑊、鼎和烤鏊。一隻只剝皮後的羊吊掛在架子上,軍中的屠夫們把肉一塊塊剌下來,扔進鼎中熬煮,白色油膜翻滾漂浮在水面上。

吳娘子手提着裙襬在院子中跑來跑去,大聲喊叫着指揮若定,今日是她這輩子權力最大之時,不止家裡的僕從,連府上的賬房、李鎮使麾下的那些親兵、裴都督派來的軍中的火頭、都歸她統一指揮。

“吳娘子,剛剛烤好的餅放到哪裡去”

“去西偏房,那裡有簸籮,房子也陰涼通風,都先端進去。”

府邸門外趕來兩輛牛車,車上墩滿了酒罈子,負責押車的隊正跳下車轅,跑進院子裡衝着管家婆問:“吳娘子,兩車酒我們從酒坊拉來了,還請你把酒窖門打開,讓兄弟們搬進去。”

吳娘子親自引路,從廂房的樓梯向下,從腰間解下鑰匙打開了房門,軍士們搬着酒罈魚貫而入。

酒坊東家親自來與吳娘子交接,指着罈子清點數目無差後,才拱手離開。

押運的軍漢們守在門外不肯離去,有臉皮厚的上前討問:“吳娘子,你說這疏勒酒坊出的三勒漿咋樣,平時喝着挺正,但要防着他兌水,咱不嚐嚐別讓他給誆騙了”

吳娘子剜了他一記白眼:“想喝酒就想喝酒唄,還嚐嚐,得了,你們幾個到裡面抱一罈子,別讓旁人瞧見了,這酒可是讓明日大婚時酒宴上喝呢!”

“呵嘿,我們自然曉得!”

這些幫閒的軍漢簇擁着一罈子酒,歡天喜地跑到角落地嚐鮮去了。

吳娘子興奮地吁了一口氣,把酒窖的門鎖上,儘管掌鑰匙不當家,但已然證明了主家的信任和權力,這是她由來而得所產生的滿足感和歸屬感。

……

李嗣業被迫待在了家裡,他需要接待來自安西軍體系內的同僚和上級。夫蒙中丞無法從龜茲趕過來,便派自己的兒子夫蒙智由前來拜賀送上賀禮。高仙芝和程千里派來了自己的管家,焉耆鎮使馬磷,天山騎兵軍的李棲筠也派來親信,還有就是各城各營大大小小的軍頭們。他們來到府上拜會後,住在疏勒城中館驛,等明日正式參加婚宴。

大婚前的夜晚,鎮守使府上燈火通明,許多人忙碌到深夜。新娘十二孃依舊不放心,把吳娘子叫到自己的房間裡,一面對着鏡子梳理青絲,一面詢問她婚禮的準備事項。比如分了幾個場地來開宴吶,有多少張案几吶。有頭有臉的人物都進入內院中,那裡已經擺下了幾十張長案。外面大院都是些附近街坊,唐軍中的幫閒,餘下的案几都擺在外面去,如果不夠鋪些羊氈蒲團,多數人都是席地而坐或蹲在牆角抱着大碗劃拉的。

婚禮的儀程十二孃已經在心中默唸了幾十遍,之前的六禮已經省卻了多半,明日的迎親卻不能再自苦簡陋。只是她一直住在鎮守使府中,今夜只好搬到外面去,包括幾個繡娘,丫鬟都準備妥當。

疏勒都督府的裴都督主動給安置了一座宅院,假裝爲十二孃的孃家,府上也張燈結綵。

她在幾名婢女的攙扶下走出後院上了馬車,臨行前撩起帷幕看了這宅院一眼,在心底默默地說,過了今夜,我就是這裡真正的女主人。

……

唐人娶親一般定吉時在黃昏,所以這一日的白天,十二孃是在煎熬中度過,連端上來的飯菜都沒吃幾口,盤膝靜坐在妝奩前,任由幾個娘子在她的頭頂上梳起倭墮髻,接下來的流程是敷鉛粉,抹胭脂,貼花鈿,點絳脣等等,直至遮蓋了她本來的天生麗質。

李嗣業騎着黑胖帶着花車和迎親隊,來到新娘的門前,大門卻是緊緊閉合的。這卻是另一種風俗,需要新郎高聲念催妝詩。詩才橫溢的人完全可以現場吟詩,也有提前請人編好詩詞背下來的,李嗣業就屬於後一種。

生活在這個時代,若是沒有點兒詩文底子,還真是有許多不方便。

戰鋒隊的押官田珍擔當了迎親使,站在院子外高聲念三書六禮中的迎親書。

經過象徵性的阻擋後,府門大開,蓋着蓋頭的新娘在送親孃子的攙扶下,來到門外坐進花車中。

十二孃安穩坐好,旁邊的徐娘子低聲說道:”新娘子,上花轎你得哭啊。“

”今日是我的大喜日子,我爲什麼要哭“

”你今日哭了,往後的日子才能天天笑。“

也許是這個道理,但她沒有這樣的演技,只能想往常那些苦日子,在公孫大娘的棍棒下練劍器,抑或是以前,身爲貧寒妾室的母親因爲無子,父親不祿之後被正房趕出府邸,幸好昔日家中與公孫氏有些來往,便過去做了徒弟,更像是過繼給了她做女兒。

她凝結去些許悲傷情緒,可惜已經到了鎮守使府上。新郎李嗣業翻身下馬,手中握着弓,箭頭上是泥丸,對着花車連射三箭定乾坤,纔將新娘子從從花車迎下來。

兩人各自握着紅綢,新郎穿着紅色吉服,新娘子頭戴釵鈿身披綠色翟衣禮服,這正是紅男綠女。

進門前需要跨火盆,跨馬鞍,跨過米袋子,踩着紅毯往內院而去,兩個孩童在他們身後拋灑五穀雜糧。賓客們在旁邊觀瞻拱手慶賀。

李嗣業對這些禮節一概不通,時刻需要人在旁邊指點,幸虧這西域的漢文化並不嚴謹,若在中原定然會鬧出許多笑話。

新人進入堂中,李嗣業取掉十二孃頭上的蓋頭,她卻雙手撐着團扇擋住臉面。擋着臉應該怎麼辦旁邊早已有人送上絹布和筆墨,非得題一首卻扇詩才行。

這個自然也不用發愁,疏勒府的胥吏們有許多精通文墨之輩,昨晚上已經給李嗣業謄抄數首,他死記硬背將其中一首記下來,內容大概是誇讚娘子賢良淑德的,要謹記其中繁體字的用法,不然又被人誤做文盲。

十二孃誦讀詩文,除卻團扇,夫妻二人拜天地,家中高堂,無奈高堂不在,但牆上掛着李氏共祖老子的畫像,兩人都能拜。

夫妻對拜之後行結髮禮,吳娘子端上托盤,裡面放着剪刀,兩人各自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結在一起,裝進了香囊中。

兩人對坐在案几前,端起盛滿酒水的銅爵喝交杯酒,這叫做合巹之禮。喝完交杯酒之後,他們端着酒杯來到堂外,對今日來參加婚宴的賓客表示道謝。

此時天色已完全暗下來,內院掩映在紅色的燈火下,賓客們端起酒杯從席位上站起來,與李嗣業舉杯共飲。疏勒軍副軍使總算趕上了最後的環節,他風塵僕僕趕到了院子裡,腳步有些許沉重。

趙崇玼在某個酒案上取了酒盞,站在臺階下雙手捧着,按耐住眼眸裡隱藏的戾氣,擠出笑容對李嗣業道:”回來得遲了,剛好趕上鎮使的婚宴,特地來討三杯酒喝。“

說罷他仰頭將一盞酒嗆進了喉嚨裡,看得十二孃都有些憂心:”哎,慢點兒喝。“

他擡袖抹去髯須上的酒液,叉手說道:”感謝李鎮使和娘子,只是我家還有些事情,不能在此多叨擾,還請見諒。“

李嗣業見他狀態不對,連忙說道:”無礙,你先去忙着。“

趙崇玼再次叉手,大踏步地轉身離去。

李嗣業對坐在案席上的燕小四招了招手,將他叫到身邊低聲吩咐道:”你帶幾個人,暗中跟着趙崇玼將軍,只需要看顧他的安全,別的事情一概不要管。“

燕小四低聲應喏,也低着腦袋大踏步地離去,到外院中叫了幾個聚堆喝酒的親兵,各自提了佩刀溜出門去。

李嗣業拜謝賓客後,與李十二孃進入洞房,房中只燃着豆大的紅燭火。她坐在妝奩前取下頭上的釵鈿,將結下的長髮盤下來。

李枚兒端着銅盆進門,裡面盛着熱水,讓兄嫂擦洗了臉和手。她剛要轉身離去,卻被十二孃叫住:”枚兒。“

她拉開妝奩抽屜,從裡面取出一個錦囊,塞到枚兒手中,兩人相視而笑,像是有什麼小秘密。

李枚兒離開後,十二孃站起幫丈夫解衣,只剩一件白色中單,藉着燈火的光線,可看到半透明的中單後面,淤積着累累的疤痕。

她伸手掀起李嗣業的中單,伸手觸摸他健壯脊背表面的傷疤,許多刀口猙獰而硌手。她疼惜地閉合了眼睫毛,把臉龐觸了上去,感受那疤痕下流動的熱血。

李嗣業回過頭去,咕噥着問道:”傷疤有什麼可親的,不嫌硌得慌麼“

”討厭,你真沒情趣。“

……

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
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