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

娘子們都站在城門內等待,留守唐軍軍官們由趙崇玼帶領着,疏勒都督府的官員也在現場等着,兩邊各放了兩輛酒水車,兩輛裝滿胡餅的車輛,用來犒軍。

李嗣業將軍親自揹着麾旗,挾帶着兩匹馬進入城門,然後是親兵隊,最後是疏勒軍將士們牽着馬匹牲口進入,隊列浩浩蕩蕩,旗幟飄揚紛飛。幸好城門往裡是一片空地,所有人都在這空地停下來結成方陣,等待將軍下一步命令。

李鎮使揮手下令道:“就地解散,明日卯時回各營各團點卯!”

衆人譁一下子散了開來,整個現場就像開了鍋亂成一片,有娘子的開始牽着牛馬在圍觀人羣中尋找娘子,沒娘子的直接撲向了犒軍的酒車,相互推擠着搶酒喝。都督府的官員們站在車上揮手呼喊:“別搶!一個一個來!”

兵卒們從乾糧袋裡取出木碗,雙手舉得高高的,車上的官吏指揮兵丁打開了酒罈封口,依次將酒漿倒入了碗中。

“酒水不多,一人只限一碗!”

倒了酒的兵卒們擠進了胡餅車前,幾十條手臂紛紛抓搶,抓到餅後找個角落蹲在地上,左手仰頭灌酒,右手餅伸進嘴裡撕下一塊,鼓着右腮大嚼。吃了兩個多月的幹炒麪餅乾和醃肉烤羊肉,現在看見餅乾和醃肉就飽了。還是久違的三勒漿和胡餅香吶,那種散發出來焦黃的麥黍香味和亦酸亦甜的酒水混合在一起,真就從蠻荒回到了人間。

趙崇玼帶着軍中胥吏們接收繳獲,接下來有他忙的了,要統計軍功上報給李將軍,還要負責分發繳獲,對於一軍之副使來說,把這些分擔公平了纔算是合格。

行軍主薄封常清登記並攜帶着戰場上的人頭冊,親自把它移交到趙崇玼手中,才牽着馬跟在了李嗣業的身後。

盼得丈夫歸來的娘子們喜笑顏開,她們攙着他們的手臂,親手解開阿郎身上冰冷的甲袍,靠着他們的肩頭往家走去。

胡餅娘子焦慮地站在人羣中,看着兵卒們牽着牲口來來去去,她不停地轉身去睜大眼睛辨析他們的臉。

“九郎!”

發出這種叫喚的不止她一個人,喪夫女子們在人羣中探求,找他們的袍澤,找他們的隊正、什長詢問。

“趙三郎,你見我們家九郎沒有。”

“九,九郎沒回來。”

許多兵卒們不敢與她們的目光對視,什長抱着一個被布包裹着的碗走過來,雙手捧着低着眼睛說:“九郎……遺體已經燒掉了,就在這個碗裡。二娘子,對不住。”

女人垂下眼瞼,雙手木然地接過包裹,什長通常把骨灰交給對方家人後,就會落荒而逃,而這些女人只能神情呆滯地轉過身,抱着這些東西回去,回到自家的屋裡合上門纔開始嚎啕大哭。

疏勒軍此次遠赴碎葉川作戰的陣亡率並不高,總共有一百人三十人受傷,六十三人陣亡,除去那些沒有娘子的光棍漢外,估計有二十多名女子要成爲寡婦了。果真如十二孃所說的那樣,回家團聚者的喜悅,愈發刺痛了喪失夫君的女子們的心腸,她們心荒涼得如戈壁灘上的幹蒿草,最終被風吹離地面,無根無依。

李嗣業騎在馬上目睹這一切,無論是喜還是悲,都映在他如同蘆葦叢一泓清泉的眼睛裡,看得多了,也就麻木了,不再觸目驚心。只是稍稍愧疚那麼一陣子,等到腦袋裡被別的事情佔據,再想起來時早已如昨日塵煙。

他低下頭對趙崇玼說道:“等隔天造冊分發獎賞的時候,給戰死者的家屬多分一些。”

疏勒都督裴國良領着隨從站在不遠處,朝着他拱手恭賀道:“祝賀將軍得勝歸來。”

他翻身下馬回抱了一禮:“能夠活着回來就值得高興。”

“我在府上爲將軍備下了美酒,特地爲將軍遠征歸來接風。”

“哈,好,等我先回家報個平安,稍後馬上就到。”

裴國良笑着頷首道:“那我就回府恭將軍大駕。”

他領着親兵隊一路前行,遙遙望見了站在大門外的十二孃和李枚兒,腳下也一步快似一步。等停步立在她們面前時,十二孃只是彎起嘴角笑了笑,扭頭吩咐下人道:“還不快給阿郎卸甲。”

李嗣業連連擺手“先回去,先回去再說。”

李枚兒把阿兄的兜鍪接過來抱在懷裡,卻突然瞧向了李嗣業身後,燕小四等三個親兵每人懷中抱着一個襁褓,手臂環繞輕輕地搖晃着。

她吃驚地張大嘴巴道:“兩個半月不見,你從哪裡生了三個孩子”

李嗣業嘴角一抽,毫不留情地批評道:“怎麼說話呢兩個半月能生孩子嗎這是你阿兄我從戰場上撿回來的。”

十二孃看了三個襁褓一眼,卻沒有走過去親眼看,依舊牽着丈夫手說道:“先回家歇下吧。”

她回頭犀利地吩咐道:“小四,把孩子先抱到府上。吳娘子,待會兒到城中給孩子找三個奶媽,價錢好說,先僱到府上來。”

“喏。”

李嗣業心安了許多,看來十二孃對他撿孩子的行爲不贊成,但卻也不反對,勉強接受也算是一種態度。

他們前呼後擁回到府中,進入堂宅之前,先要用柳枝沾着十二孃從寺廟裡求來的無根水,在身體前後輕灑拍打,以清除從戰場上帶來的陰晦氣。

下人們端着木盤上來。十二孃和李枚兒親自給李嗣業解下甲冑,從前胸到後背,再到裙甲、護脛,一個個捧着放到托盤中。

他就像一個被擺弄的木偶,剛要自己動作,卻被一個眼神制止:“別動,我們來解。”

“許娘子,香湯水燒熱了沒有。”

“回娘子的話,不冷不熱,正好。”

“請阿郎沐浴更衣吧。”

李嗣業被這樣伺候還是首次,感覺頗有些不習慣。十二孃親自屏退下人,與丈夫來到盛放木桶的廂房內,拿着水瓢親自去調製水溫。等李嗣業脫去衣衫坐進水中,她就綰起袖子趴在木桶邊上,親自用羊毛皮沾了皂莢水在他的肩背上搓洗,一邊還怕他悶着,與阿郎說着話。

“李郎親兒子還沒有,養子倒是先有了。”

“嗯,今天晚上,我再加把勁。”

“死性,”十二孃嗔哼着把毛巾拍在他肩上,臉頰閃過羞色,卻是沒有紅起來。

“我不是跟你說這個,我是說,這三個孩子,你準備怎麼辦”

李嗣業默想了一下,心想怎麼說話纔不會惹娘子不快,緩緩開口道:“養子就是養子,與親兒子當然不一樣。我聽說有許多朝中大將養義子的,將來能夠上陣父子兵,也不錯。”

十二孃又淺笑了一聲:“人家認義子都是成人之後才認的,哪有剛出生就抱過來的,萬一以後長歪了,長殘了,你不白費心思嗎”

“你不知道這三個孩子的來歷。”李嗣業猶豫之後,把撿孩子的過程說給十二孃聽。她許久未出聲,手上搓洗肩頭的動作不自覺輕柔起來,好半天,她才唾棄道:“這些夷狄,毫無人性。”

“不管怎樣,我從未功利地想過,我救他們的目的,也只是不想讓他們未歷人世而葬身狼腹。我們收養他們也只是讓他們有生而爲人的機會,至於將來身體長殘,沒有關係,但靈魂絕對不會長殘。”

“你怎麼知道不會。”

“我以我作則,言傳身教,怎麼會長殘”

十二孃擡頭遐思道:“這可不行,你外表粗俗,實則細膩,外表守矩,實則不羈,外表憨厚,實則詭詐,外表謙恭,實則自矜。除了不懂女子心思表裡如一外,其他都不像你這個相貌,這樣你言傳身教教出來的,可能是個嵇康,也可能是個孔融。”

“哈呵呵,娘子的讚譽實不敢當,我要是能養出嵇康和孔融,到了另一個世界都能笑出聲來。”

“晦氣,說渾話。”十二孃舀起一瓢水,兜頭澆在了他腦殼上。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
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