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

衆人先是吃了一驚,隨後各自暗暗搖頭,李崇豹雖然在鄴城之戰後的幾場戰役中嶄露頭角,但畢竟是稚嫩的,軍事經驗也遠不如老鳥充足,估計李嗣業也不會派他上。

誰知李嗣業面向兩人問道:“攻下兩州直至拿下蒲津渡口,需要多長時間。”

段秀實率先說道:“十五天之內,我必將昭義軍全部消滅在黃河北岸,立足蒲津渡。”

李崇雲猶豫之後說道:“我需要的時間長一些,一個月多一點。”

李嗣業笑了起來,先對段秀實說道:“你是我的中流砥柱,我需要你帶兵在潞州,萬一史思明不是河東軍的對手,鄧景山率兵從太原南下,只有你能夠阻擋。”

段秀實點點頭,似乎明白了李嗣業想要歷練年輕人的想法,端坐回座位上笑而不言。

他望向自己的兒子,面帶欣慰地說道:“王思禮此人當初是隴右的步軍統領,治軍極嚴,鄴城之戰中只有他率領的關內軍和李光弼的河東軍得以全軍撤退,他麾下能征善戰的老卒雖少,但其能力在段時間內整訓出一支能夠作戰的隊伍。你要求一個月內,我可以給足你時間。”

李崇豹激動地叉手道:“多謝阿爺信任,兒子若不能取下絳蒲二州,當自刎謝罪,絕不回來見父親。”

李嗣業大軍從洛陽含嘉倉中取出的糧食,爲他的大軍提供了足夠時間的反應能力。進攻上黨期間,他命田珍與燕小四率領的近十萬兵卒都留在潼關,奉令每日在潼關下挑戰,以增加郭子儀等人的壓力,使得朝廷把力量的砝碼加重在潼關一線,而削弱蒲津渡方面的兵力,更使得王思禮前後無援。

李崇豹開始組織進攻絳州,澤潞節度使王思禮自知眼下的兵力無法與河西軍相抗,一面派人北上向河東軍求援,一面派人往關中向皇帝求援。

皇帝給他的答覆是,兵力都用來守潼關了,朝廷實在抽不出多餘的人,朕發下調兵旨意,命鄧景山率河東軍前來救援。

王思禮派往太原的人到達之後才發現,鄧景山面臨的情況比昭義軍還要嚴重。史思明率燕軍與部將張志忠、田承嗣已經攻破井徑口,正在進攻太原。

鄧景山身披鐵甲在城頭上,張開喉嚨對來使大聲嚷嚷道:“跟我借兵?你看看我現在是什麼樣子,燕軍三面進攻太原城,我若是把河東給丟了!聖人豈不使我的腦袋搬家?”

使者曉之以理道:“鄧中丞,北都丟失不打緊,若是讓李嗣業攻下蒲州,使他渡黃河進入中原,陛下就得拋家再次南巡。”

“朔方軍是幹什麼吃的?還有昭義軍,關內軍,聖人的御林軍和龍武軍,龍驤軍都是幹什麼吃的。我就不相信這麼多的兵連一個潼關和兩個渡口都守不住!怎麼出了什麼事情都來指望我們河東?”

使者苦笑着搖搖頭:“沒辦法,能者多勞嘛!”

無論他怎麼給鄧景山戴高帽子,對方都置之不理,究其原因是如今已經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朝廷來進行統籌佈置,失河東與失關中這樣的戰略抉擇,鄧景山設身處地爲自己考慮,他自然更傾向與保衛河東。

自鄴城之戰後,河東軍已經成爲唐軍陣列中最強悍的存在,當初七節度使全線潰敗,只有三晉兵和王思禮的關內軍得以成建制而退。爲了防止河東一家獨大形成割據威脅關中,肅宗李亨特意將河東一分爲二,將上黨以南的區域設置爲澤璐節度使,上黨以北仍然爲河東軍,河東節度使的兵力也一分爲二劃給了王思禮。

朝廷在沒有劃分兩個藩鎮的時候,李嗣業自然不敢貿然進河東,因爲他的飛虎騎和瀚海軍在平原作戰擅長,但一進入太行山脈,將處處受到地形限制,面對擅長山地作戰的河東軍難以取勝。況且河東節度使麾下兵力多達六萬餘人,面對這樣一個大藩鎮進行客場作戰,敵軍自然要比他更爲有利。

李亨劃分藩鎮的舉動爲他進攻上黨創造了有利條件,兩個藩鎮互不統屬,各自爲戰,再加上史思明的加入,讓河東地區的形勢對李嗣業更加有利。

王思禮派出去的使者黯然返回,這一來一去路上就要花費一個月時間,等他回到絳州時,恐怕戰局又是一種情況。

李嗣業已經將指揮權下放給了李崇豹,讓他着手部署進攻絳州。

自古絳州有龍門之稱,它與潼關陝郡隔黃河相望,中間還隔着中條山和王屋山,而他的北面乃是呂梁山脈。如果說上黨中間還有一塊盆地的話,絳州幾乎全部處於山川丘陵之中,只有西邊靠近蒲州的聞喜,稷山等縣地形稍稍平坦一些。

李崇豹將自己的麾下編爲一半步軍一半騎軍,遇山路命步軍爲開拓,若是平坦地形則以騎兵衝鋒。在這種地形條件下,中原戰場上常見的各種奇門大陣全無用武之地,更方便施展的是以團或旅爲單位的百人隊搭配陣列,以三才陣爲基礎,跳蕩,弓弩,長矛盾兵等進行戰術配合,地形越是複雜,分工愈需要細化。

他領兵率先進攻絳縣,戰前佈置作戰任務,從軍隊中挑選出二十三個旅,親自給這些旅帥下達命令,以精壯勇士身背陌刀,趁着夜色撲上城牆,迅速奪取了絳縣縣城。

這是李崇豹獨自作戰以來初試鋒芒,具體該怎麼做絲毫沒有人指導,他曾經試過詢問父親李嗣業和段秀實,又猜想自己的師父封常清在的話,會如何進行作戰。他跟隨封常清幾個多月,又跟隨父親麾下的這些將領,心中對他們的指揮作戰能力有了自己的劃分。

如果公允一點的話,封常清的軍事水平是稍稍高過阿爺李嗣業的,又遠超河西軍中的所有將領,就連李嗣業極爲倚重的段秀實與封常清相比,也顯得平庸了許多。

李崇豹的討教自然碰了冷釘子,當問到李嗣業的時候,他只說你自己拿主意,我一概不參與。他又去問段秀實,對方也只是笑而不言。他才隱隱猜出阿爺是在刻意考教他,心中也暗暗憋了一股勁兒,絕不能讓父親失望。

他的下一個進攻方向是聞喜縣,位於中條山脈和鳴條崗的中間地帶,他派出斥候先進行查探,得知澤潞節度使王思禮已經親率一萬三千人來到聞喜縣,依託縣城以南的美良溝紮下營寨進行抵抗,一邊等待着朝廷的救援,準備保守地防守下去。

美良溝此地也十分有名,是太宗李世民擊敗劉武周部將尉遲敬德的地方,如今古戰場的隘口附近,雙方也開始了接戰。

王思禮所駐紮的美良溝隘口草木茂盛,他軍中的兵卒也俱是中條山脈中的山民,射獵攀援的本領都非常強,能夠依託有利地形進行作戰。

李崇豹帶兵進入山溝中,由於川穀比較狹窄,不利於騎兵作戰,河西軍數量的優勢也無法發揮。

他親率八百名精幹兵卒在前方探路,以跳蕩手持盾牌在前,長槍兵手持步槊在後,弓手緊跟在他們身後。

遙遙可見昭義軍紮下的營寨將十餘丈的隘口占滿,其中瞭望臺等社稷依託地形而建,李崇豹看到這情形,彷彿張開了獠牙的獵狗,幾乎找不到任何弱點下嘴。

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
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