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

“聖人自改元天寶,天底下的怪事倒越來越多了起來。一個小小的遣返歸農的兵卒,竟然有這般強的外援,能夠公然闖進縣獄救人,不是把咸陽縣內的官捕,卒丁當廢物了麼”

“也說不準,能救這兵卒的人,自然也是當兵的。別看咱們關中這邊安寧祥和,某可聽說西域是連年征戰的,那些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悍卒,對付幾個縣廨的官捕兵丁,還不跟耍猴似的”

“這倒也是。”

段秀實聽到這兒,終於忍不住探頭插話問道:“每年縣裡判決的死囚,不是要發文送往朝廷刑部複覈嗎只有等刑部複覈,聖人勾決之後,才能夠問斬。爲何這咸陽縣的死囚竟在大牢裡呆了兩年之多”

“尊駕不是我中原人士嗎何以有此問”

李嗣業等人出門前,都換下公服穿上了布衣,與在座酒客都沒什麼兩樣。不過此刻衆酒客卻以異樣的目光看着段秀實。

“哦,”段秀實連忙解釋道:“鄙人常年在西域行商,有好長時間沒有回長安了。”

鄰座客人這才恍然,點點頭說道:“尊駕有所不知,自從改元天寶起,朝廷便向天下各州各縣官府頒佈了條令,但凡州縣內出現死刑案者,所在州縣官員五年內不得晉升。這條令一頒佈,想升官的州縣官員們哪還敢把死刑犯上交刑部複覈,要不就在大牢內關押到死,要不就弄個牢中暴斃而亡。反正這兩年內天下就沒有殺人死刑犯。”

另一人不忿地說道:“這還不是奸相李林甫作祟所致……”

旁邊一人連忙拉拽了一下他袖子,提示出門在外要謹慎言行。

此事李嗣業也略有耳聞,據說開元二十五年時,刑部和大理寺申報的全國死刑犯只有一百多例,以至於喜鵲都在大理寺監獄外的樹上築巢,大理寺卿徐嶠將此事上奏給玄宗,玄宗認爲這是李林甫治國的功勞,還因此封了他的晉國公。想不到這種情況竟變本加厲了。

李林甫的所作所爲無非是矇蔽聖聽,使得玄宗認爲大唐盛世果真是路不拾遺,民風淳樸,哪知道這矛盾全部積壓在下面。

不過此舉並不是全無疏漏,比如天子腳下的長安萬年縣,出了殺人命案自然無法掩蓋,,所以只有京縣的縣令會把死刑犯上交給刑部,也致使長安城在邸報上成了全國犯罪率最高的地區。皇帝但凡願意去動腦筋,就能揭開李林甫所製造的假象。

唯一的問題是他願意不願意去揭了。

……

武威城涼州府前,戴望懷中揣着請人代筆寫的訴狀,來到了法曹公廨門外。

他心中有些猶疑,只因原本這涼州刺史是由河西節度使王倕兼任,如今節度使王倕離任在即,新任河西節度使的任職還沒有下來,下面的人肯定不會拿這案子去驚動他。

不過涼州府的行政訴訟基本是由州別駕和司馬共同代管,只要其中這二位能夠秉公執法,便能報得阿兄一家的大仇。

兩名執刀兵丁攔住了他,瞪着眼睛問道:“站住,來做什麼”

戴望恭謹地叉手道:“我乃昌鬆縣人士,特來投遞訴狀。”

“可有狀紙。”

“有。”

“進去吧。”

他在這名兵卒的引領下來到法曹執事堂中,兵卒吩咐了一句“在這兒等着”便轉身離去。

戴望在堂中站立良久,默然不動,眼睛凝視着地面。

過了大概半個時辰,才從正堂的屏風後面走出一位身穿淺綠色襴袍的官員,揹負雙手官威十足地問道:“你是哪裡人吶,狀告何人”

戴六郎連忙俯身在杖上,躬身叉手道:“我是安西都護府遣返歸農的隊正,戶籍在我涼州府昌鬆縣,回到家中見阿兄全家慘死於縣中豪族張氏手中,特來涼州府狀告爲阿兄申冤。”

參軍面色微變,開口問道:“既然是昌鬆縣的案子,爲何不去昌鬆縣廨狀告,卻來我涼州府法曹,似你這般越級上告,我可不予理會。”

戴望憂急地說:“參軍容稟,這昌鬆縣令與張家乃是遠親,我兄長便是被他們合夥冤殺在獄中,戴望實在是申冤無門,這纔來到武威城涼州府法曹,求參軍爲我兄全家老小做主。”

參軍似是而非地點了點頭:“嗯,訴狀給我。”

戴望從懷中掏出訴狀,雙手呈送了上去。參軍接過訴狀,只是上下瞄了一番,便吩咐一名坐在屏風後面的胥吏道:“你帶他去錄事房,先把狀告人的口供錄下來。”

“喏。”

小吏從屏風後面走出,站在旁邊凝視了一眼戴望,戴六郎深怕參軍敷衍了事,再次叉手求道:“我阿兄一家五口人皆慘死與張氏之手,此等冤仇人神公憤,求參軍爲我阿兄申冤。”

這位參軍一反嚴肅姿態,和顏悅色地說道:“你的冤屈我能理解,似這般膽大妄爲,慘絕人寰的冤案,我涼州府法曹絕不會坐視不理,定要給你和你阿兄一家討回一個公道!”

“戴望感謝參軍。”他鬆開手中的木杖,低頭撲通跪在了地上。

“不可,不可!”參軍連忙將他攙扶起來:“豈能如此啊,男兒膝下有黃金,只跪天地君親師,快起來,到錄事房錄口供去吧。”

戴六郎拄起木杖悲切地低着頭,跟着小吏走了出去。他們來到值事房隔壁的房間,房內空空蕩蕩,只放着兩個案几,案几上放着筆架和厚厚的一疊白紙。

小吏領他到房中,並未坐下來錄口供,而是指着地面說道:“你先找個地方坐下,我去將錄事主薄叫來,稍後片刻。”

小吏轉身出門去,突然又折返回來,指着放在案几上一盞熱水說道:“你旅途勞頓,定是渴了吧,隨便用。”

戴望本沒有注意,這纔看到有水,頓時感覺喉嚨渴得冒煙。他從昌鬆來武威的一路上滴水未進。當時心中焦慮自然不會感到口渴,此時莫名看到了希望稍稍放鬆,身體的反饋也及時跟了上來。

只是他還不習慣去喝來歷不明的東西,只靜坐着堅持了半晌。

但錄事主薄卻遲遲不來,心中焦躁再加上口渴,終於忍不住爬過去,將那杯盞雙手捧起,仰頭咕咚咕咚灌了下去,隨之抹了一把嘴巴,乾渴感消解了不少。

他放下杯盞盤膝就坐,又等了一會兒,不知不覺眼皮沉重起來,連意識也逐漸模糊。他警醒地皺起眉頭,雙手猛地後撐着木地板不使自己睡倒,但漸漸地睏倦伴隨着無力感遍佈全身,雙手知覺也一點點的消退,噗通一聲整個人四仰八叉躺在了地上。

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
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