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

李嗣業從庭州幾個守捉城巡視歸來時已經是十一月底,庭州的商稅收取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地百姓的開荒墾田也有了初步成效,對於墾田的補助金額多少,是個值得研究的事情。如果補得多了,就會有人爲了賺補助錢,把剛耕出的田給廢棄掉,如果補得太少又不足以讓人心動。所以經過商量之後,李嗣業決定給當地百姓每畝地補助十六錢,同時提供初次種植的種子。

沒有人專門爲了這十六錢而墾田,他們所看重的是都護府提供的種子和第一年所免除的租庸調。

李嗣業進入節度使府邸正堂裡,掌書記岑參連忙來見他。兩人談論了一下眼下某些政策的漏誤。

岑參看了看四周,壓低了聲音說道:“有一樁事情,屬下不知該不該說。”

“你但說無妨。”

“前段時間龐嶽帶着你的令信回來向我傳遞,曾經半途回家很長時間。但凡傳遞公文,不得半途轉移,以免有盜竊篡改公文之疑。龐嶽他身爲官吏,不會不明白這個規矩,所以屬下懷疑他……”

李嗣業淡然問道:“那封信你還留着嗎?”

“留着,”岑參點點頭,從袖中掏出了那張紙,李嗣業伸手接過來,只抻開看了一眼,心下讚許還臨摹得挺像的,他將紙疊了兩疊,塞進了自己的袖口中。

“龐判官爲人粗俗不夠細謹,纔有這樣的漏誤,所以不必管他。”

“可是……”岑參在心中咂摸,這絕對不是什麼漏誤,而是有意爲之。

李嗣業擡手攔住他的話:“你不必理會這個人,他頗有些後臺,來我們北庭完全是混資歷的,恐怕要不了多久,人家還會被調回長安享福。”

岑參心中明悟,便不再追問這些事情。李嗣業扶着膝蓋長立而起,對岑參擺擺手說道:“我這邊沒什麼事情了,你回去休息吧。”

岑參告退之後,李嗣業也回到了內院的書房,坐在案几前翻開了放在上面摺疊的冊子。

這是安西留後院抄送的邸報,是對這幾個月朝中大事的彙總,有助於他們這些節度使們認清朝中的形勢,好做出一些決策上的調整。

天寶六載算是天寶前後期的一個分水嶺,因爲今年發生了許多影響極大的事情,這些事情所造成人事的變化,註定了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的爆發。

太子兩次被誣陷就不說了,但這其中被冤殺了多少官員都不及細數,吉溫、羅希奭酷吏之名聞名天下,地方官員聞其聲便戰戰兢兢,遂稱吉網羅鉗。太子看似地位不穩搖搖欲墜,實際上卻不會有什麼差池。

因爲皇帝的內心很矛盾,太子這個位置必須要有,不然將來他撒手西去,兄弟爭鬥引起外將入朝怕斷送江山。但太子的存在又讓他心中擔憂,害怕這小子趁他老邁行險招,畢竟李亨也不年輕了,上次見他頭上都有白頭髮了,誰不想早點位登大寶。

要照李林甫的想法換掉太子他也不願意,因爲天下烏鴉一般黑,李家兒子一個德行,換一個還不如李亨老實。若是如了李林甫的願,宰相和新太子勾結,還有他皇帝的活頭嗎?

這着實是一個難解的結,任何纏入這個結中的人,都不免身死家滅,就連王忠嗣也不能例外。

他翻開四月份這一頁,上面記載着安祿山在河北築雄武城,在城中鑄煉兵器,說是要加大力量防禦契丹。並且還寫信邀請王忠嗣派兵來共同進行軍事演習,捎帶去揍一下契丹和奚部,實際上是想留王忠嗣的兵爲自己所用。

但他萬萬沒想到,王忠嗣會親自帶兵前來,這下安祿山慫了,自然不再提演習的事情。王忠嗣空着手跑了一趟,回去越想越不對勁,感覺這胡兒是想截留自己的兵爲他所用啊,於是便寫了一封彈劾的奏疏送抵長安,言明安祿山居心叵測意圖謀反。

這是繼張九齡之後第二個人預言安祿山有反心。安祿山此刻聖眷正隆,皇帝自然不會相信,以爲王忠嗣聯想能力豐富反應過度。

其實李林甫也深知安祿山居心叵測,所以才時常對其進行敲打,他相信自己能夠鎮住這個胡人。況且安祿山一心往邊疆經營,不打算往朝中發展,這是令他最滿意的。

王忠嗣身兼四鎮節度使,感覺自己顧不過來,便向李隆基上表,辭去河東朔方節度使,專心經營河西隴右。

等到十月初的時候,李隆基突然心血來潮,要求王忠嗣拿下丟失多年的石堡城。這地方地勢險絕,周圍羣山環繞,只有兩道峽谷可通,可真正算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想拿下這裡,非得用無數將士的性命來堆不可。王忠嗣立刻上奏疏稟明皇帝,細數攻克石堡城的弊害,表明應該徐徐圖之,而不能急功近利。

這讓李隆基心中很是不爽,相當年信安王李煒是怎麼打下來的?你王忠嗣比李煒又差了多少?

如果王忠嗣不願意應命,河西諸將也不敢應命,偏偏此時朝中的大將董延光向皇帝上表獻策,說是自己有辦法拿下石堡城。於是皇帝下旨把董派到了河西,又讓王忠嗣從旁協助。

王忠嗣怎麼可能會用數萬將士的性命去堆積別人的戰功,他只把調兵權交給了董,卻沒有把掌管生殺和獎賞的旌節授給他。董延光指揮將士們攻城,他們又不願意白白去送死,所以士氣不振,石城堡遲遲沒有攻下來。

董延光在皇帝面前拍了胸脯,現在卻打了敗仗,擔心難以交差,所以把過錯引咎到了王忠嗣的身上,向皇帝上表說是王忠嗣故意拖延。

玄宗皇帝震怒,下旨將王忠嗣召到長安訊問。

李林甫針對王忠嗣的誣陷纔剛剛開始,他緊接着向皇帝下了一記猛藥,命濟陽別駕魏林向皇帝上表告狀,說他自己擔任朔州刺史時,曾經聽王忠嗣說過,早年和忠王李亨一起在宮中生活情同兄弟,願意奉忠太子。

這下又碰到了皇帝的忌諱,想要陷害誰只要把他和太子牽連在一起,簡直屢試不爽。李隆基立刻下令三司會審嚴審,李林甫派吉溫和羅希奭輪番上陣,堂堂的雲麾將軍,四鎮節度使險些這樣被兩個酷吏迫害致死。

此時的哥舒翰已經是隴右節度副使,也深受皇帝器重,特地進京營救王忠嗣。李隆基準備將隴右節度使給他,哥舒翰連忙跪地哭訴請求饒恕王忠嗣,並且願意用現在的官位功勳來抵王忠嗣的罪過,玄宗不應,哥舒翰哭泣磕頭聲明王忠嗣無罪,也許是哥舒翰的赤誠改變了皇帝態度,最終沒有殺掉王忠嗣,將他貶爲了漢陽太守。

皇帝在這方面素來是鐵面無情的,殺三個兒子的時候都沒有眨眼,王忠嗣作爲義子能活一命,已是相當不易。

李嗣業合上邸報暗自感嘆朝廷是越來越不好混了,也許遠在萬里之外的安祿山也會有這樣的感嘆,但他們心中暗藏的念頭完全不同。

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
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