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

同樣無所事事的還有夫蒙靈察,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攻打突騎施這件事兒上,可等朝廷傳來消息,卻是皇帝命令蓋嘉運安撫突騎施黃姓,跟他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夫蒙靈察心思敏銳,隱隱猜出這是田仁琬與他意見分歧,把他給晾了起來。這事雖然只是給夫蒙靈察心裡填了個堵,卻使他與田仁琬看似融洽的關係產生了裂痕。

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間產生矛盾,神經敏銳的下屬很快能察覺出來,並且有些人已經開始投注站隊,非此即彼的選擇使得安西內部分化出派系爭鬥,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李嗣業現在尚處在安西權力核心的邊緣地帶,自然還感受不到兩位上級因分歧而產生的微妙變化。

當時夫蒙靈察和田仁琬的矛盾還沒有顯現出來,但接下來安西都護府的戰略重心分歧,足以使兩人失和。

其實分歧的來源正是他們在右相李林甫府邸領會的三件事,突騎施善後,改善商路,治理沙漠盜匪和遠征小勃律國。

突騎施的善後已經與他失之交臂,剩下的兩樁大事,夫蒙靈察絕不能錯過。但他主張修建驛站,治理沙盜,這是成效小但絕對不會有失誤的功勞。只要把安西都護府境內的盜匪全趕到河西走廊,再把絲綢之路中途多安設幾座驛站商棧,等來年入京敘功時,這樁政績是值得拿出來說說的。

然而此事又在節度使田仁琬那裡被攔住了,田中丞認爲,無論緝盜還是修建驛站都是要花錢的,但爲此等小事花大價錢實在是不值得,安西都護府的錢應該花在刀刃上。田熱衷於籌劃遠征小勃律,將安西四鎮今年財賦的重點用在準備遠征糧草,馬匹上。這是兩人的分歧,也是兩人的矛盾衝突所在。

夫蒙靈察脾氣暴躁,節度使田仁琬更不是省油的燈,雙方不止一次在商議中出現分歧,當然還只是分歧,尚未升級到矛盾上。

“哎,我的田中丞,你以爲小勃律是那麼好打的?吐蕃在娑勒城駐軍十萬,又在婆勒川南岸險要之處構築了連雲堡,前後兩道天險易守難攻!蔥嶺地勢拔高,長途跋涉耗費體力!呼吸困難!更要翻越蒼茫雪山,坦駒嶺上六月冰川連橫!只要有一着錯失,便是滿盤皆輸!”

“你什麼意思?你的意思是說就不打了?放任小勃律國在吐蕃人手裡?阻斷蔥嶺西北二十餘國朝貢之路?”

“我又沒有說不打!小勃律國地形對吐蕃有利,對我唐軍不利,需要長時間謀劃準備!一兩年之內倉促進攻,只會無功而返,白白犧牲諸多將士的性命!”

“喝哈,”田仁琬冷笑一聲:“夫蒙都護,你刻意誇大遠征旅途之險,可曾親自去實地查探過?我告訴你!本官去年夏季已經特意帶了幾名隨從,沿着青嶺進入蔥嶺,親自渡過播密川遙望連雲堡地形!並未像你說得那樣艱難險阻!你頻頻阻攔,是何用意!”

“田中丞,大軍出征不同於你一人獨旅!需要考量人心、氣候、物資等諸多因素。本人起於安西軍中,又曾親自帶兵出征,自然知道帶兵的難處,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簡單!”

田中丞在其中嗅出一絲絲鄙視外行的味道,如何能夠不氣惱,鼻孔裡噴氣反擊:“你以爲本官未曾入過軍旅?我做易州刺史之前,曾爲河東節度使麾下行軍司馬!雖未曾親自上陣殺敵,但精通排兵佈陣!倒讓你夫蒙大將軍小看我了!”

“我不是小看與你,只是就事論事……”

“夫蒙都護,你那點兒小心思別以爲我看不出來,我亦不點破,你自己好之爲之吧!送客!”

“你!哼!”夫蒙靈察重重地一甩紫袍袖子,轉身走出了節度使行轅府邸。

他雙手負於身後,走出大院之後,纔回頭朝着堂內看了一眼,口中猶自忿忿地罵道:“書生誤國,紙上談兵!窮酸漢!格你老子的!你忘了當初你從長安來安西上任前的那個寒酸樣子!身邊既無親兵,也無儀仗,還是老子出人出錢給你充場面!你現在氣勢壯了,倒翻臉了!”

夫蒙靈察氣哼哼地罵了一陣子,才翻身上馬,由親兵牽着往都護府而去。

他在馬上思想對策,似這種與直接上司的分歧,應該找更高的領導解決問題,但他只是安西副都護,沒有直接奏事上達天聽的權力。

按理說李林甫遙領大都護之職,他纔是安西都護府的最高權力。但其人在萬里之外,並且精深官場規則,對於他和田仁琬之間的矛盾,很可能不會相幫自己。

唉,想不到這田仁琬相貌看似和善,卻是一個實錘的硬釘子。

……

節度使府邸中,田仁琬氣得用手順了順胸脯,才端起案几上茶水擡手就飲,誰料剛入口便嘶,噗一聲吐了出來,燙得舌頭在口中來回打轉。

他將茶盞重重地頓在案上,哼了一聲道:“匹夫!不足與謀!當初我看他相貌忠厚,纔對其推心置腹,想不到此人外表忠厚,內心卻如此奸滑!”

對於夫蒙靈察內心所欲,他自忖一清二楚。此人懷着登頂節度使的心思也不是一日兩日,有這樣的想法也並無不可,只要我田仁琬升上去,位置自然給你騰出來了嘛,就算是遠征小勃律的軍功,我也可以與你共同分擔。

然而兩人的出發點卻不是一路,夫蒙靈察一味求穩,想拿出都護府的錢來擴建驛路,治理沙盜。但絲綢之路並非只在安西境內,需要與河西節度使共同協商修建治理。本來河西一鎮已把精力集中在了遏止吐蕃和突厥上,無暇去管商路和沙盜的事情。更何況以如今河西節度使蓋嘉運的心態,人家根本就看不上這種小業績。所以夫蒙靈察所謂的修建驛站,治理沙漠盜匪,不過是隻管安西境內一段,最多把安西境內的盜匪全趕到河西去,對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有何助益?完全就是面子工程嘛。

遠征小勃律刻不容緩,也不容得任何人牴觸。一念及此,田仁琬轉身來到曲足案前,從筆架上提起墨管,決定給聖人上疏,奏請遠征小勃律,請皇帝頒下旨意,這樣也師出有名。

奏疏次日發出,沿着驛站快馬送往長安。

節度使田仁琬與副大都護夫蒙靈察之間的分歧和矛盾,已經在安西中層將領中傳遍了,李嗣業也是稍遲才知道這件事,知道歸知道,但他不認爲自己能夠參與進來。

他也不想參與這種分歧,免得將來站錯隊,選錯股,還是老老實實地在白馬河邊練自己的兵吧。

(ps:唉,終於過二百均訂了。同時感謝宇王紅斌飄紅打賞。)

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
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