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

醒目而招展的三辰旗在康居的城頭下飄揚,遠征的安西軍終於回到了征途的中轉站。由於攜帶了太多的附屬物資,使得這支三萬多人的部隊顯得臃腫而又龐大。

這些附屬物資還只是在戰場上的繳獲,今後的幾個月內將會有源源不斷的金第納爾和馬匹通過木鹿城轉送過來。這就是戰勝大帝國的好處,這些錢財馬匹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不痛不癢,但其中獲利之豐厚,絕非滅幾個彈丸小國可比。

李嗣業進入城中之後,經過仔細思考,決定先遣監軍邊令誠帶着條約,捷報,乃至行軍方誌和大食的進貢使節回往長安,同時帶回去的還有一幅邊界劃分地圖。

根據雙方劃定的以木鹿城爲邊界,河中九國,吐火羅境皆歸唐管轄,完全恢復了大唐高宗龍朔年間對西域控制的最大版圖。

那時的波斯薩珊王朝剛剛被大食攻破滅亡,波斯王子跑到長安政治避難,河中諸國以及吐火羅各國紛紛內附,還有大批九姓貴族內遷,他們一度寄希望與得到唐王朝的庇護,能將他們護在羽翼下用軍事手段遏止大食帝國東進。

可惜高宗時期的輝煌是短暫的,很快武后當國,後突厥重新建國佔據了漠北。吐蕃趁機進攻安西,大食開始蠶食河中與吐火羅全境,安西四鎮經歷了數次遷移。直到開元初年時,玄宗君臣開始一邊扶持一邊控制突騎施部落,利用突騎施人的力量與大食在河中地區爭鋒,但這一招依舊玩脫了。因爲突騎施不是提線木偶,人家也是有野心的,所以最終結果是唐軍只好把自己縱容扶起來的對手搞垮。

將近有二三十年時間,吐火羅一直被控制大食手中,河中也處在搖擺不定的境地。這一場以大食軍進駐怛羅斯城爲開端,經歷五六場戰役的戰爭終於落下帷幕。歷史上的怛羅斯戰役不復存在,李嗣業發動的任何一場戰爭,都與這個地方毫無瓜葛,這是就他想要的效果。

僅僅從地圖和界樁上把勢力範圍劃分出來還不夠,還要徹底驅逐和消滅盤踞在吐火羅的親大食勢力,消除大食教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在這個歷史性的關鍵時刻,李嗣業不能採用柔和漸進的方式,要如雷霆閃電般迅速完成新舊勢力的洗牌。

他親自率領安西軍的一部分進入吐火羅境,進駐到原月氏都督府所在地阿緩城,分別派遣王正見、馬磷、康懷順、段秀實、田珍等五人前往親大食嚴重的五個地區,它們分別是原昆墟州的多勒建城、條支州的鶴悉那城、旅獒州的烏拉喝城、大汗州的縛喝城,還有寫鳳州的羅爛城。

李嗣業站在阿緩城的臨時府邸外面,對着面前的五位心腹將領伸出三個指頭大聲道:“派你們到這五個城中,我們只辦三件事兒。頭一件,殺掉或驅逐親大食的國王和貴族,如果他們願意幡然悔悟歸順大唐,可以,但必須親自去拆毀大食教寺廟,驅逐教徒僧侶,這就算是投名狀。第二件,拆毀大食教寺廟,將頑固的信徒們驅逐出境。第三件,重新把佛教立起來,這一點很容易,因爲它本身就有很堅固的民間信仰。”

田珍提出質疑道:“關鍵是立這玩意兒有用嗎我聽說釋迦牟尼在他們老家天竺都不受待見了。”

“當然有用,宗教就像水,幾乎無孔不入,要想擠走它就必須用另外的水來填充。我們不能接受大食教的原因是什麼,它和佛教,拜火教對我們來說有區別嗎沒有區別。它們信仰的神是誰對我們有影響嗎也沒有影響。它最大的問題不是信仰什麼,而是它與大食國****。它與世俗權力並駕齊驅相輔相成,那我們就不能容忍它了。”

田珍挺胸笑道:“你要這麼說,那我就聽明白了。驅逐大食教,扶持佛教這件事我一定給你辦的明明白白的,絕對不允許大食的勢力再滲透到吐火羅的土地上。”

李嗣業笑道:“這種事情你不需要刻意去加深,只要讓原有的佛教在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除非他們能用武力的方式強行侵佔,否則它永遠都不可能滲透進來。”

“現在立刻帶着各自的麾下去做吧,我只給你們每人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之後就要完成除草,我們班師回安西。”

五人同時翻身上馬,坐在馬鞍上朝着李嗣業齊聲叉手:“大夫,我等定不負所托,完成那個……除草行動。”

他們不明白李嗣業爲何要把驅逐大食教的行爲叫做除草,可能是認爲他們如同野草一般蔓延傳播吧,當大食教不再受政治制約時,它的傳播能力還是相當廣泛的。

“去吧。”

他目視着五人各自帶着五支隊伍從城門的各個方向奔出,如同五條分散開來的支流,緩緩消失在吐火羅的山地中。

李嗣業回頭,對站在他身後的畢思深問道:“畢思深,知道我爲什麼沒有派你去跟他們一樣做這種事情麼?”

“屬下不知,還請大夫示下。”

“因爲他們代表雷霆,可以殺人放火,然後就可以跟着我回到磧西。但我準備把你留下來,你就不能只會殺人放火,你必須學會扶持一些當地貴族,以示拉攏,遇到那些無法拉攏的,才施展雷霆手段。”

畢思深一聽,明白自己要被安排在河中吐火羅一帶了,心中似乎有些不情願,但好像也不是難以接受。

李嗣業看穿了他神情中的猶豫,笑道:“你放心,不會讓你半輩子都呆在這兒,聖人命我在河中吐火羅組建聯合歸義軍,你就是第一任軍使,定員可能在一萬人或一萬五千人左右。由於毗鄰大食,可能將來給你的人更多。歸義軍責任重大,防止大食東擴,要始終把他們阻擋在木鹿城以及木爾加布河以西。”

“不過暫時不必擔心,大食經過這一戰兵力受損,馬匹牲畜也損失許多。至少十年之內沒有能力與我們抗衡,你要利用這十年的時間來鞏固當地勢力,以迎接他們將來的反撲復仇。”

畢思深信服地叉手說道:“大夫講得很清楚,思深定不負重託。”

李嗣業領着他往圓頂屋內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道:“我暫時先給你留四千人,從各軍中抽調而出,你要在本地各國徵召出五千名蕃兵,等我入朝之後,上奏陛下給你們調撥軍械甲冑,同時徵召三千名健兒補入軍中。漢蕃的比例應當保持一比一,對於一些能堪大用的粟特將領,一定要嚴格進行審查,防止他成爲被敵國滲透安排的棋子。”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你們聯合歸義軍的衣物用度,包括糧餉,將來的武器採購,甲冑換新,都必須立一個名目,從河中九國與吐火羅諸州手中進行徵收。我們可以不徵收其他的賦稅,但我們保護他們不受大食侵襲,這個錢必須由他們來出,合情合理。”

說到這裡,李嗣業的聲調停頓了一下,突然說:“至少現在是這樣安排,至於將來康居和阿緩城會不會成爲安西的第四鎮、第五鎮,或者直接被聖人劃分出一個都護府或一個邊鎮節度使,等我回去奏報後再由朝中聖人和左右相進行定奪。”

畢思深聽罷,內心中突然涌起一絲的火星,又被他悄然掩蓋熄滅了,安西四鎮能人輩出,他怕是沒有資格去妄想更進一步的。

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
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