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

這名不知底細的外地官員還真被楊釗給嚇住了,揶揄地叉了叉手。衆人紛紛猜測他的身份,卻沒有人再出聲阻攔。

他走到宦官的面前,堆起笑臉拱了拱手,從袖子中取出禮物帖,遞到了對方的手中。宦官打開帖子看了看,躬身叉手從喉嚨裡擠出一絲尖音笑道:“原來是楊國舅,奴婢給您見禮。”

“好說,好說。”楊釗笑着擺了擺手,剛要邁步走進去,卻被宦官的笑臉給擋住:“楊舅爺,奴婢暫時還不能放你進去,貴妃娘娘吩咐了,今兒你最後進去。既然是自家人,當然得先讓人家外邊人。”

楊釗啞口無言,只好悻悻地退回到人羣的最後,李嗣業回頭對其抱以一笑,對方的臉色卻有些發青。

李嗣業本來認爲他臉皮較厚,氣量也應該不小。但現在看來,這兩種相近的品質不能同時出現在此人的身上,實則是一種諷刺。

經過短時間的排隊後,多數人把慶賀帖子和禮物留下,就只能原地打道回府,只有四人能夠直入禁宮。他們分別是平盧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派遣進京的長子安慶緒,代表高仙芝和他自己的李嗣業,代表劍南節度使的楊釗,代表夫蒙靈察的安思順。

四人帶着隨從與禮物從城洞中魚貫而入,穿過長長的宮牆與磚石道,站在長慶殿前方的門樓下。

“列位請稍等,奴婢這就進去向娘娘通稟。”

四人叉了叉手,各自在門樓下駐足等候,相互之間並無溝通。李嗣業把目光投在安慶緒身上,這是個臉上還生着雀斑的粟特小子,大概不超過二十歲,看上去有些靦腆。

安慶緒擡起眉角偷看了站在那裡雙手抱腹擡頭閉目的安思順一眼,可能是估摸着躲不過去,硬着頭皮上前去行禮叉手:“侄兒慶緒拜見叔父。”

安思順把眼睛眯開一條縫隙,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地嗯了一聲,且這嗯聲也聽起來也很敷衍,像是在清理喉嚨中的濃痰。

楊釗嘴角嗤了一聲,心想這小子的叔父叫得遲了些,親戚關係處到這個程度也是沒誰了。

李嗣業卻有不同看法,安祿山和安思順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人,估計也尿不到一個壺裡去,這種隔閡也預示着他們將來立場不同,註定有不一樣的結局。

在大唐的官場上,什麼同宗親戚關係是最不可靠的。李林甫是楚國公姜晈的外甥,而韋堅的夫人乃是姜晈的女兒,雙方有表親關係。然而當韋堅入朝即將拜相,又是太子的大舅哥,引起了李林甫忌憚,最終陷害至死。李林甫和李適之同爲宗室,雖出五服,爲了爭權奪利將其逼死種種。

這時宦官領着一隊小太監走到門樓前,負手開口道:“各位帶來的隨從就在此處等待,禮品由宮中的人替他們拿。”

“你們四人隨我一同進去。”

四人並排前行,身後跟着他們的禮物,沿着石道來到長慶殿前,一步一步踏上石階,跨過門檻進入殿中。

長慶殿規模較小,進深只有四根柱子,宮黃紗帳垂掛在柱子兩側,正中央是殿臺,上面擺放着長長的坐塌,坐塌中央放着矮几隔開,李隆基和楊玉環分別盤膝坐在榻兩側,依着矮几把手肘支撐在几面上。

四人同時上前跪地叩首後,聲音參差不齊地祝賀道:“臣等恭賀聖人。臣等恭賀貴妃。”

李隆基頷首說道:“都起來說話吧。”

衆人立起在殿中依次站在兩旁,一干小太監們抱着禮品站在他們後方。

李隆基心情暢快,笑着說道:“你們今日俱是來恭賀貴妃晉封,貢禮也都帶了過來,誰先獻禮?”

四人之間各自對視了一眼,他們所帶的禮物都如快遞一般密封着,先後次序定然大有不同。通常來說最好的寶物是要壓軸出場,但誰又能保證自己的禮物比其它人高檔。但若是兩人有帶着雷同的禮物,最先出場的那個自然佔優。

安思順上前叉手說道:“我等不敢擅專,還請聖人和貴婦娘娘選擇。”

楊玉環早已滿臉期待,她此時心情的快樂程度估計和拆快遞的女郎們是相同的,擡起水潤的眼波看了身邊的三郎一眼。皇帝嘴角含笑托腮道:“今日是你的好日子,朕只是在旁邊做看客,一切由你來做主。”

她挑起下巴,指着安思順說道:“既然如此,就由剛纔說話的這位將軍先開始吧。”

安思順雙手併攏叉手:“謝娘娘。”

他一揮手,把六名捧着禮物的宦官叫到近前,掀開了第一個禮物上方的紅紗,卻是手捧着一塊圓形的金盒。他把那金盒子打開,裡面是一團嫣紅的胭脂。

他開口介紹道:“這是用焉支山的硃砂、大黃和秦艽,還有天山的雪蓮熬製調和而成的胭脂,塗抹在肌膚上紅潤而近肌理色澤。”

楊玉環只是手撐着鬢角點了點頭,安思順只好介紹下一款產品,一個玉石做的酒樽,超薄而剔透,從外面隱約能看到裡面鮮紅色的酒液,酒樽旁邊放着幾個酒盞,色澤白皙泛青。

“這是武威城中盛產的葡萄酒,夫蒙中丞特地在其中選了六十年的精釀。而這些酒樽和酒盞俱是夜間發光的玉石做的夜光杯,即使在沒有燈火的夜間,也能對飲小酌。”

楊貴妃以袖口掩着下巴笑了笑:“這個不錯。”

其他東西上的紗布也一一揭開,無非是一些河西的特產核桃,黃梨,還有一種被稱之爲沙漠人蔘的肉蓯蓉。

有安思順這幾樣東西墊底,楊玉環興致大增,指着安慶緒問道:“你是祿兒的兒子吧,你父親給我準備了什麼賀禮。”

安慶緒還沒有他爹那麼厚的臉皮,沒有稱呼其爲祖母,只是躬身叉手說道:“娘娘請看。”

他掀開第一個紗布,竟然是個竹籠,裡面關着一隻幼小的丹頂鶴。

不需要他做介紹,楊玉環便驚喜地稱讚道:“好美啊,天底下竟然有這麼美的鳥兒。”

安慶緒不多廢話,直接掀開了第二個紗巾,裡面是一個木匣子,抽開木匣是一根粗壯的人蔘。

“此參已經在地下生長了近千年,我父親他派出五十多個經驗豐富的採參人才把它抓住。”

楊玉環不禁掩嘴而笑:“它是活的嗎?”

“臣也不清楚,只是聽靺鞨人說,年份越老的人蔘越有靈性,能夠躲過採參人進行土遁。只有這樣的參用了之後纔會延年益壽,長葆青春。”

安慶緒又掀開了第三塊紗巾,將疊在盤中貂絨披風取了出來,提在手中說道:“這是父親出獵一個冬天,捕殺了三十多隻貂,找人爲貴妃娘娘鞣製成的貂皮披風。此物非常禦寒,冬季出行,只要裹在身上即使在冰天雪地中都不會寒冷。

據安慶緒所念的禮單上,安祿山送給貴妃的禮物還有一棵從新羅移植過來的紫衫樹,不方便帶進宮闕中,已經讓人種在了興慶宮中。還有十名從新羅帶來的奴婢,送給楊貴妃用來賞賜家人。

崑崙奴,新羅婢是唐代人口販賣的兩大特產,達官貴人爭相搶購,屬於有市無價的那種。

安祿山如此能夠捨得花大價錢,倒讓楊貴妃越發歡喜,笑着說道:“看來還是祿兒比較孝敬我。”

安慶緒低頭臉有些紅,畢竟還太年輕,他也沒有其父的臉皮,趁勢跪下去叫一聲奶奶或祖母。

楊玉環終於擡頭注視起了李嗣業,雙眉顰起,眼帶汪波,她挑着眼角笑問道:“李嗣業,你給本宮帶來了什麼禮物,呈上來看看。”

李嗣業低頭叉手道:“喏。”

他對着下方的三個太監一揮手,其中一個端着木盒走上來,另外兩個擡着用羊氈包裹夾層包裹的重物,從步伐來看很重很吃力。

楊釗站在後面不禁摸着鼻子暗笑,只有兩件禮物,顯得很寒酸哈。是安西貧乏盡是大漠,還是這些人吝嗇,連給貴妃娘娘的禮物都敢不用心。

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賺錢的纔是英雄(祝鼠年大吉,鼠你最帥)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
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賺錢的纔是英雄(祝鼠年大吉,鼠你最帥)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