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

平康坊李林甫府邸上,他那獨特的內月牙形正堂暖閣裡,李林甫手持剪刀,站在一株枯黃了一半兒的泡葉栒子樹前,把黃色的葉子一葉葉地剪落在泥土中。

大管事端着茶水走上來,對着阿郎勸說道:“葉子黃得太快,阿郎不如棄掉它,明年換一株吧。”

李林甫神思不屬,傷感地說:“明年,我還有幾個明年吶。”

接下來他更加悲觀地說道:“樹枯了可以換,有些東西枯了,能換嗎?”

大管事也許能聽懂阿郎在說什麼,也許聽不懂。他把煎茶遞上去之後,剛要退下去,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回頭叉手說:“宮裡面來人了,阿郎是否要見。”

“當然要見,請進來。”

進門的是個身穿常服的青年,如果不聽他開口說話,根本就看不出是不是太監,不過此刻卑躬屈膝的勁頭,倒是頗有幾分奴婢的神髓。

李林甫對他也十分客氣,邀請其盤膝坐在地上問:“侍奉這次來,想必是有要緊的事。”

這太監附到李林甫的耳邊,低聲耳語了幾句,直聽得李林甫恍若雷聲激盪,面如土色。

“他真是這麼說的?”

“千真萬確。”

李林甫頓時鬱憤難掩,激動地仰天長嘯:“天哪!想我李林甫用政近二十載,獨掌朝綱十多年,竟然會敗給一個不學無術的外戚子弟!陛下,你難道已經糊塗到連人才和庸才都無法區分的地步了嗎!”

這一聲悲觀的呼喚,彷彿是李林甫此生最爲正確的呼聲,但他的腦袋裡想的依然不是匡扶社稷,而是自己身體老邁,一定會被後來者算總賬,楊國忠向來不是能容人的人。

他悲從心來眼前一黑,向後昏厥了過去,僕人們連忙上前將他擁住,攙扶着躺到了牀上。

片刻之後,李林甫緩緩醒過來,身邊坐着府中的專職醫官,這醫官在他的手上搭了脈,雙手叉着說道:“阿郎,你這是鬱氣長久積壓,致使肺部產生了病竈,需要安心休養,平素切莫受了寒氣。”

李林甫心知肚明,這就是被皇帝和楊國忠給氣的。他現在有兩個即使死掉的不能介懷的仇人,一個是楊國忠,另一個是安祿山。他能夠預測到這兩人將來的齟齬,卻無法預測大唐王朝的命運,他就是這樣見小而不能見大,個人在歷史規律面前也這樣弱小無力。

就在這樣一個帝國繁盛落幕的最低點,在這樣一個人生的最終點。他突然想要創造一個給兩人的對臺戲增加難度的對手,這將是他此生最爲得意的算計,這算計也許能夠抑制安祿山的野心勃勃,或許決定楊釗最終的命運。

李林甫想到這裡,支撐着病體從榻上爬起來,大管事和家人連忙勸阻,他卻倔強得不容分說。

“來人,給我磨墨!”

他穿着白色中單坐在案几前,精氣神重新聚斂到雙眉間。兩個僕人小心翼翼地伺候,一個磨墨一個挑選墨管,然後蘸飽了墨汁遞到了李哥奴手中。

他捏着筆管的手微微顫抖,當落到紙面上卻穩如磐石,終於寫下了第一行字……

……

一到寒秋,李隆基便帶着他的寵妃和大臣們前往驪山溫泉宮居住,重病在身的李林甫也被皇帝邀請,被家人派僕從用軟轎擡着,跟隨浩浩蕩蕩的出行隊伍前往驪山的所在地昭應縣。

昭應縣原名會昌,這一縣制是專爲驪山華清宮而設,因爲圍繞驪山華清宮的規模,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城市羣落,堪比長安城中的一縣之佔地。所以李隆基以驪山建會昌,而且控制建築人口數量,避免它繼續擴大,使得關中不堪重負。

李林甫到達昭應後,因爲旅途耽擱更加病重,府上的醫官配了幾副藥都不見成效。家人病急亂投醫,在附近尋找了一個有名的巫醫。巫醫因見是李林甫,不敢怠慢,想了一個看似靠譜的藉口說:“相公這是心念成疾致使邪祟入侵,若能得見聖人,定能夠驅除邪祟使病情好轉。”

李林甫立刻遣家人題寫書信一封,派人到宮中飛霜殿傳遞給皇帝,畢竟君臣相伴了十幾載,皇帝對李林甫還是有感情的,決定前去探望。

袁思藝和幾個宦官連忙勸阻:“陛下,李林甫既染惡疾,不明情狀,陛下不可以身涉險,不如派一個親信之人代陛下去探望。”

李隆基頗爲猶疑,捻着鬍鬚說道:“李林甫來信說,巫醫斷言見到朕就可以驅除邪祟病情好轉,朕豈能置之不理?”

“哎,陛下,巫醫之言,不可輕信吶。”袁思藝腦瓜子一轉,連忙上前進言道:“李林甫書信上說見到陛下就能好轉,何必親身去見,陛下只需站在高樓上,讓李林甫遠遠看一眼即可,這樣既保障了陛下安危,又成全了君臣之義。”

看這小腦袋瓜想問題,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樣。他們前方百計不讓李林甫見到皇帝,實際上有更深層的考慮。

袁思藝和這幫勸諫的宦官,本來是李林甫在宮中的內線。

李林甫病重即將不久於人世,聽到這個消息誰最高興,難道是他的仇人嗎?當然不是,他明面上的仇人早已死光,背地裡的仇人揹負深仇,李林甫病死對他們來說太便宜了,不能親自手刃,千刀萬剮,豈能解去他們的心頭大恨。

現在最希望他死掉的就是他在深宮內收買的這些內宦,包括袁思藝在內,這些人全都收受了李林甫的好處,替他收集宮內皇帝的活動軌跡和一言一行,難聽點兒說就是替右相監視皇帝。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們的所作所爲一旦被皇帝知曉,必然是人頭落地的下場,若是背後的始作俑者去世呢,那麼這件事會永遠成爲秘密,不會再被人提起。

李隆基接納了袁思藝的意見,下旨讓李林甫的家人將他擡到庭院中,自己則登上了宮殿的闕樓的降聖閣,手中握着紅巾居高臨下朝李林甫招手。

躺在胡牀上的老人已經是風燭殘年,他也許曾經風光一時,也許曾獨掌朝綱,恐嚇羣臣,使天下人畏懼。他最終要步入黃泉的路途,他枯槁的手臂輕輕地擡起,看着樓宇上身形模糊的君王,心中頓覺無限淒涼。

從開業二十五年起,到如今天寶十一載,他替皇帝掌了十六年的朝政,替他的懶惰揹負了十六年的罵名。君王荒廢的政務,全由他一肩挑起,他知道他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臣子,所以甘心揹負這個角色。如今他身染重病,卻求一見而不可得,果然世間涼薄最是君王心吶。

李隆基手中的那片紅巾已經遮擋了一切形象,只留下具象化的符號,在他的眼中恍惚飄搖。

右相艱難地動彈了一下手指:“你們,代我向陛下謝恩。”

李林甫的兒子妻妾們跪倒在地上,朝着高樓上的皇帝五體投地,三拜九叩。

(PS:感謝西子小鳥,欲仙,書友141125234641227,書友20190604121727020,內蒙一胖子飄紅打賞。)

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賺錢的纔是英雄(祝鼠年大吉,鼠你最帥)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
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賺錢的纔是英雄(祝鼠年大吉,鼠你最帥)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