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

兩萬朔方軍在曳落河騎兵的打擊之下險些潰敗,郭子儀連忙組織陣型,高聲呼喊道:“別亂!別自亂了陣腳,他們只有三千人!”

然而這三千曳落河卻勢若瘋虎,銳不可當,他們組織起鋒矢陣型只是佯裝衝擊,也足以使得接近的敵軍退散。郭子儀麾下的騎兵更不是對手,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他急得在馬上破口大罵:“李嗣業你丫真是坑人吶!竟然拋給我這麼一個燙手的山芋!難道我兩萬朔方精銳,連區區三千胡騎都不能奈何嗎!”

曳落河騎兵也處在危急之中,他們經歷數場大戰沒有歇息,又接連奔行了數百里,無論人馬都疲累到了極點,全憑着求生欲和一股氣強撐着。

然而安守忠卻犯了一個決策性的錯誤,他誤以爲朔方軍還有很強的戰鬥力,一時難以消滅,自己卻快撐不下去了。而此刻蒲津渡口防禦已經空虛,不如直接衝過去奪了船泊到對岸順流而下。

“走,佔了渡口搶船!”

三千曳落河揚起千面旗幟,朝着渡口的方向奔去,駐守在渡口的唐軍士兵紛紛撤退到土堡之上,手執弓箭在女牆垛口還擊。

曳落河騎兵衝入空虛的營寨之後,也並未穩固戰果將堡壘攻下來,這又是一個致命性的錯誤。他們忍着箭矢的騷擾撲到河邊,紛紛捨棄馬匹攀上了渡船,只留下少數人在岸邊斷後。

郭子儀重整旗鼓之後率軍衝到了渡口,依託土堡列成陣型,將數千名弓弩手梯次排列開來,又以幾十架伏遠弩接連拋射箭矢。留在岸邊斷後的百餘曳落河騎兵硬頂着箭矢衝鋒,但這樣的強弩之末還無法動搖朔方軍的陣型,被步槊兵攔截後,陌刀隊蜂擁上來砍殺在血泊之中,只剩下一地馬屍和碎屍。

郭子儀大喜過望,他沒想到勝利竟然以這種方式來臨,全憑對方出昏招,我自巋然不動。他興奮地大喊:“快!給我把伏遠弩架到河邊,裝上火油箭矢,給我射!”

沒有了馬匹的北方勇士還叫勇士嗎?曳落河騎兵可以在馬背上做出無數花哨的動作,他們的雙手不需要抓馬繮,就可以使馬匹轉向,加速和停下。但對於划船渡河,他們卻是一無所知。

他們擠在船上用力地撥動着船槳,船隻卻在水中打轉,耗費半天功夫只往河中央飄了十餘丈。

郭子儀調集數千長弓手和弩兵,在岸邊一字排開朝黃河上攢射,將曳落河變爲了活生生的靶子。他們剛開始還可以用角弓還擊,但距離一旦拉開,角弓六十多步的射程已經不足以構成威脅,但岸上的手執長弓和擘張弩的朔方軍卻可以繼續攢射,許多曳落河兵卒身中數箭倒入水中。

更可怕的是伏遠弩,它能夠輕鬆地射穿船幫,油脂順着船身向上燃燒,兵卒們不斷地撲打火焰,又有一支強弩射來,竟將兩人齊齊洞穿。

安守忠坐在船中央喊道:“擺正船身!順水去下游!”

黃河經過蒲津渡口流速緩慢,他低頭望着暗黃的水面,幾乎感受不到流動。朔方軍沿着岸邊不斷往下追射,最終只有六艘船接近了對岸,其餘不是滿船屍體就是被火焰吞沒。然而蒲津渡對岸的渡口也有數千唐軍冒出來,彎起了長弓射殺船上的曳落河勇士。

安守忠慌忙命衆人往河中央劃,這樣能夠得着他們的就只剩下幾十架伏遠弩,他們不斷調整弩車的方向,又一艘渡船中箭後起火沉沒。

過了蒲津渡再往下,黃河流速變快,追在岸邊的朔方軍兵卒們也再也追趕不上,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三四艘船順着河水漸行漸遠,最終還是讓安守忠逃了。

安守忠坐在船側驚魂甫定,再回頭看看這些船上的士卒,除去屍體就是傷兵,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插着箭矢,脫力的校尉胸口甲冑上如同刺蝟,閉目躺靠着船幫,臉上中箭的軍士把頭朝向船外,血水在船板上鋪了一層,痛楚的呻吟不絕於耳。

八千曳落河他帶到關中有五千,結果返回時卻只剩下這百餘人,他們可是義父從軍中選拔上來的親衛,想必他老人家知曉後定會大發雷霆,他不死也要被扒層皮了。

岸上的朔方軍損失也尤爲慘重,郭子儀統計了一下傷亡竟然在七千左右,若不是安守忠頭腦秀逗放棄了戰馬登船,今日潰敗的必然是他。

朝廷派來的中使騎馬趕到了渡口,太監騎在馬上叉手說道:“陛下已經從靈武回到長安,特命我來傳口諭,郭大夫若戰事結束,就請立即回長安聽封受賞。”

“這麼着急?”郭子儀訝異地張大了嘴巴。

“當然,封賞功臣乃是大事,自然是一刻也不能緩。”

……

李嗣業進駐商洛縣之後,又迅速率軍南下,在商洛縣以南的桃花驛兩側依山下寨,將通往武關的道路堵死。

李歸仁連着三日叩關不克,決定撤回商洛縣再搜刮一些糧食,誰知李嗣業已經將歸路截斷,他彷彿被堵進死衚衕中的老鼠,徹底斷絕了逃出生天的機會。

他認爲進攻李嗣業是沒有任何希望的,鳳翔郡和細柳原兩戰已經充分認識到河西軍的戰鬥力,真是強得不像話。現在唯一的可能就是攻克武關後迅速南下,這樣纔有可能徹底把唐軍甩在身後。

守在武關的王思禮可能是個能捏扁的軟柿子,他連忙命軍士在層峰驛附近大肆砍伐樹木,然後做成攻城梯和攻城錘,又開始連續強攻武關。

王思禮日夜在城牆上巡守,寒冬裡手執長槍,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叛軍日夜叩關不止,唐軍折損嚴重,他張望遠方翹首以盼,心想李嗣業怎麼還不來!我已經快堅持不住了。

李嗣業命令士卒在桃花驛兵寨加固防禦,遲遲不肯出動進攻。只要多熬李歸仁一天,他到時候就垮得越快。

等到了第十日,叛軍開始宰殺馬匹充飢,兵員數量也急劇銳減,多少人黑夜裡還圍着篝火,第二日卻已經凍斃在關下。

李嗣業站在寨牆內的瞭望塔上遙望,叛軍在武關道間搭建不少無數木棚,馬匹的骨架扔得到處都是,地面上橫七豎八躺滿了人,也不知有多少是死人,又有多少活人。

“可以了!騎兵三路出寨進攻李歸仁,與武關王思禮匯合。”

在這十日等待中焦躁的何止是王思禮,臧希液和段秀實等人也磨刀霍霍,數次請求出戰卻不得允許。李嗣業這一聲令下後,他們所率領的飛虎騎與瀚海軍宛如猛虎出牢籠,朝駐紮在層峰驛的李歸仁中軍直撲而去。

經過短暫的戰鬥之後,叛將李歸仁率部投降,只可惜他率領的一萬餘騎兵,經過連番攻城折騰之後,只剩下不足四千人。至此,安祿山遣入關中的十萬軍隊已經全部消滅,沒有一丁點的水分。

李嗣業把他裝進了囚車中,也派人送往了長安。

王思禮雙眼通紅,麪皮浮腫走出武關城,他頂着蓬鬆的髮髻來到李嗣業面前,躬身叉手道:“李大夫,你若再遲來一步,武關必然要失守,李歸仁也必然要放跑了。”

“錯了,王尚書,李歸仁已經是強弩之末,你以爲你快堅守不住,但是他已經連一次像樣的進攻也無法組織。打仗就是這樣,誰能夠堅持下去,誰便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所以說活捉李歸仁,消滅叛軍騎兵是你的功勞,等我們回到長安,我定要在陛下面前爲你請功。”

王思禮尷尬地咳嗽了一聲:“大夫何須如此,我豈敢獨佔此功?”

“沒關係,我手裡有張通儒和孫孝哲,你有李歸仁,郭子儀有安守忠,你我爲同僚,應當平分秋色纔是。”

好一個平分秋色!王思禮和郭子儀若是知道他這幾場贏得輕鬆寫意,心裡不知又是什麼感覺。

皇帝派出的中使程元振來到了武關,見到西涼郡王和兵部尚書後也不下馬,倨傲地揮動着拂塵說道:“陛下已經入了長安,命我前來召兩位前往京師接受封賞。”

李嗣業顰起眉頭,現在不正是乘勝從潼關入陝郡,收復洛陽的大好時機嗎?非要叫他們回去領什麼功勞封賞?

等程元振帶隨從離去後,行軍主薄戴望在他身旁叉手低聲說道:“如若我所猜不錯的話,皇帝此次召喚你們入長安,表面是要獎勵封賞,實則是瞄準了大夫手中的河西北庭安西三軍兵權。”

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相猜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
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相猜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