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的變故,嚇得正吃的香甜的孩子們,誰也不敢再吃了,一個個都悄悄躲到自己母親的身後,大氣也不敢出一口。就連吳氏、王氏她們兩個,也都不敢插言。吳氏見小姑子對婆婆半句也不肯讓,鼓足勇氣走上前,想將小姑子拉到一邊,卻被盛怒之下的小姑子,一胳膊給甩了個趔趄。
正跟孫子逗的開心的沈老爺,因此時正值年下,不想讓自己發火,以勉掃了大夥的興,心想她們娘兩個吵幾句也就算了,可沒想到,其母女二人可真謂是針尖對麥芒,竟然還沒完沒了啦!。。。。。。又見不懂事的女兒,連其嫂子都牽怒着差點推倒,火直上涌的老人家,再也無法容忍她娘倆的無理取鬧了。他將小金貴遞給兒子,抓起面前的飯碗就“咣啷”一聲民,用力摔到了地上,並大聲喝斥道:“你娘倆都給我滾出去!大年下的,都讓我好生過!。。。。。。”
小金貴被老爺的怒吼,嚇的哇哇哭了起來。
見事不妙的老薑氏,立刻識相地閉了嘴。然一向恃寵而驕的沈家大小姐沈玉葉,卻還仗着父親平日疼愛自己,不依不饒地嘟囔着:“誰叫俺娘無緣無故地找俺的茬呢?”
“都是你娘慣得你,你娘倆沒有一個好東西!”盛怒未息的沈老爺,怒目向地吼着自己的女兒。
玉葉見父親動了真氣,噘着嘴雖不服氣,卻也不敢再言語了。一頓豐盛熱鬧的家宴,就這樣被姜氏給攪和的,不歡而散了。
。。。。。。
年夜飯,是在老二沈守武家吃的。
吃過晚飯之後,天又輕輕飄起了雪花,沈家全家上下齊聚在正堂裡,依照舊例陪着老人們守歲。但,由於午飯時姜氏的無理取鬧,而惹得駁然大怒的沈繼祖,依然還鬱郁地無法釋懷老婆和女兒的刁蠻、任性,而沒有了往昔的笑臉。因此,以長子沈守文爲首的兄弟妯娌之間,誰也不敢高聲鬧嚷,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着。一屋的孩子們,亦安安份份地,各自坐在自己的母親身邊,靜靜地吃着瓜子。年齡稍大一些的,不時地拿怯怯的眼神,偷瞟一下沒有了笑容的爺爺。唯有跚跚學步的小金貴不明就裡,獨自在守歲的人羣中,歪歪斜斜着小身體,開心地繞來繞去。
面色陰沉凝重,悶頭抱着水菸袋一個勁抽的沈老爺子,就連寶貝孫子的這幅可愛的憨態,都未能驅散掉內心的不快。
亥時時分,雪越下越大,那鋪天蓋般紛紛揚揚的大雪片,已將地上覆了厚厚的一層,在滿院子火紅燈籠的照耀下,閃着迷漓的光彩。
透過窗戶看看了雪勢的沈老爺,擔心越積越厚的雪,會凍壞、滑倒孩子們,便吩咐吳氏妯娌幾個,帶着孩子們各自回房睡去了。只留下四個兒子,陪着自己熬夜守歲。
一晚上撇嘴斜目的老薑氏,見兒媳們全都走了,自己也賭氣回了房。
一向嬌生慣養的沈玉葉,早就熬不得困回房去了。
若大的一個客廳,此時,只剩下他們爺兒五個,圍坐在火籠周圍,顯得是那麼的空蕩、冷清。
子時到了,室內的自鳴鐘剛剛敲過十二下,沈大少爺就趕忙將迷迷糊糊,打着嗑睡的弟弟們悄悄推醒,一起陪同着父親到院子裡燃放煙花、鞭炮——驅除舊年的不如意,企望着,在新的一年裡,能夠五穀豐登、平安幸福!
一家開頭,衆家響應。持香點着了鞭炮的沈繼祖,立刻引得整個沈家堡內,家家戶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這震耳欲聾的鞭炮齊鳴,伴着漫天飛舞的潔白雪花,和那五彩繽紛的焰火,映紅了半個夜空。
。。。。。。
按照當地的風俗,大年初一這天,是一定要吃素的——意在乞求全年平平安安、素素靜靜。
這一天,沈老爺誰家也不去,只在家中高坐,等待着兒孫和族中小輩們的叩頭、拜年。
早飯之後,兒女衆人陸續都來給父母拜年了。
小金貴頭戴虎頭新帽,身穿團花錦襖,腳登虎頭小棉鞋,全身上下,被母親裝扮的花團錦簇,開心快樂地趴在父親的懷抱裡,也給爺爺拜年來了。
一進門,未等父親將自己放穩,小傢伙就將兩隻小手抱到一起,不停地搖晃着,口內還含糊不清地嚷嚷着:“爺爺、奶奶過年好!爺爺奶奶過年好。。。。。。”把個沈老爺樂的,鬍子都翹了起了,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與丈夫對過高坐的老薑氏,卻不以爲然地撇着嘴,自顧自地抱着自己的長煙袋,眼皮都未曾擡一下。
可愛的小傢伙,見父親叩完頭之後,便也模仿着父親的樣子,想給爺爺叩頭。可他卻並不懂得先要跪到蒲團上,而是搖搖擺擺地蹲了下去,將兩隻小胖手使勁按到地上,撅着圓圓的小屁股,把頭就要往蒲團上點,還沒等捱到蒲團,頭上的虎頭小帽子,就“呱嘰”一下搶先落到了蒲團上,露出了剃的光溜溜的“茶壺蓋”小腦袋。
“茶壺蓋”是過去北方地區的男孩子,幼年時常剃的髮型,整個腦袋剃的光光亮亮的,只在腦門頂上留有,茶壺蓋大小的一塊頭髮。
小金貴憨態可掬的樣子,惹得全家是“哈哈”大笑,尢其是沈老爺,一邊給孫子、孫女們分發着壓歲錢;一邊笑的眼淚都出來了……伴着滿堂的歡聲笑語,族中老少,也接連不斷地趕來拜年,人來送往,好不熱鬧。
……
大年初二這天,沈老爺在三兒子,沈守德家吃過午飯後,未及申時時分,全家就都已集齊在了一起,等待着沈老爺子發號施令——合族齊聚,共燃鞭炮歡送祖宗起程,當地俗稱“送家堂”!
申時一到,沈老爺第一個點燃了長長的一大杆爆竹,緊接着,祖中衆子弟,爭先恐後地紛紛響應着。
整個沈家堡,頓時淹沒在了,震耳欲聾的鞭炮的海洋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