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

復興軍其實已經打過不少的仗了。

實際上,幾乎每個復興軍的戰士都參加過很多治安維護性質的剿匪作戰。雖然這種級別的軍事行動在復興軍看來似乎應該是由地方警察部門來承擔的工作,可是如果把同樣的事情放到大明朝這個環境裡來說的話,這就是最正規的國家軍事行動。

除了維護治安的剿匪作戰之外,復興軍也進行過很多針對於明王朝正規軍的軍事行動。雖然因爲明朝的軍衛系統早就徹底的沒落了,所以大明朝的衛所兵軍事水平普遍低下,可是整個湖廣地區二十萬人上下的紙面軍隊,還是復興軍方面解決的。

當然了,對於復興軍來說,作爲明王朝正規軍事力量的組成部分,湖廣地方軍衛的軍事實力甚至不如他們處理過的原本遍地都是的佔山爲王的土匪山賊們。

復興軍內部從上到下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比較奇怪的感覺,他們覺得似乎復興軍自己搞的軍事演習要比真正的實戰更難,更復雜,更真實。

畢竟在軍事演習中,因爲作爲敵方的作戰對象,就是復興軍自己。使用着相同的裝備,貫徹着一樣的戰術思想,接受着一樣的軍事訓練的復興軍之間,在軍事演習的過程中,雙方爲了贏得軍演的勝利,都是需要使出全身解數的。

實際上,在復興軍自己內部的軍演中,士兵們還經常會出現一定量的小規模的傷亡狀況。但是,在復興軍對外開展的正規作戰中,復興軍自己的戰士,反倒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的傷亡情況。

很多時候,復興軍相應的戰術動作還沒有完成呢,敵人就全面的崩潰和失敗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復興軍對外的作戰過程中,復興軍的參謀部門在沙盤上的軍棋推演往往都是剛剛進行了一個開頭,然後戰鬥就結束了。

復興軍的指揮員都覺得,對於復興軍來說,在針對外部敵人的正規軍事行動中,似乎政治任務要比軍事任務重,政工幹部要比業務幹部的工作多,擔子重。

就比如說,在復興軍和農民造反軍的第一次的正面作戰,即在復興軍和張獻忠部的軍事衝突中,復興軍在戰場上展開的正規戰術動作,只有一個單次的炮擊。在正面戰場上的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的主力隊伍,甚至就僅僅開了一次炮。一千多個步兵甚至連槍都沒撈着開,之後就是把刺刀安裝到步槍上,開始展開處理俘虜的工作了。

對於復興軍的基層士兵和絕大多數的業務幹部(指揮員)來說,和張獻忠部的這次軍事衝突相當的無聊。

畢竟要是在他們看來,以流賊馬匪爲核心的張獻忠部的作戰意識相當的薄弱。和那些坐地炮出身,身家性命都藏在山寨上的本地山賊土匪相比較起來,反倒那些山賊土匪的意志要強韌的多。

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面對復興軍打上門來的情況,那些山賊土匪都會拼死的進行反抗的。

雖然這些山賊土匪面對着使用先進武器和先進的軍事思想的復興軍進行的反抗就像螞蟻挑戰大象一樣滑稽,可是作爲比較純粹的軍人,復興軍的官兵還是比較欣賞這種敢於反抗,熱衷於戰鬥的意志堅韌的對手的。

對於張獻忠的那些崩潰速度快,逃跑速度也快的流賊馬匪出身的部隊,復興軍的指戰員們在心裡是非常鄙視的。

從流民的角度講,饅頭、稀粥和午餐頭罐頭是比大炮和機槍要得力的多的武器。

雖然在分發食物之初發生了一定的混亂狀況,可是在一千多名復興軍閃亮的刺刀下,近萬的流民還是很快就建立起了秩序概念。

流民本身確實挺可憐的。他們本身對於復興軍確實也沒有什麼敵意。按理說復興黨方面是不應該對他們進行追究的。

可是不管他們的想法是什麼樣,他們在戰場上是不是被迫的,他們的這些被迫的舉動有沒有對復興軍產生什麼危害,他們在事實上都是對復興軍做出了敵對性的行爲。

復興黨治下采取的是一個以事實爲根據的判斷體系。不管是什麼人,不管這個人是什麼樣的身份,別人對於這個人的所思所想都是沒有辦法真真正正的瞭解的。所以,復興黨判斷問題的根據只能是事實。

復興黨在面對流民的時候,採取的也是這樣的態度。如果流民不是通過戰爭的手段,而是自發的進入到復興黨的治下的話,他們會被複興黨視爲普通的人民羣衆對待。那些流民會被複興黨安排接受專門的培訓,然後在他們通過相應的考覈之後,就會被複興黨安排他們可以承擔的工作,成爲復興黨治下的一個職工。從此過上安全平靜有前途有希望的生活。

可是這些被張獻忠裹挾過來作爲炮灰衝擊復興黨陣地的流民,就不會受到復興黨這樣的待遇了。雖然復興黨上下並不認爲這些在客觀上確實做出了針對復興軍的敵對性舉動的流民真的是復興軍的敵人,但是復興黨又必須針對他們的所作所爲,對他們進行處理。

復興黨黨內的法律部門是一個和政府機關平級的,受到復興黨黨委直接領導的獨立體系。這次和王書輝一起到西平鎮的隨行人員中就有法律口的幹部。不過在軍事行動中的所有審判都是由復興軍軍事法律部門承擔的工作,處理流民的事情是用不上他的。

復興軍軍事審判廳是復興黨法律體系內,極少數不適用人民代表制度的機構。作爲接受復興軍總政治部直接領導的單位,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的軍事審判廳很快就對這次被捲進張獻忠和西北第一軍團的軍事衝突中的近萬流民進行了審判。

這近萬流民被迫參與了針對復興軍的軍事行動,考慮到他們的舉動並非出自自願,所以他們被判處在戰俘營裡承擔兩年的勞動改造的懲罰。

對於絕大多數的流民來說,他們並不在乎這兩年的勞改懲罰。實際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復興軍組織的這場審判是什麼意思。在明確了他們必須在復興黨的組織下幹兩年活的現實之後,他們也不是非常在意這樣的事情。

能吃飽飯,能穿暖衣,這就是封建農業社會裡的普通百姓最理想的生活了。

和在那種健康的,土地分佈均勻的小農社會不同。在土地高度集中,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的封建末世裡,只要能夠吃飽飯和穿暖衣,能夠安安穩穩的生存下去,這就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所以,在得知今後的兩年中自己還可以享受這種吃飯管夠的生活之後,絕大多數的流民不是感到苦惱和憤怒,反而感到安慰和喜悅。

畢竟對於這些勞動人民出身的流民來說,給誰幹活都是幹活,更何況給復興黨幹活是可以吃飽飯的呢。

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374章 在山東(9)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12章 婚事(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36章 理念(4)第367章 在山東(2)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72章 在山東(7)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9章 日常(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79章 大練兵(3)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67章 在山東(2)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70章 在山東(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26章 開始(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69章 在山東(4)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31章 日常(3)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
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374章 在山東(9)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12章 婚事(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36章 理念(4)第367章 在山東(2)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72章 在山東(7)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9章 日常(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79章 大練兵(3)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67章 在山東(2)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70章 在山東(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26章 開始(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69章 在山東(4)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31章 日常(3)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