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

就在亡國之君朱由檢和他親自選定的兩個亡國之臣張四知和文震孟,在那裡矯情已經無可救藥的大明朝財政的時候,復興黨主席、復興軍總政委王書輝,已經乘坐蒸汽船沿漢江逆流而上,經襄陽府過丹江口,到達復興黨計劃建設中的在湖北西北部最大的工業基地鄖陽縣。

現在的鄖陽縣就是後世的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

截止到2013年,鄖陽區共發現各類礦產40餘種,其中20種礦產探明儲量。全縣礦產資源潛在的經濟價值約2450億元以上。各類礦產、礦田、礦點、礦化點220多處,分別佔十堰地區已發現礦產50種和礦產地566處的80%和38。9%。

其中: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鈦、錳、金、銀、銅、鉛、鋅、鎳、鉬、鋯、鈮、鋇等;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硫鐵礦、磷礦、重晶石、白雲石、綠松石、蘭石棉;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大理石、滑石、石英石、明釩石、硅石、塗料土、板石、石墨、建築石料、粘土、河砂等;能源礦石有石煤、鈾;水氣礦產有地下水、地下熱水。

鄖陽區礦產資源在空間上的分佈大體可劃分爲五個成礦帶:1、梅鋪到大柳的礬礦、磷礦、重晶石、大理石及其他非金屬成礦帶;2、伏山、雲彩山到大龍山以鐵、巖金爲主的成礦帶;3、滲灌流域礦金礦帶,其砂金儲量超過10噸;4、紅巖背—上陽陂——雲蓋寺—火燒寺一帶的綠松石成礦帶;5、許家坡到鋪子門、董家灣、李家灣、上塔的多金屬礦產成礦帶。

鄖陽區大、中、小型礦牀50餘處,其中特大型礦牀2處,即安陽老虎道白雲岩礦、青山碾子坪白雲岩礦;大型礦牀5處,主要有世界稀有的鮑峽雲蓋寺綠松石礦,青山王家溝大理石礦等;中型礦牀19處,主要有佛山——雲彩山磁鐵礦,大柳礬礦,柳陂秦家溝金礦,茅窩金礦,吳家樑磁鐵礦,鮑峽鋪子門—安城的多金屬礦牀,董家灣—徐家院的銅鉛鋅礦,黃家溝、西峰、肖家河、前房、彌院寺、花慄灣、黃家坪、茅窩、板昌嶺、王家溝、滔河等地的礦金等。

當然了,這些在後世被探明的礦產,就是在幾百年後的現代也不是都被開發利用起來了的。比如說在鄖陽地區的那些鐵礦資源吧,在後世就不怎麼出名。雖說鄖陽地區的磁鐵礦是最適宜鍊鐵的鐵礦石,可是在現代社會,鄖陽地區也只有一些類似於配套性質的年產在二十到三十萬噸的小型鋼鐵廠。

這倒不是說在鄖陽地區就不能建設鋼鐵企業了。只不過在年產鋼鐵七億噸以上的現代中國,這種年產二三十萬的噸的小型鋼鐵廠缺乏重要的價值。所以無論是在媒體上還是在老百姓心裡,鄖陽地區有沒有鐵礦,是什麼樣的鐵礦,用這裡的鐵礦石鍊鋼鐵是不是很好,都沒有什麼人會去關注他。

特別是對現代中國這種超大型的工業化國家來說,年產二三十萬噸的鋼鐵企業,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了。就是單純的從環保的角度考慮,不開採當地的鐵礦石,甚至是一種比較好的環保選擇。

當然了,對於年產鋼七億噸的現代中國來說鄖陽地區的鋼鐵資源沒什麼意義。可是對於年產鋼在1627年勉強達到七十萬噸的復興黨來說,別說是年產鋼鐵二三十萬噸的鋼鐵企業了,就是年產鋼鐵二三萬噸的鋼鐵企業,那都是復興黨工業化建設的重要成果。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王書輝纔會親自帶領了一大批覆興黨工業系統裡成熟的鋼鐵企業建設方面的專業人才和大量的工礦設備來到鄖陽縣。

從1619年開始到1627年,經過了九年的發展和建設,目前復興黨在工業建設上最成熟最拿手的項目就是建立鋼鐵廠了。

從位於枝江縣的設計產量十萬噸實際年產鋼鐵八萬噸的第一、第四、第六鋼鐵廠,位於鬆滋縣的第二、第五鋼鐵廠,位於荊州地區的第三、第七鋼鐵廠,位於武昌地區的第八鋼鐵廠到目前復興黨工業體系中規模最龐大的,位於大冶地區的第九鋼鐵廠,這些近現代化的鋼鐵廠全都是復興黨工業建設部門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

而且從1624年復興黨開始建設第六鋼鐵廠開始,因爲復興黨機械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復興黨的鋼鐵廠建設就開始實現了自我複製,不再依賴王書輝從現代通過時空門運輸過來的鋼鐵廠設備了。

更主要的是,經過了九年多的實踐積累,復興黨的鋼鐵廠建設,徹底的摸透了王書輝按照蘇聯戰時工廠建設總結出來的,邊建設邊生產的工廠速建模式。

就以鄖陽縣的鋼鐵廠建設來說吧,復興黨的工業設備和幾千名成熟的鋼鐵生產建設兵達到鄖陽縣之後,因爲當地基建部門已經組織了剛剛接受訓練不久的,由陝西流民組成生產建設兵,完成了初級的基礎建設和生活設施建設。所以,復興黨的鋼鐵生產建設兵入駐營地後的第二天,大量的設備就已經在剛剛完成地面平整的工廠廠址上開始安裝。

而鐵道建設方面,也在復興黨的正規鐵道生產建設兵到達之前,新組建的鐵道生產建設兵,就按照設計圖紙,完成了礦區到廠區鐵道鋪設前的基建準備。等到正規鐵道生產建設兵到達之後,就開始按照規劃,在礦區和廠區之間按照圖紙鋪設工程鐵道。

也就是說,採礦場的基建和設備安裝,鐵路的基建和設備安裝,鋼鐵廠的基建和設備安裝,幾乎都是同一時間共同進行的。按照復興黨在鄖陽地區的工業建設指揮中心的計劃,基本上等到正規的工廠建設和工人生活設施建設完成之後,同時進行的設備安裝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等到接受了全面培訓的工人進入工廠後,復興黨第十鋼鐵廠的第一爐鐵、第一爐鋼差不多就可以在基建和設備安裝完成之後的第一時間出爐。

而在此之後,在完成了試運行,第十鋼鐵廠可以生產出合格的鐵軌以後,復興黨的北方鐵路生產建設兵團,就會開始鋪設從鄖縣到襄陽和襄陽到荊州的兩條鐵路。

另一方面,王書輝也準備在湖北和陝西交界地區建立一個大型的軍事基地。這個軍事基地存在的目的,一方面是爲了接受和改造從陝西逃亡到湖北的流民。另一方面,也是要防備已經愈演愈烈的陝西造反勢力對湖北地區的進攻和破壞。

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9章 妖僧(3)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72章 在山東(7)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15章 立足(3)第306章 終結者3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6章 立足(4)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36章 理念(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84章 東改編3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74章 在山東(9)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75章 大豐收(1)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6章 準備(2)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
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9章 妖僧(3)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72章 在山東(7)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15章 立足(3)第306章 終結者3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6章 立足(4)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36章 理念(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84章 東改編3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74章 在山東(9)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75章 大豐收(1)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6章 準備(2)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