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在山東(9)

毛文龍不是個傻蛋。他當然知道復興商社這個所謂的商業組織來路不明。

船上能裝火炮,手底下有私兵。這就是標準的明朝末年的海商兼海盜的身份了。作爲大明王朝的一個官方人員,毛文龍知道和這樣身份複雜的海商搞貿易,是非常犯忌諱的事情。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個犯忌諱的事情在現如今也不算個大事情。和海商搞貿易犯忌諱,和草原上的韃子們做交易不也照樣犯忌諱嗎?可是也沒見朝廷上面的那些有山西商人背景的晉黨中人受什麼影響。

嘉靖時候的兵部尚書王崇古,萬曆時候的內閣首輔張四維,這些人可都是山西地區赫赫有名的大商人家庭出身。晉商是靠裡通外國的搞草原貿易獲得鉅富的,這些事情別說像毛文龍這樣的官場中人知道,就是那些大明朝的普通市井中人,也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張四維自稱自家的富豪是因爲“夜遇神人授金”。這樣的事情,都被大江南北的小市民編成各種各樣的段子進行嘲諷和玩笑了多少年了。

所以,對於毛文龍來說,即使復興商社行事太過“霸道跋扈”,可是他卻不覺得和復興商社做生意有什麼不可以的。關鍵是,對於復興商社堅持的用人口換取生活物資類產品的交易原則,毛文龍是真正的有點摸不着頭腦。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裡,人口這種東西可不是什麼緊要稀缺的資源。對於東江鎮來說,他們收攏的這十多萬的遼東南的難民,只有當苦力和當炮灰兩種作用。

事實上,即使是苦力和炮灰,東江鎮也完全用不了這麼多。當初毛文龍也沒想到東江鎮會收攏這麼多的人。可是後金女真方面搞大屠殺,搞去漢族化的過程實在太過殘忍,以至於大量的遼東南的漢人明知道到東江鎮的日子很苦,還是都跑到東江鎮來了。

毛文龍是個自私自利的封建官僚不假,毛文龍是個割據地方的軍閥也不假,可是好歹他是個正常的人類。對於這些爲了躲避民族壓迫而跑到他的治下的遼東南的漢族難民,毛文龍又不是後金女真,肯定不會屠殺他們,多多少少的也得照顧着點兒他們。

幾個小島,兩三塊土地,現在又是小冰河氣候爆發,氣候環境嚴重異常的時候,讓這十來萬人在東江鎮的幾個小島和朝鮮北部的那幾塊地上自種自吃都很困難。

所以對於整個東江鎮來說,這十多萬人口現在是不折不扣的負擔。

按照馬爾薩斯和洪亮吉的人口觀點。人口增長總會突破生產力的限度。所以在農業社會的條件下,人口這種東西,在封建王朝末期的時候是嚴重過剩的。總要通過災荒動亂和戰爭的手段對人口進行毀滅性消減之後,才能重新建立起穩定的封建王朝。

也就是說,在生產力限制的情況下,人口對於農業社會的政權特別是處於王朝末期的封建政權來說,總是一種負擔。

其實東江鎮的情況,就是目前整個大明王朝的一個縮影。

落後的生產力,高度集中的土地,大量相對剩餘的勞動力,全面破產的財政,大明王朝已經無法挽回的走向末日了。

東江鎮雖然沒有土地集中的問題,但是東江鎮同樣沒有可以讓十多萬人口搞生產的土地資源。這十多萬不能生產出任何東西的勞動力,就是東江鎮目前最沉重的負擔。

毛文龍很清楚這一點,但就是因爲他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才知道同樣智力正常實力強硬的復興商社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在這種勞動力過剩的情況下,用毫不值錢的人口換取寶貴的物資,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奇怪了。

毛文龍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他想的事情要比普通人多的多。但是作爲一個地方軍閥,毛文龍對於東江鎮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在兵爲將有的軍閥體系內,毛文龍對於手下們的影響力也是有限度的。

就比如說東江鎮系統內駐紮在各個島嶼上的那些參將之類的能夠獨領一軍的人物吧。他們在1627年的丁卯之戰中戰損非常嚴重。他們都急切的需要復興商社提供的精良武器和大量的糧食成衣等物資來重建部隊。

所以還沒等毛文龍明確表達態度呢。他們在私下裡就開始和復興商社做起生意來了。

能逃到東江鎮並且在這麼多年嚴酷的環境下活下來的人,絕大部分都是青壯年。所以東江鎮的各級將領在留夠了自己的部隊和預備隊的人數之後,用來和復興商社交易的那些人口也都是些青壯勞力。

復興商社在賣武器的時候不怎麼大方,他們做起生意來錙銖必較。東江鎮的各級武將想要從復興商社那裡佔一個銅板的便宜都不成,而且他們還都得依着復興商社的規矩,用銀子兌換復興黨的銀元之後才能買到武器。

但是在人口和糧食物資的交換方面,復興商社就大方多了。

在一塊糧磚(一斤裝)換一個人,一包方便麪換兩個人,一個肉罐頭或者水果罐頭換三個人,一個蜂窩煤爐子換十個人等等這些交易中,往往復興商社方面不會在乎東江鎮的這羣武將是不是往人羣裡添加了些老弱病殘的人物,反正只要是個喘着氣的人,哪怕發着高燒,大塊的皮肉都潰爛了的那種要死的人,復興商社都按人頭給東江鎮換東西。

不過在東江鎮的將領們偷奸耍滑的把那些半死不活的傷員病號往交換人口裡面摻的時候,他們又發現了復興商社的其他的好東西了。那就是復興商社的藥品。

不少東江鎮的將領可都是看到了,那些本來都已經奄奄一息了的病號,在復興商社的大夫(衛生兵)的開刀治療之後,擦了藥水吃了藥片,再用一個水晶瓶子往這個人身上一連(生理鹽水和葡萄糖)之後,原本眼瞅着就要嚥氣了傢伙,很快就好了過來。

孔有德就親眼看到,一個被交換出去的病號在復興商社的大夫的治療下,不到三天的功夫就活蹦亂跳了。

復興商社的藥品可真是好東西,而且價格也不太貴。一片消炎藥只要十個人,一片退熱藥也只要十個人,包括生理鹽水、葡萄糖和碘酒之類的東西,東江鎮的這幫不差錢的軍官們也是大批的買。

不過雖然他們買的不少,可是當武宏傑聽到商務局的幾個幹部討論東江鎮的軍官採購的藥品明顯不夠部隊使用的問題的時候,他冷哼了一聲就把這個事情拿到艦隊黨委會去討論去了。

對於這個問題,艦隊黨委方面的認識倒是都很統一。艦隊司令徐遠志在黨委會上的話就很具有代表性:

“封建軍隊把戰士當成一種消耗品來看待。這種性質的軍隊怎麼會像我們復興軍一樣把戰士的生命看得無比寶貴呢!他們買那些藥品根本就不是爲了給普通戰士治療。他們買藥那是爲了給自己保命的。”

第310章 終結者7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78章 大練兵(2)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7章 妖僧(1)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5章 立足(3)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78章 大練兵(2)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173章 審判(1)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5章 理念(3)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
第310章 終結者7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78章 大練兵(2)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7章 妖僧(1)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5章 立足(3)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78章 大練兵(2)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173章 審判(1)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5章 理念(3)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