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理念(2)

“前幾天飯前講話的時候,我給大家講了幾個小故事。今天飯前講話的內容是相同的,我繼續給大家講些小故事。”

“今天我要講兩個小故事,也都是出自古代先賢荀子,都是他寫的書裡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叫做浮陽之魚。荀子的原話是這樣的,‘鯈者,浮陽之魚也,胠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掛於患而欲謹,則無益矣。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

“荀子這話是在說什麼呢。他是說啊,有一種叫做鯈的魚。就是在咱們長江裡,經常可以見到的青鱗子魚。我看下面有人點頭了,說明是有人見過的。

“荀子說啊,青鱗子這種魚有一種特殊的生活習性。和別的魚不一樣,這種魚喜歡浮到水面上曬太陽。大家都知道,魚這種動物,是必須生活在水裡的。離開了水這個生存環境,他就活不下去了。這就像人必須喘氣一樣。人離不開氣,魚呢,離不開水。”

“因爲魚離不開水這個必然的道理,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少有魚呆在水面上的。但是這個鯈魚不一樣,它喜歡曬太陽。想要曬太陽就一定要靠近水面,但是水是流動的。我們在長江邊上的時候可以看到,江水是有漲有退的。這些鯈魚因爲喜歡曬太陽,所以貼在水面上,有時候並不知道,水已經要退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鯈魚就被擱淺在了岸上。這個時候它們會是個什麼下場,大家就都知道了。魚離開了水,必然是要送命了。”

“爲什麼說荀子是先賢呢,原因就在於,像這種魚擱淺在沙灘上的小事情,我們大家都見到過,但是誰也沒仔細想過其中蘊含的道理,但是荀子他老人家就想到了。”

“荀子看到這些擱淺的魚就想到,有水的時候,鯈魚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遭遇擱淺的命運。但擱淺在沙灘上再想得到水,就來不及了。困在災禍之中再想小心謹慎,就毫無用處了。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客觀規律的人不埋怨老天;怪怨別人的人就會走投無路,埋怨老天的人是沒有見識。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去責求別人,豈不是很愚蠢嗎?”

“通過這個陽浮之魚的故事,先賢荀子,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荀子他老人家是想說啊,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要重視兩件事情。第一,是要正確的認識客觀規律,瞭解這個世界運行的固然法則。第二,人必須要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做事情,不能違背客觀規律。”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我舉個例子。比如,我頒佈的《衛生大令》裡,禁止大家喝生水。爲什麼我不讓大家喝生水呢,原因就在於水裡面有細菌。大家用顯微鏡也看到過,細菌這個東西,是人會得病的根源,沒有燒開的生水裡就有讓人生病,要人命的細菌。就說瘟疫細菌吧,它就在生水裡面,喝了生水就會得瘟疫。”

“從這個例子上來看的話,水裡有細菌這個事情,就是客觀規律。大家通過顯微鏡看過之前,不知道水裡有細菌的事情。可是呢,生水裡的細菌,不會因爲大家不知道,就不存在了。前兩天我聽說北江村子裡,有個婦女拉痢疾死掉了。什麼原因呢,喝了生水了。可見生水裡有細菌,喝了會要人命,不會因爲那個婦女不知道,這個道理就失靈了。這就是客觀規律。”

“還是從這個例子上說,把水燒開了,就可以殺死細菌。這個道理,也是客觀規律。大家跟我在一起這段時間,沒有一個人拉痢疾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大家遵守了這個客觀規律。不知道,不遵守客觀規律的,比如江北村的婦女,她就死掉了。知道客觀規律,遵守客觀規律的,比如大家,喝水只喝開水,大家就健健康康的。”

“由此可見,生水裡有細菌,開水裡沒有細菌是客觀規律,我們知道了這個客觀規律,把水燒開了喝,就是遵守客觀規律。從這個例子上可以看出,先賢荀子的話是多麼正確,這就是人必須要學習和了解客觀規律,人必須遵循和遵守客觀規律的道理。這就是荀子他老人家在這個故事中要告訴大家的道理。”

王書輝講完了第一個故事之後,拿起講臺上的水杯喝了口水。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食堂裡的人。果然,聽了陽浮之魚的故事,很多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在王書輝眼中,三百多個人並不是很多。他在大學裡講過公共課,幾個班級的學生加在一起,嗚嗚泱泱的坐滿階梯教室,並不比這裡的人會少多少。但是他卻從來沒怎麼太把公共課放在心上。學生們都不給力,玩手機的玩手機,打情罵俏的打情罵俏。講課這件事情是雙向的,學生們不給力,老師就沒有力。這可能也是公共課質量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

王書輝喝完了水,開始講第二個小故事。

“今天將的第二個小故事,叫做處子遇盜。一樣是荀子書中的故事。”

“荀子的原話是這樣的,‘處子嬰寶珠佩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雖爲之逢蒙視,詘要橈,君盧屋妾,由將不足以免也。’”

“荀子這話是什麼意思呢。他是說啊,有一個少女,脖子上掛着寶珠,腰間佩有玉環,身上帶着很多黃金,在山中遇見了強盜。強盜大家都知道的,見財起意,持刀搶劫。少女被嚇壞了,不敢看他。彎腰下跪,苦苦哀求。表現的比強盜的老婆還要乖順聽話。可是呢,強盜還是把她殺了。”

“荀子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呢,他說,‘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請而畏事之,則不足以爲持國安身。故明君不道也,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然後節奏齊於朝,百事齊於官,衆庶齊於下。如是,則近者競親,遠方致願;上下一心,三軍同力;名聲足以暴炙之,威強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揮,而強暴之國莫不趨使;譬之,是猶烏獲與焦僥搏也。故曰:事強暴之國難,使強暴之國事我易。此之謂也。’”

“他的意思是說,這件事情就和國家和國家的關係一樣。如果君王不能領導百姓對抗侵略者,而是希望通過祈求討好的辦法求得生存,那就像故事裡少女想求得強盜的饒恕一樣,是一件完全行不通的事情。所以,賢明的君主是不會這樣做的。”

“一個國家想要抗擊侵略者,只有通過制定良好的制度,任命公正的官員,才能保證全國上下,一體一心,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只有這樣的團國家的所有人,國家才能強大起來,不僅能抵抗侵略,更能降服侵略者,讓他們變成國家的奴僕。所以說,想讓侵略者可憐是行不通的,只有通過強大的實力,打倒侵略者,把侵略者變成奴僕,這樣的辦法才行的通。”

“荀子的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什麼道理呢。荀子是在告訴大家,事物是存在普遍的矛盾的,事物是在矛盾中朝着不同的方向發展的。剛纔的故事裡,少女和強盜之間存在矛盾,國家和國家之間也存在矛盾。”

“在少女和強盜的矛盾裡,少女作爲矛盾的一方,因爲實力的不足,被矛盾的另一方強盜所殺死。在國家和國家的矛盾裡,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之間,實力強大的一方就可以獲得勝利,最終奴役另一個國家。”

“荀子通過這個故事要告訴大家,矛盾普遍存在於世界當中生活當中,人也好團體也好,必須要有強大的實力才能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比如說,在少女和強盜的矛盾中,少女如果不是苦苦哀求強盜,而是知道矛盾的普遍存在性的道理,每天在家裡像大家一樣鍛鍊身體。她要是像咱們團體裡的女子們那樣,也身強體壯,跑的快跑的遠,就可以逃離強盜活下來。或者拿出一杆我發給大家的伸縮棍來,一棍將強盜的腦袋打開瓢,少女也可以活下來。”

“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學習到一個道理。矛盾在世界上普遍存在。想讓矛盾向哪個結果發展,完全要看矛盾雙方的實力。知道了這個道理,大家就要意識到,我們現在的生活雖然很和平很安逸,但是矛盾終究是存在的。將來的一天,或遠或近,總會有別的人或者團體,要侵犯我們的利益,破壞我們的團體,或者是強盜,或者是貪官污吏。”

“總而言之,到了矛盾爆發的那一天,大家是想要像那個山中少女那樣,落得個苦苦哀求,仍然丟掉性命,暴屍荒野的下場。還是拿出鐵棍當頭一棒,把強盜和貪官污吏一棒打倒,保護自己來之不易的好日子。就看大家的選擇了。”

“這也是我一直以軍法教訓大家的根本原因。我不想到了那一天的時候,大家像那個少女一樣,連個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好了,今天的飯前講話就結束了,按照老規矩,大家之後要寫聽講感想,後天交上來。現在開始吃飯。”

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06章 終結者3第371章 在山東(6)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83章 東改編2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4章 起步(8)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77章 大練兵(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05章 終結者(2)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6章 立足(4)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40章 妖僧(4)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04章 終結者(1)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39章 妖僧(3)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05章 終結者(2)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2章 穿越(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章 穿越(4)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385章 東改編4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24章 起步(8)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07章 終結者4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
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06章 終結者3第371章 在山東(6)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83章 東改編2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4章 起步(8)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77章 大練兵(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05章 終結者(2)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6章 立足(4)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40章 妖僧(4)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04章 終結者(1)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39章 妖僧(3)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05章 終結者(2)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2章 穿越(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章 穿越(4)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385章 東改編4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24章 起步(8)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07章 終結者4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