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四省攻鄂2

托爾斯泰老先生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托爾斯泰的這句話,很形象的說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

化用託老先生的話,我們可以說:走向滅亡的封建王朝都是相似的,強大興盛的帝國各有各的興盛。事實也確實如。我們看看歷史材料就可以發現,所有的封建王朝在他們最後的日子裡的憔悴形象都非常的類似。

其中,武裝力量的衰弱就是這種相似性之一。

正常情況下,即使像石柱土司的白桿兵,這種可以隨意調派的地方性部隊,也沒有這麼連年調派的道理。

從1616年遼東之戰開始到1625年奢安之亂被提前平定(與正常歷史上相比較),秦良玉母子和秦氏姐弟,已經帶領着白桿兵爲了朝廷在東北和西南連續作戰十年的時間了。

在這十年中,白桿兵都已經換了五六批。要不是王書輝和復興會對石柱地區的援助,以石柱土司本地的人口和生產力水平來說,根本就支撐不了這麼長的時間。比如在遼東戰場上,白桿兵就戰死了四千多人。這可是最純粹的人口消耗。

秦良玉一家率領的白桿兵還是在1625年,也就是今年的年中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的。正常來講,就是朝廷再怎麼看不起土司兵,不把土司兵當人看,也不可能這樣無休止的徵召。

朝廷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我們得說目前的閹黨們還是比較靠譜的。閹黨領袖魏忠賢也好,閹黨的在政府系統的代言人顧秉謙也好,他們都知道的一個問題就是,目前大明朝的軍隊裡,能夠拉出來打仗的,只有邊兵和土司兵兩種了。

當初程紹的事情被報到上面的時候,魏忠賢真的有些不敢相信。地方軍隊的狀況居然差到了這種情況。居然根本就不用他們和叛匪交戰,僅僅是個遠途行軍就能把隊伍跑散把主帥逼死。

魏忠賢這個政治人物當然也是把黨爭放在政治生活中的首位的。可是和東林黨還不同,甚至和其他的閹黨文人不同,魏忠賢是真把大明朝看成是朱家皇帝的家當,把自己看成是大明朝的大當家的。

在魏忠賢看來,黨爭掌權這些事情固然重要,可是幫助皇爺把家當好,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所以,魏忠賢就不得不把整個事情詳細的對大明朝的骨灰級木工愛好者天啓皇帝進行了報告。

魏忠賢把這事兒看的挺重。人家天啓皇帝根本就沒把這事兒放在眼裡。用他的話說,“世廟老爺(嘉靖帝)在的時候,天下的衛所兵就壞了,所以纔有了戚家軍。這就是爲什麼從世廟老爺開始,歷代先帝都重內廷的道理。祖宗們是用你們幫天家看着那些文賊武痞呢。”

天啓皇帝難得從木匠活中解脫出來談兩句朝政。這一次他超水平發揮,根據魏忠賢的提醒,想起來應該朝各地派遣新的鎮守太監的事情來了。之後他就和魏忠賢討論起各地鎮守太監的人選。

這種事情,由不得魏忠賢不上心。這可是直接歸他管,可以讓他把勢力延伸到地方的好機會。所以,湖廣兵亂的事情,就這樣被天啓皇帝本人給打岔過去了。

翻開歷史的話,我們要說朱家的皇帝和其他朝代的皇帝有一點不太相同。似乎朱明王朝的皇子皇孫們對於繼承權的爭奪,除了發生過一場“靖難之役”和一場不靠譜的“寧王之變”以外,朱家皇朝在這方面還算太平。

當然,這種太平不是沒有代價的。代價就是整個大明朝的財政要揹負着一筆巨大的宗室開銷。

誰也不會喜歡給別人花天酒地的日子埋單。皇帝也不願意。所以,大明的歷代君王是孜孜不倦的挑着各地藩王的毛病,想法設法的想要取消這些人的花天酒地的資格。可是呢,再怎麼說,對於皇帝來說這都是他自己家的事情。皇帝可以想方設法的取消藩王們的爵位和俸祿,要是外人幫着動手,那就是觸碰了龍之逆鱗了。

天啓皇帝原本覺得武昌兵亂不過是另一場普普通通的地方衛所兵的鬧餉鬧事,可是偶爾有一天,天啓皇帝聽到身邊服侍自己的小太監說起因爲武昌兵亂以致於楚藩(楚王府)絕嗣了。

兩個小太監都是正在內書堂讀書的人,他們兩個把這個從內書堂的師傅嘴裡聽來的消息當談資來聊,殊不知此事深深的刺激了安全感一直不強的天啓木匠的神經。

本來是天啓皇帝自己不理朝政,不喜歡聽司禮監的彙報,這個時候神經過敏的天啓皇帝卻因爲楚藩絕嗣大爲光火,把司禮監的幾個大佬叫了過來好一通神罵。質問他們宗室覆滅這麼大的事情爲什麼不彙報給他。

雖然因爲此事早就彙報過了皇帝現在才反應過來讓大家很奇怪,可是司禮監的人畢竟是內臣,所以捱罵使他們的本職工作之一。不過,挨完了罵,事情也確實變得不一樣了。

大家原本還想借着武昌兵變的由頭,再弄掉幾個東林黨的封疆大吏,現在因爲皇帝陛下關注起這個事情來了,並且把宗室傾覆這件事情看的很重。所以,迅速的,漂亮的解決武昌兵變已經成了目前執掌大明朝政的閹黨中人的任務。

到了這個時候,問題就出現了,無論是魏忠賢還是魏忠賢的那些手下,他們通過程紹的死亡都已經領悟到了一個非常明確的道理:如今大明朝的地方部隊徹底的爛了,平叛的工作他們實際上承擔不了。

那麼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明朝能夠打仗並且能打勝仗的,就只有剛剛平地西南土司之亂的石柱宣撫司的土司兵秦家的白桿兵,以及每年要消耗朝廷一半以上收入的九邊軍隊了。

可是目前的情況是,因爲東虜北韃一直不消停,所以九邊軍隊根本就不敢亂動。而石柱的土司兵呢,也是今年年中的時候剛剛平定了西南動亂,回家纔不到半年的時間。

魏忠賢和他的手下們尋摸了一溜十三招實在是找不到別的什麼正經的能打的部隊了。所以,白桿兵在家歇了半年不到的時間,就又要上戰場了。

魏忠賢做正經事的時候還是比較靠譜的。他知道自己的手下們老本行都是“整人”,對於行軍打仗他們都玩不轉。正是因爲有着這樣清醒的認識,魏忠賢才決定任命平定了西南之亂的四川巡撫朱燮元出馬掛帥。

兵部尚書,總督四川、陝西、湖廣、河南、江西五省軍務這樣重要的職銜,魏忠賢都給了派系傾向模糊的朱燮元,可見魏忠賢把這件事情看得有多重要了。

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311章 終結者8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9章 婚事(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2章 穿越(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32章 日常(4)第80章 大練兵(4)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10章 終結者7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371章 在山東(6)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1章 婚事(3)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27章 開始(3)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80章 大練兵(4)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311章 終結者8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
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311章 終結者8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9章 婚事(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2章 穿越(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32章 日常(4)第80章 大練兵(4)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10章 終結者7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371章 在山東(6)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1章 婚事(3)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27章 開始(3)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80章 大練兵(4)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311章 終結者8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