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

“給張老爺扛活是扛活,給王老爺扛活也是扛活。反正都是扛活,又有什麼不一樣的。”

一年以前,原本在藍家灣給藍三太爺家當佃戶的藍大槐,在目睹了藍三太爺被吊上絞刑架的時候,就是這樣對自己忐忑不安的老婆說的。

對於活了四十四年,已經有了四個孩子的藍大槐來說,復興黨的到來和藍三太爺的死並不值得特別的大驚小怪。

會點木匠活,曾經在永興鎮上攬過活兒的藍大槐可是知道,永興鎮上最大的大老爺孟老太爺,當年就是靠着幾百個家丁,把十里八鄉的四五個地主都弄死了之後,憑着在縣裡當縣丞的孟家三老爺,把那四五個地主家的地都籠在了自己家的手裡,才一躍成爲永興鎮的首富的。

活了四十多年,藍大槐已經知道,老爺們太爺們都是永恆般的存在的。對於老百姓來說,不管誰是老爺,自己也都只有給人家扛活兒的份兒。老爺們之間的恩恩怨怨,和自己這種泥腿子老百姓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所以說,藍大槐之所以對復興黨的到來表現的無比淡定,那就是因爲對於他來說,給哪個老爺扛活兒都是一樣的事情。雖然復興黨這個老爺的名字奇怪了一些,但只要人家是老爺,那就沒有設麼太大的區別。

和自己的老婆藍趙氏先驚訝後淡定不同,藍大槐對於復興黨的到來是先淡定後驚訝。

復興黨吊死藍三太爺,把藍三太爺全家都捆走的時候藍大槐那是要多淡定有多淡定,可是等到復興黨的老爺們當着大家的面把全村人欠下藍三太爺的高利貸全部免除了的時候,藍大槐反倒有些驚疑不定了起來。

這個時候反倒是自己的老婆藍趙氏對於這種變化的表現適應的很好。她感到自家當家的變得情緒不穩定之後,勸他說道:“別管這事情有沒有古怪,反正能拿到手的好處咱們先拿到手再說。”

在藍趙氏的這種指導思想下,先是三兒子、四兒子和小女兒被複興黨的老爺領走,藍家開始享受每月一個銀元的教育補貼。再然後就是自己的大兒子和二兒子也被複興黨的老爺領走,到外地去當什麼鐵道兵。藍家又從自己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手裡拿到了一部分復興黨的老爺發給兩個兒子的什麼安家費。

藍大槐也好,藍趙氏也好,他們都不知道什麼叫做教育,也不明白鐵路是個什麼東西。藍趙氏一輩子沒出過藍家灣,藍大槐最遠也不過去過二十多裡地外的永興鎮。他們兩個的見識都是很有限的。

在藍大槐和藍趙氏眼裡,三兒子、四兒子和小女兒肯定是給復興黨的老爺們當書童丫鬟之類的去啦。這樣的好事,在過去是輪不到自己家那長得歪瓜裂棗的兒女的。當年藍三太爺還在的時候,能到藍家大院裡當書童和丫鬟這樣的好事兒,都是三太爺家的近支族人才能享受的高級待遇。

東村口的藍老六家,就是因爲祖宗積德生出個有模樣的閨女。藍老六家的閨女給二孫少爺當了通房丫頭之後,才全家一起脫貧致富過上了好日子的。

所以說,在得知自家的兩個兒子和一個閨女被複興黨的老爺們看上了之後,明白了自家還能夠每個月領到三塊銀子,藍大槐和藍趙氏忙不迭的就在賣身契(其實是復興黨買斷其子女教育和撫養權的合同文書)上按了手印。

不是藍大槐和藍趙氏沒良心不心疼自己的子女,實際上是因爲在這個時代裡,能在大戶人家裡當下人,那可是個吃得飽穿的暖,還有賞錢拿的好事情。在大戶人家裡當奴僕,總比在自己家挨餓受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送命了要強一百倍啊。

至於自己的二十多的大兒子和快二十的二兒子,他們原本也不過是和自己一起在藍三太爺家扛活。到復興黨老爺那裡做工扛活,不說別的,先就給發白花花的銀子。這樣的好事情可是從來也沒有的。不管是不是真的要去吃苦受罪了,白花花的銀子總是真的。更何況,這吃苦受罪對於他們這等百姓來說,那就個很平常的事情。

就像藍大槐一直認爲的,反正是給人扛活,給誰抗不是抗呢,復興黨老爺還給發錢呢。

自家的兒子們還是有孝心的。他們每人領了十塊銀子(銀元)之後,各自只留下五塊銀子,把十塊銀子留在了家裡。拿上這十塊銀子,藍大槐才第一次感到自己養子女是真沒白養。這麼多年下來,自己居然見到回頭錢了。

這麼想着,藍大槐又覺得有點對不住自己的老爹老孃了。自己也是爹孃養了一輩子,可是自己這輩子也沒給自家的爹孃過一文銅錢。可這也不是藍大槐不想孝敬爹孃,而是實實在在的就是因爲自己真的拿不出錢來。

想起自己的老爹臨死的時候想吃碗乾飯也吃不上,最後是吧唧着嘴嚥氣的。藍大槐就出了一次大血,拿出一個銀元換了一百個鋼板,又到復興黨老爺開的供銷社裡買了一斤白米。做好了白米乾飯,給自己的老爹上了回墳。

藍大槐還是在給自己的爹上完墳之後才知道的。原來不僅是他家的子女被複興黨的老爺們領走了,全村子的人,凡是年紀在三十歲以下的,不管男女都被複興黨的老爺們領走了。雖然覺得復興黨的老爺派頭太大,居然要這麼多的書童丫頭和家丁,但是藍大槐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反正天大地大沒有銀子大,實實在在的銀子拿到了手,他可不管這裡面到底有沒有什麼古怪。

藍大槐不是那種坐吃山空的人。自家確實是有銀子了,可是銀子這東西是越花越少的東西。糧食這東西確實越賣越貴的東西。雖然復興黨老爺家的鋪子的東西是真正的便宜。但是藍大槐還是找到了復興黨老爺,要求佃種復興黨老爺的地。

藍大槐真的沒加過幾個老爺。只不過他也知道,過去就是藍三太爺家一個普通的家丁,都能對自己這樣的佃戶吆三喝四的。可是復興黨的老爺們也真的是從裡到外的透着古怪,他們居然對自己和顏悅色的厲害。

雖然不知道農場是個什麼東西,也不知道職工是不是佃戶的意思,反正藍大槐和復興黨那些年輕和氣的老爺們簽了長契(僱傭合同)。在聽說自己家的婆娘也能算個人頭之後,藍大槐又二話不說的把老婆從家裡拽了過來,和復興黨的老爺們也簽了長契。

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7章 準備(3)第371章 在山東(6)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10章 婚事(2)第5章 準備(1)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73章 在山東(8)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368章 在山東(3)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32章 日常(4)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370章 在山東(5)第15章 立足(3)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1章 婚事(3)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9章 妖僧(3)第367章 在山東(2)第309章 終結者6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5章 理念(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2章 穿越(2)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79章 大練兵(3)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7章 準備(3)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
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7章 準備(3)第371章 在山東(6)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10章 婚事(2)第5章 準備(1)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73章 在山東(8)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368章 在山東(3)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32章 日常(4)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370章 在山東(5)第15章 立足(3)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1章 婚事(3)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9章 妖僧(3)第367章 在山東(2)第309章 終結者6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5章 理念(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2章 穿越(2)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79章 大練兵(3)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7章 準備(3)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