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代的防禦工事,在現代人的眼中不僅落後而且簡陋。

在軍事科技還沒有實現跨時代的進步之前,在坦克、飛機都不是主流武器的近代和現代之交的時代裡,鐵絲網、戰壕、單發步槍、加特林機槍和輕型火炮組成的陣地,在瞭解現代軍事知識,對於大炮的認識是在制導、精確、自行、最大射程五十公里以上水平上的王書輝來說,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構建的這種第一次世界大戰水準的防禦工事比紙糊的要強一點,但也很有限。

實際上,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構建的這種防禦工事,只要是任何一支進入到了機械化時代的軍隊,都能輕鬆的突破。當然了,在非機械化部隊裡,也不是沒有能夠解決這種防禦工事的部隊。至少王書輝就知道,有一支使用小米加步槍的軍事裝備的非機械化軍隊,就可以用各種手段,輕鬆的打破復興軍的這種軍事部署。

比如說,王書輝本人就知道一種非常簡單的辦法,可以讓復興軍的這種軍事部署完全失效。

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所在的陣地,是一條兩邊都是高山,中間只有一條不到十米寬的山谷內的道路。其實,只要進攻方的部隊具有優秀的軍事素質,或者沒有優秀的軍事素質,有強大的作戰意志,那麼組織部隊通過兩旁的險峻山脈繞開復興軍的這道看起來非常麻煩的防禦工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當然了,這都是王書輝這個目前屬於非戰鬥指揮人員的一種臆想。現在的王書輝只是作爲一個普通的觀察員站在木結構的指揮部裡,聽着參謀和指揮員們的佈置和安排。偶爾的時候,他也會拿出非復興黨本時空產的劣質望遠鏡,用來自現代的雖然是地攤貨,但是也比復興黨本地產的產品質量高的多的現代望遠鏡,向張獻忠部隊方面觀察觀察。

王書輝倒不是不知道張獻忠長成什麼樣。不過他對於張獻忠的形象認識,不是古代人的畫作,就是現代人的裝扮。而無論是古代人也好現代人也好,他們筆下和裝扮下的張獻忠,全都是那種留着長長的連鬢大鬍子,一副影視劇主角的堂皇形象。倒底張獻忠實際的長相是什麼樣的,通過那些畫作和扮相,那是別想知道。

現代有個叫張小花的作家說的就非常有道理。這古代人長成什麼樣,想要通過現代的雕塑繪畫去了解,那就是妄想仙源農場。一個長鬍子老大爺的雕塑,除了姿勢有些差別之外,老子、孔子、孫思邈、李時珍等人其實都是這麼一個長差不多的老頭形象。搞雕塑的人很可能是爲了省事,把這些古代人雕塑都用的一個模子造出來了。

復興軍參謀們和大部分指戰員,可能對於張獻忠的部隊沒什麼壓力。他們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演習的經驗對情況進行應對。王書輝可能對於這個名氣大爭議多的古代人有點小興趣,不過他也就是偶爾用望遠鏡往對面的人羣裡望一望。

這倒不是王書輝瞧不起張獻忠的農民軍。畢竟就張獻忠部隊的裝備水平上看,特別是從那些作爲炮灰被裹挾組織起來的流民的狀況來看,叫他們軍隊就絕是算不上的。確實只能用人羣來形容和定義他們。

王書輝和復興軍方面可以對上萬人的農民軍平靜對待。但是作爲這一萬人以上的農民軍的首領,張獻忠面對着復興軍構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水準以上的,由多道鐵絲網,戰壕和機槍堡壘和火炮陣地組成的防禦工事,卻沒有一丁點兒平靜面對的可能。

在和復興軍接觸之前,張獻忠當然不知道復興軍使用的是全金屬子彈的單發步槍,配備了手榴彈、近代機槍和填裝烈性乍藥的炮彈的近現代火炮。可是光是看着復興軍這種裡三層外三層,戰壕和鐵絲網密佈,但是卻看不到一個人的陣地,張獻忠就感到非常的驚疑不定。

張獻忠和他的手下當然不知道什麼叫做戰壕戰。他們也完全理解不了近現代戰爭。可是他智力又不是不正常,他自然能夠明白,復興軍的這種防禦工事,很明顯是某種人爲的防禦性的安排。要是復興軍的陣地上站了一大堆人還好說,可問題是,所有人都躲進了戰壕和工事的復興軍陣地上是一幅靜悄悄的荒無人煙的狀況。

對於張獻忠和他的手下們來說,這種況狀實在太反常了。

其實,就目前復興軍在一百年內可能遇到的各種古今中外的各種敵人來說,目前復興軍的戰術都有點過於超前了。對方不可能有可爆炸的烈性乍藥填裝的熱兵器。火槍和弓箭的射程又非常的有限。大炮發射的都是直射的實心炮彈。所以只有當復興軍遇到裝備水平和戰術思想和他們處於同一水平的對手的時候,這種近代防禦工事纔有意義。

不過因爲復興軍的防禦模式就是這個樣子的,而且這樣的防禦模式也對古代軍隊絕對有效,所以這麼做也沒什麼不行的。

作爲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大人物”,張獻忠肯定不是那種缺心眼的草包。在大明朝的正規部隊裡接受過一定薰陶的張獻忠,在片刻的疑惑之後,就下達了兩個命令。一個是派人到兩側的山上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道路。一個是命令一個小頭目率領着一隊二三十人組成的小隊,前往復興軍的陣地前進行試探。

一般來說,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在部隊裡承擔斥候任務,擔任偵察任務的部隊,都是精銳部隊。就像復興軍有特偵營一樣,張獻忠手下也有一小隊由身手好的獵戶和邊軍中擔任過夜不收的有經驗的偵察兵組成的偵查小隊。

在接到了張獻忠的試探命令之後,這支二十幾個人組成的小隊,立即儘可能小心的朝復興軍的陣地摸去。

這支有些經驗的小隊,雖然儘可能的使用道邊的樹木山石作爲隱蔽物來隱藏自己的身形。可是無論是陣地上的一線指揮員還是位於指揮部中的參謀和總指揮員們,卻都早就使用復興黨自造的“先進”望遠鏡,非常清晰的看到了他們的所作所爲了。

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司令員趙萬里仔細的觀察了這些人的舉動之後,命令前線陣地的官兵按兵不動。

趙萬里的命令確實沒有什麼問題。面對着由戰壕和鐵絲網組成的大量複雜的障礙物,張獻忠的偵查兵們束手無策。

要知道,戰壕還沒有什麼,可是鐵絲網這個東西,別說張獻忠這羣農民軍了,沒有材料過硬的剪線鉗,封建農業社會的任何武裝力量,都拿鐵絲網沒辦法。

時空之門1619

———————————————————————————————

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12章 婚事(4)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20章 起步(4)第304章 終結者(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6章 理念(4)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304章 終結者(1)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24章 起步(8)第366章 在山東(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1章 婚事(3)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76章 大豐收(2)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6章 開始(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1章 日常(3)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382章 東改編1第29章 日常(1)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3章 理念(1)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07章 終結者4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1章 穿越(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366章 在山東(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9章 妖僧(3)
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12章 婚事(4)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20章 起步(4)第304章 終結者(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6章 理念(4)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304章 終結者(1)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24章 起步(8)第366章 在山東(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1章 婚事(3)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76章 大豐收(2)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6章 開始(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1章 日常(3)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382章 東改編1第29章 日常(1)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3章 理念(1)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07章 終結者4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1章 穿越(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366章 在山東(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9章 妖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