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

華夏4334年,即西元1637年12月,倭國德川幕府外交使節井伊直孝乘坐着一艘中國商船到達天津港。

井伊直孝知道,距離上一次倭國政府正式派遣使節到中國,已經過去兩百多年的時間了。

上一次倭國和中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還是在室町幕府時代足利義滿大將軍執政的時候。

那位統一了南北日本,曾經窺覬天皇神位的偉大人物,當時爲了推動本國的發展和繁榮,非常屈辱的接受了大明王朝的冊封,對大明帝國稱臣,並且和大明帝國簽訂了《勘合貿易條約》,開創了對倭國經濟發展作用極大的朝貢貿易。

雖然德川幕府對於這位死後被追封爲太上天皇,領導日本走上繁榮和富強的兩百多年前的公方有着很多的負面評價。但是到了如今這個情況,德川幕府也不得不想方設法的希望自己能夠走上足利義滿的老路,獲得中華帝國的冊封,和中華帝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以期得到中華帝國經濟和軍事上的支持了。

因爲一直抗拒和中國建立正式藩屬關係的日本到了今天,在中華帝國全面的掌控了東中國海之後,一方面因爲中華帝國懲罰曾經倭國對於中華上國的不敬,全面的封鎖了和德川幕府的對外貿易。另一方面中華帝國方面公開的進行大規模的和各地大名的走私活動,向各地大名出售先進的鐵炮和大筒。並且對島原亂黨的大力支持,向他們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和武器,甚至派遣教官培訓島原亂黨的軍隊。

以至於到了如今,德川幕府一方面經濟上受到嚴重的損害,進入嚴重的衰退狀況。另一方面原本就對德川幕府的“武斷政治”非常不滿的各地大名,在和中國的武器貿易下兵強馬壯起來,開始蠢蠢欲動。更主要的是,鬆平信綱領導的十幾萬幕府大軍不久前居然被島原亂賊的三萬多經過了訓練的鐵炮軍,全面的擊潰了。

對倭國的統治陷入岌岌可危的危險境地的德川幕府,在危機中敏銳的察覺到了無論是各地的不滿大名,還是由農民和教徒組成的島原亂民背後,都有着中華帝國政府的影子。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川家光纔派出在外交上頗有成就的井伊直孝前往中國,希望依照足利義滿的例子和中國建立友好關係,得到中華上國的幫助和支持。

在井伊直孝看來,自古以來的中華朝廷就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政權。他認爲只要在面子上給足了,只要把姿態放的足夠很低,那麼幕府的要求肯定就能得到滿足。而從井伊直孝蒐集到的資料看來,取代了大明王朝的新帝國中華帝國,如果能夠在建國不久之後就得到倭國正式的朝貢,肯定是會非常的愉快的接受幕府的要求的。

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就會出現嚴重的錯誤。

井伊直孝把中華帝國看成是一個和大明王朝一樣的封建帝國,那麼他的判斷就會出現嚴重的失誤。不說在朝貢的海路上因爲朝貢船漏水被中華帝國的武裝商船救援後他見到的那些令他感到匪夷所思,超出他理解之外的事情吧。到了天津後,他遭遇到的一切和他想象的都完全不同,徹底的顛覆了他對中國的看法。

“一到天津我就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中華帝國對於我國採取嚴厲態度,很可能是因爲幕府對於薩摩藩侵吞琉球的默許造成的。”

“中華帝國在港口的統治現在是由一個叫做海關的部門統一進行的。和我想象中的地方政府對於朝貢使節的熱情招待不同,我作爲國家使節被我搭乘的那座鉅艦的船長送到一座高大忙碌的海關大樓之後,就被關進一個小小的房間裡進行了長時間的等待。”

“等到我餓的頭昏眼花的時候,一個皮膚黝黑的小官員纔來到這個小房間接見我。”

“這一路上我發現了一個明顯的事實,那就是中國人似乎正在改換他們的傳統。因爲我在碼頭到海關的路上看到了很多穿着非常簡單和樸素的樣式完全不同的服裝的中國人。就是那些穿着老式的中國服裝的人,大部分也已經不在梳着那種盤頭的長髮了。”

“不過在服飾的改換上還不是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中國人正在廣泛的使用一種一直冒着煙氣的機關。我在碼頭上就看到那些巨大的鋼鐵製成的機關,非常輕鬆的就把我乘坐的那艘鉅艦上的海量貨物快速的運走了。”

“對於我乘坐的那艘中國商船,我也必須仔細的描述一下。因爲那艘巨大的安裝着很多巨大的大筒的中國商船的船長告訴我,他的這艘船隻是在中國比較常見的一種小型船隻。那支比我國任何一艘船都要大的多的鉅艦,用中國人的計算方式只有兩千多噸。”

“我到達天津港口之後才上確信了他的說法。因爲我確確實實的在天津港看到了很多根本就不使用任何的風帆和船槳,一直冒着煙的巨大船隻。港口裡確實有很多船要比我乘坐的那艘船巨大的多。”

“前來見我的那個黑瘦的人能夠說一口口音濃重的我國語言。從他的口音上我還以爲他是一名薩摩藩的我國人。沒想到在我用本國的語言和他拉關係的時候,他用一種非常嘲諷的語氣告訴我,作爲日本大名的薩摩藩已經不再存在了。天·朝大軍早在兩年前就蕩平了薩摩藩,處決了整個島津家族。天·朝已經嚴懲了侵犯天·朝藩屬琉球王國的所有倭國人。”

“根據那個尚姓的海關官員的話,我才推斷出爲什麼在兩年前爲什麼中國的艦隊會突然出現在江戶外海,炮擊江戶城,擊沉了所有的船隻。原來,中華帝國早在兩年前,就因爲薩摩藩對琉球王國的侵犯,剿滅了薩摩藩。現在的鹿兒島已經是中華帝國的一個基地了。”

“幕府這幾年還被矇在鼓裡,一直認爲薩摩藩和一些沿海大名一樣,因爲購買了大量武器,已經對幕府生出了二心了。現在看來,很可能島津家被中國消滅是一個事實。”

“怎麼才能合理的解釋幕府對薩摩藩狂悖行爲的默許,撇清幕府和薩摩藩的關係,成爲我現在非常憂心的一件事情。”

——1884年·井伊直孝·《朝貢日記》·《東方四省歸化史研究叢書》·江戶商務出版社

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75章 大豐收(1)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14章 立足(2)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72章 在山東(7)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30章 日常(2)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16章 立足(4)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80章 大練兵(4)第14章 立足(2)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6章 準備(2)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80章 大練兵(4)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0章 起步(4)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30章 日常(2)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
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75章 大豐收(1)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14章 立足(2)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72章 在山東(7)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30章 日常(2)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16章 立足(4)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80章 大練兵(4)第14章 立足(2)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6章 準備(2)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80章 大練兵(4)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0章 起步(4)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30章 日常(2)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