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

對於王書輝這個唯物主義者來說,他從來不認爲那些著名的歷史人物有什麼大“氣運”。從唯物主義者的角度出發,著名的歷史人物一般會有大一些的“運氣”,這一點他倒是承認的。

張獻忠作爲在歷史上留下大名,在明末清初的爭霸戰爭中算是一號的這種級別的大人物,他確實有着不小的運氣。這第一點在他和復興軍的戰鬥中就表現了出來。

張獻忠的運氣很好體現在這三點上:

第一,張獻忠和他的那些在復興軍的第一輪炮擊中喪命的部下不同。雖然復興軍發射的十顆炮彈中有一顆離他非常近,但是張獻忠非常好運的沒有遭受到炮彈彈片的波及。這讓他在復興軍的炮擊中非常幸運的倖存了下來。

第二,張獻忠和他的那些因爲戰馬受到炮彈爆炸的驚嚇而落馬,被髮狂的戰馬拖死踩死的部下不同。雖然張獻忠自己的戰馬也受到了復興軍炮彈的驚嚇,可是他和他的戰馬相處的時間很長,兩者的聯繫非常緊密。他的戰馬受在到驚嚇之後,雖然也非常狂暴,可是卻沒有專門針對馬背上的他。這讓他又在戰馬受驚的情況下逃過一劫。

第三,張獻忠和他的那些崩潰後不管不顧的朝後方逃命的部下不同。張獻忠算是一個頭腦清醒有謀略的人,他在自己的戰馬重回自己的控制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棄戰馬,下地走路。這是一個相當明智的做法。畢竟誰也不知道復興軍的炮擊還會不會第二次出現。而且張獻忠沒有選擇和自己的部下一起逃命,在客觀上真真正正的救了他自己一條命。

要知道,同樣是面對近代化武器的打擊,在炮擊下生存的可能可是比在機槍掃射下生存的可能要大的多。

張獻忠就是在步行向後撤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負責攔截任務的復興軍的鐵絲網和加特林機槍,是用一種怎樣的,讓人恐懼入骨的,地獄般的方式,將兩千多個騎兵,在鐵絲網後成堆成堆的撕成碎片的。

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在中曾經專門描寫過日俄戰爭中,俄軍的機槍對日軍造成的巨大打擊:

“步兵的前進與清早炮兵的炮擊同時開始,隨着對山麓的接近,損失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大。

山麓被鐵絲網包圍,步兵在途中穿過硝煙,有的被炮火炸得粉身碎骨,好不容易活下來的人跑到了鐵絲網前,身前身後又遭到敵人構成密集火網的機關槍的猛射,像小蟲子一樣被殺死。

儘管如此,日軍不知是出於勇敢還是忠誠,仍然像只知前進不知後退的動物一樣,衝入俄軍陣地的火網。他們一衝入火網就像進了人肉攪拌器,被攪得稀爛。

‘敵人有機關槍。’

這是日軍官兵普遍表示出的驚歎。當時的日本步兵還不知道機關槍這種武器。

日本陸軍對兵器的認識很呆滯,它的這種先天體質在這裡得以充分暴露。日本人其實不應該不知道機關槍。幕末時,越後長岡藩的家老河井繼之助爲了到橫濱去買槍,把江戶藩邸的美術藏品全都賣了,他用這些錢買了兩挺機關槍。長岡藩與會津藩一起成爲佐幕藩的孤壘時,他們與官軍戰鬥,這兩挺機關槍發揮出了極大的威力。

在固守長岡市街的最後戰鬥中,繼之助親自在城門邊操作,掃射官軍,使他們一時無法靠攏。當時的官軍指揮官是被稱爲一介狂生的山縣有朋,如果他能回想起這種兵器給他的慘痛教訓,他在當上大元締(大總管)的時候就應該加以關注,但他沒有。”

作爲一個日本人,司馬遼太郎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作家了。

日本的現當代作家幾乎都是那種郭敬明式的作家。他們在寫作的時候非常注重個人的感情和感受,着筆點和視角也限制在作家個人和作家周邊的一些人和事情上。所以,日本的現當代作家寫出來的小說,都是那種最純粹的“小小說”。

不過,和日本的文學界的整體風格相比較,司馬遼太郎就像是“萬般綠中一點紅”一樣,因爲能夠進行大視野,大視角,大描寫,大思考,使得司馬遼太郎的作品在一大堆郭敬明式的“小小說”、“小時代”風格橫行的日本文學界裡,顯得大氣磅礴。

當然了,即使如此,司馬遼太郎的小說問題也不少。比如在上面這段描寫日俄戰爭的小說內容裡,司馬遼太郎就顯得非常的缺乏常識。他把俄軍使用的馬克沁機槍當成了加特林機槍。

除了常識性錯誤以外,司馬遼太郎在這段描寫裡還體現出了他的認識性錯誤。

他沒有認清工業能力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他把當時的日軍沒有列裝機槍的原因,歸結到日軍對武器的麻木遲鈍和指揮官個人的錯誤上去了。

司馬遼太郎沒有看到的是,日俄戰爭時的日本,鋼鐵年產量還不到三十萬噸,連現在的復興黨的鋼鐵年產量的一半兒都沒達到。這種工業發展水平的半封建初級工業國家,也就是和沙俄這樣的和它一個水準的還在使用農奴制的初級工業國家,有資格打打仗。

不是什麼日本軍隊的先天體質問題,也不是什麼山縣有朋的愚蠢導致了日本兵被沙俄軍隊的機槍所屠殺,這單純的就是因爲工業能力的問題。

不過,如果放開這些問題不追究的話,司馬遼太郎這個當過日寇侵略者的小鬼子,畢竟還是有過真實的戰爭體驗的。

確實,面對鐵絲網和機槍,除非進攻方是先進的機械化部隊。不然的話,在這樣的防禦工事下,進攻的一方都是會像屠宰牲畜一樣,被防禦方非常殘忍的屠殺掉的。

鋼製槍管配上先進理念的彈匣,使用銅質的一體式子彈的加特林機槍在射擊的時候聲音和火炮的轟鳴與步槍的射擊都不相同。

在遠處的山坡上,暗中觀察着的張獻忠的耳朵裡,聽到的是一種好像馬蹄連續不斷的敲擊在石板路上的聲音。這種聲音讓他想起自己率領騎兵攻進縣城裡的時候,騎兵輕馳在縣城的街道上的聲音。

只不過,和那個時候自己和自己的部下們的春風得意不同,張獻忠看到的是一幅活地獄一樣的,讓他目瞪口呆魂飛魄散的恐怖場景。

十二架經過王書輝的現代軍工智囊團充分根據復興黨的生產能力進行了全面的優化設計的復興一式(加特林)機槍,和臥倒在沙袋組成的臨時掩體裡的一個連的步兵,在鐵絲網後面不斷的發出可怖的火舌。

這些由銅彈殼的子彈組成的火力網,像一柄柄長刀一樣不停的朝着被阻擋在鐵絲網前的密密麻麻的騎兵身上揮舞着。而張獻忠的那些寶貝騎兵,無論是他們自己還是他們身下的戰馬,好像都是豆腐做成的一樣。

只要這些子彈組成的長刀揮舞到他們身上,無論人馬都會被撕成粉碎。

張獻忠就親眼看到,一個和自己很親密的部下,被機槍的射擊撕成上下兩段。

這個邊兵出身當過多年馬匪,曾經殺死過無數的百姓的壯漢,相當的具有生命力。雖然機槍把他的雙腿連根射斷了,可是他卻能夠拖着一身的鮮血,用沒有雙腿的殘軀在一地屍首中爬行了好一段兒之後才最終嚥氣兒。?? 時空之門1619

———————————————————————————————

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75章 大豐收(1)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9章 婚事(1)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75章 在山東(10)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9章 妖僧(3)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23章 起步(7)第305章 終結者(2)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367章 在山東(2)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75章 在山東(10)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3章 穿越(3)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5章 準備(1)第37章 妖僧(1)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
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75章 大豐收(1)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9章 婚事(1)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75章 在山東(10)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9章 妖僧(3)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23章 起步(7)第305章 終結者(2)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367章 在山東(2)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75章 在山東(10)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3章 穿越(3)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5章 準備(1)第37章 妖僧(1)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